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斋戒意如何

仪器校准2023-05-04  31

河北省献县一中燕金城斋戒,是古人的一种礼仪,表示隆重庄敬的意思。在斋戒时,主祭人要事先数日沐浴、更衣、戒酒、用素食等,以使心地纯一,无杂念,诚恳恭敬,不怠慢。除了祭祀外,有时遇到重大事件也要进行斋戒。斋戒是一总称,可分为斋与戒。斋,又称为致斋;戒,又叫做散斋。《礼记·坊记》中曰:七日戒,三日斋。具体说出了斋戒的时间。一般来说,致斋宿于内室中,散斋宿于外室里。古代天子或诸侯主要的居宿地叫做正寝,里面还有内室。他们平时居宿于正寝,不遇到重大的事情,是不宿于外的。散斋于外,是因为国家有了大事。国君要不是致斋或患病,也不会昼夜居于内的。致斋于内,是因为要斋戒独居。致斋时一般在正寝,散斋时,要在正寝之外的室内居住。《礼记·檀弓》中有言曰: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斋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古人在致斋时,要求做到五思。即,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其目的是为了做到思意集中、纯一。散斋七日时,要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能参加哀吊丧礼,因为哀乐会失正,从而导致散思。《礼记·曲礼》中曰:斋者不乐不吊。古人在祭祀或有重大事件时必先斋戒是常见的。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说服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曰: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到了后世,斋戒的日期不一定就是七日戒,三日斋。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词目:斋戒拼音:zhāi jiè 基本解释送璧时斋戒。大王亦宜斋戒。赵王乃斋戒五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详细解释1.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祭天。”《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2. 佛教语。指八关斋戒。唐白居易《斋戒》诗:“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参见“八关斋”。 中国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斋是取“齐”的意义),不与妻妾同房,减少娱乐活动(戒是戒除欲望),表示诚心致敬,称为“斋戒”。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荤”在现代意义主要指肉类,通常与代表鱼类海鲜的“腥”字连在一起用,古代则不然。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不吃它们,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会客时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或宾客的不尊敬。 《大般涅槃经》开示:“当于尔时,阎浮提内,无一比丘为我弟子。尔时波旬悉以大火焚烧一切所有经典。其中或有遗余在者,诸婆罗门即共偷取,处处采拾,安置己典。以是义故,诸小菩萨,佛未出时,率共信受婆罗门语。诸婆罗门虽作是说:‘我有斋戒。’而诸外道真实无也。诸外道等,虽复说言有我乐净,而实不解我乐净义,直以佛法一字二字,一句二句,说言我典有如是义。”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外道所谓的斋戒佛陀在三千年前已经如是说。 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斋之梵语为uposadha,巴利语uposatha,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至佛陀时代,尼乾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风,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由是,佛陀亦允于僧团中采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团布萨之由来。 准此可知,“斋”之本意原为清净之谓,后渐转指不过中食(过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称为持斋;持斋期间所食之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称为斋食。此外,以食物供养僧侣亦称为斋;此类之法会则称斋会。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代,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称中食),午后食者即非斋法,此系就其“食时”而言;至大乘佛教时代,乃以慈悲禁杀之意,转而侧重于“食体”,故以素食为斋,如我国佛教徒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然严格言之,其与戒律中“斋”之本意并无直接关系。 中阿含卷十四大天[木奈]林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等,举出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六日为六斋日,惟不以断食等苦行为旨,而强调忏悔、清净等精神。于此六日必集僧众诵呗说戒经,使比丘安住于净戒中以长养善法;在家二众亦须于六斋日持守八戒而增长善法。又杂阿含经卷五十、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等,于六斋日外,另举出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长斋月”之说。 盖凡有持斋,则必有戒,故斋戒二字自古并称。上文所述即为斋戒之广义含义,狭义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中所谓“圣八支斋”者,亦即今日教内习称之八关斋戒(又称八关斋、八戒),此一戒律乃专供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二众于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其内容于诸经所举颇有异说,然通常所谓之八戒者列举如下:(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不与取”系指未经他人允诺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盗之意。(三)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之行。(四)离虚诳语,举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五)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六)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七)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八)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此外,菩萨善戒经亦列举:不杀、不盗、不*、不妄语、不自赞毁他、不悭惜财法、不嗔受悔、不谤乱正法等八种。大智度论卷十三则举出:不恼害、不劫盗、不邪*、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不饮酒等八者。诸经中举出多种有关持守八斋戒之功德者,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均谓,受持者于命终后必生于欲界六天,不堕三途八难;优婆塞戒经卷五之八戒斋品亦云,可除去五逆罪,并灭除其余一切之罪障。 我国儒家自古亦有斋戒之说,论语谓:“斋必变食,居必迁坐。”盖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变食迁坐,以自齐洁。“斋”字于古经传中与“齐”字通用,系取其“齐一意志”之义。礼记曲礼所谓:“齐戒以告鬼神。”礼记祭义谓:“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

斋祓的解释

斋戒 沐浴 ,祓除秽恶。 《史记·齐太公 世家 》 :“ 鲍叔牙 迎受 管仲 ,及 堂阜 而脱 桎梏 ,斋祓而见 桓公 。”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 :“公乃斋祓视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之二八一:“仕幸不成书幸成,乃敢斋祓告 孔子 。”

词语分解

斋的解释 斋 (斋) ā 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 书斋 。 聊斋 。荣宝斋。 祭祀 前或举行典礼前 清心 洁身:斋戒。 封斋 (亦称“把斋”)。 斋月 。斋坛。斋会。斋果。 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斋饭。斋堂。吃 祓的解释 祓 ú 古代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亦泛指扫除:祓濯(洗濯)。祓除(古代除凶去垢的仪式)。祓禊(古代民俗,到水滨洗濯,洗去宿垢)。 部首 :礻。

很多人都以为佛说的吃斋是不吃肉,也有人以为吃素就是持斋,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说吃斋和斋戒的意思。

简要答案

过午不食谓之斋,“吃斋”严格来说应该是“持斋”,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吃”和“持”二字同音,而且又是跟吃有关,所以慢慢就由“持斋”误传成了“吃斋”。它绝不是吃素的意思,因为这个斋未必是素,因为佛陀比丘戒中没有戒肉,乞食的时候,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不允许挑剔分别。

详细内容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天子王臣在祭祀之前就有斋戒的传统。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等。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

现实生活中,很多居士都是吃素、吃斋不分。在家里面吃素,说是吃斋,去寺庙里面吃斋说是吃素。其实素和斋是有区别的。过午不食谓之斋,“吃斋”严格来说应该是“持斋”,为什么要持斋呢?因为佛陀时代,有位弟子傍晚托钵乞食,吓到一位孕妇导致流产,被人讥嫌,又因若一天两次托钵,减少弟子学佛修道的时间,所以佛陀从此制戒规定过午不食,是为“持斋”。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吃”和“持”二字同音,而且又是跟吃有关,所以慢慢就由“持斋”误传成了“吃斋”。吃斋绝不是吃素的意思,因为这个斋未必是素,因为佛陀比丘戒中没有戒肉,乞食的时候,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不允许挑剔分别。后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吃素的传统。

有的人吃素为了减肥,有的人吃素为了健康,有的人吃素是出于慈悲。发心不同,决定了最终的成就和收获也不同。虽然吃素有很多功德,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片面的追求功德而去吃素、持斋。更不能执着这件事情本身,如果因为自己的执着而给不信佛的家人、同事、朋友带了种种不便,那也不好。比如吃饭的时候有诸多要求,不允许一丁点荤腥,必须用未烹制过荤食的锅炒菜等,这样不仅不会吸引他人向佛,还会让人觉得佛教徒规矩多而望而生畏。倒不如凡事随缘,只要不点杀,像慧能大师一样的吃点肉边菜,也并无大碍。凡事过犹不及,都要有个度,中道最好。

你好,斋戒,“斋”的意思是清净心, 持斋表示自己在这一天里要保持自己身、口、意三业的清净。你说的吃素和中午吃一顿,只是在口业一项里的具体落实和表现,因为吃素和少吃,能给自己的身心带来良好的体态,身无忧,没有不良品性食物的刺激,心才能安定。俗话也说“病从口入”,不吃不健康的肉食,能给自己舒适健康的身体。

另外更要注意的是保持自己的身体造作、口里对人说的话和自己意念的起心动念不要违犯五戒,这才是真正持斋的真义,不能把持斋的本意缩水缩水再缩水变成仅吃素和一天一顿,难免被人误解为“迷信”!

如果佛子真能如是落实如上三业清净,一天吃餐真的就足够了,这不是佛家里强制谁非的只能吃一顿饭,当你身体能量消耗少,就无需一天三四顿饭。好比有一辆耗油少的汽车,它一天有3L汽油就够了,如果要保持这辆车继续运行下去,那你就的给它补充3L或更多的油;如果耗油大的卡车,那就不是3L的问题,可能是30L才能维持它的运转。

‘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注意啊!‘八分斋戒’,不管在家出家,这是学佛的初步。什么是八分斋戒呢?要注意,普通一般人对佛法的经、律没有研究,一提到八关斋就想到吃素,就想到过午不食,对,但不完全对。 现在我们正式看看经典,一切戒律的根据是经典,好比政府的一切法律是依据宪法,宪法是一切法律之母。一切大小乘的经典是戒律之母,所以真正的戒律必须根据经。现在戒律来了,想修药师佛、药师法,要受持‘八分斋戒’。拿白话翻译要加一个字:‘八分斋的戒’,就容易懂了,观念就清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人能够受用保持八分斋的那一种戒律,或整个意念在又受又持中;换句话说,就是当时受戒的境界在一念中一直保持下去。不要说上午念了经,打了坐,心境很好,下午为了一点小事,又恨人,又骂人,又恨不得杀人。那还叫受持啊?那叫受持魔戒,受持地狱戒,马上又是一分果报累积下去。 受持八分斋的那种戒,或者经过一年,或者经过三个月。做什么呢?这三个月、一年当中专修,保持那个境界,昼夜不变,一心不变受持八分斋的戒。 ‘斋’不一定吃素,把斋字解释成吃素是大错而特错,错得一塌糊涂。但是说斋不是吃素,难道是吃荤?那又不对了。斋是中国文化,语出庄子的‘心斋’,心里一点杂念、妄想、欲念都没有,保持清净的念头叫‘斋’。这个无关乎吃素,真的吃素是内心素到了极点,素净、干净到极点叫‘心斋’。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讲斋,是讲心的清净,而不是佛教的吃素。 所以古代的皇帝碰到国家大事或大灾难的时候,就要‘斋戒沐浴’。譬如有三百年历史的清朝,在关键时刻,要决定国家重要大事之时,皇帝与皇后、妃子都要分房,不准亲近。斋戒沐浴不是光洗头、洗身体,你以为光洗了澡就干净啦?心里头还有一点杂念就已经不是斋了。所以孔子告诉颜回,你要‘心斋’,我才传给你。禅宗也是一样,你心不清净,想靠人接引?接引什么?有很多同学叫老师接引一下,你能够做到心斋吗? 所以,能够在心斋的阶段,保持心清净、念清净、意清净,如此经过三个月,你想想看,不成道也成道了。 吃素归吃素,吃素在戒律上严格而言是不吃荤,荤是指五荤,并不是持斋。一提到八关斋就想到吃素,逻辑观念错了,对于佛法的思想也错了,要特别注意。 我们就依据太虚法师的注解,来解释八分斋戒,分者,支也,就是说有下列八条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香花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七不坐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 这八条戒,居士、沙弥都可以受,换句话说,不管在家、出家,基本上都从受八关斋戒开始。 **们受八关斋戒,香水、口红都不准擦,当然身上要洗干净。头上不准插花,不准唱歌,不准跳舞。有时洗菜,一高兴起来,边洗边唱一下歌都不行。

第三章 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第一节 唯有人类可受戒

《萨婆多毗尼毗沙》卷一中说:“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大正二三·五○九中)八戒也是波罗提木叉戒,故除人类而外,异类众生,上至天人也不得戒。又说:“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斋,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斋也。”(大正二三·五○九下)又说:“一、男、二、女、三、黄门、四、二根、四种人中,唯男、女得戒。”(大正二三·五○九下)也就是说,虽在人类之中,也只有生理正常的男人与女人,才能得戒。

第二节 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如是男女中,若杀父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僧轮(以上为五逆)、污比丘尼、贼住(非法而住僧中者)、越济人(为了生活非为佛法而出家者)、断善根,如是等人,尽不得戒。”(大正二三·五○九下)

《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然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大正二四·九四三上)所谓“净戒人”是指守持不*戒的人,如果他人坚持不*戒,初次诱逼,与其行*,便称破人净戒了。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以及受持八关戒斋日的优婆塞与优婆夷,均不得使之破戒,否则自己便永无求受任何佛戒的资格了。不过,通常均以破女尼的净戒为主,破男人的净戒,总不是寻常的。然在《十诵律》卷四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佛在舍卫国,有一婆罗门生女,面貌端正……名曰妙光……是女以先语沙门婆罗门:‘共我行欲!’因缘故堕恶道,在彼国北方,生作*龙。”(大正二三·二八七下至二八八上)这仅仅诱使沙门婆罗门与她行*,尚未造成破他净戒的事实,她便因此而堕*龙了!

第三节 受持的时限

关於受持八关戒斋的时限,各经论中,所说不一。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问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时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已,次第更受,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也。’”(大正二三·五○九上)又:“问曰:‘若欲限受心昼日斋法,不受夜斋,得八斋不?若欲受夜斋,不受昼斋,得八斋不?’答曰:‘不得。’所以尔者,佛本听一日一夜斋法,以有定限,不可违也。”(大正二三·五○九上至中)这是说明八戒唯有一日一夜受,不得数日连受,也不得单受白天而不受夜间,或单受夜间而不受白天。虽在《根本部皮革事》中,亿耳於旷野见到单受日斋与单受夜斋的果报者,但在《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又接著解释道:“有云:此是迦旃延欲度亿耳故,作变化感悟其心,非是实事。”(大正二三·五○九中)。

但在《成实论》中则说:“有人言:此法但斋一日一夜。是事不然!随受多少戒,或可半日乃至一月,有何咎耶?”(大正三二·三○三下)

《药师经》中也说:“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大正一四·四○六中)又说为了供养药师如来:“应先造立彼佛形像……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大正一四·四○六下)这是说八分斋戒,不一定要在六斋日受持,受持之际,可以或一年,或三月,或七日七夜,连续受持的。

不过,依照八戒的受戒文字来说,乃以“一日一夜”为准为常,为正为主,如果环境许可,最好是一日一夜受持,好在每月只有六次。如果环境不许可,或者发心连续受持,附近又没有能为受戒之师,为免每日往返之势,也不妨限年、限月、限数十日、限数日来受持。

第四节 求受的方式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大正二四·一○六三中)八戒只能一人一人地单独向八戒师求受,其中的原因,根据灵芝律师的解释是:“不得多者,恐人参混,心不专一。泛论归戒,独受为佳,则心不他缘,法无通滥。今多众受,於理虽通,终成非便。”(《行事钞资持记》卷三九,大正四○·四○七下,续藏七○·四六A)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夫受斋法,必从他受。於何人边受?(出家)五众边。”(大正二三·五○九上)《优婆塞戒经》卷五也说:“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大正二四·一○六三上至中)可见,八戒应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前求受。但在《成实论》及《智度论》中,又许可自誓受。《成实论》中说:“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大正三二·三○三下)不过自誓受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梵网》菩萨戒,可以自誓受,唯其应在:“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而要见好相(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大正二四·一○○六下)如果不是没有能授八戒的出家五众的情形之下,当然还是向出家五众,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请八戒师来授。藕益大师则说:“优婆塞受斋,就寺为便,优婆夷受斋,就家为便。”(续藏一○六·三七五C)男人去寺院,女人则在家。但此没有硬性规定,唯视实际情况,随缘求受八戒就好了。

第五节 斋日的准备

八戒虽以六斋日为常经,但逢佛菩萨诞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为六亲眷属作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纪念、怀恩、修福、祈祷之日,均应酌情受持八戒。儒家每逢祭祀大典,也有“斋戒沐浴”的准备工夫,如《礼记》〈曲礼〉说:“斋戒以告鬼神。”《孟子》〈离娄〉也有:“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不过,儒家斋戒的意义,虽可与佛教相通,其内容则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三业,即应清净下来,故於《增一阿含经》中说:“我今忏悔,不自覆藏,依戒法成其戒行,八关如来斋法。”(大正二·六二五中)又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斋,先恣情女色,或作音乐,或贪饮啖,种种戏笑,如是等放逸事,尽心作已而后受斋,不问中前中后,尽不得斋;若本无心受斋,而作种种放逸事,后遇善知识,即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后,一切得斋;若欲受斋,而以事难自碍,不得自在,事难解已而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后,一切得斋。”(大正二三·五○九上)

上文所言的“中前中后”,应予说明:八关戒斋的求受时间,应以持斋日的清晨为正规,最少也该是在中午以前,今日的泰国,就是在中前受的:“每逢佛日和星期天,早晨七八点钟,就有很多男女佛教信徒,手里拿著鲜花香烛,和私人简单用的东西,陆续来到佛寺做早课与听僧人说法……说法之前,先为信徒们说三归五戒……信徒中也有受八关斋戒的……受五戒与受八关斋戒,是同在一起的,不过当僧人宣说到第六、七、八戒时,受五戒的人不用答‘持’。”(净海法师《泰僧安居记》,《海潮音》四三卷三月号)但如遇到逆缘阻碍,只需心念受斋,延迟到中午以后再补行求受,也是可以的。如《俱舍论》中也说:“我恒於月八日等必当受此近住律仪”(即八关戒斋),若旦有碍缘,斋竟,亦得受。”(大正二九·七五上)

第六节 如何纳受戒体

有关八关戒斋的内容及其要求,介绍至此,大致已经完备了,现在再来介绍纳受戒体的方法。

本来,三归、五戒、八戒,说戒受戒,都是很简单的,只要准备的工夫做够了,受时就很容易。但在中国的大寺院中,一切讲究排场,所以读体大师,也为八戒的传授,编了一篇〈授八戒正范〉,共分八节仪式,其纲目如下:

一、敷座请师——由引礼师领导迎请和尚升座。。

二、开导——略示八戒的意义及持斋的方法。

三、请圣——迎请佛法僧及护法龙天。

四、忏悔——忏除往昔恶业,忏断未来恶业。

五、受归——以三归纳戒体。

六、宣戒相——宣说八戒戒相条文。

七、发愿——发愿以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使成无上菩提,同在弥勒

的龙华三会,了生死,化有情,生极乐。

八、劝嘱回向——说明八戒的受持功德,并劝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此一〈授八戒正范〉,虽然很好,做起来的场面也很隆重庄严,但是所需时间较长,受戒之时,除了授戒师,还要引礼师,戒师若非住持方丈,行来颇为不易。

因此,弘一大师曾经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编一篇〈受八关斋戒法〉,现在照抄介绍如下: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於我。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夜中过午不食),后修八种功德法。(以上三说)

我名某甲,唯愿阿舍梨摄受於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以上三说)

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案受八戒者,正属在家二众,亦兼通於出家诸众,如《药师经》中所明。此文且据在家者言,故云优婆塞,若出家者,随宜称之),唯愿阿舍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於明旦日初出时,於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华蔓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以上三说)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一说)又诵伽陀颂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於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以上文中的案语,均系弘一大师原文。唯其主张出家诸众亦持八戒者,必须加以说明:根据律制要求,八戒乃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戒,只要受了沙弥戒,就已终身须持八戒,至於比丘戒,更不用说,已经包括了八戒,所以,出家诸众,乃自然而然是终身受持八戒的。但是,弘一大师之所以说出家诸众也当受八戒者,正因今世的出家诸众,殊少依律而行。多数出家人,别说比丘戒或沙弥戒,连八戒也未能受持啊!

现在再录《在家律要广集》卷四中的〈受八关斋法〉如下,用供参考(续藏一○六·三八○A至B):

先应教受三归法: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次应教受戒斋法:

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嗔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

如诸佛尽寿不*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欲。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

如诸佛尽寿不著香华蔓,不香涂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华蔓,不香涂身。

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床。

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我今以此八关戒斋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如果各人自有愿求,均可加入回向)

这篇〈受八关斋法〉,似较弘一大师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所录编的还要简要,三五分钟之内,就可把这堂受八戒的佛事做好。并且这是将八戒与一斋,分列为九条,称为“戒斋法”而不称“斋戒法”。其实,用“斋戒”二字,是受儒家“斋戒以告鬼神”及“斋戒沐浴”的影响,依照八戒斋的次序言,应该称为“戒斋”而非“斋戒”。所以笔者本篇行文均用“戒斋”,徵引他文者,则随文而录。或也有人以为,八戒以斋为体,称为“斋戒”,那也不无道理。

另有此处是“如诸佛”受持戒斋,在《中阿含》〈持斋经〉中,则是比照“阿罗诃”受持的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评论(0)| 阅读 (7) | 收藏 (0) | 分享 | 打印 | 举报

前一篇:戒律学纲要(选录)十

后一篇:戒律学纲要(选录)八

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

所谓“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

现在人以为吃素就是斋戒,这个范围太狭隘了。广义的说就是上面的内容,狭隘的说,斋戒分为很多种,我们平时最常听到的是“八关斋戒”,或者过午不食,这个叫做“斋戒”,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吃素。另外还有“菩萨戒”“小乘声闻戒”等。

持戒的功德可谓无量无边,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均谓,受持者于命终后必生于欲界六天,不堕三途八难;优婆塞戒经卷五之八戒斋品亦云,可除去五逆罪,并灭除其余一切之罪障。

一般持戒的时间规定在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注:不好意思,忘了看,您是清真寺的,刚看你发穆斯林那个帖子才反应过来,不过我这帖子已经发了,您只当了解好了。、阿弥陀佛!

以上就是关于古人斋戒意如何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人斋戒意如何、斋戒 拼音怎么念 什么意思、戒斋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35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