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我,本我,超我,自我

hr是什么意思2023-05-06  32

按照弗洛伊德的陈述,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则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

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发挥其功能时,本我寻求解除兴奋和紧张以及释放能量。它依据快乐原则来运作,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依据这样的运作方式,本我寻求立即的完全的释放。它具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品质:当想要得到时,就要得到想要得到的。本我不能忍受任何挫折,没有任何顾忌忆。它不顾任何现实并且能够通过行动或通过想象已经得到想要得到的来获得满足——满足幻想与实际的满足一样的好。本我是没有理性、逻辑、价值观、道德感和伦理信条的。总而言之,本我是过分的,冲动的,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自私的,并且是纵情享乐的。

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罪恶感)。人格的这部分结构依据社会的标准来控制行为从而发挥其功能,对好的行为给予奖赏(自豪感,自爱),对于坏的行为则给予惩罚(罪恶感,自卑感,意外事故)。超我能够在非常原始的层次上发挥其功能,所以相对来说经不起现实的检验,也就是说,不能够依据不同的情境来改变自己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够分辨思想和行动,就会对某些甚至没有导致行动的想法而感到内疚。此外,个体被非黑即白,全或无的判断所束缚并且追求完美。严格的超我表现为对诸如好、坏、评判、判决等字眼的过度使用。但是超我也能够通情达理和灵活而有弹性。例如:人们也许能够忘记自己或者别人的错,如果是出于意外事故或处于严重压力的情境之下。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将学会这些重要的区别并且学会不仅是以全或无,对或错,黑与白的方式来看待事情。

理论中第三个结构概念是自我。本我追求愉悦,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则追求现实。自我的功能就是论据现实来表达和满足本我的愿望与超我的要求。本我论据快乐原则进行运作,自我则依据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运作——本能的满足被延迟直到适当的时机,以使多数愉悦包含最小限度的痛苦和否定性的结果。依据现实原则,来自本我的能量可能被阻碍,转移,或者是慢慢地释放,这都得依现实的要求和良知而定。这样的运作方式与快乐原则并不矛盾,而只是代表了满足的暂时中断。用乔治伯纳肖的话来说,自我的发挥其功能时要“能够选择最大利益的路线而不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自我能够把愿望从幻想中分离出来,能够忍受紧张和妥协,并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相应地发展出知觉和认知的技巧,知觉更多的事物和思考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人们能够从未来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考虑从长远来看什么是最好的。所有这些品质和本我的不切实际,不可改变,过分的品质是截然相反的。

区别:

本我就是人的动物属性。求食、生存、配偶,是本我活着的动物性表现。

自我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是有意识活动的我。这个意识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

真我,是回归宇宙本体状态的我,就是大我。真我活着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智慧和爱。

特点:

1、“自我”处于人格结构的中间,是个体人格的执行者。它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遵循现实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真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自我”是个体最常意识到的部分。

2、“本我”与生俱来,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由人的本能、欲望及其能量系统构成,其中包含了人的各种生理需求。“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具有很强的力量,是个体内驱力的能量来源,但它同时也是原始、冲动、非理性、非社会并且无序的。

3、“真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原则,并追求完美的境界。“真我”与“本我”相对立,并对“本我”产生抑制,同时也对“自我”发挥监控作用。

扩展资料:

超我:

在精神结构学说中,弗洛伊德将精神结构分为私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层。超我是精神结构中最后发展的部分。超我是从压抑本能要求而进化来的。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是指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

我国学者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一书中,对超我(superego)给予了全新的解释。他指出,超我是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超我是孤独的我,超我是博爱的我,超我是信仰中的我,超我是完善的我。

圣严法师文摘

一、前言

许多人认为「我」最重要,也有些人认为「我」并不重要,这两者都有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认为「我」最重要的,就会经常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取、抗争,不愿考虑他人的得失,反正只要我自己获得利益就好,这是「自私」的我。

如果只从字面上了解「无我」,就会有人以为,既然我是「假」的,是「空」的,那就是什么都没有,活在世界上又有何意义,于是放弃拥有的一切,美其名是「看破红尘」,实际上是逃避现实的世界;也有一些人持著「生不如死」的观念,总以为「我」是假的,活著也是毫无意义,不如一了百了算了。凡此种种都不是正确的「无我」观念。

佛法所谓的「无我」,是要超越「自私的我」,若执于「自私的我」必然会否定他人,乃至于否定自己;然而我们无法否定既有的生命和既有的环境,因此要善于运用生命和环境。

曾经有位老太太带著身怀六甲的媳妇来见我,其目的是希望我为胎儿祝福。我问她的媳妇说:「你希望生男孩或女孩?」

这位**说:「男女都很好,只要乖巧就好。」

她的婆婆急忙说:「不行,不行,请师父加持让她生男孩。」

由此可见,婆媳间的想法颇有出入。就媳妇而言,她已超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生不生男孩不是大问题;而婆婆「重男轻女」的观念则牢不可破,彷佛媳妇不生男孩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便断了宗族的后代。

从这个故事便可以说明,「超越」的意思是:「不坚持一定需要什么,能有什么就接受什么。」所以,不执著「我」的主张,是相当重要的事。

可是,完全没有「我」的主张也很麻烦。例如:我有一些弟子,当他们遇到问题就毫不考虑直接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应该提供意见呀!」

有些人会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所以请师父裁决。」

另一类型的弟子是每次来请教我之前,他自己早已决定好事情的处理方式,他会说:「师父,事情是如此,如此……」

当我问:「你希望我这样处理吗?」

他会告诉我:「当然,师父您一定要这么办,我可是全替师父您着想的哦!

何况这也是师父的意见啊。」

我很讶异:「哦!我并没有指示你要这么做!」

他会说:「师父,弟子是为师父考量很久了。」

我的这两种弟子都各执其一,或许有人会说,一个是「无我」,另一个是「有我」。但事实上,前者是不负责任,过于保护自己,怕说错话受师父责备,所以不愿提供参考意见;后者是胸有成竹,早已设计妥当,只是希望师父按照他的方式来执行。所以两者皆非「无我」,都是「有我」在作怪。

二、自我的涵义

从佛法看「自我」是什么:

(一)从因果看自我是「有」

「善因有善报,恶因有恶报」,这是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希望得到丰收的成果,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可是有些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些突如其来,而且是莫名其妙之事,心里就会想:「我这一辈子从未做坏事,何以会恶运临身呢?」佛法则从三世因果的观点来看,此生所做所为不一定在今生得果报,但这一生所遭遇的命运确实和过去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现在如果逃避过去所造的种种因,不愿接受果报,就是不负责任;因此从因果的立场来看,是「有我」,所以我们要面对问题,接受现实,更要负起责任,万不可逃避。

(二)从因缘看自我是「空」

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的思想、观念,都是构成「我」的因,外在环境的时空条件则是「缘」。因缘的运行不是永恒不变,是经常在变,因此所成的一切都是「空」。

(三)从烦恼看自我是「假」

烦恼是由于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不善于处理烦恼,一定痛苦不堪,善于处理烦恼,则烦恼自消。

内心烦恼冲突的感受,很多人都有此经验,大多是由于无法控制自己,明明不愿想的事情,偏偏想个不停;不愿做的事,心里又放不下,左思右想,还是做了;自己是个自私鬼,偏又幻想成为仁慈博爱的大善人;明知可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与亲友分享,却十分舍不得,百般思量,不如留为己用;这都是理性和感性、前念与后念的冲突。

曾经有一对夫妻,婚前欢天喜地相偕来看我,并告诉我他俩的喜讯,我问他们说:「你们真的要结婚?」

其中一个说:「我们彼此相识了解多年,结婚生活在一起是没有问题的。」

我问他们:「你们可以保证不离婚吗?」

另一个说:「师父怎么可以说这种话呢?我们不可能离婚的。」

不料两年后,夫妻中的太太,哭哭啼啼跑来找我说:「师父!我已受了两年的罪,我再也不愿忍受了。」

我问她:「怎么了?你们发生什么事情?」

她说:「师父,那种活地狱般的日子我不能再忍受了,我打算离婚。」

我不解的问:「当初你们不是相互了解才决定一起生活吗?」

她颇有悔不当初之感的说:「唉!当时认识不深,婚后他的狐狸尾巴才一一现形,如今相处两年方知他是伪君子。我再也无法和他继续生活下去了。」

两年前恩爱逾恒,两年后冲突迭起,对于同一个人,其印象、观感竟能如此不同。

遇此情形,我通常是劝和不劝离,先请其再耐心试试看,不可轻言离婚,先调整自己的观点、作法和想法,试著为对方着想,对方如果也因你的改变而受影响,问题、冲突便有可能迎刃而解。

(四)从智慧看自我是「超越」

《金刚经》中有提到「非法」、「非非法」的观念,就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意思。

《六祖坛经》则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不执著生死,不执著涅槃,不再为烦恼所苦,也不用追求智慧,这就是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能超越生死,超越有无。

因为不介意烦恼,烦恼就不存在,假如因为讨厌烦恼而苦苦追求智慧,则烦恼必定不断,为什么呢?只因为既执著除烦恼,也执著求智慧之故。其实智慧根本不须追求,只要对烦恼不在乎、不介意就是大智慧。

所以从智慧的立场看自我,不要厌恶自我,更不需要觉得自我很可爱;要活时就必须活下去,该死时就让他死;能活则不求死,非死不可又怎么可能非活不可呢?若能如此,便可超越生死,超越有无。

什么是真我 和小我, 什么是真我。和小我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阐述,建议读一下~

简单的来说,“小我”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是你认为的自己。“真我”是真实的自己,而最能表达自己的却是“潜意识”,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也是不大了解自己的。学着让“小我”与外界沟通,了解自己的潜意思,会更好的了解自己。

什么是真我

这是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哲学命题。

真我就是内心真实的自己。我们人活着其实一直在不断的追求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功名,名誉,金钱,爱情,等等很多的东西,其实都不是真我的内容,真我是内在的追求,而不是外在的追求,是一个人价值的真正体现。

什么是佛性?什么是真我?

性,是指觉察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佛性”,最初的本来的本觉具有最简单纯朴的种子,未经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而经过时间过程中各种生活外界的影响,自己思维上的妄念逐渐掩盖了对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种“执取”来分别,因此才产生了我们的各种烦恼。

因此,见性,只是找回自己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简单思路方法,并不是什么善或恶的分别,相对未见性而言有简单和复杂的区别。

打个比方,一张空白的纸,有自己本来的颜色、本来的粗细薄厚状态,这可以叫做“真我”“本我”;而后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在这纸上涂涂画画,直至纸上看不出本来的颜色、状态,这就是外境与内心同时污染的过程与结果;再后来我们用橡皮或者水或者其他物质擦去了这些后增加上的颜色或者污点,或者各种胶着物,最终恢复了本来的面貌,这就是回归本性。

念佛,为了今生也为了来生。

一心只为自己的来世,并不算是慈悲,虽然与大乘教义有点不一致,但是佛陀不反对。释迦佛陀因材施教,他不是也用了很长时间说人天教法和阿含教法吗?

我们在人道的时候,特别在这个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只要自己能有心念佛,就已经是很殊胜的因缘了,由于个人的根器不同,没必要强求每个人都像菩萨大菩萨他们那样救度一切众生。佛讲普渡,满足一切众生愿望,可是没有单个个体的一一得度,如何来的普渡?能渡一个算一个,只渡自己无罪!切不可因为这个情节影响了你念佛的心情!

难道辟支佛没有功德吗?如果没有,又怎么会有因见到辟支佛生欢喜心,而招致连续6世的福报?佛在世时大弟子们的最高成就是什么?阿罗汉!

不要怕只考虑自己,这没有什么错。到了净土,佛自然会将你安立于大乘之中。佛慈悲无量,不会因为众生因自了、他了的分别而区别对待。如果佛只接渡他之人,不受自渡之人,那以这种分别心,他就不是佛了。

最后补充一点,我自己是大乘的……

佛教里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

阿弥陀佛!佛法当中所说的小我,是指我们的“我执”,是指我们执著于这个地、水、火、风四大聚合而成的色身是我身,执著六尘缘影和合而成的妄心为我心,从而安立一个“我”的观念加以执著。

佛法当中所说的“真我”是指我们本有的清净佛性,此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及一切有情皆是同体,无二无别。此性从不曾生,更不会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此心微妙难见,唯有智慧契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佛性如同没有边际的大海,它能随缘幻现一切大浪、小波等等,我们众生都是认为这个大浪小波等等短暂的现象为我,就是前面所说的“小我”。而不识根本真我。根本真我,就是如如之水性,它虽能幻起一切大小波浪,但是却不因波浪的生灭而生灭,不因波浪的大小而有大小。

生活中的真我色彩(作文)解释一下什么是真我色彩?

就是不掩饰自己的内心,做事情坦荡诚实,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愿,也表现为为人真诚,愿意帮助别人。与之相反的就是虚伪,自私,为了一己私利而坑害别人,或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出手。

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是真我?用心体会和用脑思考什么区别?

真我就是,真正的自己,不是你自己都在用谎言试图欺骗自己推卸责任的自己。用心体会是感性的,用脑思考是理性的

[转载]什么是真我?悟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转载“道”是什么?“道”就是无数修行人生生世世都难以靠近的那个本我。修行人都在修道,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道不是修出来的,它原本就是现成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宇宙的本性在你体内丝毫不少一点。 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努力修行,都是针对你的大脑而已。因为你头脑里的障碍太多了,多如恒河沙,障碍着你不认识道。当你头脑转变后,道也就自然显现了。因为道本来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仔细分析千门万法,都是在让你放下再放下,清静再清静。努力和修行都是针对放下和清静所设计的。这是进入道之前的那段距离,需要努力去修。一旦你进入了道,你才知道,道不需要修,它本来就无处不在。 “道”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你不可能见到它,也不可能找到它。它在万事万物之中,万事万物皆是它的自然流露。它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但又能通过万事万物显现出它无穷的妙用。万事万物无处不在,真我本性也无处不在。山河大地,动潜飞植都是真我如来。虽不可见,但又无处不见。 你的肉体不是真我,思想也不是真我。许多修行人认为灵魂是真我。其实,灵魂还不是真我。灵魂还是针对肉体这层外壳而言,是这个肉体的灵魂。肉体与灵体都是物质的,只是一阳一阴,阴阳互存而已。灵魂出壳与悟道解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平常人所讲的灵魂出壳,是你的潜意识这个“识神”出去玩一玩而已,它根本不能超越三界。只有悟道之后,找到了你那个真我,才能超越三界,得到彻底解脱。 道无处不在,当然不存在三界之界。道无我无他,无我又如何生?无生又如何有灭?因此,道本身就不生不灭,本身就是最彻底的解脱。因此,你只有进入道里,你才能证悟到不生不灭的彻底解脱。但是,无论你用多丰富的语言来描述道,来形容本来面目,都无法准确和贴切。我们要想接近它,只有通过它表现出来的特性为标准,通过修行改变自己。与道达成同一频率,才能进入道。 “道”最明显的特性就是清静无为、平等无分别、无我无他、如如不动。悟道如同品茶,别人品茶(开悟)后,无论怎样给你描述,你还是不知道此茶(悟道)是什么滋味。只有亲自去品茶(证悟)。当你品过(开悟)之后,第三者依然不知道茶的滋味,也必须亲自去证。 如何才能进入道呢?有人认为应该多学知识,多看经书,但是书本和知识都不可能让你进入道,只能在某个阶段引导你如何走路,指导你走哪条路可以接近道。“道”不是来自于外面的知识,因为知识来自于头脑的思维,是“识”而非“智”。“道”不是靠思维进入的,你脑子越复杂,想得越多,反而离道越远。六祖慧能不识一字,未看一经,却能悟道和讲经,是清静心中的自然流露。只有当你彻底空掉你的头脑,进入一种清静无为的入定状态时,你才能进入道。此时你才发现道本来就是现成的,只是自己一直都在玩头脑游戏,总在向外求,向知识里面找。被自己所知道的那点可怜的知识,一直障碍在门外了,这就是“所知障”。 古大德说:“悟道不难,唯嫌捡择”。“捡择”就是分别和取舍,有了分别心才会去捡择,道是平等无分别的。心里有二、三,才会去捡择,回到“一”就不会再有什么分别和捡择,因为“一”已经接近了道。“道”如同一面镜子,无论什么事物照在镜子里,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镜子不会分别这个事物好坏、丑美、善恶。人不仅有分别,而且样样事物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如果你能回光返照,留心察觉自己刚才起动的每一个念头,你才能觉知自己念念都是分别。这是多生多劫养成的最大习气。因此,要想接近道,首先要断掉分别的习气,因为道是没有分别的。古大德说:“成佛不难,放下既是”。但是,人却有诸多的放不下。放不下亲情,放不下钱财名利,放不下所执著的一切。而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我”字。因此,最大的放不下就是“我执”。一切都是我想得到的,我不愿失去这些可以使我享受的即得利益。而且我执较重的人最爱显示自己,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因此,悟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我执。 道的特性是无我、无他,也正是佛家所说的“无我相、无佛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只要心里还有我,还不能达到忘我、无我的心境,围绕着我的一切都不可能放下。佛性没有自我,一切都是恒顺众生。有我就不可能平等,有我就不可能清净,有我就是在执著个性,有我就失去了整体性,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进入道。 第二个最难放下的是“我见”。“我见”就是执著自己的见解,一切都认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见解不对,总不愿恒顺众生,还是在处处突出自我的个性,当别人的见解与自己不同时,就生气烦恼,并与别人发生矛盾和纷争。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对“我见”越执著的人反而离道越远,这就是个性。个性越强反而离整体性越远,宇宙是一个整体,因此,越执著“我见”离道越远。 “道”清静无为,如如不动。万事万物虽然都是它的显现,但它却无念。这一切显现都是自然的缘聚缘散。绝非道的有意安排,也不是佛和上帝的造就。有些人或一些宗教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佛或上帝安排的,其实你想错了,佛和上帝是清静无为的,他们绝不会活的那么累。 但是,人的习气却总爱琢磨事,琢磨人,脑子不能有一点空闲,闲一会儿就觉得无聊和寂寞,总想表现自己,显示自我的个性,发表自我的见解,总要千方百计想出点事来填补无聊和空虚。这就使人们多生多劫以来养成了攀缘、动念的习气。这种习气使你的心从没有清静过,心总往外驰,心驰则神往。 古人造字非常合道,“心”是三点魂,外加一把钩。古人知道人有三魂,其中在外面的一点是“光魂”,光魂在天不在身,因为它特别亮,人体色身难以承受,当人投胎转世时,它只能留在外面。外面的另一点是“阴魂”,由于众生妄念外散,神魂常在外面,为财色名利终生奔波不息,因此,阴魂也在外不在身。中间一点谓“色魂”,由于此魂投胎后被肉体所困,一把钩代表肉体色身。人在受孕刚刚成胎直到出生前,都是这种弯曲身体的形状。此身像一把钩钩住色魂,直到死亡的时候,色魂才离开肉体。可见人的心时刻不停地被外界事物所诱惑,为外界事物所奔波,虽有三魂,却有两魂在外。这些都是古人用天眼所看到的,“心”字如此构造确有其理,绝非胡随意编造。 如果我们能把这颗好动的心停息下来,把自己的思想彻底空掉,使它常处于清静无为之中,你就接近了道。但是,人们却爱自寻烦恼,不停地在制造妄念。以至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许多修行人甚至想静也静不下来,大脑形成的惯性,自动地、不停地在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即使睡着了,做梦还是在不停地想。人体95%的能量都是胡思乱想消耗出去的。因此,所有的法门,包括念经、念佛、念咒、打坐、结印、修定、戒律、节食、辟谷、不倒单等,都是在帮你把繁杂的思想停下来,使你的心清静无为。 有些人总爱攀缘,攀缘本身就是分别心,分别出有好有坏,你才会去攀缘。攀缘使你攀附两边,远离中道,产生“爱见”烦恼。“爱”烦恼是思惑,“见”烦恼是见解上的迷惑。有“见思惑”二障就不能出离六道,不能了脱生死。因此佛说:攀缘心是生死的根本。 如何辨别攀缘心呢?可从怨亲的分别上看,放不下对亲属、亲朋、情侣的执著过爱,放不下对怨家对头的记恨,总是挂在心上。经常想过去的事,以后的事,未发生的事,与自己无关的事,担心儿孙将来的事,甚至找别人算卦,看命问吉凶等等,都属于攀缘。甚至做好事,度人也在执著攀缘,不知另一面却是在造恶。 道是清静无为的,攀缘则是有为,有为就是在造业,造下业因,将来必因缘而生。因此,只要还存有攀缘之心,就背离了道,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谓佛法无边,即不落两边之意。而凡夫都是在执著两边,不合中道。只有随缘做事,而又不思善恶,不计得失,不求结果,不为回报,虽也做事,但清静无为,合道而行。道如如不动,修行的千门万法,其共同点都是在修一个“定”字。修定就是靠近那个如如不动的道。修定的关键仍在于心,当遇到外缘时,正是考验你是否见境动心,是否心随境转。如能把握随缘不变,这就是定力,定力就能使境随心转。 当你清静无为时,你就接近了道。当你静极生定时,你就能进入道。当你定中生慧时,你才能真正悟道。当你能把智慧灵活变通地运用在实践中时,你才是真正地证道。这就是悟道的程式和过程。

从佛法观点看什么是真我(圣严法师

真我也是对那些偏有我执的人来说的。

因为有我执的人自然会找一个唯一、最高、顶级的东西,那么佛家为了区别与一般外道的东西 ,就说有个真我。 其实真我就是自心,即心即佛。此心即是佛,只是有人不肯承认。

本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始的自我;真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理性的自我。当本我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就会产生一种防御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超我”。当本我和外来的刺激之间的冲突无法调和,就会导致“自我”的出现,“自我”就是“超我”和“本我”的中介,它既不是“超我”,也不是“本我”,而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我没有听说过“真我”这个概念,所以帮不了你。或者你说的真我是指真正的自我的意思吧?(纯粹个人猜测,仅作参考)

至于自我和本我这两个概念我是听说过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id)(起初直接译音为“爱德”弗洛伊德从尼采借来爱德这个名字,因为,它是从拉丁文的非人称的代名词生发出来的;因此觉得很适于表明这种与意识生活的矛盾性。)“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这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 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

“自我”,其德文原意是“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我是学心理学的,刚刚开始接触精神分析法的学习,你可以去看看弗洛伊德的书籍,会对这些概念有更加多的了解。

1真我是纯粹的正能量,无条件的爱,真我拥有全然的开心,喜悦,丰盛,富足和乐趣,拥有宇宙一切的创造力。

真我拥有一切,知晓一切,能创造一切,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真我每时每刻跟你在一起,只关注你,只服务你,为你创造一切。

真我是通过你的身体在当下感知和体验事物的。

2假我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一个基于恐惧而形成的分裂的思想。

头脑里的思想要么来自于过去,要么去到未来,是一种幻象。

当你一进入思想中,去到过去和未来,你就是活在梦中,活在幻象里。

真我是光,而假我就是影子,光出现的地方,影子就不见了。

在真我的眼里,永远没有“不”,一切都是“是”。

你的真我为你创造的一切出发点是源于你的最佳利益。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真我,本我,超我,自我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真我,本我,超我,自我、自我,本我,真我的区别及特点、什么是无我;什么是真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93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