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貌的小故事,要加道理的

李绩2023-05-05  39

杨时谦虚礼貌的故事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

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

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题目:文明,从我做起 人们常说:“文明,从我做起。”没错,文明必须从自己做起。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对于“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自从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活动,文明之风在我校掀起了一股热潮。以前,我有些行为非常不文明。比如:有一次,妈妈让我去扔垃圾,我很不乐意,极不情愿地接过垃圾,走出了家门,我看到垃圾池还很远呢,再看看小伙伴,噢,他们的游戏已经开始了。听,那是他们嬉闹的声音。我急不可待,就随手把垃圾一抛,“咕噜”那袋垃圾掉到花坛里了。火红火红的垃圾袋在灯光的照射下特别的引人注目,我又走到花坛旁,用力一踩垃圾袋,只听“嘭”的一声,那袋垃圾开花了。我飞跑过去和伙伴们玩去了。可我玩得一点了不起劲。于是,我从另一条道绕回家了。夜深了,我翻来复去不能入睡,那袋垃圾老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训斥声第二天,我特地那天里看了看,那袋垃圾已经不见了,花园里显得特别宁静和美丽,绿油油的小草,红艳艳的花儿,参天的大树,几位清洁工阿姨在忙碌地打扫着,那时我的脸突然变得滚烫滚烫的还有一次,那是一个火热的夏天,我口渴极了,打开杯子想喝水,往杯子一看,啊,居然有几只蚂蚁浮在上面我气愤极了,把水往窗外一泼"哗"水全倒到楼下了,我伸头出窗外一看,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水全泼到楼下阿姨晒的被子上了!我不知如何是好,连忙把那个杯子放好,坐在沙发让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经过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活动,使我认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我决心改正缺点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文明礼仪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爱护环境,对人要有礼貌,使用文明用语,团结同学 走进我们学校门口,我就看见巨大的横幅写着:"文明加爱心加力量等于好少年! "我暗暗对自己鼓劲,一定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为创建美好的学校和家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表示有礼貌的词语有:

必恭必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彬彬文质: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诚心敬意:形容对人十分真诚和有礼貌。

恭恭敬敬: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抠衣趋隅:抠:提;隅:角落。提起衣襟,走到角落坐下。古时指见到尊长时应有的礼貌。

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谦逊下士:下:礼让。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情趣横生: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

斯抬斯敬:形容双方客客气气,很有礼貌。

酸文假醋: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婉婉有仪:婉婉:温顺的样子。形容温文柔顺而有礼貌。

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质斌斌: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同“文质彬彬”。

先小人后君子: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初次见面说你好

许久不见说很高兴又见到你

客人来到说欢迎

等待客人说久等

探望别人说身体健康

起身作别说告辞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别送说慢走

请人批评说多多指教

请人指点说多多指教

请人帮助说多多帮助

托人办事说谢谢

麻烦了

麻烦别人说麻烦了谢谢

求人谅解说对不起

不好意思啊

虚怀若谷、谦恭下士等。

一、虚怀若谷:

1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2 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3 示例: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二、谦恭下士:

1 解释: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2 出自:《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3 示例:他亲自送至车旁,亲自代关车门,行一深鞠躬礼而别,颇能~。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三、谦谦君子:

1 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2 出自:《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 示例:俺这等~,须不比泛泛庸徒。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

4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礼貌的小故事,要加道理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礼貌的小故事,要加道理的、表示有礼貌的词语有哪些、固定的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25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