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汤武指的哪两位艺术家

山东省科技馆2023-05-01  22

梨园汤武指的是谭鑫培和王瑶卿这两位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旦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王瑶卿是首创,他与谭鑫培势均力敌,故把此二位誉为“梨园汤武”。在与谭鑫培的长期合作中,对王瑶卿起到了极大启发和促进作用。

谭鑫培简介

谭鑫培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也是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毕肖。

王瑶卿简介

王瑶卿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

,他不仅青衣、刀马旦兼演,而且文武昆乱不挡,艺术上博大精深,他所创造的“王派”,是京剧旦角艺术的基本流派。王瑶卿享有盛名以后,首先突破了京剧界多年来的陈规旧念,把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唱、念、做、打、舞的特点融汇起来,创出“花衫”这一行当,给京剧中的旦角开辟了广阔的新道路,同时也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

汤和武指的是:商汤和周武王。

《商君书·更法篇》有相关内容。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翻译:

所以臣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

《商君书·更法篇》此篇记载了秦国实行变法之前革新派与守旧派围绕该不该变法,为什么要变法的问题展开的争论。

原文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出垦草令。

译文

秦孝公同大臣研讨强国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侍奉在孝公的面前,他们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

秦孝公说:"接替先君位置做国君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用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的人非议我。"

公孙鞅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怎么议论您。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见识思考的人也一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俗语说:'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事情就能先预测到。'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郭偃的法书上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就的礼制。"

孝公说:"好!"

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旧有的习俗来实施教化的,不用费什么辛苦就能成就功业;根据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人,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现在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旧有的法制,要更改礼制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要非议国君了。希望国君认真考虑这样的事。"

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正是社会上俗人说的话。平庸的人守旧的习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在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束缚。受旧的礼制制约的人,不能够同他商讨国家大事。被旧法限制的人,不能同他讨论变法。国君不要迟疑不定了。"

杜挚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臣听说效法古代法制没有什么过错,遵循旧的礼制不会有偏差。国君应该对这件事仔细思考。"

公孙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所以臣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

孝公说:"好。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

于是,孝公颁布了关于开垦荒地的命令。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②,吾常谓之知言③,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④,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⑤,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⑥,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⑦。足下傍通⑧,多可而少怪⑨;吾直性狭中⑩,多所不堪(11),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12),惕然不喜(13),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14),手荐鸾刀(15),漫之膻腥(16),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17)。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18),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19)。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20);今空语同知有达人(21),无所不堪,外不殊俗(22),而内不失正(23),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24)。老子、庄周(25),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26),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27)!又仲尼兼爱(28),不羞执鞭(29);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30),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31)。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32)。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33),许由之岩栖(34),子房之佐汉(35),接舆之行歌(36),其揆一也(37)。仰瞻数君(38),可谓能遂其志者也(39)。故君子百行(40),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41),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42)。且延陵高子臧之风(43),长卿慕相如之节(44),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45),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46),母兄见骄(47),不涉经学(48)。性复疏懒,筋驽肉缓(49),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50)。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51)。又纵逸来久(52),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53),而为侪类见宽(54),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55),故使荣进之心日颓(56),任实之情转笃(57)。此犹禽鹿(58),少见驯育(59),则服从教制(60),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61),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62),飨以嘉肴(63),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64),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65),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66);至为礼法之士所绳(67),疾之如雠(68),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69)。吾不如嗣宗之资(70),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71);无万石之慎(72),而有好尽之累(73),久与事接,疵衅日兴(74),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75),朝廷有法,自惟至熟(76),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77),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78),性复多虱(79),把搔无已(80),而当裹以章服(81),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82),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83),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84),至欲见中伤者(85)。虽瞿然自责(86),然性不可化(87),欲降心顺俗(88),则诡故不情(89),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90),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91),嚣尘臭处(92),千变百伎(93),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94),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95),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96),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97),世教所不容(98),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99),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100),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101),宁可久处人间邪?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102),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103)。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104);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105);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106),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107),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以为轮,曲者不可以为桷(108),盖不欲以枉其天才(109),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110),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111),此足下度内耳(112)。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113);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114)。吾顷学养生之术(115),方外荣华(116),去滋味(117),游心于寂寞(118),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119),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120),私意自试(121),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122),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123),令转于沟壑也(124)。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125),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126),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127),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128)。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129),不切事情(130),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131)。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132),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133),无所不淹(134),而能不营(135),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136),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137)!若趣欲共登王途(138),期于相致,时为欢益(139),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140)。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141),虽有区区之意(142),亦已疏矣(143)。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144),并以为别(145)。嵇康白。

--------------------------------------------------------------------------------

注释

①山涛,字巨源。他和嵇康皆为"竹林七贤"中的人物。山涛由选曹郎迁官,欲荐嵇康代其原职,但嵇康不愿与当时专权的司马氏集团合作,毅然拒绝,并作书与其绝交。文中通过"七不堪"、"二甚不可",揭示出嵇康崇尚老庄、蔑视封建礼法的价值取向,同时表露了对司马氏阴谋纂权的愤激之情。这件事为嵇康最终被杀埋下了伏笔。②"足下"句:此谓山涛曾在他叔父山嵚面前称赏嵇康。足下,旧时对人的尊称。颍川,指山嵚。山嵚曾任颍川太守。古人常以籍贯、官名、任职之地作为某人的代称。③知言:知己之言。④经:常。此意:不愿出仕的想法。⑤河东:地名,今山西南部黄河以东地区,嵇康曾避居此地。⑥显宗:公孙崇,字显宗。阿都:吕安,字仲悌,小名阿都。二人均为嵇康的好友。以吾自代:指山涛欲举嵇康代其原职之事。⑦故不知之:原本就不了解我。故,原来。⑧傍通:善于权变。⑨"多可"句:多有认可而少有责怪,即为人宽容。⑩直性狭中:性情直露,心胸狭隘。中,心地。(11)不堪:不能忍受。(12)间:近来。迁:指山涛由选曹郎升为大将军从事中郎。一说迁散骑常侍。(13)惕然:恐惧的样子。(14)"恐足下"二句:《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是说尸祝不会越俎代庖。此二句意谓,忧虑山涛羞于独自在司马氏手下为官而举荐自己做官,如同厨师硬拉祭师去帮忙一样。庖人,厨师。割,宰杀,切割。尸祝,主持祭祀的人。(15)荐:举。鸾刀:把上装饰有铃的刀。(16)漫:污染。(17)具:全。(18)并介:指既兼济天下又性情耿介的人。(19)"今乃"句:今天才相信真有其人。(20)强:勉强。(21)"今空语"句:现在空说大家都知道有一种通达之人。(22)外不殊俗:外表与俗人没有什么不同。(23)内不失正:内心不违正道。(24)"与一世"二句:同其波流,随波逐流。悔吝,指悔恨顾惜之心。(25)老子:姓李,名耳,曾任周朝的柱下史、守藏史。庄周:即庄子,名周。曾为宋国蒙地漆园吏。此二人皆官职低微。(26)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人,居于柳下,为人端贞,卒谥惠。为鲁国士人之师,官位低下。《孟子·公孙丑》说他"不卑小官"。东方朔:字曼卿,西汉武帝时人。曾为侍郎,作论以慰位卑的处境。(27)短:轻视,批评。(28)仲尼:孔子的字。兼爱:博爱无私。(29)不羞执鞭:《论语·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执鞭,指赶车。(30)"子文"二句:子文,姓斗,名谷於菟,春秋时楚国人。令尹,官名,春秋时楚国执政的上卿,地位相当于后来的相。《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31)济物:济世。(32)"所谓"二句:意谓仕途显达能够兼济天下而不动摇;处境困厄则悠然自得,无忧无虑。《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又《易经·乾卦》:"遁世无闷。"达,显达。渝,变。无闷,无所忧虑。(33)尧、舜:唐尧、虞舜,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圣君。君世:为世之君。(34)许由:尧时的高士。据传,尧欲让位于他,他却逃到箕山下隐居起来。岩栖:指隐于山林。(35)子房:张良的字。他是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谋臣之一。(36)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孔子游楚时,他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讽喻他放弃对禄位的追求。(37)其揆(kuí葵)一也:意谓前面提到的这些人,其处世之道是一致的。揆,准则。(38)数君:指上面提到的尧、舜等五人。(39)遂其志:实现他们的志向。(40)百行:指多种多样的行为。(41)"殊途"二句:殊途而同致,意谓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最终的目标却是一致的。《易经·系辞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循性,顺着本性。(42)"故有"句:《韩诗外传》五:"朝廷之士为禄,故入而不出;山林之士为名,故往而不返。"(43)"且延陵"句:典出《左传》成公十三年、襄公十四年。子臧,一名欣时,曹国公子。曹宣公死,曹国人欲立之为君,欣时拒不接受。吴国公子季札贤,其父兄欲立之为嗣君,季札引欣时为例,力辞君位。延陵,今江苏武进县,春秋时季札居此,人称延陵季子。高,用作动词,推崇。(44)"长卿"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字长卿,……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节,气节。(45)尚子平:东汉人。《后汉书·逸民传》作"向子平"。《文选》李善注引王粲《英雄记》:"尚子平有道术,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供食饮。"台孝威:名佟。《后汉书·逸民传》云其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室,采药为生。(46)孤露:谓自己年少丧父,没有荫庇。露,暴露。(47)见骄:被骄纵。(48)涉:涉猎,指阅读学习。经学:指儒家经典。(49)驽:迟钝。缓:松弛。(50)"不大"二句:意谓头面不感到很闷痒,是不愿洗濯的。能,通"耐",不耐,不愿。(51)"每常"三句:意谓要忍到小便在膀胱中胀得开始转动了,才起身解手。胞(pāo抛),同"脬",膀胱。(52)纵逸来久:放纵已久。来,由来。(53)"简与礼"二句:意谓言行随便与礼俗相悖,懒散与怠慢相辅相成。简,简略,指言行随便。背,违背。慢,怠慢。(54)侪(chái柴)类:同辈。见宽:被宽容。(55)重增其放:更加重了放荡的习气。(56)荣进:因求荣耀而进取。日颓:一天天减弱。(57)任实:指放任本性。转笃:变强,加深。(58)禽:同"擒"。(59)少:幼小。驯育:驯服养育。(60)教制:调教制约。(61)狂顾顿缨:疯狂地转头张望,挣断绳索。缨,绳索。(62)金镳(biāo标):指贵重的马嚼子。(63)飨(xiǎng享):用酒食款待人。这里是喂养的意思。(64)口不论人过:不议论别人的过错,言处世态度谨慎。(65)至性:质朴的天性。(66)过差:过量。一说,过失。(67)"至为"句:《文选》李善注引孙盛《晋阳秋》云:何曾尝在司马昭面前诋毁阮籍,说他任性放荡,败坏礼教,应予严惩。但司马昭却为之开脱,并宽恕了他。礼法之士,指何曾。绳,纠正。此指弹劾。(68)疾:恨。雠:同"仇"。(69)大将军:指司马昭。保持:保护。(70)资:资质。原作"贤",据《晋书》本传改。(71)暗:不明。机宜:随机应变。(72)万石:指西汉人石奋。历仕高祖、文帝、景帝,以为人谨慎著称。他的四个儿子亦官位显赫。父子五人职俸皆二千石,共万石,故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73)好尽:喜欢直言不讳、痛快淋漓地发表言论。累:毛病。(74)疵:挑剔,非议。衅(xìn信):仇隙。(75)人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尊卑长幼的关系。(76)自惟:自己思考。至熟:很周详。(77)当关:守门人。不置:不止,不放过。(78)痹(bì必):麻痹。(79)性:身体。(80)把搔:抓搔痒处。(81)当:若。章服:官服。(82)不便:不熟习。书:信札。(83)机:同"几",案。(84)"已为"句:意谓已经为不愿宽恕我的人所怨恨。(85)至:甚至。(86)瞿(jù具)然:惊恐的样子。(87)性:本性。化:改变。(88)降心顺俗:压抑放荡的情意,迁就世俗。(89)诡故:违背本性。故,本性。不情:不合常情。(90)无咎无誉:既无过错,也无荣誉。(91)聒(guō郭)耳:噪声刺耳。(92)嚣尘:吵杂多尘。臭处:脏臭的地方。(93)千变:变化无端。百伎:各种各样的伎俩。(94)鞅掌:事务烦忙。(95)世故:世俗人情。(96)每:常常。非:指责。汤武:商汤和周武王。薄:轻视。周孔:周公和孔子。(97)"在人间"二句:在人间,指出仕。会显,总会暴露出来。(98)世教:指当时信奉的正统礼教。(99)轻肆:轻率放肆。(100)促中小心:心地狭隘。促,促狭。中,内心。(101)内病:指精神上的压抑。(102)饵:服食。术、黄精:皆为药名,古人认为服之可以养生。(103)济:成全。(104)"禹不逼"二句:据《庄子·天地篇》,尧舜时伯成子高为诸侯,及禹为天子,他辞去诸侯之职,躬耕于田野,禹没有逼迫他做官,而是成全他的志向。逼,同"逼"。(105)"仲尼"二句:《孔子家语·致思》:"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啬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假,借。盖,雨盖,如雨伞。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106)"近诸葛孔明"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徐庶本与诸葛亮同事刘备,后其母为曹操所俘,徐庶便离蜀而归曹操。诸葛孔明,诸葛亮,字孔明。元直,徐庶的字。(107)"华子鱼"句:《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载:魏文帝时华歆曾举荐管宁;魏明帝时,华歆为太尉,又欲举宁自代,但管宁皆推辞不受。华子鱼,华歆,字子鱼。幼安,管宁的字。管宁与华歆是少年共读的好友。(108)桷(jué决):直而方的椽子。(109)枉:屈。天才:指本性。(110)四民:指士农工商。(111)达者:通达之人。通之:理解这个道理。(112)度内:意料之中。(113)"不可"二句:《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章甫,商代冠名。越,今福建、江苏、浙江一带。文冕,漂亮的帽子。(114)"己嗜"二句:《庄子·秋水》:惠子在梁国为相,担心庄子取代他,庄子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通鸳)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此二句意谓山涛自己喜欢做官,但不可以之强加于别人,如同自己喜欢腐烂的食物,但不可以用死鼠去喂鸳雏。(115)顷:近来。(116)方:正在。外荣华:以荣华富贵为身外之物。(117)去:弃绝。滋味:指美味。(118)寂寞:清静无为。(119)九患:即"七不堪"和"二不甚可"。(120)增笃:加重。(121)自试:自问。(122)卜:考虑。审:详明。(123)无事冤之:不要无缘无故委屈我。(124)转于沟壑:辗转于沟壑间,指死亡。(125)悢(liàng亮)悢:悲恨。(126)叙阔:叙阔别之情。(127)嬲(niǎo鸟):纠缠。(128)益:助。时用:为当世所用。(129)潦倒粗疏:颓唐散漫。(130)不切事情:不合世故人情。(131)贤能:指为官者。(132)此最近之:这样说最切合我的情况。(133)使:假若。长才广度:高才大度。(134)淹:通达。(135)不营:指不经营仕途。(136)"此真"句:意谓"长才广度"的确是我所缺乏的。(137)"岂可"句:意谓宦官是失去了生理条件的人,不能再称赞他的贞洁。喻指自己不喜荣华是因为自己没有才能,并不值得称赏。黄门,宦官。(138)趣:通"促",急促。共登王途:指共同在朝中做官。(139)"期于"二句:意谓希望把我招致官场,随时与你共同欢乐。欢益,欢乐。(140)"自非"二句:意谓如果没有深重的怨恨,是不至于如此的。自,若,如。(141)"野人"二句:《列子·杨朱》说,宋国有一个农民,以为晒背可以取暖,便想把这个方法献给国君以邀赏。同里的一位富人告诉他:从前有人爱吃芹菜,便向乡绅称道之,乡绅吃后腹痛,因此受到众人嘲笑,你就属于这种人。野人,生活在田野中的人,指农民。炙,晒。芹子,芹菜。至尊,指天子。(142)区区:诚恳的样子。(143)疏:不近情理。(144)解:解释。(145)别:告别,即绝交。

应该是“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孙子家语·六本》汤武:指商汤王和周武王,他们都是贤君。桀纣:指夏桀和商纣王,他们是暴君。汤武之所以昌盛,是由于能听信直言;桀纣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喜人惟命是从。

答案:是“口”字。

解释:唐虞字面都有“口”字,尧舜字面没有“口”字,商周字面也都有“口”字,汤武字面同样没有“口”字,故答案为“口”。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

字谜,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字谜,指所有的文字词语谜,如字类谜、词类谜、句类谜等。狭义的字谜,指单个汉字的谜语。后者注重文字形体的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从形态、功用和意义上对谜底汉字各个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绘,词句简短,行文措词和谜面修辞技巧也比较高。

扩展资料

明朝文学家祝枝山和唐伯虎、文征明三人一块儿去喝酒。酒菜上桌后,祝枝山笑着说:“我出一谜让你们猜,哪位猜不出,今天就由他请客。”接着就随口说了一个字谜:“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古文有,今文无。”

唐伯虎才思敏捷,祝枝山话音刚落,他马上便说:“我将你的谜底也做成一谜:“说者有,看者无;跳者有,走者无;高者有,矮者无。”文征明听了,也不甘落后,也接着唐伯虎的谜底做了一个字谜:“善者有,恶者无;智者有,愚者无;嘴上有,手上无。”

这时,酒店老板听他们三个说得热闹,也过来凑趣说:“这个哑谜是:哑巴有,聋子无;跛子有,麻子无;和尚有,道士无。”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三个人听罢,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出自《易传·彖传下·革》

原文: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译文:

商汤、武王改姓受天命,上顺天时,下应人心。《革》卦时的作用太大了。

以上就是关于梨园汤武指的哪两位艺术家全部的内容,包括:梨园汤武指的哪两位艺术家、汤武不循古而亡中的汤和武指谁、嵇康的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39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