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的末日:解密初唐第一政治大案房遗爱谋反案

生化危机李冰冰2023-05-04  29

书接上回:这个无忌不简单:长孙无忌联合褚遂良打击政敌把持朝政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病入膏肓的太宗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入含风殿,对他们说:“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他又对一旁的李治说:“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褚遂良草完遗诏后不久,太宗就驾崩了。

六月初一,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翌年正月,高宗改元永徽。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联合褚遂良,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精心孵化“永徽之治”。

史载,“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政,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这就是 历史 上著名的“永徽之治”。据统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时,唐朝有人口360万户。到永徽三年(652年),这个数字已经激增到380万户。四年间增加了20万户近100万人。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另外,法制建设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永徽三年(652年),长孙无忌编成《唐律疏议》。这部封建法典,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不过,《资治通鉴》也毫不避讳地指出:“(永徽之治)有贞观之遗风。”可见,所谓的“永徽之治”,不过是太宗“贞观之治”的延续而已。 之所以有“遗风”,主要是因为有遗臣。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都是太宗的旧臣,受太宗的影响很深,贞观朝是怎么干的,他们就直接照搬到永徽朝。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永徽之治”其实跟高宗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长孙无忌的功劳。

值得思考的是,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共用了十四个年号,“永徽之治”前后六年,那其余的十三个年号二十八年难道就是无所可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贞观之治”只是治世,而非盛世。唐朝的盛世出现于唐玄宗时期,即“开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廷的发展趋势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事实上,永徽之后的二十八年,高宗治国所取得的成绩只可能比永徽朝要多要大,而不可能呈倒退之势。

第二件事情就是继续抓权,拉拢王皇后,干预高宗立储。

永徽元年(650年)正月,高宗正式册立晋王妃王氏为皇后。

王皇后出身豪门,乃东汉指使貂蝉施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司徒王允之后,其祖父是西魏名将王思政,其叔祖母是高祖之妹同安长公主。

从一开始,长孙无忌就对王皇后一族极力拉拢。在他的建议下,高宗以王皇后的父亲王仁佑为特进、魏国公。永徽二年(651年)正月,他又让高宗任命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侍郎柳奭(柳宗元的堂高伯祖)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三年(652年),他又让柳奭拜相中书令。

王皇后患有不育症,没能为高宗生下一男半女,因此而十分忧虑。柳奭给她出主意,建议她将刘妃的儿子李忠收为养子,然后再立为太子。王皇后立即听从,向刘妃提出收李忠为养子。刘妃出身微贱,见儿子能攀上王皇后这个高枝,欣然应允。王皇后就请长孙无忌帮自己促成此事。长孙无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答应了王皇后的请求。在他的出面下,高宗答应了此事,不仅将李忠过继给了王皇后,而且还于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册立李忠为太子。

至此,长孙无忌的权势如日中天。他的门人张行成、于志宁、高季辅相继拜相,来济、宇文节同中书门下三品。甚至连老臣李勣都受不了他的排挤,而“固求解职”。

高宗仁善,听说褚遂良害死刘洎的事情后,对褚遂良极为厌恶。永徽元年(650年)十月,监察御史韦思谦弹劾褚遂良压价购买中书省翻译人员的土地。长孙无忌的党徒大理少卿张睿册为褚遂良开脱。

耿直的韦思谦却说:“估价之设,备国家所须,臣下交易,岂得准估为定!睿册舞文,附下罔上,罪当诛。”

高宗趁机将褚遂良贬为同州刺史、张睿册贬为循州刺史。

但褚遂良在同州仅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永徽三年(652年)正月,长孙无忌就将他再度弄回了朝廷。高宗只能以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长孙无忌所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进一步剪除魏王李泰的党羽。岑文本、刘洎、马周虽然已经去世,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等李泰的支持者还在。长孙无忌最想害死的是李泰(此时李承乾已死)。

但高宗素来友爱,不仅死活不肯答应,反而对这个落魄的哥哥极为照应。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他下诏为濮王李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但李泰心情抑郁,于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病死了。

李泰一死,迫不及待的长孙无忌立即就对房遗爱等人下手了。

房遗爱等人虽是李泰的支持者,但是高宗即位后,他们并无不轨的意图。因此,长孙无忌很久都没有抓到把柄。但就在李泰去世的当月,一件突发的小事引起了长孙无忌的注意。

房遗爱的官职是散骑常侍,此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太宗的十七驸马。房玄龄是重臣,因此太宗将自己的第十七女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为妻。

这位高阳公主是李唐宗室女眷中出了名的泼辣放荡货。她是公主,懦弱的房遗爱对她只能是唯命是从。房玄龄去世后,高阳公主挑唆丈夫与其兄房遗直分家。因为对分家(分财)结果不满,不久她又向太宗诬告房遗直。房遗直如实向太宗禀明。太宗听了非常生气,严厉地斥责了高阳公主,从此对她不再宠爱。高阳由此“怏怏不悦”。

不久后,唐宫内的一件宝贝——金宝神枕被盗。御史经过调查,发现此事与唐玄奘的高徒辩机有关,并在辩机的住所找到了金宝神枕。这位辩机不仅才华超众,而且容貌俊秀英飒,气宇不凡。高阳公主初见他便*心荡漾,不久便与辩机私通。她送给辩机的钱财数以亿计,甚至不惜偷盗金宝神枕给辩机用。为了堵住丈夫的嘴,她甚至买了两个美女伺候房遗爱。房遗爱乐得享用美女,对妻子和辩机的勾当置若罔闻。

太宗听了御史的报告后,勃然大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余人”。高阳公主对父亲越发怨望,甚至连太宗死的时候,她都“无戚容”。

高宗即位后,高阳公主再度挑唆丈夫与大哥房遗直“相讼”。高宗也很恼火,各打五十大板,将房遗爱贬为房州刺史、房遗直贬为隰州刺史。丈夫被贬,高阳索性更加放纵,竟与智勖等数名和尚私通,而且居然还暗中指使掖庭令陈玄运窥探皇宫内祈求鬼神祸福之事。

妻子如此,丈夫也好不到哪里去。房遗爱对高宗将自己贬官之事耿耿于怀。太宗的第十五驸马、丹阳公主之夫、大将薛万彻在永徽之初也因为犯事而被高宗出名,贬官宁州刺史。他与房遗爱是好友,在入朝时,私下里对房遗爱诉说其对高宗的不满,并骄横地说:“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

两人商定:“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

荆王李元景是太宗的六弟、高宗的六叔。此人也是个野心家,早年曾对人说过,梦见自己手把日月。李元景的女儿是房遗爱三弟房遗则的妻子,因此与房遗爱相识,常有往来。此外还有太宗的七驸马、巴陵公主之夫、柴绍之子柴令武,借口巴陵公主生病,留在京师,暗中与房遗爱、薛万彻、李元昌等策划发动叛乱。

高宗对此毫不知情。没想到,高阳公主的恣意妄为却让房遗爱等人的阴谋意外败露。高阳公主深恨房遗直,指使小人诬告房遗直非礼自己。高宗派人调查。房遗直为了自保,便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图谋作乱的事情告诉了高宗,并说:“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

高宗就派长孙无忌调查。长孙无忌查证属实。

按理说,只要处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李元昌、高阳公主等人就可以了。但长孙无忌觉得,这是剪除一切异己势力的大好机会。因此,他罗织罪名,将所有没有参与此事的李泰余党以及所有在政见上与自己对立的人都牵连了进来。

安州都督吴王李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曾是高宗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长孙无忌想除掉他不是一天两天了,此时便骗房遗爱说,只要他说李恪也参与了他们的阴谋,便可以保他不死。愚蠢的房遗爱信以为真,就诬说李恪也参与了阴谋。

侍中宇文节本是长孙无忌的人,但是他和房遗爱关系很好。房遗爱下狱后,他多方走动,四处打点,意图营救房遗爱,因此而得罪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就说他和房遗爱“交通”。

此外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太宗的八驸马),仅仅是和长孙无忌政见不同。但长孙无忌借口他们与房遗爱“交通”,将他们统统牵连了进来。

在长孙无忌的有意夸大之下,高宗最终做出了极为严厉的惩处。永徽四年(653年)二月,他颁下诏书,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皆判斩首,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四人被赐自尽。

高宗友爱,不想处死荆王李元景和吴王李恪,曾问大臣:“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

但长孙无忌的党羽、兵部尚书崔敦礼却坚决反对。最终,荆王李元景和吴王李恪自尽。

宇文节、李道宗、执失思力三家被流放岭南。李恪的同母兄弟、高宗的六哥蜀王李愔被废为庶人。房遗直本无罪,却还是被贬为春州铜陵尉。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则被流放交州。甚至就连已死的房玄龄的配飨都给停了。

长孙无忌这一网下去,废掉了一个宰相(宇文节)、两个公主(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根除房氏家族、柴氏家族、薛氏家族三大豪门,除去了房遗爱、执失思力、薛万彻、柴令武四位驸马和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四个藩王。从此,朝廷之上,再无异己。

若照此情形发展下去,长孙无忌迟早会成为曹操那样的权臣。但一个女人的出现,却及时地阻击了他的野心,并最终让他命丧黄泉。

这个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未完,待续)

本文系系列作品《唐高宗李治传》第二章第三节

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李三鉴说”

房玄龄那时48岁(古人说虚岁),至于房遗直,具体的年龄史书上没说,但是你可以参照高阳公主的年龄,当时唐太宗要把公主嫁给房遗直而不是房遗爱,所以至少要比公主大……

没帮上多大忙,不要意思。(《资治通鉴》不要查了,我刚查过了,没有)

PS:唐柳宗元在他的《龙城录》有一则“房玄龄为相无嗣”的佚闻,则记载道:"房玄龄来买卜成都,日者笑而掩象曰:公知名当世,为时贤相,奈无嗣相绍何。公怒,时遗直已三岁在侧,日者顾指曰:此儿此儿绝房氏者此也。公大怅而还,后皆信然也。"

只能给你找到这个资料,看来房玄龄老来得子,我想玄武门的时候房遗直可能没有出生或刚刚出生。

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最后的结局:辩机和尚与唐太宗之爱女高阳公主私通,后来高阳公主相赠之金宝神枕失窃,御史庭审之时发案上奏,发现高阳公主与辩机的奸情,唐太宗怒而刑辩机和尚以腰斩。

《资治通鉴》中,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辩机的风月案,成为其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与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和唐太宗疏远。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辩机私情物证宝枕。

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乱,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 。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赐死又改为腰斩 。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辩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荡史料形象的开始。

扩展资料

高阳公主(?--65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母不详。公主深得太宗欢心,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公主婚后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奴婢数十人。公主非常怨恨,太宗驾崩,没有哀容。

永徽四年(653年),公主欲夺房遗爱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爵位,诬告其对自己无礼。经长孙无忌审理,公主与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泄,唐高宗赐其自尽。显庆五年(658年),追封合浦公主。

在《龙城录》中,相士给房玄龄说,房遗直会使房家绝后,房玄龄不信,但后来的人都认为这个相士说的是对的 。通过此民间传说:房遗直是让整个房家绝后的人。再联系上永徽年间房遗爱谋反一事,遗爱和高阳公主被诛杀,房玄龄的儿子都被配流岭表,唯独房遗直因为继承父亲爵位而被留了下来,只被废为庶人,可以肯定,虽然不知房遗直究竟是何问题,但高阳公主意夺其爵位,她的死与房遗直也密切关联,房遗直本人亦存在重大的隐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阳公主 (唐太宗爱女)

百度百科-辩机

李治与其姐姐高阳公主相比,名气要小得多,这其中的缘由与今天的网红明星差不多。女人,特别是大唐公主的风流韵事,最吸引人的眼球。在任何时期,女人们出轨,都是大逆不道的,都是被处死的理由。但高阳公主真正被处死的罪名还是谋逆篡权,尽管学者、史家提出了种种考证质疑,恐怕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爱女,母不详。

01

风姿绰约的高阳公主那些风流韵事。

高阳公主出生时间没有记载,《新唐书·公主转》的顺序,判定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这个有一些争议,而且《全唐书》玄宗卷里还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这个就更有疑问啦。唐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685年)出生,此时高阳公主已经作古三十多年啦。先天元年(712年)登基为帝,咋能去给他的老老姑奶奶高阳公主封号呢?

玄宗纠缠最多的是与太平公主那些事,与高阳公主没有任何毛线纠缠。史书记载很混乱,就不必详细解说,权且把高阳公主就认定是李治的姐姐吧。高阳公主是否风姿绰约并不清楚,但风流韵事却是真的。

高阳公主深得太宗李世民的钟爱,把她嫁给了唐朝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大**脾气大,都可以理解,何况是李世民的公主,侍宠骄纵,也在情理之中。

但公主婚后,却与《大唐西域记》的执笔人辩机私通。这个《大唐西域记》就是《西游记》的史书版本,类似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唐玄奘西天取经,可是唐太宗亲自安排的大事,公主与主笔人辩机私通让太宗很尴尬。一个专门记述五根清净的高僧,不近女色,专心佛事的主笔人,却在暗度陈仓,这也的确很滑稽。

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死奴婢数十人。这事不能只怪辩机哦,可谁让你招惹的是人家公主呢?高阳公主免于一死,但还是非常怨恨,这恐怕不仅仅是太宗使她丢掉了面子,更在于失掉了心上人吧。

太宗驾崩,高阳公主没有哀容,也就是说并没有感到心痛。

这件风月案,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死罪。一般情况下,通奸一事,女主是逃脱不了一死的,没有男主死了,女主还活着的道理。但既然唐太宗没有把高阳公主处死,太宗驾崩,李治继位,自然没有把其姐姐高阳公主再处置掉的理由。李治处死高阳公主,自然是另有玄机。

02

高阳公主参与谋逆被处死

相比较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高阳公主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是谋逆罪,在贞观、永徽两朝的史料中,却并没有大肆描写。但这两者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高阳公主与房遗直争嗣,导致了公主与唐太宗关系疏远。这时候,好事的御史又发现公主与高僧辩机私情信物宝枕。太宗得知公主与和尚*乱,就下令腰斩辩机。

这个桥段史料记载的有鼻子有眼,似乎是板上钉钉。但研究者发现,宋太宗时期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没有提及此事,再对照《旧唐书》,也根本就没有提及这档子事。

唐朝时期,史书已经非常丰富,但一般都是后世对前朝撰写史书。这其中就有很大的猫腻,似乎有意在掩盖一些历史真相。

风月案,特别是帝王家的事,绝不会空穴来风。这么丢人的事,绝不会无中生有。不管史书如何记载,豹眼认为,这恐怕就是真的。因为史书不会无缘无故的栽赃、污化一个大唐的公主。

然而,这是丢人现眼的事,那为何还要大张旗鼓的描述呢?本该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才是。难不成唐宋时期的史学家,都像今天的狗仔队吗?专门搞这些花边新闻招人眼球?恐怕不是这样,豹眼认为,这是在掩盖更大的罪过。

《新唐书》与《全唐书》都有记载,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其第九子、嫡三子李治继位登基,是为高宗。史书专门提到,高宗继位后,专程亲自拜访高阳公主府邸,意在怀柔。

之所以这么去做,高宗恐怕是清楚高阳公主是个狠角色,绝不是去安慰高阳公主因为失去辩机这个心上人而导致的那颗破碎的心,而是因为高阳是一个不安分的公主。

在史上,兄弟夺嗣争位闹得不可开交,但在唐朝,女人们都很生猛,不仅皇后、太后贪恋权力,像李治的皇后武则天、韦太后等,就是公主们都喜欢参与朝政,就像这个高阳公主及后来的太平公主等。武则天想做皇帝,难道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就不想吗?

李治这个皇帝是在太子李承乾与李世民四子、嫡次子魏王李泰被废后,才得以上位。也就是李治的同母兄弟老大老二被废后,他这个老三才有了机会。

尽管高阳公主因为辩机一事失去了太宗李世民的宠爱,但公主的身份及房玄龄家族在朝中的势力,依然不可小嘘。李治身体不好,许多事依赖皇后武则天打理,但不可否认,李治也是个狠角色。

永徽四年(653年),高阳公主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就诬告房遗直对其无礼,长孙无忌被责令彻查此事,从而诱发了房遗爱还参与了荆王李元景的谋反案,房家遭受了灭顶之灾。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谋取了帝位。房玄龄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可谓是太宗朝的元老,在朝中势力巨大,后被封梁国公,进位司空。

其长子房遗直,娶妻杜氏,嗣其父梁国公的爵位,李治永徽初年为礼部尚书、汴州刺史。次子房遗爱娶了太宗女高阳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

同一父母所生,主次有别,这个地位差距就大了去啦。贵为太宗公主的高阳,为人骄横,哪里受得了这个。于是,密谋废黜房遗直而夺其封爵。

高阳公主诬告房遗直对其无礼,高宗命长孙无忌彻查此事,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了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参与了荆王谋反的事。

关于这一点,《新唐书》与《资治通鉴》都有记载,却未必可信。因为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夺嗣位是在高宗时期的案件,唐太宗不可能因为这个事查出了高阳公主与辩机的风月之事。但这个谋嗣案的确是案中案,说起“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确如此。

作为公主不能成为梁国公夫人,心里憋屈,耍点手段,谋求一下嗣位还说得过去。高宗不会因为这个就对其姐姐痛下杀手,但惦记李治的皇帝位子,性质就不同啦。这还了得,岂不作死吗?最终,房遗爱伏诛,高阳公主赐自尽,诸子流放岭南。对于这个事,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

不管咋说,高阳公主代表的是宗室势力,罢黜房遗直的爵位,改赐高阳公主的丈夫房遗爱,对于李治来说也不是难事,况且得到高阳公主的支持,对于李治维护自己的帝位有益无害。

之所以李治下令处死高阳公主,就像有人所说,这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等元老派较量失利的结果。房遗直是房玄龄的嫡长子,其继承的爵位代表了元老派的利益。房遗直遭到磨难,保不齐其他的元老派也恐怕不会幸免。长孙无忌借高阳公主一案,是为了维护元老派们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房玄龄家族被灭,起码也展示了元老派的势力。

另一种说法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由此遭到政治清洗。这就是史书说得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跟荆王李元景勾结,密谋叛逆。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全部被赐死。但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这又与元老派斗争的目的相矛盾。

但李治联合元老派除掉想惦记他帝位的宗室势力,也是可能。房遗直受其弟牵连,虽然没有被处死,但贬为铜陵尉,在铜陵还留下了后代,好在房玄龄家族没有绝种。但也有人怀疑,房遗直能够保留下性命,与高阳公主案发有密切的关系。

之所以史料记载比较混杂,没有统一的说法,是因为政治谋逆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无中可以生有,“莫须有”是惯常的手法。作为帝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可枉杀一千,不可错过一个。

作为高阳公主劣迹斑斑,其风流韵事,臭名昭著。加之谋夺嗣位,更是令人忌恨。房遗直借机告发,李治趁机除掉荆王等具备势力的藩王,也就在情理之中。

牵涉到政治谋逆之案,永远都是迷雾,没有人公开而且详细的记载作案的过程。证据是很难掌握的,主审官员也大多是凭推理判案。这也就是说法很多,不能定论的根本原因。

这么大的事,史书记载很好,《新唐书》也仅仅就提到了一句话: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这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百年来,都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但在这里,并不能就此说明高阳公主祈求神灵旨意,是在谋求帝位还是谋求梁国公爵位之吉凶。

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高阳公主就是参与荆王的谋逆,那就不好对此大肆宣张。借高阳公主的风月案一事,做做文章,更何况这种事,朝野上下更感兴趣,即便是在开放的大唐,这种事也是令人不齿。转移一下注意力,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这就是史书中高阳公主风月案沸沸扬扬,而谋逆案却轻描淡写的根本原因吧。

但二者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高阳公主是因为风月案失去了唐太宗的宠爱,又是因为以房遗直的无礼这种风流事引起的谋逆案。如果没有前期的风流事及后来的谋嗣一事,也不会导致参与荆王谋逆一案的事发。

总之,李治赐死高阳公主是真,不管是否真的参与了谋逆,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身在其中,就不能置身事外。就唐朝时期那些女人们的行径,这都不是事,大概率来看,高阳公主死得不冤。

房俊,即房遗爱,生卒年不详。唐代名臣房玄龄次子。妻子为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后封合浦公主)。娶高阳公主后,房遗爱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又封右卫将军。其兄房遗直在父亲死后应当以嫡长子的身份拜为梁国公,以高阳公主故,房遗爱“礼异他婿”谋罢房遗直封爵继承爵位。唐高宗即位不久,以某事房遗爱被降为房州刺史。后又因谋反事件捕杀,高阳公主亦被赐死,诸子配流岭表。

“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和妻子高阳公主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失宠,一直心中不平(《新唐书》称,《旧唐书》未有提及)。唐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妻为唐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妻为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七子)为帝,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初,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主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永徽中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诸子配流岭表。

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主益望,帝崩无哀容。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永徽中,与遗爱谋反,赐死。显庆时追赠。

以上就是关于豪门的末日:解密初唐第一政治大案房遗爱谋反案全部的内容,包括:豪门的末日:解密初唐第一政治大案房遗爱谋反案、玄武门事变时房遗直多大、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44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