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何处

魏武帝2023-04-28  31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摘自《新华词典》

第一次见到这句话时给我的感觉是祸福都不是由人定的,人世间是变化无常的,好的事情也会变坏,有的时候坏的事情也会出现好的方面。给人一种很无奈的感觉。人世间的事情真的就不能由我们做主吗?我们是不是要整天提心吊胆的,出现让人高兴的事,脸上有微笑可心里还是要悸悸的?——难后我就觉得这句话太严重了,于是像很多很有名的话一样被我否定了,因为我不相信它,我为什么要相信这样危言耸听的话呢。仅仅它是出自老子或幼子之口吗?我不相信权威。我常常怀疑现制成规,我一向以自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所以我没有必要相信它。

但我现在已经相信了它。

因为任何事情的出现都只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好的,一种是坏的,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几率。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一件事情发生了,它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无限接近不好的好事情和无限接近好的坏事情就是我们说的不好不坏的事情。这种事情也是属于好的或不要的一类的。可见事情的确是想老子说的那样祸福可以互相转化,因为是非好即是坏的,非福即是祸的,只有两种可能,天平必将偏向某一边,处于平衡状态的不要不坏的几率是很小的。于是我相信了老子的这句话。

难后我又想,当我们去做某件事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几率。所以说,成功与失败对于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做了某事失败了,只是正好落在了那一半的失败的区域。也许有些事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会有成功的一天,因为成功对于我们来说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于是一些所谓的奇迹就出现了。

世界有无数种可能,但就具体的某件事来说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好,一种是坏;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所以正处在逆境中和不得志中的人们应该可以相信,成功对于你们来说和那些成功者来说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没有谁是上帝的宠儿,或者说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因为他给了我们每个人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的可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了,这种可能就会实现。成功并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也不只是某些人的幸运。失败对于那些成功者来说也是占百分之五十的可能的。我们都是平等的,只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来制定目标。有信心,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这句话包含的启示: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特点。

扩展资料: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谁能知道最终结果是什么呢?这并没有准确答案。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圣贤的人独立而不孤立,廉正宽厚而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出自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

原文如下: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如下: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谁知道最终结果?这没有定准。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圣贤的人方正却不割疼人,锐利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同祸福相依,汉语成语,拼音是huò fú xiāng yī,意思是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

君友会王爱君文集《祸福相依》篇释义,祸福相依,其义起于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后来庄子则阳篇又云:「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然此祸福相依的思想,实起于易经,为中国最古哲学思想的一端。

依据易经哲学,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源自一「道」,道为流行义,其流行乃为圆道周流,如盛衰、生死、寒暑、昼夜、刚柔之相往来,乃自然之流行,人力无能为力。物极必反,当时之盛、人之生、岁之暑、日之昼、物之刚臻于极致之际,及自然而变衰、变死、变寒、变夜、变柔。

常人不知此理,每执着于盛、生、暑、昼、刚之时,以之为福;易经则阐明此理,谓衰、死、寒、夜、柔之祸,乃同于福之为自然流行之「道」,彼此相待而生。老子反者道之动、物壮则老、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等,均此义。

复次,祸福之立义,乃以是否从于道为准,顺从于道即福,违逆于道即祸。

吾人识道之为流行,当盛衰、生死、寒暑等之变化之时,即与之进退,不作执作,如此则常在福中,虽祸至而不为祸所累;偶或有违道之行而遭祸,即明此致祸之由而改过归于正道,如此则因祸而得福,亦可谓祸福相依。以上二义,在先秦古人思想中均甚普遍。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老子》又叫做《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这句话反映出道家哲学中含有的辩证主义思想。

原句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的意思是:福兮祸所依是指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凡事都有两面性,并不是绝对的。

作者简介

老子,男,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一个俗语,意思是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以上就是关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何处全部的内容,包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何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意思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06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