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抗金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在秦桧的挑唆下,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在前线作战的岳飞招回临安。岳飞见金牌,悲愤交加,痛心疾首地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同年十一月,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绞死于风波亭上。 数百年来,很多人认为这“十二道金牌”是朝廷调兵遣将的将令,是奸臣杀害岳飞的传令牌!其实不然。这种“金牌”并非什么传令牌,而是一种以最快速度传递邮件的特殊标志,是宋代多种通信证件的一种。据史料记载,这种金牌用于赦书及军机要务,由皇帝直接交发。该金牌制度始于宋元丰六年,金牌是用木头做成条状,长约一尺左右,周身涂满朱红油漆,上面篆刻着“御前文字,不得入铺”8个黄金“警”字。这里的“御前文字”,是指从朝廷皇帝身边传来的公文、信件;“不得入铺”是指传递邮件时,驿吏不得在驿站内交接,而只能在马背上依次传递。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邮件的传递速度,而且加大了驿吏的工作效率。据《宋史》记载,该“金牌”光耀炫眼,传递时急飞如电,望之者无不避影,日行500里,昼夜不停鸣铃飞递。可见,这种“金牌”与我们现在用的“特快专递”标志差不多。 明代诗人李东阳曾愤慨地写了一首名为《金字牌》的词:“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亡之,嗟晚矣!” 岳飞收到金牌的时候正是节节胜利、势不可挡之时,皇上先是发了一道圣旨:“今大宋已和大金议和,边境无事,即着尔岳飞带领全军立刻回兵进京,加封官职。三军有功将士俱有升赏,钦此”。但“将在外有君命有所不受”,即使是忠心不二的岳飞当时也“速传各将聚集元帅府大厅议事”,可见其也是心中有犹豫的,怎奈还没议出个结果来,“皇上金牌到”,而且口气也变了:“命你带军即刻进京,不得迟缓!见金牌如见朕面,立刻照办!”还没等回过神来,“皇上第二道金牌到!”“皇上第三道金牌到!”“皇上第四道第五道第六道金牌到!”至第七道金牌圣令已成“再不火速返京即作叛逆论处!”,第八道金牌是“命你速即起身,若再迟延即是违逆圣旨,立斩不赦。”这种架势,谁还挡得牢,何况还摊在岳飞这个大忠臣头上,于是即刻起身回京,最终被害。可见,金牌的规格是节节提升的,到最后是谁也难以抗拒的。
岳飞的故事我们大家耳熟能详,他曾经率领岳家军一举将金朝的部队打回了老家。眼看就要恢复北宋的国土,结果宋高宗出于私心,并且在奸臣的蛊惑下,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从此大宋王朝的计划再也没有实现过,同时奸臣也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岳飞被12道金牌召回,这个金牌就相当于见到了皇帝本人。所以金牌有这么大的权力,能够让岳飞赶快班师回朝。
根据史书记载,并不是说这种牌子是用金子做的。宋朝的这种令牌是用红漆刷的木片,上面的字是用金**的字写的。这种牌子一般人不会拥有,哪怕是最大的官也没有资格。它的唯一发令者只有一个人,就是皇上。皇上有什么权力,这个金牌就有多大的权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金牌,古时候还有很多金牌,比如免死金牌。免死金牌很多电视剧或者**里面都出现过,它也被称为金书铁券或者丹书铁券,就是古代帝王赐给大功臣使用。这种材质都是铁做的,上面用朱砂写字。
为了防止假冒这种丹书铁券,一般都是功臣手里面拿一半,朝廷当中保存另外一半。到时候只要对上就可以辨别真假。丹书铁券最开始始于汉高祖时期,它最初的作用就是身份的象征。免死金牌虽然有免死的功能,但是有一项罪名是不可以免除的,就是谋反之罪,除了本人要出事,其九族也要被诛灭。
宋代凡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皆用金字牌。后以之作为紧急命令的代称。
成语出处: 《孽海花》第三十回:“巧了,景王府里堂会戏,贞贝子贞 大爷 一定 要叫他和敷二爷合串《四杰村》,十二道金牌似的把他调了去。”
成语例句: 昨天从北京传来了
十二道金牌的近义词: 十二金牌 《宋史·岳飞传》:“﹝ 秦桧 ﹞言 飞 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飞 愤惋泣下,东
成语语法: 作宾语、状语;指十万火急的事情
南宋王朝建立后,在岳飞等人努力下军事方面连续取得胜利。这本是让人高兴之事但在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飞马上撤回,打算自此与金国谈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就是告诉岳飞,皇帝态度很认真,否则你就是想做乱。其次岳飞与金人作战如果取得重大胜利,将来必然要迎还“二圣”。那么赵构本人皇位就保不住了。再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当时南宋刚刚建立各方面还不牢固。一旦岳飞北伐战争越打越大,军费开支也就越来越多,整个王朝无法承受。万一中途再遭遇失败金人就会再度南下,到时候恐怕赵构皇位都保不住。
1、要引起岳飞重视并迅速撤兵
岳飞在北伐当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而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就是希望引起岳飞足够重视,知道皇帝让他撤兵是认真考虑做出决定。再者说岳飞手中所掌管军队数量不在少数,一旦将来打下江山面积大了,赵构担心岳飞也会自立门面。
2、万一岳飞失败那么自己皇位恐怕难保
岳飞北伐过程一直很顺利,但是战争这件事从来是各种可能性都有。赵构担心万一岳飞在作战过程当中,突然遭遇失败不但军队有重大损失,而且金人一旦大举南下,那么赵构自己皇位也将可能不保。再加上军队每年开支巨大,对于当时南宋来讲压力也很大。
3、如果胜利就要迎还二圣
任何一个人做出一个决定,必然是有多个方面理由。岳飞经常在赵构面前说要彻底打败金人,将“二圣”迎送回来。这一点来讲让赵构心里很不舒服,毕竟自己哥哥与父亲回来了,他自己这个皇帝也就到头了,因此他必须要连发十几道命令,让岳飞快点撤军回来。
绍兴十年(1140年)的七月下旬,在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兵指开封之时,一封要求军队撤退,并让岳飞优先赶回临安朝见宋高宗的命令传到军中。岳飞拥有“便宜从事”的战地指挥权,可自行决策战场上军队的部署与行动。为防止出现岳飞使用战地指挥权忽视这道命令,宋朝中央政府还另外给出征的各军级指挥官各自发了一道要求撤退的命令,这就是所谓的“十二道金牌”。金牌,即金字牌,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明确记载过这种传递御前命令的权威工具是如何运行的。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梦溪笔谈》)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岳飞能忽视这道命令,要求各军继续行动,但其他指挥官没有权力违背来自宋朝中央政府最高级别的命令。可见,违背最高政治独裁者命令的代价会是非常沉重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岳飞只得命令撤退。
收复区的人民群众都很不理解,为什么大好形势不把握住,还偏偏要撤退?岳飞只能对他们解释其中的原因。大家都号哭不已,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一点。岳飞决定临时再留五天,保护愿意南下的群众迁徙到南方去。
七月下旬,岳飞班师回朝。派往敌后坚持作战的梁兴、李宝、赵云、李兴等,也只能率领部下四处转战南下,有的甚至转战一两年之久才回到鄂州。北方的其他义军,如河南、河东的很多人民武装,由于没有正规军的支持,在敌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也逐步失败了。在这失败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值得歌颂的英勇事迹,但他们的努力在失败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实在是令人痛惜。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军主帅完颜宗弼率领大军南下为前一年的战败复仇。他有意避开了与他交战最多的岳飞的防区,而是去征讨淮南地区,但被张俊、杨沂中、刘锜、王德等人率领的联军在柘皋会战中击溃。完颜宗弼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濠州击溃了追击而来的王德和杨沂中率领的宋军,一时之间在淮南地区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由于岳飞、韩世忠各自率部来援,完颜宗弼眼看已无突破的机会,这才北撤而去。于是,自绍兴十年以来双方的战端,这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童贯。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当时,岳飞率领岳家军经过郾城、颖昌等多场恶仗,重创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麾下的金军主力,大破金军王牌骑兵部队“拐子马”和“铁浮屠”。
宋军乘胜而进,一路向着开封长驱直入,杀到了距开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面对势不可挡的岳家军,完颜宗弼下令金军准备放弃中原,北撤燕京。
岳飞并没有等到,收拾旧河山,朝天阙,就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史载岳飞在接到班师回朝的金牌后,不禁捶胸顿足,仰天长叹。
班师回朝的岳飞,很快被囚禁,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绞死于风波亭上。
扩展资料:
南宋小朝廷的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担心岳飞的反攻会影响他们对金的求和。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只得忍痛退兵。
宋高宗在岳家军北伐连战连胜的大好形势下,以十二道金牌急召岳飞班师,从而使“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宋史岳飞传》)。
由此,南宋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最佳时机,也使得一代战神岳飞最终在无奈之下结束了自己军旅生涯中最为辉煌的篇章。从此以后,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就成了一个永恒的口号。
正如同大诗人陆游所写的那样:“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直到宋蒙联合灭金之前,南宋的军队再也未能踏上中原故土。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岳飞收到十二道金牌是在什么地方接的最后一道,是哪一年哪一月全部的内容,包括:岳飞收到十二道金牌是在什么地方接的最后一道,是哪一年哪一月、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这个金牌到底有何威严、十二道金牌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