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5)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教育意义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教育意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教育意义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资格证 学生观 (以人为本——独立发展,个性差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有主体的权责和需求。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教师应充分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发展。
学生观考情
学生观部分考察的重点内容是“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
重点考察: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分析此部分内容时要结合老师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角色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行为转变:
1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该尊重、赞赏学生;
2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3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4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上,教师应该加强合作。
1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2 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3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本节旨在通过对现代教师观的论述,使教师了解现代教师职责和特点,明确现代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提高教师的现代意识,是教师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实现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4 提高教师的素质,以便全面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作一位符合新世纪素质要求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作为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以及侮辱学生的人格,同时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材料中,出现老师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依然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就体现这一点。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材料中,老师不断启发学生自觉,引导学生学习就体现这一点。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材料中如果出现老师认识到自身或者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他人请教等就体现这一点。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其他教育者主要包括其他科任老师、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作为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促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材料中出现教师加强与同事、家长等人之间的合作就体现这一点。
教师观: 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四、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2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育
延伸阅读: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教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全部的内容,包括: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资格证教师学生观、教师观包括哪些内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