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有并发症能治好吗

贵州特产2023-05-01  20

您好!

问题分析:化脓性脑膜炎多是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通常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无精打采等症状

康复指导:针对目前的情况,建议可以通过输液的方法治疗,配合抗菌消炎药物治疗,另外近期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喂食避免呛咳的发生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脑膜炎比较罕见,在美国,每年发病少于3000例,大多数为两岁以下的婴儿。开始的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头痛和呕吐,接下来嗜睡和颈部疼痛,特别是向前伸脖子时痛。小孩子经常因弓后背时感到疼痛。乙脑会有暗红色或浅紫色淤点布满全身。儿童会因大脑炎导致颅内压升高造成囟门突出(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柔软的地方)。 脑膜炎可在居住一起的人群中传染,比如在学生宿舍内。脑膜炎,特别是细菌型脑膜炎很少暴发。尽管从1991年后暴发增加,但至今弄不清原因。

病 因

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病毒性脑膜炎可由几种病毒引起,包括几种与腹泻有关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后感染。

隐球菌性脑膜炎:还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诊断与检查

确诊脑膜炎应做腰穿术。为使这种操作引起的疼痛缓和些,应在医院内麻醉后进行。用一根针沿脊柱上的两块骨头之间刺人取一点脑脊液样品。本来清的脑脊液液体变混浊或出现化脓的细胞,就应怀疑患脑膜炎,此时将需做特别的培养检查。 血样、尿样和眼、鼻分泌物体将被采集。因为此病发展迅速,治疗应立即进行,甚至应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进行。

治 疗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有 生命危险的疾病,应立即治疗。症状出现就应马上去急诊。常规治疗 如果患上脑膜炎,你应到医院就医直至感染完全被根除,大约需2周时间。如果你感染上细菌型脑膜炎,将会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可能用静脉注射。抗生素被广泛采用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脑膜炎不起作用,应该加用抗病毒的药物。还经常采用输液和休息疗法。 因为脑膜炎是传染性的,所以你将会被放到隔离房间至少48小时。如果因为脑膜炎使你对光敏感,住的房间将被弄暗。你应摄取大量液体并服用阿司匹林以减轻发热和头痛。 医生可能需要给病人感染的鼻窦部和乳突导流(耳朵后的骨头处)以防止再感染。 如果你患的是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医生可能会为较多和你接触的人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注射。当一次小的流行脑膜炎发生时部分人将会注射用来对付双球菌脑膜炎的疫苗,同样私人海外旅行到一个脑膜炎流行危险区,比如非洲撒哈拉沙漠边。进一步说,用疫苗对付6型流感嗜血杆菌是现在儿童时代免疫的固定措施。 辅助治疗 因为脑膜炎发病快且有生命危险,所以在采用选择疗法前应接受急诊治疗。选择疗法的意图是帮你恢复身体和重建免疫系统以防复发。进行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全身治疗或看中医。中医可能建议你针刺和针压法,或结合中草药疗法以增加免疫力。按摩师或按骨术师也可以帮你恢复体力。

营养及饮食

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统和防止再次感染脑膜炎,应食用低脂肪、高纤维有营养的食谱,尽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维生素也很有作用。维生素A(每天2500~10000国际单位),复方维生素B(500毫克一天3次服用),维生素C(每天500~2000毫克)。

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 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但脑瘤与结脑不同处为: ①较少发热。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较少见。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典型的结脑诊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结脑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

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二)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三)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 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 mg/kg。

(四)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结核性脑膜炎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一种最严重的疾病,是全身性结核的一部分,是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所引起。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表现为患儿精神状态改变,如原来比较安静的小儿变得烦躁好哭,或者本来活泼的小儿变得精神呆滞,不喜欢游戏。还可有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现,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如果病情严重,小儿头痛呈持续性并加重,呕吐加重并可变为喷射性,逐渐出现喜睡,还可出现抽搐,抽搐停止后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出现昏迷,频繁抽搐,四肢肌肉松弛、瘫痪。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部分病人死亡。

结核性脑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则,可出现脑积水、脑出血、肢体瘫痪、癫痫、失明、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最基本方法是防止小儿受到结核菌感染,对小儿要做好预防接种,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每隔3~4年复种,并避免接触结核病人。当小儿出现反复低热、咳嗽不易治愈时,应到医院拍胸片,如确定为肺结核应彻底治疗,以防向脑部扩散。如果小儿出现长期低热,精神状态发生改变,持续头痛、呕吐应到医院检查脑脊液,如果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要彻底、正规地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化脓性脑膜炎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常见的,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异常。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细菌易进入大脑神经系统。一般为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起败血症,细菌进入大脑所致。部分由于中耳炎、头部外伤后感染,细菌直接进入脑膜所致。

儿童时期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小儿常诉剧烈头痛,精神差,乏力,食欲减退,呕吐频繁。起病时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神志模糊,言语杂乱,不能正确辨别方向,抽风,昏迷。病情严重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就出现抽风及昏迷。如果未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小儿颈部僵硬,头向后仰,背部僵硬,小儿整个身体向背后弯曲似“弓”样,医学上称角弓反张。小儿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部分小儿皮肤有出血点。

较小的病儿由于囟门还没有闭合,骨缝可以裂开,所以症状出现晚,先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症状,以后出现嗜睡、烦躁、易受惊吓、尖声哭叫、眼球固定,有时用手打头,摇头,往往到出现惊厥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由于病变可引起脑膜粘连和脑实质的损害,因此可以出现颅神经麻痹、失明、听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及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要早,剂量要大,疗程要够,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要对症处理高热,控制抽风,减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还要使用激素减少颅内炎症粘连。 �

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部分小儿可出现智力减退,另一部分小儿可出现失明,听力减退,可以间接地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所以要积极预防。小儿应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脑炎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的小儿或成人,有感染时尽早到医院治疗,治疗要彻底,防止发展成败血症,甚至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可累有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硬脑膜炎(pachymeningitis)多继发于颅骨感染。自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此病之发病率已大为减少。软脑膜炎包括蛛网膜和软脑膜炎症,则颇为常见。因此目前脑膜炎实际上是指软脑膜炎(leptomeningitis)而言。脑膜炎绝大部分由病原体引起,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是其中最主要的类型;少数则由刺激性化学药品(如普鲁卡因、氨甲蝶呤)引起。脑膜炎有3种基本类型:化脓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引起),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氏杆菌及真菌引起)。本节重点叙述化脓性脑膜炎。

1.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软脑膜的急性炎症,大量炎性渗出物积聚于蛛网膜下腔。其中流行性脑膜炎多在冬春季流行,其余病原的脑膜炎则多为散发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类型随患者之年龄而异。在青少年患者中以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为主。该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细菌进入上呼吸道后,大多数只引起局部炎症,成为健康带菌者;仅小部分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细菌可从上呼吸道粘膜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繁殖,到达脑脊膜后引起脑膜炎。在冬春季可形成流行,称为流行性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大肠杆菌,感染多来自产道。由于体内缺乏能中和病菌的IgM,入侵的大肠杆菌得以繁殖而致病。

流感杆菌脑膜炎多见于3岁以下之婴幼儿。肺炎球菌脑膜炎在幼儿和老年人常见,其中幼儿的脑膜感染多来自中耳炎,而在老人则常为大叶性肺炎的一种并发症。

病理变化

肉眼观,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病变严重的区域,蛛网膜下腔充满灰**脓性渗出物,覆盖着脑沟脑回,以致结构模糊不清,边缘病变较轻的区域,可见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在渗出物较少的区域,软脑膜往往略带混浊。脓性渗出物可累及大脑凸面矢状窦附近或脑底部视神经交叉及邻近各池。由于炎性渗出物的阻塞,使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张。

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用革兰染色,在细胞内外均可找到致病菌。脑膜及脑室附近脑组织小血管周围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动、静脉管壁可受累并进而发生脉管炎和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脑实质的出血性梗死。

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上除了发热等感染性全身性症状外,常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

(1)颅内压升高症状:头痛,喷射性呕吐,小儿前囟饱满等。这是由于脑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渗出物堆积,蛛网膜颗粒因脓性渗出物阻塞而影响脑脊液吸收所致,如伴有脑水肿,则颅内压升高更加显著。

(2)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炎症累及脊髓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软脑膜及软脊膜,致使神经根在通过椎间孔处受压,当颈部或背部肌肉运动时可引起疼痛,颈项强直是颈部肌肉对上述情况所发生的一种保护性痉挛状态。在婴幼儿,由于腰背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可引起角弓反张(episthotonus)的体征。此外,Kerning征(屈髋伸膝征)阳性,是由于腰骶节段神经后根受到炎症波及而受压所致,当屈髋伸膝试验时,坐骨神经受到牵引,腰神经根因压痛而呈现阳性体征。

(3)颅神经麻痹:由于基底部脑膜炎累及自该处出颅的Ⅲ,Ⅳ,Ⅴ,Ⅵ,Ⅶ对颅神经,因而引起相应的神经麻痹征。

(4)脑脊液的变化:压力上升,混浊不清,含大量脓细胞,蛋白增多,糖减少,经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病原体。脑脊液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结局和并发症

由于及时治疗和抗菌素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可痊愈,病死率已由过去70%~90%降低到50%以下。如治疗不当,病变可由急性转为慢性,并可发生以下后遗症:①脑积水:由于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②颅神经受损麻痹:如耳聋,视力障碍,斜视、面神经瘫痪等;③脑底脉管炎致管腔阻塞,引起相应部位脑缺血和梗死。

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是暴发型流行性脑脊膜炎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儿童。本病起病争骤,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瘢。与此同时,两侧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为沃-弗(Waterhouse-Friederichsen)综合片,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大量内毒素释放所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脑膜变化轻微,病情凶险,一般在起病24小时内死亡。

2.结核性脑膜炎

我可以帮助你,你先设置我最佳答案后,我百度Hii教你。

请采纳。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的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 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

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带菌者和不显性上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但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70%~80%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终身免疫,故发病多为儿童。一般在冬春季节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散发性,有时也可小流行。自从疫苗接种后,周期性流行已少见。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分为四型:

①普通型:占病例的90%。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症(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血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身痛烦躁不安和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囟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哭闹不安,甚至惊厥,虽无脑膜刺激征,但前囟门饱满有助诊断。

②暴发型:此型多见于儿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常高热,头痛,呕吐,严重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少尿或无尿,患脑实质损害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肢体偏瘫,血压高,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型又分为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炎型。体克型除普通型症状外,其突出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精神极度萎摩,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皮肤出现花纹,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脑脊液多澄清,细胞数略增加或正常。血培养及淤点涂片为阳性。暴发脑炎型,其突出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终发生脑疝,呼吸衰竭。同时具有休克型和脑炎型症状者为混合型,病死率极高。

③轻型: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涂片染色可发现病原菌,此型多见于儿童。

④慢性败血症型:很少见,多为成人,迁延数月之久,以发热、皮疹、关节病变为特征,少数有肝大,多次血培养至高点涂片可找到病原菌。

治疗高热者用酒精擦浴,头痛者口服阿斯匹林,惊厥、抽搐时用10%的水合氯醛灌肠。 ①普通型:磺胺嘧啶仍为首选药物,5~7日为一疗程。加服等量碳酸氢钠,用药24~48小时症状不好改用青霉素G或其它。 ②暴发型:治疗尽早静脉推注大剂量青霉素G。5~7日为一疗程。除抗菌治疗外,还要积极的抗休克及防止DIC。脑炎型要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和呼吸衰竭。中医治疗,热入营分型以清营泄热为原则;热入营血型以气营两清为原则。

预防本病的预防主要是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居室通风好,消毒衣物。对带菌者给予药 物治疗。对可疑病人应予观察或治疗。可用磺胺嘧啶,同时用等量碳酸氢钠口服,连用3~5天,或者用磺胺异恶唑,连服3~5天。流行期外出带口罩,减少集会。广泛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主要用于6月~15岁儿童。

诊断

由于各种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临床经过、治疗方法与预后各不相同,临床上首先要区别是否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确定细菌种类。许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化脑相似,因而不可能仅从症状、一般体诊来诊断化脑。必须重视眼神、前囟紧张充(有些患儿因失水而前囟不饱满,但仍较紧张),对可疑者应早作腰穿检查脑脊液进一步确诊。只有在流脑流行季节,当患儿存在典型症状及瘀斑,临床诊断已经明确时,才可免除脑脊液检查。遇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有化脑可能:①病儿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如上感、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②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头颅俐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③婴儿 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经一般治疗无效。④乳幼儿实效高热伴惊厥,而不能用一般高热惊厥解释者。新生儿早期脑膜炎病原菌刚刚开始侵入脑膜,脑脊液变化可能不明显,高度怀疑时应隔一、二日后重复检查。当患儿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惊厥、血压增高、视神经乳突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决定腰穿应特别慎重,为防止发生脑疝可先滴注甘露醇1g/kg以减低颅内压。半小时后选用带有内芯的腰穿针穿刺后患儿需平卧休息2小时以上。

明确致病菌是有效治疗的合保证。通过年龄、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与临床经过虽能对致病菌作出初步推测。进一步确诊必须依靠脑脊液涂片、细菌培养、对流免疫电泳等抗原检查法。

此病起病一般较急,脑脊液外观微毛或轻度浑浊,白细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应注意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殊表现,以助鉴别。某些病毒感染,脑脊液细胞总数可明显增高,且以多核白细胞为主,但其糖量一般正常,脑脊液IgM、乳酸氢酶及其同功酶(LDH4、LDH5)不增高可助鉴别。

起病多较缓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适前驱症状。也有急骤起病者,尤其是患粟性结核的婴儿。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有时因蛋白含量过高而呈**。白细胞数200~300×106/L,偶尔超过1000×106/L,单核细胞胞占70%~80%。糖、氯化物均明显减低。蛋白增高达1~3g/L,脑脊液留膜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结核接触史,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结核病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在痰及胃液中寻找结核菌等以协助诊断。

其临床表现,病程及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起病缓慢症状更为隐匿,病程更长,病情可起伏加重,确诊靠脑脊液印度墨汁染色见到厚荚膜的发亮圆形菌体,在沙氏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但一般脑脓肿起病较缓慢,有时有限局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明显,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加,蛋白略高。当脑脓肿向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破裂时,可引起典型化脑。头颅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进一步确诊。

其病程较长,经过更隐伏,一般有颅高压征,且可有异常的局部神经体征,常缺乏感染表现。多依靠CT、核磁共振检查鉴别。

系急性感染及毒素所引起的一种脑部症状反应,多因脑水肿所致,而非病原体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故有别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临床特征为谵妄、抽搐、昏迷,可有脑膜刺激症状或脑性瘫痪。脑脊液仅压力增高,其他改变不明显。

Mollaret氏脑膜炎 少见,以良性复发为其特征,详见肺炎球菌脑膜炎。

以上就是关于化脓性脑膜炎有并发症能治好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化脓性脑膜炎有并发症能治好吗、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属于哪种化脓性炎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52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