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汤肉:又名杀猪饭,是云贵川等地每逢春节前(腊月间),家家户户都会杀过年猪,迎接春节的到来,每家杀过年猪时,都会邀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前来帮忙,然后将刚宰杀的猪肉做成可口的菜肴招待大家,所以这就叫做杀猪饭和刨汤肉,
在贵州,刨汤肉不是固定的某一个菜肴,每个地方每家每户的刨汤肉都是根据当地习俗和个人爱好而有所不同。
杀猪酒,是用猪的心、腰、肺、肠、血、猪头、猪身等各个地方的肉,分别取适量加作料炒成味道鲜美的菜肴,再把各道菜混合放在一个大锅里而成大杂烩菜,百般滋味,鲜美杂陈,使人欲罢不能。“庖汤”不仅是一道菜肴,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欢庆丰收、迎接春节来临的最新奇、最盛大的民族盛会:布依同胞在年前杀年猪放红,意为驱邪纳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百事大吉。游人到王岗不但能品尝到美味庖汤,还可与布依同胞一起同吃同乐,感同身受。吃庖汤当天早上七八点钟时,布依族人家先是请来杀猪匠杀猪。放光猪血后,主人家便用钱纸(冥纸)沾了猪血祭祀先祖,在堂屋里的神龛前焚烧香蜡纸烛,请求先祖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幸福、身体健康,来年事事顺利、五谷丰登。与主人家一道在缭绕的香雾和喜悦的祝词中,品尝这道百味“庖汤”,滋味愈加厚重、鲜香、回味悠长。
每个云南人都有一种情怀,那就是步入腊月后的第一顿杀猪饭,云南人更习惯称之为“今年的第一顿火烧肉”。
步入腊月,云岭各地的杀猪饭就会成为云南百姓相聚的“轰趴”。位于滇南的普洱,各个寨子在腊月里总是最热闹的,随着外出上学务工的远亲近邻们陆续返乡,世居在普洱的哈尼族、彝族、傣族人家,腊月间便会被一股子喜气所包围。
普洱江城的知名作家李启邪告诉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普洱的杀猪饭与很多地方过年杀年猪、吃“八大碗”一样,讲究的都是阖家团圆的热闹。每到年前,一句“快点拢来啦,杀猪吃啦”就能让远在他乡的普洱游子激动不已。
令人动容的乡音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人对家乡亲人的眷恋。李启邪说,春节前的普洱寨子里,不论哪家杀年猪、做杀猪饭,远近的乡邻都会过来“搭把手”。杀猪人口中碎碎念着“毛衣换布衣,不是坑害你,本是生来人吃呢……”紧接着便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阵酣畅淋漓的“忙活”!
李启邪说:“普洱的杀猪饭,有一道特别喜气的菜是普洱独有,名叫拌红。”拌红,取其“红红火火”之意,实则为杀猪时接到的第一盆新鲜猪血。李启邪告诉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为了吃得新鲜,“拌红”的制作讲究新鲜猪血不能凝结有沉淀,做拌红的厨师需要一直搅拌热热乎乎的猪血,将猪血内的“血丝、血渣”搅除,待其血丝不会凝块、猪血粘稠后再放入烧猪肉、花生碎末、芫荽等佐料,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拌红就能端上桌了。
放干净血的年猪,烫毛、刮毛、燎毛也是个技术活。在普洱,烧得滚沸的铁锅热水和旺旺的柴火堆是清理年猪的必备“武器”。一派雾气袅袅之中,杀年猪的男人们需要趁着沸水的热乎劲儿,将猪头、猪蹄先砍下来,就着柴火堆的旺火燎干净绒毛,刮洗后才可以按不同的部位划分不同的餐食用途。李启邪说,以前因为穷,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次肉,所以年猪肉除了在过年的时候“解馋”外,还需要将猪肠用来腌制腊肠、五花肉用来腌制腊肉。每次杀完年猪,家里的婆姨们就会聚拢在一处,灌腊肠、腌腊肉、烧水洗菜、切菜炒菜、做年饭……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做出的“杀猪饭”,带来的不只是热火朝天的“年味”,还有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喜庆愉悦。而这,才是中国人过农历年的“仪式感”。
不论是怎样的做法,家人好友们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叙叙这一年来的开心事,其乐融融的聚在一起吃年饭,才是杀猪饭的意义所在!
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南方小镇边陲,村庄不大,也就30来户人家,而杀猪饭,是家乡远近闻名的特色,亦是村庄最热闹的季节盛会。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烹羊宰牛杀鸡,杀猪饭,年前美食宴,也叫年猪饭。在这寒冬腊月里,邀上亲朋好友,火塘围坐,分享丰收美味,谈些家长里短,好不热闹。
杀猪饭这种习俗,是老祖宗传承了几千年,含辛茹苦的农耕文化,有着浓浓的乡土文化的味道。当然,也是每个人农村人,最美的儿时记忆。
当然,彝家寨子的杀猪饭也有些讲究。每家每户都会提前翻“老黄历”避开家人属相,选定一个好日子杀年猪,并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品尝。而彝族年这一天,亦是彝家宴请杀猪饭的最好日子。记忆里,每逢家乡吃杀猪饭,都特别的有仪式感,神圣而幸福。一旦杀年猪的日子确定了,主人家便会早早起来在屋旁的空地上,顺势挖一个土灶,支上一口大黑锅,烧上满满的开水,待水烧开后,杀猪必备的案板等准备就绪,杀猪就要真正开始了,主人家先把猪从猪圈里赶出来,随后几个叔叔伯伯辈的人齐上阵,各逮住一条猪腿和猪尾,三下五除二便将猪连推带拉拽到案板前,抄上案板,准备放血。只见那杀猪匠手持一把尖锐的杀猪刀,向着猪脖子一捅而下,鲜红的猪血随即喷涌而出,在空气中腾起一层层热乎气儿;随后用一个干净的里面洒有食盐的盆来接猪血。待血流尽时,有的用一包谷核往口子上一塞,放血也就算完成了。接着又把一整个猪抬至先前烧好水的大锅旁,用瓢呀盆呀的,舀起水往猪身上浇;随后将猪拽至锅中,猪在开水里翻滚几次,毛囊就松了。无论是黑毛猪还是白毛猪,只要用铁皮的刮刀哗哗哗的刮着毛,一会儿工夫就能刮出一头“大白猪”来。刮了毛,用清水冲洗上两三遍,便又重新抬上案板,准备开膛破肚。杀猪匠手法娴熟,不一会儿便将这一头“大白猪”一剖为二;挖出肠肚,叔叔伯伯们各自分工,有的忙于清理肠子,有的忙于把肉搬回家,婶婶伯母们先后忙于洗菜淘米,她们有的和面,有的烧火,有的切菜,有的削萝卜,有的烙饼……忙得不亦乐乎,但又有条不紊,还时不时的爆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不知妇人的肚子里哪儿来的那么多笑料,此时最重要的,其实是根据烹调需要去割取猪身上不同部位的新鲜肉开始烹饪美味,等叔叔伯伯们整理完杀猪现场后,肉香味也已飘出了灶房。
庭院喜戏声声笑,房前屋后孩童忙。在杀猪的院子里,啥事儿也干不了的小孩儿,屁颠屁颠的在院儿里跑着,跳着,那种幸福无以言表;有的害怕看杀猪,索性跑进厨房,在掌厨的妈妈身旁转悠,吮着小嘴,撒着娇,时不时讨个新出锅的酥肉,又蹦蹦跳跳跑出院子。还有那好奇的孩子,既怕看杀猪又忍不住想看,就一会儿进灶房一会儿在院子里瞎跑,等到饭熟了,自然会有人叫他们吃饭。儿时,我则属于那好奇又安静孩子,一般我不进厨房,也不给妈妈捣乱,只是蹦跳在院子的某个角落,静静的看着各处飞跑出来小伙伴,有时也加入她们,四处追逐着、打闹着。而现在的我却懂得了帮把手儿,列菜单、剁肉、装腊肠……哪里有需要哪里钻。
我家的杀猪饭,必不可少的菜肴有小炒肉、炸酥肉、萝卜排骨、铁菜爆炒猪血、猪肝生、凉拌猪头肉、粉蒸肉、梅菜扣肉……小菜还有蒸南瓜、水芭蕉等等。另外还要摆上米酒、白酒、饮料……满满一桌子,真是丰盛至极。开饭前,妈妈会舀起一部分菜肴,准备好烟、酒、茶,端到家里的供桌或者祖先的牌位前向祖先以及神灵们烧香献礼,以表示对祖先和神灵们的诚心敬奉,同时也祈祷家人幸福安康,无病无灾。献礼完毕,即是最热闹的开餐。
彝家杀猪饭,情深暖意浓。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围坐在一起,说着过去一年里的家长里短,那叫一个欢快。吃呀请呀喝呀甭客气呀;豪迈爽朗的男人们喝着酒,相互攀着吃家乡人最爱做的墩子肉,看到满嘴流油真是杀猪饭别样风景,偶尔能看到一组组划划拳的更给杀猪饭增添一抹亮色。当酒足饭饱后,开始讲一些关于家乡的美好传说,乡里的变化,最近发生的事,或者一旁火热闲聊。火塘边那娇羞俏丽且不失风趣的女人些,不时说起自家的孩子,也有议论某家新娶媳妇蒸的饭、做的豆花怎么样等等。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收拾完东西,客人也慢慢的散去了,热闹的冬夜又归于寂静。这时,爸爸会上楼,把块块长挂挂的肉洒上盐抹尽揉透放进瓦缸腌制,等过个十天半个月又将它翻出清洗,再挂在火塘上面的肉架上,等日后一边烟熏一边割来做菜。而妈妈,则会将那些里脊肉、排骨改小块,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哪个时候想吃了就拿出来,解冻鲜炒。等被熏的腊肉所剩无几时,冰箱里鲜肉渐被搬空。距下一个吃杀猪饭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彝族年,杀猪饭,彝家人的年。而杀猪饭的魅力,不在其他,而在气氛;杀猪饭的美食,不在繁琐复杂,在于自然本味;杀猪饭的过瘾,不在喝酒吃肉,而在情感升华。一顿顿热腾腾的杀猪饭,是妈妈的牵挂,也有着乡里乡亲的盛情难却,虽淡淡如水,但“乡”味无穷。
吃完杀猪饭,年就越来越近了。杀猪饭似乎是一种过年的记忆,更是一种过年的烙印。
以上就是关于杀猪饭的来历全部的内容,包括:杀猪饭的来历、贵州的杀猪饭是怎么做的,赶紧回家目的看看吧、云南的“杀猪饭”是一种怎样的情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