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风筝(过程写清楚)简短点


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选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根据自己的爱好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比如蜻蜓状、蝴蝶状。

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长而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就做好了。这时,你还可以在做好的风筝上涂上你喜欢的色彩,镶上花边,或者系上丝带,挂上纸环。但不能影响风筝在空中的飞翔,因为附件太多了会使风筝飞翔失衡。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令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而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也有一种大型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蔚蓝的天空,该风筝尺码由10~20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竿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制作风筝,首先我们准备的工具有浆糊、纸刀,材料有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制作方法如下:

1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1/3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23寸。然后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寸。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接下来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住: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1/3,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再将它贴好。

3下面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了。

4风筝的尾巴是风筝平衡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使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斜的一方。

5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而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准备材料和工具:报纸,细竹条、胶带,风筝线,剪刀。

1、首先取一张报纸,也可以使用布料,按照下图所示折叠。

2、然后剪去报纸多余部分,打开后,就剪出一个正方形的报纸,如下图所示。

3、接着准备两条细竹条,最好是新鲜的竹子,因为弹性好,利于折弯。

4、接着按照下图所示,将竹条固定到正方形报纸上,其中一根竹条要折弯。用胶带固定比较方便。

5、再取一张报纸,取最长边剪出六条纸条。

6、将6个纸条固定在风筝上面,如下图所示。

7、再剪出两条线,按照下图所示,固定到风筝上,用胶带粘牢,这样,一个风筝就做好了。

8、最后看一下野外放风筝的情景,很容易放飞。

准备一张韧性好,薄且轻的纸,长50厘米宽30厘米,制作传统风筝所用的纸一般就是用棉制、宣纸、皮纸等。

准备好两根木条,一根30厘米长,另一根50厘米长,用其叠成十字架并且用绳子将其绑牢。

十字架的顶部高15厘米而下部高35厘米,把准备好的纸用胶枪粘在十字架上,剪掉多余的部分,再准备好两根尼龙绳。

将一根绳子两端分别绑在短木条的两端,再用一根稍长的尼龙绳的一端绑在这根尼龙绳的中央,准备飞行时要在尼龙绳的尾端接上一捆很轻的线,这样风筝就会越飞越高了。

风筝的制作有些简单,有些也比较复杂,关键看对外形和质量的要求高低。美观而且飞的高,那就要花功夫设计和精心制作。一般的风筝制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

下面介绍一款入门级的风筝制作方法供参考。

工具/原料:

纸;细棍子;粘合剂等。

方法/步骤:

准备好做风筝的物品,把细棍子搭建成一个风筝的轮廓。注意接口处用线绑牢。细棍上也可以包裹一层纸,方便一会儿贴封面。

为风筝贴封面。

为风筝做三条尾巴,先贴还是不贴,看飞的时候的实际情况。

除了三角形,还可以做成菱形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状稍有变化。

为风筝绑线和试飞,线最好用牢固一点的,飞高了好收回来。绑线的位置可能会影响风筝起飞,所以要注意调整。

做风筝的制作过程如下:

1、准备好材料彩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

2、削竹,根据风筝的需要把竹子削成风筝的骨架。

3、在细线或纸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

4、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彩纸上,并裁出风筝的样子就做好了。

风筝

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指的就是风筝。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 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选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根据自己的爱好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比如蜻蜓状、蝴蝶状。 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长而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就做好了。 纸风筝的做法: 用细竹签 :2长(40-50厘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围边框,做成长方形的比较稳固平衡) 牢牢绑好(用细铁丝,或用保证粘力够强的强力胶), 糊纸,选纸要有韧性,不能薄不能脆,沿边框糊结实,过程中保证纸完整平整,不能有一点破损,否则飞不起来; 粘尾巴,用较轻的纸两条,宽约5-8厘米,长度在3米-10米间(如有特殊需要可更长),两条分别粘于主体同一边上的左右两端(若主体为长方形,粘在较短边),保证粘好后两条尾巴长度相等 绑线,四条线端分别固定在主体四角,提拉在一处(使线呈四棱锥)在手中拉紧,打结(线要拉的正,保证力度平均) 把风筝线系上,完成 这时,你还可以在做好的风筝上涂上你喜欢的色彩,镶上花边,或者系上丝带,挂上纸环。但不能影响风筝在空中的飞翔,因为附件太多了会使风筝飞翔失衡。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 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 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於绢造的风坑之内,今风 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於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 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忍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一、 蝌蚪风筝 图一所示为蝌蚪风筝的骨架图及拴线图。为方便网友制作,特地加上比例尺网格。这种风筝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图制作均能达到放飞的目的。该风筝所用竹条骨架只有横竖两根,风筝的制作尺寸一般宽在450 毫米左右为宜,太大太小均不适宜。以宽450毫米为例,横竹条宽度和高度分别为3和3毫米,若为减少些自重,在边梢部位可以对称地削到宽高均为2毫米。由于这种风筝在结构上属于半硬拍子类风筝,放飞时需要的风力一般在3级左右,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不必对竹条的宽厚顾虑太多。若结构重一些,放飞时需要的风力稍大一些而已。 竖竹条的宽厚均为 35毫米,长为620毫米。将横竖竹条十字绑在一起,蒙面材料可以采用皮纸、宣纸、无纺布、塑料薄膜、绢、尼龙绸等均可,若采用纸质的话,在边线处应用细线包边,以防止扯裂。将蒙面材料和竹条粘在一起,在尾部粘上宽40毫米,长1500-3000毫米的用与蒙面材料相同或是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尾巴(特别提醒:严禁使用金属膜及其它导电材料制作蒙面和尾巴)。按照图示比例拴上提线,对于初学者,刚开始绑放飞提线时,由于没有经验,总是担心绑不好,其实,只要注意观察学习,很快就会掌握的。为了便于放飞时进行调整,一开始可以将放飞线的长度留的长一些。对于拍子一类的风筝,由于其放飞结构的特殊性,您在绑放飞线时,如果拴的长短不合适,也只是影响放飞的角度而已。这时反而有利于您学习和掌握提线的调整。由于这种风筝的平衡主要是靠长长的尾巴,所以对风筝制作过程中的骨架要求并不是很高,是一种适宜初学者制作的风筝。放飞时将横条背面用细线拉住,使风筝变成弧形面,在风的作用下容易泻风,使得风筝飞行稳定。 关于蝌蚪风筝的蒙面绘画比较简单,相信青蛙蝌蚪您总是见过的,如果想省事的话,可以将整个风筝以墨色染黑即可,放飞到天空中的效果也是有趣的。为了突出蝌蚪风筝摇摆的放飞效果,在风筝放飞起来以后,只要增加或减少尾巴的长短即可。如果飞行中的风筝特别平稳,可以逐渐减少尾巴的长度以增加风筝的摇摆,不过,这是以牺牲风筝的稳定为代价的。 图二 二、王字风筝 王字风筝,由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北京人所称“屁帘儿”即指它。在各地均可见到这种风筝的影子,是许多喜欢放风筝而又没有专业制作经验的朋友都能制作放飞的一种“大众风筝”,如图二所示。 同蝌蚪风筝一样,这种风筝的制作尺寸也不宜过大,宽度在550毫米左右为宜。总共4根竹条组成骨架,骨架竹条尺寸同上边的蝌蚪基本一样,对竹条的制作精度要求不是很严,风筝的飞行稳定同样也是依靠长长的尾巴来平衡的。 以550毫米宽的风筝为例,三根横向竹条的长宽可以一致,(短的一根也可略为小一些),长宽厚度均为35-4毫米,蒙面及两根尾巴的材料同上。同蝌蚪风筝一样也是拴两根提线。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辨子。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图三 三、八卦风筝 八卦风筝是传统的中国风筝,在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一般来讲,八卦风筝适宜在风筝较大的情况下放飞,放飞的经验表明:风力越大,风筝的放飞角度越大。因为属于硬拍子类,没有泻风的地方,所以风筝的风行状态和风力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风力大小不稳定的话,八卦风筝在飞行的时候,一扬一落,非常有趣。图三是八卦风筝的骨架图,八卦风筝制作简单,对制作的材料,绑扎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按照下边的要求去做,一般都可以达到放飞的目的。 八卦风筝得名于风筝的外形,因其为八角而来,因于中国传统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称谓八卦,在绘画上,一般多绘以传统的八卦图形。八卦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500-1000mm之间。只是两个正方形的大小要求一致, 根据风筝的大小,500mm大小的可以只设一根坚向竹条,如图三。大于此规格的要设十字形骨架,竹条的大小要大一些,在厚度方向比宽度大一些。以500毫米的八卦风筝为例,构成正方形的四根竹条宽高均为3毫米,长500毫米。用削好的竹条绑成两个正方形骨架,然后按图示将两个正方形绑在一起形成八角即可。风筝的蒙面材料同上边二种风筝采用的一样。风筝的提线为三根,位置如图所示。同蝌蚪风筝一样,在放飞时,在风筝的中心部位上也用细线将风筝拉成弧形,以利于风筝在飞行时泻风。(如果不拉成弧形,风筝同样也能飞行,你不妨试试)。 八卦风筝的绘画,一般都有是采用传统的八卦图案。八卦风筝的尾巴一般采用的是在细线绳上绑上纸穗的方法。

风筝的制作过程 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扎绑 扎绑骨架是制作风筝的基础工艺,大体可分为选料,加工,绑扎等几道工序。 选料 绑扎之前需选料,通常用来扎制风筝骨架的材料有毛竹,藤白木条,芦苇和云杉木条等。 加工 以加工毛竹为例,一般要经过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和弯曲成型等五道工序。 扎绑方法 毛竹经过加工修理,在绑扎前,应选一平整的工作台,拼放成型。 绑扎风筝的基本工具 制作风筝的材料选好后,还要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主要有: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或蜡烛,锉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熨斗,单把和双把刨子,以及各种颜料,绑扎的绳。 裱糊 风筝骨架结扎完成后,接下来的就是把彩绘的纸糊在上面,南方风筝艺人称做“蒙面”,北方叫“裱糊”。 风筝一般是用纸糊制的,用于风筝的蒙面材料,因风筝规格形状不同而异。糊风筝的材料,总的要求应富有弹性和韧性,常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等。这些材料质地轻,纤维分布均匀,着色效果好。 风筝的黏合剂种类也很多,常用的有面粉糨糊,合成胶水,白乳胶等。 绘画 风筝的绘画艺术是一种综合绘画技法的体现。风筝摆在室内,放到空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一幅图画又都是由线条和色彩组成的图案,从而构成了这只风筝的主题。在风筝上绘画着色,设计图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内容和加强形式的美感。所以色彩,描绘技法,也是风筝制作记忆的重要环节。风筝作者,应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和各种描绘技巧,才能制作出好的风筝。 风筝的题材极为丰富,在特定的平面上形象地表现主题,一方面要通过图案和色彩在风筝造型骨架上表现直观效果,另一方面,又要能在放飞到高空时体现远视效果。正因为风筝本身的这些特点,他对绘画就有特殊的要求。

以上就是关于怎样制作风筝(过程写清楚)简短点全部的内容,包括:怎样制作风筝(过程写清楚)简短点、传统风筝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做风筝的步骤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283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