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driver是什么意思2023-05-03  31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故事了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篇1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秦国人孙阳是春秋时期的相马专家。古代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叫伯乐,因此孙阳便以伯乐自称,伯乐之名亦因他而闻于天下。孙阳因高明的相马术而为秦穆公所用。

闻名史册的千里马骥是孙阳在途经太行山时偶然发现的。这匹马乍一看似乎没有任何珍贵可言:它拉着沉重的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吃力地爬行,蹄子磨坏了,膝盖上尽是腌脏的瘀血,尾部已溃料化脓,整匹马瘦得皮包骨头。但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认定这是一匹千里马,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的调养,这匹马终于逐渐地焕发出与众不同的英姿,成了当时天下无双的宝马。

后来,孙阳年老了,已不方便到各地远道寻找千里马。秦穆公便请他推荐一位象他一样具有相马本领的人。孙阳推荐了一个名叫九方堙的人,这是一个以打柴为生的年轻人,但孙阳告诉穆以:他相马的本领一点不比我低。

秦穆公派人请来了九方堙,问他:“伯乐说先生相马的本领不在他之下,你能告诉寡人千里马有什么特点吗?”年轻的樵夫回答:“千里马是世所罕见的宝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秦穆公命九方堙出去找千里马。

三个月后,九方堙回来报告说:“在沙丘那个地方,有一匹千里马。”求马心切的穆公追问:“你找到的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啊?”九方堙回答:“是一匹**的公马。”穆公立刻派人携重金去取马。

但派去的人却空手而归说:“九方堙所找的马,根本不是什么**的公马,而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听后大为光火,马上派人把伯乐找来责问:“怎么你推荐的人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分辩不出来,怎么能相出千里马呢?”

伯乐沉思片刻后对穆公说:“千里马往往有一种内在的‘天机’,相马最重要的是看马的风骨品格等主要特点,之于马的颜色和公母,则不是千里马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九方堙就没有太注意,此所谓取其精而忘其粗,重其内而忘其外啊,他只看重主要方面,而没太注意毛色、公母等次要方面,他虽然年纪轻轻,相马的本领竟已达到这样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啊!请大王赶快把他相中的马取回来,那一定是匹千里马!”秦穆公于是派人把那匹黑色的母马取回来,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匹世所罕见的千里马。

这个世界上千里马并不少,但却因为无人能识,以至多被埋没,因为真正识马的伯乐实在太少了。在生活中,有时候人才明明就在你面前,但许多人却象雾里看花,视而不见。故有识人之明者,古今皆稀。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篇2

从前,有人牵着一匹骏马在集市上卖,第一天早晨,有两个富贵人家打扮的公子来看了一下,问也没问就走了。第二天第三天早晨,整整站了两个早晨,都没有人来光顾一下。

卖马的人心里犯愁:再这么下去,不用多长时间,我身上的盘缠就用完了,到时候别说在这里卖马,恐怕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可怎么是好?

晚上,卖马人回到酒店里连饭都没吃就早早地睡觉了,一晚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天快亮时,他突然间从床上蹦了起来,眼睛里满是兴奋。

“能知马的人天下只有伯乐,而伯乐就在这个城里住,我如果能让他在我的马前站一会儿,只要一小会儿的时间我肯定能够把马卖出去,并且还能卖个好价钱。”他终于想到办法了。

于 是,他急忙起身,去求见城里的伯乐,见到伯乐后就对他说:“我有一匹骏马,卖了三天都没人要。麻烦您老帮个忙,只要在我的马旁边站一站、看一看,就行了。 小人定有酬谢。”伯乐竟然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这令卖马人感到吃惊,他原想没有厚礼伯乐是不舍答应的,这使他非常高兴。

他又到集市上卖马,还是像以前一样,没有一个人过来看他的马,可是没等一会儿,伯乐来到集市上,经过马身边的时候瞟了两服,又往前走,没两步,又回头看了一下。

人们互相传说,说伯乐看了那匹马好几眼,好像是匹千里良驹,结果人们加油添醋,越说越神。没一会儿的工夫就;就来好多的人来观看,买马的人也是蜂拥而来,抢着要买这匹马,并且马的价格立刻提高了十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个人能力超前爆发的现代职场,跟对人,比选对行更为重要。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篇3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把孩子教育好,父母首先要认真学习,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学习优秀孩子的父母的教育方法。现在家庭里,孩子少,极易养成任性、自私、霸道的习惯。所以教育孩子就成了父母的必修之课。家长都认同这样的一个观点,教育孩子,既要满足现在的需要,又要为孩子的为来着想。具体到日常生活和学习,既希望孩子快乐、舒适,又希望孩子能够刻苦勤奋,努力创造出将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做好准备。

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三了,为了让孩子勤奋刻苦地学习,可谓费了不少心思,有过心疼,有过愤怒,有过自责,有过困惑。有时会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高兴,有时会为孩子的任性和霸道而苦恼。有孩子进步时的喜悦,也有无助时的妥协。以前孩子的学习习惯很不好,每天回到家先打开电脑,说是吃饭时看,吃完饭还要休息休息,写完作业还要看电视或玩游戏,也不复习和预习,该背诵的也不背。每天要催着写作业,关电脑,刷洗,睡觉,早上再催几遍才起床。三个字,心累啊。终于在又一次过了睡觉的点,还在看网络连续剧的情况下,我的情绪爆发了,几次催促未果,强制拔下了电源线,接着孩子又插上,打开电脑,我再拔下来,连续几次后,愤怒地用拳头捶了一下孩子的背,虽然用了点力,但是还是有理智的。顿时,就见孩子的两行热泪挂在了脸上,用仇视的目光盯着我。一刹那,我的心碎了,心里在流泪,我为什么这么做,不都是为了孩子吗,孩子怎么就不理解呢。在教育孩子上,我不能指望别人了,只能靠自己,我认为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初一甚至初二的时候,周五放学后孩子经常不打招呼就去姥爷或舅舅家,或者来个先斩后奏。孩子体会不到家长的心情,长大了更麻烦,也不好管了。更不用说成绩,初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四百多名,到初二第一次期中考试,地理两次不到60,生物、历史也在及格的边缘。

不能只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而要从现在做起,改变教育方法。既然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没养成好的习惯,也不能指望一下就把孩子的缺点全部改掉。首先要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多跟孩子交流、沟通,然后尽量多用鼓励少用批评的方法。这样才能体会家长的爱,知道家长是为了孩子好,才能听进家长的话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孩子比以前好多了,虽然还有许多缺点,但不像以前那样不懂事,问什么话也不那么困难了。在成绩上,初二的地理、生物会考也艰难地拿了两个A,初二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返校后竟主动给我打来电话,成绩在级部进了前60名。我百感交集。

孩子可能大部分都有成为千里马的潜力,就看家长是不是伯乐,用不用心。

欢迎更多的爸爸妈妈们加入济南,我们一起来交流孩子的学习成长!!!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篇4

这天,一匹黑马对众马说:“我要去寻找伯乐,你们要去吗?”众马听了说:“我们是千里马,我们干吗要去寻找伯乐?你不是千里马,找到了伯乐也不会成为千里马!”

但黑马还是决定要去寻找伯乐。

黑马抖擞精神,踏上了征途。黑马逢人就问:“你知道伯乐在哪里吗?”被问的人就说:“你要找伯乐,你是千里马吗?”黑马说:“我不是千里马,我希望让他推荐我……”被问的人笑了一下,不说话了。黑马知道那人嘲笑它,看不起它。但它仍在迢迢的路上奔跑着,马不停蹄,翻山越岭。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虽然黑马辛苦,但它不仅没有消瘦,反而因为长久的奔跑变得更加强壮,腿脚也更有力了。黑马跑了许多路,还是没有找到伯乐,于是它开始往回跑。

黑马回到原来的地方,众马幸灾乐祸地问它:“你找到伯乐了吧?”黑马说:“虽然我没有找到伯乐,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奔跑,我成了千里马,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我自己就是自己的伯乐。”众马听得似懂非懂,便问道:“自己的伯乐?”黑马说:“作为一匹马,不能等伯乐来发现自己,要自己发现自己,自己成就自己!”这回,众马懂了。

就在黑马回来不久,伯乐就来了,伯乐把黑马推荐到皇宫去了。

读者感悟

历练是最大的财富,一个人有再高的天赋,再大的本领,如果停滞不前,那么所有的优势终将被荒废。

导语:你经历的所有的困苦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是你要承担重任的先兆。以下我为大家介绍伯乐和千里马的典故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伯乐和千里马的典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现在我们用伯乐来比喻那些能够识人善任的人。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是在秦穆公时期。伯乐以相马闻名,在春秋时期,秦国驻守在陕西岐山以西,整天和西戎的少数民族打仗,从商朝开始,赢姓家族就在这里开始镇守边陲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历史上的伯乐也有很多故事

和少数民族打仗,需要战马,和晋国打仗,也需要战马。也就需要养马的人,选马的人,给君王选好马,给将军士兵选好马,会选马的`人当然也就能够得到重用。伯乐就是其中一位,能从一群马中选出最好的马。

千里寻马,一战成名

人们也把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有一次伯乐受到了楚王的委托,购买一批能够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跑遍了齐国、燕国、赵国、魏国等,后来在返回的路上,看到一匹拉盐车的马,累的气喘吁吁,走的很艰难。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历史上的伯乐也有很多故事

但伯乐一眼就看中,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于是买下了这匹马,让知道这是一匹驰骋千里的好马,但去拉车的话,就没什么用了。于是献给了楚王,因为长期拉车,很廋,楚王开始没怎么看重。

后来伯乐说养两三个月之后,等马恢复了,自然就好了。果然几个月之后,楚王骑上这匹马,在喘息的工夫里,马已经跑出百里,这匹马在战场上也为楚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的相马也让楚王对他非常敬重,名扬天下。

秦穆公问贤伯乐

后来秦穆公召见了伯乐,看到伯乐的年纪大了。就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辈里有没有可以委派去找好马的呢?伯乐说没有,不过有个和自己一起挑菜的人,叫九方皋,他有识马的好本领,而且不在自己之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历史上的伯乐也有很多故事

秦穆公就接见了九方皋,让他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说自己找到了一匹好马,是匹**的母马。秦穆公非常高兴,就派人去把马牵来,结果一看,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非常气愤,就找来了伯乐。

对伯乐说,你推荐的人,你看看明明是一匹黑色的公马,却说是**的母马。连马的品种都分不清楚,还怎么相马。伯乐长叹一口气,说九方皋观察马的本事已经远远超过我,他相马看的是马的内在素质,因此而忘记马的外表,他只是看到了自己应该看到的东西,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人,他早就掌握了比相马更高的本事,后来证实,那确实是一匹好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历史上的伯乐也有很多故事

秦穆公得到了启发,访得大贤百里奚和蹇叔

秦穆公听了伯乐的一番话后,深有感触。于是就广招人才,就是这个举动,最后换得了百里奚,百里奚又举荐了蹇叔,正是这两位贤臣辅助,才使得秦穆公一举击败晋国,得到河西之地,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 手机关于千里马的诗句

2 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诗句主打

手机关于千里马的诗句 1有关千里马的诗句

有关“千里马”的诗句有: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

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____傅玄《车遥遥篇》

1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____戚继光《马上作》

12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1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____李颀《古从军行》

15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____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1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____李白《送友人》

2有关千里马的诗句

有关“千里马”的诗句有: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____孟郊《登科后》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____傅玄《车遥遥篇》1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____戚继光《马上作》12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1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____李颀《古从军行》15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____李煜《忆江南·多少恨》1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____李白《送友人》。

3描述千里马的诗词

《八骏图》

唐代 白居易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

4写千里马的古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

李贺《马诗》(组诗):其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二: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李贺的马诗(李贺)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古人形容千里马的句子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马。 千里马名言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韩愈《杂说四》(马说)。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善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发现有千里马。这两句说明了千里马与伯乐的依存关系。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关键在于没有伯乐去发现它。所以说有了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然即使有大量千里马的存在,因为没有伯乐,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而没有人知道它们。韩愈的《马说》以精妙的构思,贴切的比喻,对历史上世无伯乐,人才沉沦的现象作了非常深刻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当时大量有才干的人士长期埋没于下层,得不到荐拔任用的社会现实的有力抨击。一说明了能发现人才的人,比人才更为重要。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杂说四》

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诗句主打 1与伯乐与千里马相符的诗句

白居易:被发配江洲,于是有了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李白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种豆南山下,不为5斗米折腰

陆游:身在天山,心老沧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 咏梅 》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杜甫:从为被朝廷聘用过,一声贫穷落魄

辛弃疾:投降南宋以后,再未上过疆场

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他的(满江红)

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一个人到林中隐居,当他得知自己的主张被废以后,忧郁而终(他曾经任丞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作者北宋柳永。《鹤冲天》

2关于千里马和伯乐的俗语

俗语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出自:唐 韩愈《马说》

释义: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扩展资料:

《马说》的结构十分精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从正面提出问题。然而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便从反面展开起议论来了。

第一段写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接下去便自然而然地写到了千里马的遭遇,最后,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发出了愤怒的斥责,其中有讽刺,有反问,有慨叹,抑扬反复,淋漓尽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

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语言,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太少。

3有关千里马的诗句

有关“千里马”的诗句有: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

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____傅玄《车遥遥篇》

1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____戚继光《马上作》

12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____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1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____李颀《古从军行》

15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____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1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____李白《送友人》

4赞美“伯乐”的诗句有哪些

1、《杂说四·马说》唐代: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2、《九辩》先秦:宋玉

原文: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译文:没有伯乐相马的好本领啊,如今让谁作评判才最公?怅惘流泪且思索一下啊,着意访求才能得到英雄。

3、《马诗二十三首》唐代:李贺

原文: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译文:伯乐朝马的前面看,旋毛在马的胸腹间。如今只是在挖掘白色的草,什么时候会去到青山呢。

4、《七发》两汉:枚乘

原文:

于是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

此两人者,马佚能止之,车覆能起之。

译文:在这时让伯乐在前后观察,让王良、造父来驭马,秦缺、楼季做车右。这两个人,在马受惊时能把马制服,在马车翻倒时能扶起车。用这样的马车去赛跑,可以下下千镒的赌注,可以一日千里。

5、《咏马》唐代:杨师道

原文: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译文:这匹马羸弱疲惫,不堪运盐车的重量,伯乐看到了都要嗟叹惋惜。

5伯乐与千里马的句子翻译

解纻衣以幕之:解开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马身上。幕:盖。

忻伯乐之知己也 :因为千里马认为伯乐是它的知己的缘故。知己:就是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心的人。

中圻迁延,负辕不能上:是说千里马走到了半山腰就再也走不动而辗转不前,只驾着车辕但是却爬不上山。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伯乐遇到了千里马,跳下车来拉着它哭起来。

俯而喷,仰而鸣,声造于天:这时候千里马低下头喘着粗气,又仰起头嘶鸣,声音震动九霄云天

6关于伯乐的句子有哪些

1, 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

2, 赞美潜入耳,润物细无声伯乐相马,相中的马将产生极大自信,百里马也变千里马。

3, 别指望伯乐从天而降,拜你为上卿。能力是干出来的。

4, 我相信,成就千里马,就成就伯乐;成就了学生,就成就了自己。

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那么请做自己的伯乐。

7,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8,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马。

9,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公开民主、公道正派,天宇伯乐、亲善仁爱。

7关于伯乐的句子

伯乐一顾,价增三倍。

唐·韩愈《为人求荐书》。这两句大意是:良马一被伯乐注意,价值就大为提高。~两句比喻有才者教识得才具的人相顾看,身价就大为提高。多用于称誉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对人才的荐拔。

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为人求荐书》

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 伯乐名言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马。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韩愈《杂说四》(马说)。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善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发现有千里马。这两句说明了千里马与伯乐的依存关系。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关键在于没有伯乐去发现它。所以说有了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然即使有大量千里马的存在,因为没有伯乐,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而没有人知道它们。韩愈的《马说》以精妙的构思,贴切的比喻,对历史上世无伯乐,人才沉沦的现象作了非常深刻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当时大量有才干的人士长期埋没于下层,得不到荐拔任用的社会现实的有力抨击。一说明了能发现人才的人,比人才更为重要。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杂说四》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关于伯乐的名言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匹好马,只不过是十匹好马而已,而得到一个伯乐,却可以发现和得到更多的好马。这两句比喻说明要善于任用能够发现和举荐人才的人。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01

古文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就是我们的认知,我们通常认为我们自己就是那匹千里马,而只苦于没有像样的伯乐能够发现自己。

熟悉我的人可能会觉得我会说,大家其实并不是自己认为的那匹千里马。然而真正从一个培养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事实确实如古文所说的那样,伯乐不常有,而千里马常有。

在一个真正的伯乐的认知信息系统里,他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人的优点与优势的能力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人人都是一批千里马,都是人才,只不过这里所谓的才有大才与小才之分,而其中更有潜力之才与实力之才之分。

而通常在我们大家的认知之中,实力之才往往才会被认为是千里马,这往往受到了很多认知条件与专业性,甚至是视野层次方面的诸多限制。

一个伯乐,往往并不一定能比千里马跑得更快,跑得更远,然而当他发现千里马之时的那种激动与兴奋,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很多时候那就像找回了当初的自己,一样的感觉。

透过千里马,伯乐是能从教学、指导这样的行为当中得到自我提升的,这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成就与自我愉悦感。

而且很多时候,往往一两句话的肯定就能够给予千里马们异乎寻常的信心,因为,很多千里马之所以是千里马,那就是因为他们的信心与动力,受到了伯乐的支持与鼓励,也受到了那个高屋建瓴一般的洞见力的指引。

作为千里马,同时更需要的是,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更高层次的试错机会与经验的提升。

这些,作为伯乐,通常都会提供,但通常也会有所顾忌。

伯乐的出发点在于我发现了你,我培养了你,我帮助了你,你也要回报我一些东西作为交换,这同样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千里马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短期内的交换,而在于长期的持续性。在这一点上,尤其是那种有潜力的千里马,会表现的更为突出。

这个时候,伯乐的思维与认知,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全感十足的伯乐,会采用长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们能够培养千里马,让已经出类拔萃的人才更上一层楼。

而安全感不足的伯乐,通常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让自己对千里马拥有更强的控制力。

这其中的差别,作为旁观者很多时候我们显而易见,前者能够培养千里马更多的自我能力,让其充分的锻炼成长,而后者,却缺少了很多必要的试错型经验。

后者的伯乐,通常会替代千里马,做很多事情,尤其是,替他们选择。

02

这种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会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

你不仅仅会看到,某一个行业当中的大佬突然发现了非常有潜力的新人这样一个十分典型的伯乐与千里马的事件。

你还会感受到,诸如,创业者与投资人、员工与老板、学生与教师、甚至子女与父母这样不同类型的千里马与伯乐。

在这些种种类型的互动关系当中,熟知彼此了解彼此,往往是解决一些纠葛,预防一些问题的关键。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白话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此文出自唐代韩愈的《马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

作者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

伯乐的意思是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意思的日行千里的马;难得的人才。

这个故事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故事:

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发出金石相撞一般的响亮声音,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扩展资料

1、伯乐 [ bó lè ]

基本释义:春秋时秦国人,善于相马,后用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各级领导要广开视野,当好伯乐 ,发现和造就更多的人才。

出处: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白话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2、千里马 [ qiān lǐ mǎ ]

基本释义:

(1)日行千里的骏马。

(2)比喻难得的人才。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

出处:西汉末刘向《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白话译文:从前有个君主,花重金购买千里马,多年没有买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意思是: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出处:唐代·韩愈《马说》

原文:

马说

韩愈 〔唐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 同:只)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叫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注释: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故:因此 。 虽:虽然。名:名贵的。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同“只”,只,仅。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出名。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食: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是:这样,指示代词。

虽:即使。

能:本领。

足:足够。

才 :才能。

美:美好的素质。

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求:要求。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食之:食,通“饲”,喂。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尽(2):竭尽,发挥出。

鸣:马嘶。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拿。

策:马鞭。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知:懂得,了解,认识。

主题: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创作背景: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鉴赏: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信赖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与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两句揭示了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一天能跑千里的马,一顿有时会吃光一石小米。是说才能、本领特殊,食量也特殊。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一天跑上千里而一般地喂它,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这一句描述了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

文章写到这里,作者还觉得不够,又接着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人”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层的刻画。使文章生动深刻,也表现出作者的愤激。作者并没有立即谴责这种不识马的“人”,反而让他面对着千里马不懂装懂,还说“天下无马”。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在主观动机方面还是不错的,他并非不想选拔人才,并非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无奈贤人贤才太“少”了。明明是“人”的主观上出了问题,却把这种局面的形成推给客观条件的不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是一匹千里马,食马者却对着千里马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慨叹,认为这不过是一匹连常马也不如的马。这是作者的讽刺。文章写至此处,作者立即点明主题,用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结束,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矛盾形成一个高潮。这是韩愈凝聚浓缩手法的结果。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以上就是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和千里马的典故、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诗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819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