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基本途径:
1、校内正视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
2、校内非正视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
3、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家庭教育等。
4、校外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
易混淆德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vs 情感陶冶法
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必须有明确的学习对象。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以“明示”的方式进行。
情感陶冶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没有明确的学习对象,无意识、潜移默化的以“暗示”的方式进行。
2、情感陶冶法 vs 道德修养法
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品德修养主要包括立志、学习、反思(自我批评)、箴言(座右铭)、慎独等方式。(1)情感陶冶法:需要积极的情境和氛围,借助学生的直观感受;(2)自我教育法:需要品德规范,借助学生的自我意识。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生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品德。
2实践活动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3校外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课外、校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4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共青团、少先队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
5班会、周会、展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校会和班会是全校师生或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能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周会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每天的晨会可以对随时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时事政策学习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般采用做政策报告,学生自己阅读报纸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形式。
6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通过班主任,学校可以强有力地管理基层学生集体,更好地发挥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
同步训练
1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答案: D
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答案:A
3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各科教学
B周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答案:D
4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 )
A思想政治课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答案:A
5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
A爱国主义教育
B劳动教育
C宗教教育
D民主和法制教育
答案: C
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答案:AB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中小学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一、德育的途径的含义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
二、德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②社会实践活动。
③课外、校外活动。
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⑥班主任工作。
三、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又称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修养法、指导自我教育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我修养的德育方法。品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有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评价等。
6、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7、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儿童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
8、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1)思想品徳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德育工作要克服大而空,大而全的说教方式,走出以“启动宣讲式活动”为主的惯性思路,要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从细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德育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习得健康品格和良好行为的重要途径,而不只是停留在内容的“渗透”和“附加”上。
切实落实,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实践
一是强化“真实的学习”。
学习发生在学生的足迹所致和人际关系所在,有学习的发生就有德育内容的实现。
要用“真实的学习”作为德育课程建构的主线,建构与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对接的德育工作新思路,坚持德育与儿童生活深度融合,回归生活常态,将做人、做事、爱国、爱党、爱家乡等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
二是培养“规范的学生”。
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遵循安全、责任、规则、尊重、合作等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建立“行为养成与支持系统”五大基石,形成全面、全员、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规矩”,将来走向社会依然能够用得上的“行为习惯”,成为“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三是形成“健康的生态”。
学校、家庭、社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社区以及其他关联方的良性互动,是形成一个学校德育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
开展好“家校共同体发展委员会”,“好老师进社区”,“邻家孩子”,“周末公益课”,“家长志工”等工作,构建紧密联系的家校良性互动平台,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孩子、服务社区、连接社会的共同学习中心。
以上就是关于德育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德育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