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有什么习俗

feed的过去式2023-05-05  22

葬丧习俗依地方民情均有不同,且依时代变迁也有改变,但旧有的仪节名称多仍保留。出殡,也就是俗称的「出山」或「告别式」,正式的说法叫「发引」,即为哭送亡者上山头安葬,这段过程当然也要借助许多仪式来完成,当日的礼俗有:

1、转(移)柩、压棺位:将棺木由厅堂移到奠礼场所(若是搭棚子则象征性移动一下),称为「转(移)柩」。原停柩处,则泼水清洁打扫,再放置一个大竹箩,里面放燃着的烘炉、十二碗菜、发粿等物品,再放一个盛满食米的米桶,俗称「压棺位」,因停柩在堂时,棺木放置之地点会阴气较重,所以必须压棺位,使原停柩位置阳气较旺。

2、家奠(昔日称起柴头或起车头):为出殡前的隆重祭典,孝眷等一律着孝服参与,孝男孝女并需准备猪头五牲各一份(今日多改为合办一份)。

3、公奠:即故人之朋友在家奠后自由拈香。

4、旋棺、绞棺、发引:由道士引领孝眷绕灵柩三次(以示不忍别其亲),后以绳索、龙槓绞棺。发引即出殡行列开始前进之意。

5、葬列:传统有草龙、撒买路钱、开路鼓、铭旌、孝灯、姓氏灯、挽联、阵头、香亭、魂轿、司功、灵柩(车)、孝眷。丧葬途上有排路祭之俗,即为其亲戚故旧或受恩于故人者,为答谢其生前恩德,特于葬列行途上备辨香案供祭,对此乃由丧主以白布或毛巾作为答礼。

6、葬式:今多为土葬或火葬。

7、返主、安灵:葬后迎魂帛(神主)回家祀奉称为「返主」,并继续安在灵桌上,接着举行丧宴,宴请送丧之亲朋好友。

为求诸事吉祥平安,故殡葬的时辰都必须配合亡者及遗者子女之生辰八字来择定安葬吉时,以趋吉避凶,其中包括大殓,转柩及进圹掩土之吉日时辰。安葬日最忌用重丧日(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十二月己日),出葬及除灵、合炉如果遇到重丧日,会非常不吉利。另外三丧日、三煞日、赤口日、八招日同属忌用的凶日。若丧家不得已于忌用之凶日出殡下葬,则须请道士制煞(祭煞),丧礼当中并禁家属哀哭,谓之「偷埋」,即埋葬时不让人知道,即可不忌。另外,怀孕妇女不能参加出殡仪式,若要参加则需要腰际绑上红腰带

葬礼都有以下程序:

1、小殓:为屍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於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屍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2、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3、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又称暂厝,将屍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於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5、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6、大殓:当著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7、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道士、风水师协助。

8、烧七:下葬後,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9、守孝:按儒教的传统[1],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0、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1、扫墓:亲友于清明节、抑或重阳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出殡的解释

[carry a coffin to the cemetery;hold a funeral procession]

移棺至墓葬地或殡仪馆舍 详细解释 把灵柩运到埋葬或寄放的地点。 《 水浒传 》 第二六回:“若是停丧在家,待 武二 归来出殡,这个便没甚么皂丝麻线。” 《 儒林 外史》 第二六回:“ 鲍廷玺 又寻阴阳 先生 寻了一块地,择个好日子出殡,只是没人题 铭旌 。” 《儿女 英雄 传》 第二一回:“听说明日就要出殡,倘有用我们的去处,请 姑娘 吩咐 一句。” 老舍 《四世同堂》 十:“今天,他应下一当儿活来, 不是 搬家,而是出殡。”

词语分解

出的解释 出 (出) ū 从里面到外面: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钱。出谋画策。 入不敷出 。 离开:出发。 出轨 。出嫁。 产生,生长:出产。出品。出人才。 发生:出事。 显露:出现。出名。 殡的解释 殡 (殡) ì 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殡葬。殡敛。殡仪馆。出殡。送殡。 部首 :歹。

一般丧,是相对于去世的人的家属的,他们丧失了一位亲人,而让更多的亲人知道这个消息,这个叫出丧。与其相关的行为有报丧等,所以出丧更侧重于至亲的人把丧失亲人这一消息在亲朋好友间的传递广播的行为,是为后续的出殡葬礼做人员的准备。殡,则更多的是对于去世的人的行为。出殡就是把装有去世人的尸体或者骨灰的灵柩运到埋葬或寄放的地点。其间会有一系列的仪式活动。

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

出丧,把灵柩运到埋葬或寄放的地点。

一、扶灵

扶灵是中国(汉族)传统葬礼中的一种习俗。在亡者的棺木运送过程中,会由亡者的亲近之人(一般为8人)抬着灵柩前进,意为护送亡者最后一程,此为扶灵。

汉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为亡人沐浴、更衣,将其装入棺木内,进行一系列仪式之后,运送至山荫福地,连同棺木一起埋入土中、并垒土为丘,此为土葬。

二、出殡

出殡是指移棺至墓葬地或殡仪馆舍。

出处:

1、《水浒传》第二六回:“若是停丧在家,待 武二 归来出殡,这个便没甚么皂丝麻线。”

译文:如果是停丧在家,待武二回来从殡葬,这个就没什么黑丝麻线。”

2、《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鲍廷玺又寻阴阳先生寻了一块地,择个好日子出殡,只是没人题铭旌。”

译文:“鲍廷玺印又寻阴阳先生找了一块地,选择一个好日子出葬,只是没人题铭旌。”

3、《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听说明日就要出殡,倘有用我们的去处,请姑娘吩咐一句。”

译文:听说第二天就要出葬,如果有人用我们的去哪儿,请姑娘吩咐一句。

扩展材料:

出殡程序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即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取的是斩殃杀祟,祛灾除祸之意。有些地方还要磕碎死者生前用过的药罐,表示今后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着熬药了。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 ,右转三圈 ,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厚重的棺木,加上庞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较吃力。于是,抬者由8 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称16杠、24杠、32杠。山西有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门后,要一路不歇气( 路祭除外 ),送到坟地。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

棺木抬起之前 ,死者的长子双膝跪倒 。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玩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带称之为“摔丧子盆”。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摔过“丧子盆”,出殡便正式开始了。晋南一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院门时,要大头在前;出了门后,都要掉个头,一直抬到坟地。原来人们认为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着一样,出门头向前,等于回首瞻顾家园,表示了对人世的依恋;出门以后头朝后,等于再不往后看,一往无前,直奔西天乐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扶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出殡

先火化后出殡。

告别仪式结束后,遗体将被火化。为了文明、卫生火化,遗体都装入一次性的包装盒(袋)中。包装盒(袋)随遗体一同火化。用于火化遗体的炉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为普通炉和绿色火化炉。由输送带将遗体送进炉体,火化后人工将骨灰勾出,丧家可以戴上一次性的卫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为亲人纳骨。

出殡,指把棺材放进墓穴,永远的再也见不到死者,只能看到死者的坟墓了。

出殡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

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即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

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 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 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 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 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 新式丧礼一般有以下程序: 1、移尸:确认老人已经死亡,可将其遗体移到厅堂或灵堂中,一般仍要燃放鞭炮,点上香和 烛。 2、报丧:死者家人在亲人去世后,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通知亲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电报、 电话、讣告或亲自登门通报。 3、整容:为死者擦洗身子,梳好头发,换上比较整洁的衣服,并将其移入棺材。 4、讣告:用讣告的形式向亲友近邻进行通报。 5、开追悼会 追悼会一般在丧家所设的灵堂里举行。先要布置灵堂: 灵堂要庄严肃穆,在正后方墙壁上要扎"花牌",一般以深绿色为底色,配上**花朵图案 。花牌正前方放灵桌,灵桌后方正中央放死者遗像,周围放**鲜花,灵桌上可置备素色鲜 花,中间放灵位。会场中央悬挂黑色或蓝色横幅,用白纸黑字书写"×××追悼会"字样, 遗像正后方花牌上挂孝家的挽联,灵堂两边的墙壁上则可挂客人送的换联换幛。花圈、花篮 则放在屋内门口两侧。灵堂内左右可摆放长桌子,并配座椅、桌子,可旋转茶水,以备吊唁 者休息时用。在灵堂门外两边分别放一长桌,一处用来收礼,一处用来签名。 追悼会一般在原设灵堂举行,也可另找场地,死者的骨灰盒要摆放在灵堂中间的桌子上,遗 体未火化的,可放于灵堂中间。在追悼会仪式上,亲属一般站左边,主要亲属在前排,吊唁 者站正中,面向遗像或像体。主持者站前排左边,侧身,一半向着死者家属,一半向着吊唁者。 追悼会的仪式大致为: ①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功黑纱。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②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③宣读悼词。 ④来宾致衰辞或发言,宣读唁电、唁函。 ⑤众人绕遗体一周,向遗体告别。 ⑥慰问逝者亲属。 ⑦追悼会结束。 吊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谈吐,不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不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 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行礼时动作要真挚自然。 6丧服 现在丧葬提倡不穿白戴教,只在左胳膊上带一黑布,上面写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 己正在教期,还表示对亡者的哀思怀念。一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去世后,举行追悼大会时, 在场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对亡者哀悼,但不写"教"字。 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有些变化

以上就是关于出殡有什么习俗全部的内容,包括:出殡有什么习俗、葬礼都有什么程序、出殡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82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