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儿子大都称王,女儿大都称公主。
秦朝
皇子称作公子;皇女称作公主。
两汉
西汉初期,皇子封王爷;皇女称公主;诸王之女称翁主(或称王主)。
东汉,皇子封王爷;皇女以县名为封号,称县公主,仪服同列侯;诸王之女以乡、亭之名为封号,称乡公主或亭公主。诸公主中有尊宠者,可加号为长公主,仪服相当于各刘姓藩王。
晋朝
皇子封王;皇女仍称公主,但改以郡名为封号,称郡公主;诸王之女封县公主。
南北朝
皇子封王;多有宗女封为皇女者,如北魏和南陈就曾封宗女为公主,以郡名或县名为封号。
隋朝
皇子封王;皇女为郡公主(如乐平公主兰陵公主),以郡名为封号,亲王女封县公主(如丰宁公主 大宁公主 永丰公主),用县名为封号。
唐朝
皇子封王;皇女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女封县主。
宋朝
皇子封王;皇女为公主,皆以美名二字为封号,婚后改以国名为封号。
金朝
皇子封王;皇女为县公主,并以县名为封号。亲王女为县主,但不得称县公主。
元朝
皇子封王;皇女、诸王之女皆封公主。
明朝
皇子封王;皇女封公主;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之女为县主。
清朝
皇子最初封贝子 ,晋升贝勒。对其中佼佼者晋封郡王、亲王 ;皇女为公主,嫡出皇女为固伦公主,庶出皇女为和硕公主;格格分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五等;不在五等之内的为宗女。
扩展资料:
公主的封号通常有三种:
1、以郡县名:称某某郡(县)公主,如新城公主、馆陶公主、长乐公主、平原公主、平阳公主等。但此处的郡公主、县公主仍是公主,而非“郡主”“县主”,最常见的封号种类。
2、以国名:如宁国公主,霍国公主、岐国公主、陈国公主等,在
3、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如太平公主、文成公主、药茶公主、宁定公主等。
参考资料:
公主被封号之中的公,指的是亲王,所以就要叫公主。这样也是为了表示公主的尊贵身份。而且这样称呼来源于西周时期。当时皇帝女儿在出嫁的时候,让同为姬姓的皇室“公”爵级别的大臣主婚, 公爵主婚,即“公主”。
清朝从皇太极时期开始已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一般均称为公主。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为**,姐姐之意。
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贝勒的女儿均称“格格”,无定制。
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于崇德元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明代:皇姑母为大长公主。
皇姊妹为长公主。
皇女为公主。
亲王女为郡主。
郡王嫡女亦为郡主、庶女则为县主。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等,夫婿称驸马;
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等,夫婿称仪宾。
亲王孙女为郡君。
亲王曾孙女为县君。
亲王玄孙女为乡君。
清代:中宫皇后所生女封固伦公主,嫔妃所生女封和硕公主。固伦公主品级约相当亲王,和硕公主约相当郡王。至于格格,成为亲王以下所生女的统称,但也有等级之分。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 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品级相当于亲王。
《春秋公羊传》说:“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主婚。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在先秦时代,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迎娶公主叫“尚”)魏公主。”可见,诸侯之女也称公主。先秦诸侯女儿也称“君主”,如《史记·六国年表》说:秦“初以君主妻河”。《索隐》解释说:“君主,犹公主也。”
到了汉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建立了,称谓之间的等级观念也就更严格了。公主成了皇帝女儿的专用词;诸王之女改称翁主。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释《汉书·高帝纪》时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不仅如此,皇室内部的公主们也有了区别: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有时,皇帝最大的女儿也称长公主),姑姑称“大长公主”。公主之称,历代沿用;汉以后,翁主、王主的称号就废弃了。唐代进一步规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等,享受正一品待遇。“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这套制度以后变化不大。但在北宋时,曾出现两个例外:一是北宋初年,皇帝为表彰开国元勋赵普和高怀德,特封赵女为郡主,高女为县主;二是徽宗时期,一度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清代又有不同,凡皇后所生,称“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称“和硕公主”。“固伦”、“和硕”是满语,前者的意思是“国、至尊”,后者的意思是“一方”。
知识链接 清朝皇帝的女儿不是又叫格格吗
格格是满语,意为“**”,是清朝对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皇帝女儿封公主,称固伦格格;亲王女儿封郡主,称和硕格格;郡王女儿封县主,贝勒女儿封郡君,都称多罗格格;贝子女儿封县君,称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女儿封乡君,称格格。
对皇族格格等级的分别,始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此前并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养女称“和硕公主”。
我们来看看乾隆皇帝女儿封号的情况。乾隆皇帝生有十个女儿,其中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长大成人的五个女儿都加封为公主:皇三女,孝贤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皇四女,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生,封和硕和嘉公主;皇七女,孝仪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孝仪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皇十女,悖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这里面有两个例外,首先是七公主的封号。由于孝仪皇后是在死后追封的,所以七公主并非嫡生,破例封她为固伦公主是出于拉拢七额驸家族、稳定西北局势的政治考虑。再就是十公主的封号。她本应加封和硕公主,但因为她生于乾隆六十五岁时,是乾隆最钟爱的女儿,所以乾隆皇帝破例封她为固伦公主,并精心挑选和坤的独子丰绅殷德作为她的额驸。此外,乾隆还收养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加封和硕和婉公主。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皇帝的儿子和女儿都称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皇帝的儿子和女儿都称什么、皇帝的女儿为什么叫公主,不叫母主有什么说法、清朝皇上的女儿叫格格还是公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