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指为核弹、导弹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主要人物有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孙家栋等人。
1、邓稼先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2、钱三强
浙江省湖州市人,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
3、赵九章
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4、钱学森
钱学森是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
5、孙家栋
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金制奖章,同年回国。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室主任、部副主任。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947年,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
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两弹元勋,指为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两弹元勋主要人物有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孙家栋等人。
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扩展资料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爱国思想是从小就养成的,并支撑着他的一生。在爱国无功的情况下,是父亲的一番肺腑之言点亮他心中的灯盏,从此,抱着“科技救国”的信念,邓稼先刻苦求学,走出了一条辉煌的成功之路。
邓稼先优秀的精神品质首先表现在回国的努力上,甚至堪称典范,他是义无反顾、迫不及待,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回国后,邓稼先在所有场合表现出的无私、执著、吃苦耐劳、献身精神,以及热情、谦和、善于团结协作等,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贵品质和精神风貌。
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实至名归。原因如下:
1、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2、邓稼先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人物评价: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邓稼先一生功勋卓著,获奖无数,他生前的最后一枚奖章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获得的。
1986年7月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全国总工会书记罗干、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这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邓稼先庄重地把奖章戴在胸前,高兴地说:“今天李鹏副总理亲临医院授予我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感到万分激动。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但党和国家就给我这样的荣誉,这足以说明党和国家对尖端事业的重视。我现在虽然患病,但我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为国防科研事业再尽一些力量,以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希望。”
就在戴上这枚奖章的12天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奉献了一辈子的中国核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中国两弹元勋一共有23人,分别是:
1钱三强(1913-1992)
2钱骥 (1917-1983)
3姚桐斌 (1922-1968)
4赵九章 (1907-1968)
5邓稼先 (1924-1986)
6王淦昌 (1907-1998)
7彭桓武 (1915-2007 )
8程开甲 (1918- )
9黄纬禄 (1916- )
10屠守锷 (1917- )
11钱学森 (1911-2009 )
12周光召 (1929- )
13杨嘉墀 (1919-2006 )
14陈能宽 (1923- )
15陈芳允 (1916-2000 )
16吴自良 (1917- 2008)
17任新民 (1915- )
18孙家栋 (1929- )
19朱光亚(1924-2011 )
20王希季 (1921- )
21王大珩 (1915-2011 )
22于敏 (1926- )
23郭永怀 (1909-1968)
邓稼先人物业绩: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钱学森人物业绩:1956年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该院院长。
孙家栋人物业绩: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扩展资料
1962年,中央批准实施核试验“两年规划”,并成立了由周恩来为主任的十五人专门委员会,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为打造大国盾牌奉献了智慧、青春、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他们之中既有后来成为“两弹一星”元勋的科学家,也有至今仍然默默无闻的普通国防科技工作者。
那个年代国家最高科研奖是1万元,当时的原子弹给了1万元,氢弹也给了1万元,邓稼先作为研制团队的主创人员本可以多拿些,但是他讲道:“我们参加研制的团队有1000人,大家平分”,所以邓稼先原子弹分到10元钱,氢弹分到了10元钱。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1999年为表彰在六七十年代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颁发的。在23位科学家中,有一位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郭永怀。
当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在神州大地上轰然引爆。这一爆,炸响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上的强者地位。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国家。而背后的一众功臣也终于迎来亲手创造的成果展示。此时,美国等国家才知道原来我国研制的不是钚弹,而是难度更大的铀弹。
在两弹一星成功研制之后,这一批曾经隐姓埋名的幕后功臣也纷纷被揭开面纱。《邓稼先》、《钱学森》等自传型影片揭示了他们在研制过程中的历史性贡献。而王承书的故事也被写入了小学课本。他们的经历未必能在当代人心中产生共鸣,但也许能激起崇敬与敬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弹元勋
以上就是关于两弹元勋元是指谁全部的内容,包括:两弹元勋元是指谁、关于"两弹元勋"的人物、两弹元勋指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