有一种动物,它比恐龙还要早地出现在地球上。据考证,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们就出现了。这个动物有着两根长长的触须,身体有着坚硬的外壳,它们喜欢在黑暗中生活,一见到光,他们马上就四处逃窜,转眼间就没了。
对于这种动物人们是深恶痛绝的,因为它们不仅散发臭味,还会传播疾病,所以多少年来,大家对待它们的惟一态度就是消灭它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一个年届七旬的老先生却和我们大家对待这种动物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他把它们看作是自己的朋友,不仅不舍得消灭它们,还好吃好喝地养着它们,而且这一养就是40多年。说起来你可能根本不会相信,现在,这种动物正在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一提到大理,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苍山、洱海,还有美丽的蝴蝶泉。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这是一座千年古城,唐代的南昭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将它作为都城。大理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众多,远到金庸先生笔下的段氏父子,近到会跳孔雀舞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今天,我们要对您提起的这个名字,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他所创造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李树楠是云南大理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所长,今年已经70岁了。说来您也许不信,70岁的李树楠用了45年的时间一直在琢磨一种动物,到目前为止,这种动物已经给不少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呢?今天李树楠教授带我们到了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美洲大蠊养殖场。什么是美洲大蠊?
所谓的美洲大蠊,其实就是蟑螂。蟑螂的学名叫“蜚蠊”。也叫小蠊,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昆虫
1866年俄国动物学家凯塞尔在新疆阿拉套山发现一种长约20多厘米、手指粗细、浑身光滑、水陆两栖有点像蜥蜴的动物。这是他从未见过的,他断定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于是把这种动物带回了实验室并作了种属描述。
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的、外国的专家曾多次考察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天山、阿拉套山地区试图找到这种神秘的动物。一次次的失败后人们断定这种凯塞尔见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不会再有人见到它们了。
1989年9月,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的一名温泉县的学生从家里带来一只四脚蛇,生物系教师王秀玲一下就想到了整天给学生们讲的100年前俄国人发现的但谁也没见过的那个家伙。第二天她和几个同事直奔温泉县,1989年9月6日,距凯塞尔最后一次见到这种动物已经过去了123年。1990年又发现了北鲵的第二个栖息地。在王秀玲的不懈努力下,1997年12月29日,自治区批准建立自治区级北鲵保护区,她也成为中国国内实地研究培育北鲵唯一的学者,所以人们形象的称她“北鲵之母”,她因此获得2001年地球奖教育组地区个人奖。
一,土鯴
又名“土萨”、“域萨”、 “塘角鱼”等,是属于胡子鲶的一种。 土鲺鱼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池塘、水草茂盛的沟渠、稻田、沼泽的黑暗处和洞穴内,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面,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二,新疆北鲵
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又叫水四脚蛇,是目前新疆惟一存活下来的有尾两栖动物,栖息于新疆温泉县境内。新疆北鲵是一种怕热、怕光动物,白天躲在石块下,晚上出来觅食。已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行列。
三,刺猬
刺猬胆小易惊、喜静厌闹,喜暗怕光、怕热怕凉。剌猬行动迟缓,一般昼伏夜出。刺猬扒洞为窝,白天隐匿在巢内,黄昏后才出来活动。
四,中华鼢鼠
别称瞎老鼠、地老鼠、原鼢鼠。鼢鼠怕光、怕风,终年营地下生活,喜欢在地下挖掘成长而复杂的隧洞,在洞里居住和取食,很少到地面上来。
五,蝎子
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蝎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鼢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北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鯴
日本大鲵日本大鲵主要分布在本州到岐阜西部,四国和九州的局部地区的山区河流中。体型大,全长一般为60厘米左右,体长可达15米,重45千克;身体的北面通常为灰褐色,大都有花斑,眼很小;口裂大;背面有很多疣粒、躯干部长筒形,两侧又很厚的皮肤褶;四肢肥厚而短,扁平状;尾部短。生活在河流的上游及水质清澈的山溪中。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下旬为产卵季节,一般一尾成熟的日本雌鲵产卵有400~500粒。卵呈**,直径在5毫米。据报道,日本已经取得了日本大鲵人工繁殖和仿生态繁殖的成功。
以上就是关于比恐龙出现还早的动物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比恐龙出现还早的动物是什么、新疆北鲵的物种发现、什么动物怕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