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帝王世系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 献明皇帝(北魏太祖追崇) 拓跋寔 — —
北魏太祖(初谥烈祖)(西魏文帝改为烈祖) 道武皇帝(初谥宣武皇帝) 拓跋圭 登国 386年—396年
皇始 396年—398年
天兴 398年—404年
天赐 404年—409年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永兴 409年—413年
神瑞 414年—416年
泰常 416年—423年
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拓跋焘 始光 424年—428年
神麚 428年—431年
延和 432年—434年
太延 435年—440年
太平真君 440年—451年
正平 451年—452年
— 南安隐王 拓跋余 承平或永平 452年
北魏恭宗(北魏高宗追崇) 景穆皇帝 拓跋晃 — —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浚 兴安 452年—454年
兴光 454年—455年
太安 455年—459年
和平 460年—465年
北魏显祖 献文皇帝 拓跋弘 天安 466年—467年
皇兴 467年—471年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元宏[1](拓跋宏) 延兴 471年—476年
承明 476年
太和 477年—499年
北魏世宗 宣武皇帝 元恪 景明 500年—503年
正始 504年—508年
永平 508年—512年
延昌 512年—515年
北魏肃宗 孝明皇帝 元诩 熙平 516年—518年
神龟 518年—520年
正光 520年—525年
孝昌 525年—527年
武泰 528年
— 元氏 — 528年
— 元钊 建义 528年
北魏肃祖(北魏敬宗追崇) 文穆皇帝 元勰 — —
— 孝宣皇帝(北魏敬宗追崇) 元劭 — —
北魏敬宗 孝庄皇帝(初谥武怀皇帝) 元子攸 建义[2] 528年
永安 528年-530年
— 长广敬王 元晔 建明 530年-531年
— 节闵皇帝 元恭[3] 普泰 531年-532年
— 元朗[4] 中兴 531年-532年
— 武穆皇帝(孝武皇帝追崇) 元怀 — —
— 孝武皇帝(出皇帝) 元修[5] 太昌 532年
永兴 532年
永熙 532年-534年
战国时期距今2000多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除实力较强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宋国、卫国等国,但其实力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历史老师告诉你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结束。历时209年(没有公元0年)。
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结束,历时195年。
因此汉朝一共历时404年。
桓玄是(东晋)朝(桓楚武悼)皇帝。
桓楚,东晋时期由将领桓玄所建立的一个短期政权,存续期间为403年至405年。
元兴二年(403年)2月,桓玄受封为大将军,9月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控制东晋中央政府的楚王桓玄篡夺政权。十一月二十一日(阳历为403年12月20日),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十二月三日(阳历为404年1月1日),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为与其余号为楚的政权区分,故史家称桓玄建立的政权为桓楚。
名义上,桓楚建立后直接继承东晋的领土,但实际上其势力范围仅及江陵以东的长江中下游一带。404年,以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起兵勤王,楚军不敌,桓玄退出建康,并挟持安帝西逃至江陵。刘裕追击江陵,桓玄大败,舍下司马德宗,继续西逃。4月,桓玄在江陵重整部队,以苻宏为前锋,再次东下与刘毅率领的勤王军决战。5月,楚军于峥嵘洲(今湖北鄂城)大败。同年稍后,桓玄败死,其堂兄弟桓谦将国玺奉还安帝,桓楚亡。桓楚亡后,桓氏家族仍不断在长江中游一带兴兵与东晋政府军对抗,直到数年后才被消灭。
附:桓玄(369-404),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桓温之子。东晋杰出将领、权臣,桓楚武悼帝,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楚王等职。曾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占据荆江广大土地,后更消灭掌握朝政之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权。后篡位建立桓楚,改元“永始”,三个月后刘裕举义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敌而逃奔江陵重整军力,遭西讨义军击败,试图入蜀,途中遇上护送毛璠灵柩的毛恬等人,遭益州督护冯迁杀害。因曾袭父亲“南郡公”之职,故世称“桓南郡”。
希望能够帮到您!
司马德宗 来源百度百科
晋安帝一般指司马德宗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安德,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
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被刘裕杀死。时年37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德宗生于太元七年(382年),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母亲是陈归女(后追尊为德皇太后)。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日(387年9月16日),司马德宗被立为太子。 [1]
登基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396年11月6日),晋孝武帝驾崩,同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太子司马德宗继位 [2] ,次年正月改年号为隆安 [3] ,立妃王神爱(王羲之的孙女)为皇后。安帝愚笨,不擅长说话,据《晋书·帝纪第十》记载他甚至连冬夏的都无法区别。因此安帝继位后东晋皇帝的权力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主持。
397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对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等不满而领兵造反,安帝不得不杀王国宝来平息这场叛乱。次年,王恭、庾楷协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再次谋反,叛军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平定,王恭被杀。与此同时,在浙江、江苏一带孙恩的叛军众多。公元400年,孙恩攻会稽,401年,攻浃口、临海、广陵,晋军多次战败。402年,孙恩的叛军甚至直接威胁建康,建康被围困,城内爆发饥荒。后孙恩战败身亡。同年,桓玄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废杀司马道子、元显父子,自封为丞相、太尉。从此成为东晋的统治者。他于同年秋又自号楚王、大将军。最后于404年1月1日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降安帝为平固王。
404年1月19日,安帝被迁至浔阳。3月24日,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杀,安帝复位。但好景不长,6月26日桓玄的将军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直到405年3月2日(正月戍戎)安帝才脱离叛军之手。桓玄的叛变终于摧毁了东晋的皇权,刘裕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409年刘裕开始北伐,攻南燕,屡战屡胜,到410年俘虏南燕皇帝慕容超,灭南燕,占领山东等地,但同时广州刺史卢循又反,乘刘裕北伐之机向建康进发。到410年夏建康再次戒严。刘裕班师南下后才解决了建康的危机。411年,卢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杀。
从412年开始,刘裕在朝中独掌大权,排挤和迫害与他不和的大臣,矫安帝诏以令外地刺史。415年,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和雍州刺史鲁宗之以讨伐刘裕为名举兵,但被刘裕战败。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攻入长安,之后班师回朝。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
去世
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晋安帝驾崩于东堂,时年三十七岁。 [4] 死后其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改元元熙。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庚申日,葬晋安帝于休平陵 [5] ,陵址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县的蒋山。
在位年号
隆安 [3] :397年-401年。
大亨 [6] :402年—403年。
义熙 [7] :405年-419年。
大事年表
太元七年(382年),司马德宗出生。
太元十二年(387年),司马德宗被立为太子。 [1]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晋孝武帝去世,司马德宗继位。 [2]
隆安元年(397年),后凉国主吕光部将秃发乌孤,建立南凉。 [8]
隆安二年(398年),王恭、庾楷、殷仲堪、桓玄、杨佺期等举兵起义反晋,桓玄推为义军盟主。 [9]
隆安三年(399年),晋安帝追尊母亲陈归女为德皇太后。 [10]
隆安四年(400年),晋安帝的祖母李陵容去世。 [11]
隆安五年(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自号大都督、北凉州牧 [12] ,正式建立北凉政权。
大亨元年(402年),以后将军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前将军、谯王司马尚之为后部,讨伐桓玄。桓玄在姑孰打败其军,谯王司马尚之、齐王司马柔之被桓玄所杀。 [13]
大亨二年(403年)八月,桓玄自称相国、楚王。 [14]
大亨二年十二月壬辰日(404年1月1日),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贬晋安帝为平固王。 [15]
建始元年(404年),建武将军刘裕率沛国刘毅、东海何无忌等举义兵讨伐桓玄,斩杀桓玄部将徐州刺史桓修、青州刺史桓弘、吴甫之、皇甫敷等,大挫桓玄军。 [16]
义熙元年(405年),游击将军、章武王司马秀与益州刺史司马轨之谋反,兵败被杀。 [17]
义熙二年(406年),益州刺史司马荣期在白帝打败西楚政权将领谯子明。 [18]
义熙三年(407年),刘裕诛杀东阳太守殷仲文、南蛮校尉殷叔文、晋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骆球等人。 [19]
义熙四年(408年),梁州刺史杨思平有罪,被弃市 [20] (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曝尸街头的一种刑法)。
义熙五年(409年),车骑将军刘裕在临朐大败慕容超;西秦复国;冯跋杀高云;北魏道武帝被子拓跋绍所杀。 [21]
义熙六年(410年),东晋灭南燕。 [22]
义熙七年(411年),右将军刘藩在始兴,杀叛军徐道覆,并将其首级传到建康 [23] (今江苏南京)。
义熙八年(412年),晋安帝皇后王神爱去世。 [24]
义熙九年(413年),晋将朱龄石攻克成都,杀反晋义军首领谯纵,谯纵的西蜀政权就此灭亡。 [25]
义熙十年(414年),西秦灭南凉。 [26]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与叛军司马休之战于江津,司马休之大败,逃奔襄阳。 [27]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与琅邪王司马德文率军,攻打后秦国主姚泓。 [28]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占领后秦都城长安,后秦皇帝姚泓投降,后秦灭亡。 [29]
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晋安帝被杀。 [4]
历史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①“安帝即位之辰,钟无妄之日,道子、元显并倾朝政,主昏臣乱,未有如斯不亡者也。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回首无良,忽焉萧散。于是桓玄乘衅,势逾飙指,六师咸泯,只马徂迁。是以宋高非典午之臣,孙恩岂金行之寇。若乃世遇颠覆,则恭皇斯甚。于越之民,讵熏丹穴,会稽之侣,宁叹人臣。去皇屋而归来,洒丹书而不恨。夫五运攸革,三微数尽,犹高秋凋候,理之自然。观其摇落,人有为之流涟者也。” [30] ;②“安承流湎,大盗斯张。恭乃寓命,他人是纲。犹存周赧,始立怀王。虚尊假号,异术同亡。” [30]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司马曜,晋孝武帝。
母亲:陈归女,追尊安德太后。
兄弟姐妹
司马德文:晋恭帝。
晋陵公主:下嫁谢安之孙,谢琰之子谢混。
鄱阳公主:下嫁王导曾孙王嘏。
后妃
王神爱:安僖皇后,王羲之孙女,王献之女。
死因探究
宋武帝 [31]
关于晋安帝的死因,虽史书上的说法略有不同,但都是刘裕命王韶之所杀。
《晋书》记载,当初流传谶语说:“昌明之后有二帝”,刘裕为了能篡夺东晋政权,于是命王韶之勒死晋安帝而立司马德文为帝,来应予谶语。 [32]
《南史》中称刘裕命王韶之与晋安帝左右将他毒死。 [33]
《资治通鉴》称,刘裕因为谶语说“昌明之后尚有二帝”,所以指使中书侍郎王韶之与晋安帝左右密谋毒死晋安帝,而立晋安帝的弟弟琅邪王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一直陪在安帝左右,饮食寝处,从不离开;后来司马德文生病,出搬到宫外居住。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王韶之在东堂用散衣勒死晋安帝。 [34]
白痴皇帝
《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 [30]
《资治通鉴》称“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 [35]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晋安帝没说过一句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务全靠别人照料。 [35]
以上就是关于年代表 (远古— 北魏)全部的内容,包括:年代表 (远古— 北魏)、战国时期距现在有多少年、汉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