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的关系

迈巴赫车标2023-04-27  17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的关系: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忽必烈的父亲是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祖父,俩人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很大的作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国时,身体状况恶化。加上年事已高的缘故,成吉思汗很快就去世了。去世时,成吉思汗决定让三子窝阔台成为继承人。窝阔台上位后,他担心拖雷会争夺他的统治权,时刻谨慎提防着拖雷。

后来,窝阔台用毒酒毒死了拖雷,因为窝阔台纵情于酒色,不久之后,窝阔台就去世了。窝阔台去世后,他的儿子和妃嫔们陷入了对皇位的争夺战。

成吉思汗墓葬之谜介绍: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去世。当时,术赤、窝阔台和拖雷等四位兄弟都在成吉思汗身边,根据蒙古部落的习俗,对成吉思汗进行密葬。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成吉思汗,修建了成吉思汗陵。至今,成吉思汗墓在何处,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2002年,一个美国考古队来到了外蒙古,他们声称已经找到了成吉思汗埋葬的地点。这支美国考古队获得了外蒙古政府的许可,在位于乌兰巴托两百多公里的地方,开始了成吉思汗墓的发掘。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的关系如下: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所以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忽必烈简介:

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尊号“薛禅汗”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及元朝开国皇帝(1260年-1294年在位)。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

忽必烈是少数能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其在位期间,建立包括行省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注重农桑,倡办学校,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马可·波罗尊崇其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史家赞其统治“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致治之隆,庶几贞观”。

成吉思汗简介:

孛儿只斤·铁木真  ,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大蒙古国可汗(1206年-1227年8月25日在位),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铁木真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自其崛起以来,便被视为野蛮残忍的侵略者。近代以来,也有观点认为铁木真及其继承人领导下的蒙古帝国发动的对外征服战争,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对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爷爷,忽必烈的父亲孛儿只斤·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扩展资料

忽必烈为政举措:忽必烈恢复的行政机构治愈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争创伤。宋朝灭亡后,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而且还尽一切努力得到了当时任职官员们的个人的效忠。

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忽必烈称其为董大)、刘秉忠、张弘范等,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马掌管国家财政。

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他设立“司农司”、“劝农司”等专管农业的机构,以劝农成绩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并令人编辑《农桑辑要》于至元二十三年颁行全国。

成吉思汗为政举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

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忽必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木真

铁木真和成吉思汗是一个人,铁木真是名字,成吉思汗是称号。

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铁木真和忽必烈是蒙古族,忽必烈即位蒙古大汗后,改国号为元。

努尔哈赤是女真人,国号金,史称后金,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清。和蒙古人没有血缘关系。

铁木真,即元太祖,又称成吉思汗,蒙古族,蒙古帝国奠基者。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他是蒙古族。

忽必烈:中国元朝的创建者,元世祖。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灭宋。

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

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称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他是女真族。

扩展资料:

元朝的建立: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

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

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

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

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清朝的建立: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

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元朝

百度百科-清朝

百度百科-孛儿只斤·忽必烈

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木真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蒙古帝国,是西方史学家对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等蒙古政权的统称,与内部统一的大蒙古国定义不同。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帝国分裂

1259年蒙哥汗死后,忽必烈于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集会称汗。阿里不哥闻讯后,在海都为首的西道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故多数西道诸王当时均支持阿里不哥。蒙古帝国内战爆发。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支持阿里不哥,伊尔汗国则支持忽必烈。

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与察哈台汗国不承认忽必烈为蒙古大汗,只有伊尔汗国承认忽必烈的蒙古大汗地位,蒙古帝国随之解体。此后忽必烈的权力仅限于东方,而在元朝的官方观点中,元朝皇帝应当也是蒙古大汗。

参考资料:

蒙古帝国元朝(来自百度百科)

忽必烈与成吉思汗是祖孙关系。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的军事家。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在1206年成为“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之后又发动对外的扩张侵略战争,征讨了西夏、金国、花剌子模等周围各国,使疆域版图不断扩大。他麾下的铁骑甚至向西到达了中亚、东欧的黑海,而他的继承人又发动了两次征西战争,由此为世界历史上面积第二大的帝国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被称为“蒙古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托雷有四个儿子被称为“蒙古新四子”,他们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在忽必烈以前,蒙古的统治者都没有称皇帝,都称大汗,依次有四位大汗:铁木真、窝阔台、贵由、蒙哥。当时蒙古也不叫“元”,就叫蒙古,直到忽必烈将国号改为“大元”,蒙古才正式称“元”。所以忽必烈才是元朝的正式建立者。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祖父祖孙关系,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儿子孛儿只斤·拖雷的儿子。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扩展资料

孛儿只斤·铁木真人物经历:

宋嘉泰三年(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

宋嘉泰四年(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孛儿只斤·忽必烈人物经历:

蒙古宪宗二年(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蒙哥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

蒙古宪宗六年(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位于今河南焦作)封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木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忽必烈

不是

忽必烈 是成吉思汗孙子

是铁木真的特定称谓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蒙古族。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其本人及其子孙的军事征服活动,克服了当时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东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弭平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数个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因此,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词作《沁园春·雪》中,将成吉思汗的与汉民族武功卓著的帝王秦朝始皇帝、汉朝武皇帝、唐朝太宗皇帝、宋朝太祖皇帝并列

忽必烈(1215~1294)

即元世祖。元朝创建者(1260~1294年在位),军事家、政治家。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孙、拖雷第四子。蒙古成吉思汗十年八月廿八(1215年9月23日)生于漠北,自少受祖父、父母影响,尚武喜文,“思大有为于天下”(《元史·世祖纪一》)。初为藩王,广交汉族儒士,论治军理政之道。蒙哥汗元年(1251), 受命掌管漠南汉地军国事务,设府金莲川(今内蒙古正蓝旗南),改革弊政,整顿军纪,屯田积粮,加强兵备。二年,向蒙哥汗建策进兵大理国(今云南及四川西南部),借西南人力物力迂回攻宋,被采纳,遂与将领兀良合台率军10万南下。三年,兵至忒剌(今甘肃迭部县达拉沟),分为三路,过大渡河、金沙江, 袭取大理城(今云南大理)。四年初,令兀良合台继续攻取未附诸部,自率一部将士班师。分兵招抚部分吐蕃部落,进而控制西南地区。九年,率东路军十余万,配合蒙哥进攻南宋。他持重用兵,战抚兼施,经大胜关(今湖北大悟东北)、黄陂,占据阳逻堡(今武汉东北)要塞。旋乘风雨破宋水师,横渡长江,进围鄂州(今武汉武昌)。时蒙哥汗卒于四川,弟阿里不哥谋夺汗位,鄂州又一时难以攻克,遂接受谋臣郝经建议,与宋丞相贾似道议和,轻车简从,返镇燕京(今北京)。次年三月,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登蒙古大汗位,建元中统,设中书省,立十路宣抚司。组建武卫亲军,推行正纲纪、安反侧、任贤能、颁俸秩等治军理政安民之法。时阿里不哥亦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称汗,并发兵两路南攻,忽必烈亲率大军北征,屡战获胜,迫其退往谦州(位于叶尼塞河上游)。中统二年(1261),再次亲征,命丞相史天泽、线真等率兵分路合击,自领诸军追杀,败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三年二月,得知山东汉将李璮反叛,以一部兵防备阿里不哥的同时,急发蒙古、汉军及临近各路守军前往征讨。五月,又派史天泽节制诸军,围攻济南,于七月平定李璮之乱。后借此事件,削弱汉人世侯权力,实行军民分治,初立枢密院统领军队,加强中央集权。至元元年(1264),将都城移至燕京,称中都(今北京),下诏断绝对漠北的物资供给,迫阿里不哥穷蹙请降。忽必烈在巩固汗位的同时,积蓄力量,准备攻宋。他采纳谋臣、将领建策,改变先前全线出击或主攻四川的方略,于五年命征南都元帅阿术、刘整领军进围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欲突破南宋中部防线,沿江东下。后不断增兵,发展水师,督造回回炮,夺宋军之长。八年,定国号大元。次年,改京师中都名大都。十年春,元军攻占襄、樊后,接受谋臣徒单公履献策,确定乘势继续攻宋。十一年初,诏将帅议授方略,命丞相伯颜为主帅,领军20万进攻,并令其战抚兼施,禁止妄杀。三月,命忻都为都元帅、洪茶丘为副都元帅率军25万、船900艘攻日本,因指挥失当,后援不济,又遭暴风袭击,败回。六月,动员全军加速攻宋。九月,命伯颜率军循汉江水、陆进军,同时遣军分别进攻淮西、四川,以牵制宋军。十二年春,元军占领建康(今南京),忽必烈命建行中书省加强统一指挥,又令平章政事阿术分兵进驻瓜洲(今江苏仪征东),断两淮宋军南援。为避暑期进军之弊,诏示攻宋主力就地休整,伺机南攻。时西北诸王谋叛,形势危急,乃分遣将帅巡边,并召伯颜返京,面商进取大计。十一月,伯颜分军三路,水陆并进,直趋宋都临安(今杭州),迫宋廷于十三年初投降。十五年,忽必烈遣都元帅张弘范、李恒及行省平章政事阿里海牙分别自江浙、江西、湖南追击宋军余部,于次年厓山之战中将其全歼,统一全国。忽必烈令元军分兵镇戍,并在各地大兴屯田,设立驿站,以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十八年,以忻都、洪茶丘和范文虎为征东行省右丞,李庭为左丞,率领水、陆军十余万分路攻日本,七月,因遇飓风翻船,又遭守军袭击,败还。次年,派水、陆军远攻占城(今越南南部)。二十一年,发兵攻安南(今越南北部),计与攻占城元军配合,南、北夹击守军,损兵折将还师。二十四年,以东北宗王乃颜集兵反叛,欲联络海都从东、西两线夹攻元军,忽必烈急派兵加强漠北要地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的防务,自率大军往征乃颜,以汉军步兵列前冲杀、蒙古骑兵随后围击之法,大破叛军,擒杀乃颜。次年,派兵破乃颜余部,平定东北诸王之乱。二十六年,闻海都率兵攻占和林,不顾年迈,再次亲征,迫海都西走。后又数次遣军击败海都,留兵镇戍,巩固了西北边疆。二十九年,命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史弼、高兴等率军2万、战船500艘,渡海攻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亦遭守军抗击,伤亡甚多,次年撤还。晚年,数次下诏,命屯田备饷,在边地建立都元帅府,以保证军队供给和国家统一。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廿二(1294年2月18日),病卒于大都,年80岁。葬漠北起辇谷(在今克鲁伦河上游肯特山南麓)。忽必烈一生知人善任,重视建军治军,维护国家统一。他主张政治与军事并用,战抚兼施,注重集中兵力,避免两线作战;善于运用远程奔袭、迂回、围歼以及步兵、骑兵、炮兵、水兵联合作战等战法,夺取胜利,为元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见忽必烈的军事思想)

以上就是关于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的关系全部的内容,包括: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的关系、忽必烈和成吉思汗的关系、都是一点明君,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是什么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930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