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是什么意思

捧组词2023-05-03  29

意思: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出处:《大学》

作者简介:

曾子,姓曾,名参(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汉族,春秋末年生于鲁国南武城,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总纲领,造就了后代儒家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即“内圣”与“外王”之道。

1 文言文中的“正”有什么意思

正 zhēng

名词义: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动词义:

1、通“征”,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2、出兵;征讨。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燕义》

正 zhèng

形容词义:

1、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有绳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泰山正南。——清·姚鼐《登泰山记》

正则无景。——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2、图形各边、角都相等。

3、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古书之正。——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赤如丹。(纯红得像朱砂。正:纯。丹:朱砂。)——清·姚鼐《登泰山记》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

6、正当;合适。

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7、正点。如十二点正、正午。

8、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2 正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动〉

1 通“整”( 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rectify]

立必正方,不倾听。——《礼记·曲礼上》

正尔容。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2 又如: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3 整治 [renovate]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4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5 纠正;改正,匡正 [correct]

以正晋国。——《国语·晋语》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 又如:正历(改订历法);正订(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正俗(匡正风俗);正曲(矫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7 正法,治罪 [execute]

贼杀其亲,则正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8 决定,考定 [decide]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名〉

1 官长;君长 [officer]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2 又如:正受(编制以内的官员);酒正(酒官之长)

3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normal age at death]

百岁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论衡》

4 嫡长子,与“庶”相对 [wife's elder son]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5 妻,旧时代敬称 为“令正” [wife]

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房玄龄《晋书》

6 又如:正头娘子(正妻;大娘子);正头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7 道理,规律 [reason;law]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8 通“政”。政治,政事[politics;political affairs]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古者文武为正均分。——《墨子·兼爱下》

虽天子三公问正。——《荀子·大略》

9 通“证”。凭证,证据[evidence;proof]

必有正焉。——《仪礼·士昏礼》

指九天以为正兮。——《楚辞·离骚》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10 姓

〈副〉

1 正好,恰好 [just;precisely]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正称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怀);正没理处(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正未有艾(正无穷期);正如你所说的;大小正合适;正要(刚要;正预备)

3 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in process of;in course of]

中儿正织鸡笼。——宋· 苏轼《浣溪沙》

见王夫人正和 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话。——《红楼梦》

4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着雪

5 仅;只 [only]

乃自吴寻二 陆, 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世说新语·自新门》

6 端正地 [regularly;upright;straight]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7 方,刚刚 [just now; exactly;just]

我思舜,正郁 陶。——《史记·五帝本纪》

8 公然;显然 [openly]

正告天下。——《史记·苏秦列传》

9 总是 [always]

何以正善人少而恶人多。——《世说新语》

1 这么;这样 [so;this way]

今年怎正利害?——《老残游记》

2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3 王廷 字子正文言文翻译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上疏弹劾吏部尚书汪钅宏,被贬为亳州判官。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于是成为定制。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转任左侍郎,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增加二级薪俸。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重视分区巡察。认真办理刑狱、端正表率、严格检查与约束、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

隆庆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别进行赈灾、抚恤。正赶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戒备官场的邪恶,恢复民力。皇帝拜祭诸位皇陵,诏令王廷同英国公张溶留居驻守。宦官许义持刀勒索别人的钱财,被巡城御史李学道鞭笞。一群太监窥视李学道上早朝之机,相约在左掖门外殴打了他。王廷上奏告了他们一状,使他们分别受到戍边的发配。

御史齐康替高拱弹劾徐阶。王廷进谏“:齐康身怀奸党之邪恶,不从重惩罚不能安定国家大计。”皇帝贬责了齐康,下诏挽留徐阶。高拱便称病引退。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从中斡旋,徐推辞不见他。张齐怀恨在心,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再度弹劾徐阶,徐阶也称病引退。王廷便揭发张齐的奸诈好利的劣迹,进谏:“张齐先前奉命赐赏宣、大的军队,接受了盐商杨四和的几千两银子,替他宣扬抚恤边地商人、革除以后的盐课等事,被大学士徐阶阻止。杨四和否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显露。张齐惧怕被治罪,于是借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皇帝便将张齐打入诏狱。刑部尚书毛恺在张齐被发配去戍边的时候,宣布皇帝诏令将他削职为民而释放。高拱再度升职拜相,王廷担心他记恨宿怨,而且毛恺也是徐阶引荐的,于是先后请求辞官以便回避高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为张齐辩冤,称王廷、毛恺阿谀徐阶,给无辜者罗织罪名。刑部尚书刘自强再度上奏“:对张齐的定罪不实,王廷、毛恺徇私枉法。”诏令剥夺毛恺的官职,将王廷贬斥为民,饶恕了张齐,将他补任通州判官。

万历初年,张齐因为不谨慎被罢免,毛恺在此之前已经去世。浙江巡按御史谢廷杰辩解道,毛恺洁身自好有古人风范,因为压抑张齐获罪被剥夺官职,现在张齐已被罢黜,足以知晓毛恺操守正直。诏令恢复毛恺的官职。因此,巡抚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王廷任苏州太守的时候,人们将他与赵清献相提并论。耿直有气节,始终没有更改。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诏令他就原官职退休。万历十六年(1588),供给的粮食如定制,仍旧以其高寿特赐慰问之情。第二年去世。谥号恭节。

4 文言文意思

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5 文言文的解释

1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

2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3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张壳紧紧地钳住鹬鸟的嘴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意思是:你就会 )。”河蚌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鸟(意思是:你就会饿死)。”(于是两个谁也不肯松口。)有位渔夫看见了,便走过来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6 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方向相背;颠倒的。与“正”相对。《察今》:“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②翻转;翻覆。《诗经·关睢》:“求之不得,展转反侧。”

③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④背叛;造反。《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⑤违反;反对。《商君书·更法》:“反古者未必可非。”

⑥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⑦反省。《淮南子·泛论》:“纣居于宣室而不及反其过。”

⑧反倒;反而。《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以上就是关于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是什么意思、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什么意思、正文言文的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756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