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二十四桥是指哪24桥

红豆杉树2023-05-04  31

二十四桥是一座桥,常有人在桥上念诗,被称为"念诗桥",后来,由于"念诗"和"廿四"谐音,所以又被成为"二十四桥"

导游介绍的:

三种说法,

1,24娇,和桥谐音,不过不是隋炀帝的妃子,是扬州东西南北共有24个美女。

2,指一座桥。

3,泛指扬州有很多的桥。

现在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是8几年建的。

导游介绍的很多,我不能全记住,大概就是这三种。

我们通称的二十四桥就是指的瘦西湖里的那做拱桥。有24个浮雕,24个台阶,是扬州的第24座桥,等等与24有着很多渊源,所以称24桥。

一、“二十四桥明月夜”中的“二十四桥”是——扬州的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二、“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唐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附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写道:“青山隐隐水沼沼,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首诗的问世,使二十四桥成了昔日扬州禁苑繁华、风流盛事的象征;同时二十四桥也成了众说纷纭而迄今尚无定论的一宗疑案。

唐人诗中除杜牧提及二十四桥外,尚有韦庄的《过扬州》,该诗最后的两句是:“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五代时,由于战乱,扬州沦为一片废墟,二十四桥也为人们所淡忘。到了宋代,科学家沈括对二十四桥循名责实,一一以求,在《补笔谈》中写道:“最西浊河茶园桥,次东大明桥,人西水门有九曲桥,次东正当帅牙南门,有下马桥,又东作坊桥……又自牙门下马桥直南……”凑成二十四桥之数,但是下马桥系明显重复,浊河下无“桥”字,亦难定为桥名,而极负盛名的禅智守桥未列人其中。南宋的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说:“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一座桥,姜白石1176年冬来到扬州写下了千古绝唱《扬州慢》,词中有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姜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似乎是指一座桥。清顺治十年(165年)七月,谈迁去二十四桥怀古,并作《二十四桥》绝句一首:“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万柳西。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从诗中可见二十四桥是一座桥。这种观点,在清代吴绮《扬州鼓吹词•序》中也得到附和。序中写道:“出西郭二里许有小桥,朱栏碧瓦,题日‘烟花夜月’,相传为二十四桥旧址。盖本一桥,会集二十四美人于此,故名。”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沈括只强调算度的精确,把二十四桥逐一落实,而忽略了诗歌毕竟是文艺作品,大可不必这样认真地对号人座。

二十四桥是不是编码为二十四号的一座桥呢?在诗歌中以序号称桥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扬州而言,对于桥的编码亦有案可稽。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有“不知暗数克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张乔《寄扬州故人》诗说:“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镇东风十五桥。”可见二十四桥或乃编码称谓。因该桥可能是最富有艺术特色的桥梁,亦或是在游览中心,名气大,所以深为杜牧思念。

1、二十四桥,又称为廿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

2、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二十四桥之所以叫做“二十四桥”,是因为传说在隋炀帝时期,有24个美人在“二十四桥”上吹箫,所以故名“二十四美人桥”,后来简称为“二十四桥”或“廿四桥”。

二十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江苏省扬州市

二十四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旱颓圮于荒烟衰草。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

扬州二十四桥的来源

二十四桥得名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二十四桥猜测

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桉: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历代的辞典、诗词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

二十四桥的'姿那麽美二十四桥的月那麽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麽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

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那原是一座桥的名称。清代扬州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跨西门街东西两岸”。

近来,扬州的一位青年作家,从语言上、地理位置上对“二十四桥”作了大量的论证:扬州“二十四桥”为“阿师桥”的谐音,并考证沉括记载的阿师桥,为今城北的螺丝湾桥。根据《汉语音韵学导论》一书拟唐音“二”、“十”、“四”、“桥”分别与“阿师桥”音同。若从扬州方言观之,“二十四桥”与“阿师桥”之古音也相近。因“阿”古音为a(见王力的《汉语语音学》),“二”古代的北方方言也为a。

2、“二十四桥”就是遍布扬州地区的24座桥梁。沉括对二十四桥循名责实一一以求,但只凑成21座。南宋的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则记载:“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3、“二十四桥”是古代扬州桥梁的编号。在古诗中以序号称桥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扬州而言,对桥的编码也是有桉可稽的。唐朝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有“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唐人张齐《寄扬州故人》诗中有“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4、“二十四桥”在诗文中是虚指而非实指,故“二十四桥”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过是泛指扬州小桥多罢了。杜牧常常喜欢用数字入诗。如《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赠别》一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谴怀》的诗句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由此可见,杜牧喜欢用数字,又特别喜欢用约数。因为它为约数,即不是实数,更不是专名。

当然,也有人指出“二十四桥”借指扬州,泛指扬州的繁华或是专指扬州美人,这些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十四桥”的最终解释权,恐怕还得归杜牧。

以上就是关于扬州二十四桥是指哪24桥全部的内容,包括:扬州二十四桥是指哪24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是哪里、二十四桥是什么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925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