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底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几倍

全球海底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几倍,第1张

2倍以上。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极具商业价值。

因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在加紧对这种未来能源进行试开采尝试,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或未达到连续产气的预定目标。

此次试开采同时达到了日均产气一万方以上以及连续一周不间断的国际公认指标,着不仅表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2013年日本曾尝试进行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再将分散在类似海绵空隙中一样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可燃冰开采第一国,开采技术领跑全球。

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你们懂不懂!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

一般甲烷水合物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分子笼,第个分子笼装一个甲烷分子或水分子。

可燃冰是天然气分子(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首先,可燃冰可在0℃以上生成,但超过20℃便会分解。而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其次,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可燃冰是天然气分子(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首先,可燃冰可在0℃以上生成,但超过20℃便会分解而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其次,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海底可燃冰在南海海域发现的,我国科学家通过发现号无人潜水器携带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探针,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深海海底,探测到两个站点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也是科学家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1960年,前苏联在北极海域发现了第一个可燃冰矿床。此后在世界其他海洋中陆续发现可燃冰矿床,主要分布在大陆坡、海底山脉、岛屿、海沟、内陆海及边缘海深水盆地的表层沉积物或沉积岩中,在海底延伸数千千米。

以上就是关于全球海底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几倍全部的内容,包括:全球海底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几倍、海底可燃冰的组成、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怎么一回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41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