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五经的作者真是摩西吗

电磁炉使用方法2023-04-29  21

基督徒早期时代曾有人认为以斯拉是“妥拉”的作者;除了他们以外,犹太教与基督信仰正统教义一直以来都视摩西为五经的作者,至今看法一样。

—·摩西是作者

文献理论大多否认摩西是五经的作者,在仔细查看这些理论之前,让我们先看看赞成摩西是作者的证据。

1、摩西具备的条件

十九世纪时,德国人赫德曼否认摩西是五经的作者。

他持的理由是因为当时仍未有书写的文字,所以从文字上看,摩西不可能是作者!(或者说,不可能有那么复杂的思想!)考古学显示,摩西曾用早期的希伯来文、埃及象形文字和阿卡得楔形文字(Accadian Cuneiform)书写过。

其实在考古学家证实这点之前,使徒行传七章22节已告诉信徒,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

我们说摩西“写了”创世记。

是容许他在创世记中加入前时的文献。

同时,也容许他靠着神的带领,在默示上作出一些修订:这些修订是基于希伯来文数百年间的转变。

当然,说摩西可能写过五经,不代表他确实写了五经。

然而,摩西作为犹太人信心的先祖。

他必然为后世永久地记录神的启示。

因为这个缘故,神也就这样吩咐他写下五经了。

2、摩西五经的宣称

“妥拉”的经文清楚指出,摩西是按着神的吩咐把他的话写下来。

(参看:出一七14 ;二四4;三四27;民三三2;申三一19)

3、后来圣经的宣称

圣经其它经文也承认摩西是作者。

(参看:书一7;王上二3。

新约参看:路二四44;林前九9)

4、基督的见证

对基督徒而言,主既承认摩西是作者,问题也就解决了。

至于提出人子耶稣对科学和历史一窍不通,或是认为他比其它人只知道多一点,仍不免流于同乡的无知和狭隘。

这种论调根本不值得信徒考虑。

5、考古学与摩西五经

新(自由)派批判家曾认为,许多习俗、字句、名字、历史资料和文化资料出现时期“太晚”,不属于摩西的时代。

然而现在已得到证实,证明它们在摩西之前几百年已经出现。

虽然这点不能“证实”摩西是作者,但比起认为编辑者在几百年后知悉一切资料(然后又遗失大部分资料),又再巧妙地把资料整合起来,传统的看法就可靠得多了。

二·文献上的假设

一七五三年,法国人欧士图提出摩西把两份文献编集成创世记的论调。

他指出称呼神为耶和华(Jehovah)的经文来自其中一份文献,称呼神为以罗欣(Elohim)的却来自另一份文献。

他以“J”和“E”分别标示所假设的两份文献。

后来自由派学者把欧士图的理论进一步发扬,这些假设存在的文献逐渐被认为在摩西后期出现。

另外假设的文献是“D”(申命记)和“P”(祭司利未人)。

摩西五经被认为是由主前五至六世纪的文献汇集而成。

这种论调非常普遍。

称为“JEDP”理论。

有几点叫十九世纪学者欢迎上述的假设。

首先,它正好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这套理论不仅适用于生物学,还应用在许多范畴。

第二,反对超自然力量的人可以欢喜地把圣经的神性贬为人的层面。

第三,人类天性欢喜以自己的力量代替神的启示,这种天性正与这种论调配合。

一八七八年,卫侯森巧妙地使文献理论广受欢迎。

我们只能在这简介中,提出反对这论调的一些重点。

该论调所犯的严重问题如下:

1、缺乏手抄本的引证——至今仍未有手抄本,证实“JEDP”理论提倡五经是编集而成之说。

2、充满矛盾和主观的拼凑——学者们对五经划分得很不一致,由此可见他们极端而主观的见解,他们的理论亦欠具体和客观的证据支持。

3、考古学——考古学倾向支持五经的著作、当中的习俗、宗教知识等是来自远古,而非卫侯森所指,来自更后的时期。

4、语言学——或者五经中出现的“后期”语言方式和人名在摩西之前的文献中已经出现。

举个例,最近出土的“厄尔巴碑文”(Elba tablets)记载许多五经中出现过的名字。

5、五经的一致——在编辑的角度看,摩西五经非常连贯,先祖“剪贴”的编辑技巧实在很难做到这么一致和协调的功夫。

6、属灵破产——最后,从属灵的角度看,文献就算经过考古学和其它相近理论修改,对于蕴藏五经中的瑰丽真理,实在毫无价值可言。

如果这些理论是真的话。

正如安格博士所言,五经便是“毫不真实、不符合历史、不可信的,是人捏造之作,而非神的作为了。”

五经 五经

在中国古代传统图书分类法中,将全部书籍分作“经”“史”“子”“集”四“部”。经—主要是四书五经;史—主要是史记、汉书等史书(正史);子—主要是诸子百家;集—主要是历史上名家的诗歌散文集。 [编辑本段]儒家经典原为六经。《庄子》一书首先称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为六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六艺”。

其中《乐经》散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入《礼记》中,因此在汉朝,以此五本著作作为经典,称为《五经》。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称“十翼”,是东周时人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诗》,又称《诗经》。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记242年间史事。虽然文句简短,但对当时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五经别名: 唐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后因称《诗经》为"葩经"。 《书经》者,孔壁藏书也,又名壁经易经,羲经相传伏羲始作八卦,故名"羲经"。《礼记》,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因此名"戴经"孔子删述春秋,绝笔于获麟。因此《春秋》叫"麟经"

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保存了丰富的中国上古历史资料,合称“六艺”,秦汉以来《乐》不传,遂为“五经”。“五经”长期作为官方指定的教科书,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无可替代。

关于“六艺”的内容,《旧唐书·经籍志》概括最为简洁允当:

一曰《易》,以纪阴阳变化;

二曰《书》,以纪帝王遗范;

三曰《诗》,以纪兴衰诵叹;

四曰《礼》,以纪文物体制;

五曰《乐》,以纪声容律度;

六曰《春秋》,以纪行事褒贬……

《史记·滑稽列传》记录了孔子对“六艺”教化及治理作用的阐述: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庄子·天下》揭示了“六艺”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孔子同时也指明,“六艺”“五经”作为教化民众的教材,有其明显优势,但并非没有不足,要扬长避短。这段话见于《礼记·经解》。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六艺五经,是后世文章的源头和典范。《颜氏家训·文章篇》云: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则说:

如要典重,则学《书》;要婉丽,则学《诗》;要古质,则学《易》;要谨严,则学《春秋》;要通达,则学《戴记》……略得其意,微会其通,自然不同于世俗之为文矣。

2000多年前,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中指出:“《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表明了“五经”蕴含的文化资源,具有无限的、挖掘和探索的可能。

当代新儒家的代表、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长杜维明先生指出:

儒家对人的复杂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儒家五经,从抽象和象征的意义上说,分别探讨的是人的情感性问题(《诗》)、社会性问题(《礼》)、政治性问题(《书》)、历史记忆问题(《春秋》)、形而上问题(《易》)。

金海峰教授接受了杜维明先生的思想,在讲学过程中多次强调:阅读五经,能够从五个角度理解人生,即:《周易》——哲学角度;《尚书》——政治角度;《诗经》——艺术角度;《礼记》——社会角度;《春秋》——历史角度。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编辑本段]中医名词五经 ①解剖结构名。《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 ②推拿穴位名。指分别位于手指指腹上的心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五穴。《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五经者,五指头之经络也。心经在中指,肝经在食指,脾经在大拇指,肺经在无名指,肾经在小指。运者以我食指运小儿五指头肉上,此法能治大小便结,开咽喉胸膈中闷塞,以及肚响腹胀、气吼泄泻诸症。”

五经之首的<易>,其义理在当今又有了重大发现:既易经的立体结构理论在易经的立体结构理论专著 <乾坤谱>中,易经的立体结构: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谱解释了周易中的立体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蕴涵了一定的科学性

古代犹太人的经典摩西五经《圣经》旧约全书里的内容。《圣经》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犹太人的学校以培养信仰为主旨。希伯来学校主教实用的知识,神学。 犹太人 也叫 希伯来人。

初等学校以《五经》为教科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五篇)

中等学校以《法典》为教科书,高等学校则是“研究和讲解《法典大全》的房舍”,显然,这类课程较狭窄。希伯来的各类学校都以苦钻经典为主课,一般是教师口授,学生背诵和记忆。高等学校偶然有问答和讨论,但不占重要位置。

希伯来人最初以家庭教育为主,父训即是法律,

希伯来学校是从犹太教堂中分离出来的,后形成完备的教学制度。犹太人接触和见识过巴比伦优良的学校和图书馆,希腊的体育馆。希伯来人大受影响。

古代东方市自由讲学和辩难的风气、跨国或跨地区游学的风尚的源头。

旧约神学第二课 摩西五经导论     ▶ 播放音频

一、摩西五经的简介

1 创世记

2 出埃及记

3 利未记

4 民数记

5 申命记

二、摩西五经主要内容概览

1 天地的起源

2 族长的历史

a 亚伯拉罕

b 以撒

c 雅各

d 约瑟

3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a 离开埃及的经过

b 过红海

c 在西乃山领受神的律法

d 在旷野的行程

e 约旦河东的准备

按照摩西五经的记载,这是最扼要的大纲。

三、研读摩西五经的基本方法

1 熟悉五卷圣经的经文内容。

2 多读书。

3 熟悉人名、地名。

4 熟悉动物、植物的名称。

四、摩西五经的神学

1 神的名字

2 罪的意义

3 赎罪的方法

4 律法的地位

5 献祭的意义

6 福分的意义

五、摩西五经的历史神学

1 五经没有处理天地起源时期的历史记录,它只是清楚的宣告天地的起源。在创世记的首11 章,时间和年代不是关注的焦点。

2 五经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记录是仔细的。在五经里,各项有神的启示和真理的教导的事件都有详细的记载和解释。这些事件中凡是涉及人的部分也有仔细的记录。

3 五经针对各项历史事件的排列陈述是以该事件的神学意义为主,而不是停留在单纯的历史事件陈述。

六、摩西五经在旧约神学中的地位

1 出埃及事件是重要的旧约神学主题,对这一事件的研究是重要的。

2 律法的记录是摩西五经的一个重点。律法的神学意义是旧约神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焦点。

3 以色列人的来源、立国,是旧约神学主题中的一个核心。

4 摩西五经内有关神的自我启示和显现有着丰富的资料。这是旧约神学里的一个主题。

七、四经、五经、和六经的简介

1 四经的范围是少了申命记。

2 六经的范围多了约书亚记。

3 四经和六经的编排是为了特殊的神学主题。

《摩西律法》是对《摩西五经》的另一种称呼,又称为“律法书”,希伯来文称妥拉תּוֹרָה,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组成摩西五经的圣经的五部书是神逐步向人类显示自己的开端。

1、《创世记》描述关于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起源和遭遇的故事,旨在说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是在上帝的旨意下开展的,以色列人应该世代铭记上帝的恩惠,侍奉上帝。

我们可以看到创造的开始、人的堕落、救赎的应许、人类文明的开始和神与他拣选的国以色列的圣约关系。

2、《出埃及记》描述了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的故事,如神应许亚伯拉罕的那样。其中著名的“摩西十诫”就出自此章。神将和他立约的人民从奴役中解救出来,而他们准备拥有神为他们预备的应许之地。

它记录了神在西乃山上与以色列立的约,建造会幕的指示,给出十诫以及以色列如何崇拜神的其它指导。

3、《利未记》称为“先知法典”或者“祭祀法典”,因为祭祀按照规定都应该出自于利未部落。这部书记载了继出埃及记后展开指导立约的人民(以色列)如何崇拜神和管理自己。它列出了献祭礼仪的要求,这会让神宽容他的子民的罪,直到耶稣用完美的献祭来赎清那罪过。

4、《民数记》此卷中因多数提到户口调查和士兵登记而得名。讲述了以色列人游荡旷野四十年的主要事件,对于崇拜神,做他的选民给予指导。

5、《申命记》申命意在“重申法律”,但有人怀疑此为“托古改制”之作,实际是服务于宗教改革的。《申命记》有时被称为“第二律法”或“律法重申”。它记录了摩西在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前最后说的话。

在《申命记》中,神在西乃山上给出的律法被重申和详细解释。当以色列人进入其历史新篇章时,摩西提醒他们遵守神的诫命,和他们顺服神会得到的祝福以及不顺服会带来的咒诅。

扩展资料:

《摩西律法》的价值和研究:

1、《摩西律法》通常被认为史书,因为它们记录了历史事件。尽管常被称为律法书或律法,事实上它们包含的内容不止律法。它们提出了神的救赎计划的概况,是圣经中所有后来事件的背景。

像旧约其它部分一样,摩西五经中的应许、类型和预言都在耶稣基督及其事工中最终得以实现。

2、《摩西律法》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

犹太国被灭亡后,它仍以习惯法的形式自动调节犹太人的生活。犹太人相传它是由摩西接受上帝的启示而撰写,内容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民间故事。

3、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认为摩西是五经作者,而《申命记》末章记载摩西死和埋葬的段落则系后人所撰。

10~11世纪,西班牙犹太拉比以撒雅苏斯指出《创世记》36章31节有“以色列未有君王治理以先……”之语,说明写书时已在有君王治理之后;犹太学者伊本以斯拉指出五经的一些段落不可能为摩西本人所写,其中那些称赞摩西的话,以及五经中经常出现的第三人称格式,都说明作者不是摩西。

4、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有更多人否定摩西是五经作者。马丁·路德的同事卡尔斯塔特对摩西是五经作者的传统看法表示怀疑。路德则认为五经中包括了晚于摩西时代的材料。

18世纪阿斯特鲁发现《创世记》中对神有“耶和华”与“上帝”(神)两种称呼;他将不同称呼的段落互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常有重复和差异。据此断定摩西写《创世记》时手头有两种文稿资料,一种资料称神为耶和华,另一种称神为上帝。

以后德国人爱希豪恩将阿斯特鲁的考证方法,从《创世记》推及全部五经,进而认为摩西并非五经作者,五经是由几种文稿底本组合而成。

1833年法国人勒乌斯认为《申命记》的资料出于公元前621年犹大王约西亚修建圣殿之时,《利未记》资料则出于巴比伦被掳时期。此后五经的底本学说逐渐系统化,其中较流行的是格拉夫-魏耳豪森的四底本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摩西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扩展资料

四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宋代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的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五经: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还有“赋”、“比”、“兴”这三个修辞手法。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

《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易经》也叫做《周易》,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它也是中医之子向更高层次学习的门槛。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感谢神!

摩西五经就是律法,律法的重要性是:让人知道人不能守神的律法,若靠着守律法,人只能是灭亡。律法让人看清自己全然败坏的本相,让人放弃依靠自己努力的幻想,心甘情愿的来到耶稣的面前,来蒙恩典、得祝福。若是没有律法的催逼,人是不可能认识自己,也就不可能信耶稣的,从而不能得救。这就是摩西五经(律法)的重要性。

愿神祝福你!

以上就是关于摩西五经的作者真是摩西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摩西五经的作者真是摩西吗、五经是什么、【旧约神学】第二课 摩西五经导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06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