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九岁时,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什么都没有,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一样,要是没有它,眼睛就一定不明亮。”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出处: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从一个月来说,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做晦。所以《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十五叫做望。近在望后的日子叫做即望。所以苏轼《前赤壁赋》说:“壬戌之秋,七月即望。”
旬是十天,所以一个月会有上中下三旬。
也可作为古代度量单位:
近代学者富烈特(J Flect)与弗斯特(Major Vost)二人,分别基于印度之一肘(梵hasta )为半码或少于半码来换算为英哩,故若依富烈特之说,并换算为公里,则旧传之一由旬为十九点五公里,印度之国俗为十四点六公里,佛教为七点三公里;
若依弗斯特之说,则旧传为二十二点八公里,印度国俗为十七公里,佛教为八点五公里。〔摩诃僧只律卷九、翻梵语卷十、注维摩诘经卷六、玄应音义卷二、卷三、慧琳音义卷一、卷二十七、J Flect: Yojana andli(JRAS 1906)〕
扩展资料:
月的简介:
月,汉语常用字 ,读作yuè,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即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盈亏规律创造了“月”这个计时单位,沿用至今。也指形状像月亮的东西、按月出现或完成等义。
“月”是常见偏旁,以“月”为偏旁的字,一类与月亮有关,如朔、望、朝等。还有一类是由“肉”演变而来,与月亮无关,如肘、肚、肺、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旬
月中折桂 (yuè zhōng shé guì)
解释: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辞亲》:“但愿此去,名标金榜,折取月中桂。”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考试、比赛等
以上就是关于月中无物的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月中无物的翻译、文学常识:古人称呼:月初、月中、月末是什么、月中有上中下旬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