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谋”为何注定失败

2023-04-26  28

马邑之谋是汉武帝征伐匈奴的第一次重大战役,为此他准备了一年有余,征调了30万大军,结果却让人相当失望,汉军竹篮打水一场空,连匈奴人的毛都没摸到。

《史记》说,战役的失败是因为匈奴从武州尉史的嘴里提前撬出了汉军的作战计划,导致匈奴及时撤退。但汉军失败的原因真就这么简单吗?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韩安国领衔群臣否决王恢对匈奴开战的提议,展示了汉廷中主和派大臣的强势,甚至连孝武帝本人也不得不在战与和的选择上对他们做出暂时的妥协。既然有人反对,就得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说服他们。正巧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聂翁壹的边民通过王恢向孝武帝献计:

“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

——《史记·韩长孺列传》

于是孝武帝便秘密指派聂翁壹为间谍,渗透进匈奴内部,设法取得军臣单于的信任。聂翁壹诓骗单于说自己能潜入马邑,斩其令丞,与匈奴里应外合,洗劫城中财物。军臣单于对此表示了首肯。当聂翁壹把这个消息传回汉朝,辛苦经营了一年的孝武帝终于找到匈奴人背弃和亲的“铁证”。

于是乎,他不再掩饰自己渴望对匈开战的态度,向朝廷公卿发下明诏说:

“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汉书·武帝纪》

需要在此特别说明的是,对马邑之谋从酝酿到出台的全过程,班固在《汉书》中做出了与上文不同的描述。班固认为上面这份征询羣臣意见的明诏,其颁布时间在聂翁壹潜入匈奴之前。换言之,一收到聂翁壹的献策,武帝便先诏公卿举行了廷议。廷议上,因为王恢的主战意见压倒了主和派的韩安国,聂翁壹才得以间谍的身份潜入匈奴。

但是这个事件叙述,我私意以为是靠不住的,它有这样几个疑点:

其一,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明确记载,孝武帝即位之初,“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班固撰写《汉书·匈奴传》的时候将这段文字原样誊入,说明他也认同下述事实:建元年间,汉、匈邦交藉由和亲而更趋融洽,双方并未发生大规模的边境冲突。

可孝武帝在本次明诏中却说“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除开军臣单于有意入侵马邑这件事儿,史籍中再找不到所谓“侵盗”还能指向别的什么事件既然明诏中公开谴责了匈奴的“罪行”,那孝武帝必然已经得到了匈奴即将南下马邑的准确情报,而这个情报只能是由间谍聂翁壹传回的,据此推论,聂翁壹潜入匈奴的时间不可能晚于廷议诏书的颁布。

其二,聂翁壹作为间谍潜入匈奴,他所肩负的使命是要诓骗军臣单于起兵南下。但诓骗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从《汉书·韩安国传》的记载看,马邑之谋前的那次廷议中,韩安国和王恢两人的争论已不再停留于匈奴南下的可能性,而是径直深入到了具体的战术细节。韩安国极力反对的是汉军长驱北上,深入敌境。他说:

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则后利,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意者有它缪巧可以禽之,则臣不知也;不然,则未见深入之利也。

——《汉书·韩安国传》

对此,王恢的反驳是,此次战役无须长驱深入,我们只要在家门口打一场伏击就好了:

“今臣言击之者,固非发而深入也,将顺因单于之欲,诱而致之边,吾选枭骑或绝其后,单于可禽,百全必取。”

——《汉书·韩安国传》

正是“内线伏击战”这个战术要点让王恢成功地压制了韩安国的反战意见。可廷议要是发生在聂翁壹潜入匈奴之前,那军臣单于来与不来都还在未定之天,王恢又凭什么把伏击说得这么言之凿凿呢

其三,司马迁在《史记·韩长孺列传》中说,军臣单于最终同意聂翁壹的提议,决定南下,是因为“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一个从南边逃来的外国人要博取匈奴单于的信任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在初来乍到之时便让单于产生爱信之感。

而从记载上看,聂翁壹向孝武帝建言献策,事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马邑之谋是在一年以后也就是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才发生的。也就是说聂翁壹为了取信于军臣单于,大致努力了一年之久。可班固的描述却是:

乃从恢议。阴使聂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以为然而许之。

匈奴帝国

头曼单于栾提头曼 前209年

冒顿单于 栾提冒顿 前209年——前174年

老上单于 栾提稽粥 前174年——前161年

军臣单于 栾提军臣 前161年——前126年

伊稚斜单于 栾提伊稚斜 前126年——前114年

乌维单于 栾提乌维 前114年——前105年

儿单于栾提乌师庐 前104年——前102年

呴犁湖单于栾提呴犁湖 前102年——前101年

且鞮侯单于栾提且鞮侯 前101年——前96年

狐鹿姑单于栾提狐鹿姑 前96年——前85年

壶衍鞮单于栾提壶衍提 前85年——前68年

虚闾权渠单于栾提虚闾权渠 前68年——前60年

握衍朐提单于 栾提屠耆堂 前60年——前58年

五单于并立

南匈奴

呼韩邪单于栾提稽侯栅 前58年——前31年

北匈奴

郅支骨都侯单于栾提呼屠吾斯 前56年——前36年

西匈奴

屠耆单于(贤单于)栾提薄胥堂 前58年——前56年

呼揭单于 前57年

车犁单于前57年——前56年

乌籍单于 前57年

闰振单于 前56年——前54年

东匈奴

伊利目单于 前49年

再统一时期的匈奴单于

复株累若鞮单于 前31年 - 前20年

搜谐若鞮单于 前20年 - 前12年

车牙若鞮单于 前12年 - 前8年

乌珠留若鞮单于 前8年 - 13年

乌累若鞮单于 13年 - 18年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 18年 - 46年

乌达鞮侯单于 46年

蒲奴单于 46年 - ?

南匈奴单于

醢落尸逐鞮单于 栾提比 48年——56年

丘浮尤鞮单于 栾提莫 56年——57年

伊伐于虑鞮单于栾提汉 57年——59年

醢童尸逐侯鞮单于 栾提适 59年——63年

丘除车林鞮单于 栾提苏 63年

湖斜尸逐侯鞮单于 栾提长 63年——85年

伊屠于闾鞮单于 栾提宣 85年——88年

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栾提屯屠何 88年——93年

安国单于 93年——94年

亭独尸逐侯鞮单于 94年——98年

万氏尸逐侯鞮单于 栾提檀 98年——124年

乌稽侯尸逐鞮单于 栾提拔 124年——128年

去特若尸逐就单于 栾提休利 128年——140年

车钮单于 140年——143年

呼兰若尸逐就单于 栾提儿楼储 143年——147年

伊陵尸逐就单于 栾提居车儿 147年——172年

屠特若尸逐就单于 栾提屠特 172年——178年

呼征单于 栾提呼征 178年——179年

羌渠单于 栾提羌渠 179年——188年

持至尸逐侯单于栾提於扶罗 188年——195年

须卜骨都侯单于 188年——189年

呼厨泉单于 栾提呼厨泉 195年——216年

左部帅 刘豹 216年——279年

北匈奴单于

蒲奴单于 46年——?年

优留单于 ?年——87年

北单于 88年——91年

於除鞬单于 91年——93年

逢侯单于94年——118年

出自《三国志》,形容出击速度快,攻击犀利。

游戏中原文为:陷阵之志,有死无生,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即使敌众我寡,末将亦能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

译文:决定冲锋陷阵,就要抱着必死的信念;先是看到一点冷光,然后一条长枪袭来像一条龙一样;即便敌方人数比我方多,我也能在万军之中取得敌方将领的人头。

即作为将士,在战场上应该有抱着必死的冲锋陷阵的精神。

扩展资料

游戏中关于赵信的历史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汉庭破敌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军臣单于死,其弟伊稚斜单于继位。

军臣单于太子於丹耻屈其下,逃奔于汉。

汉封之为陟安侯。

伊稚斜单于因怨汉收纳於丹,屡遣兵至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地寇掠。

而右贤王又以汉略其“河南地”,也屡将兵侵袭汉朔方郡(郡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南)。

时汉方强盛,兵精将广,遂决定出兵反击。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元朔五年),汉使卫青、苏建、李沮、公孙贺等将兵10余万人击右贤王,右贤王败,损失男女15000余人,裨王10余人,牲畜“数千百万”。

汉武帝继位后,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对匈奴很宽厚,互通关市,送给匈奴很多物资。匈奴从单于以下都亲近汉朝,往来长城之下。

汉朝派出马邑人聂壹故意违反输出物资的禁令,和匈奴人做生意交往,假装出卖马邑城来引诱单于。单于贪图马邑的财物,相信了聂壹,率领十万骑兵侵入武州要塞。汉军埋伏下三十多万军兵在马邑城旁边,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指挥四名将军来伏击单于。单于侵入要塞后,来到离马邑不到一百里的地方,看到牲畜在野外却没有人看护,感觉很奇怪,就下令进攻烽火台。

这时雁门尉史正巡查,看到匈奴人守卫烽火台,他了解汉军的计谋。单于俘虏了尉史后想要杀掉,尉史就向单于泄露了汉军的计划。单于大惊说道:“我本来就感觉可疑。”单于充军退回,出塞后说道:“我得到尉史,这是上天保佑大匈奴,是上天派他来报信的。”单于命名尉史为“天王”。

汉军本来等待单于进入马邑后纵兵进攻,但单于却突然退回,所以汉军一无所得。汉将军王恢所部前进到代郡伏击匈奴人的辎重,听说单于还兵后,认为匈奴人兵多,不敢出击。汉武帝认为王恢本来有机会袭击匈奴却畏敌不前,事后斩杀了王恢。

从此之后,匈奴拒绝与汉朝和亲,攻占道路要塞,经常侵入汉朝边境,其次数无法计算。但匈奴人贪图财物,喜欢和汉朝通互关市,以便得到汉朝的财物,汉朝也没有关闭市场以惹恼匈奴。在表面上的平静局面下,双方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正在悄悄酝酿之中。

马邑出兵后的第五年秋天,汉朝派出四名将军各自率领一万名骑兵在关市城下进攻匈奴。将军卫青兵出上谷,直捣龙城,俘虏匈奴七百人。公孙贺兵出云中,没有取得战果。公孙敖兵出代郡,被匈奴人击败损失七千多人。李广兵出雁门,被匈奴人击败,李广被匈奴人生擒,最后奇迹般逃回。汉武帝下令囚禁公孙敖和李广,最后判处公孙敖和李广花钱赎买成为普通百姓。

这年冬天,匈奴多次入侵边境,渔阳最为严重,汉朝派将军韩安国屯驻渔阳防备。第二年秋天,匈奴派出两万骑兵入侵边境,杀掉辽西太守,虏掠走两千多人。匈奴接着又击败渔阳太守所部一千多人,包围汉将军韩安国。韩安国的一千多多名骑兵损失殆尽,正好燕国的救兵赶到,匈奴人这才离开。匈奴接着又侵入雁门关,杀害虏掠走一千多人。

汉武帝派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李息兵出代郡,进攻匈奴,斩首俘虏数千人。第二年,卫青再次兵出云中以西直到陇西,在黄河以南进攻匈奴楼烦和白羊王所部,斩首俘虏匈奴数千人,牛羊百万头。汉军重新占领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起朔方城,修缮原秦国蒙恬时的要塞,借助黄河成为险固。同时放弃上谷郡偏远县如造阳等地给匈奴。

这年是公元前127年(汉元朔二年),汉朝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以汉军占领河套地区为标志,匈奴人的力量从强盛逐步走向衰落。

这年冬天,匈奴军臣单于去世。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击败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逃亡投降汉朝,汉朝封于单为涉安侯,几个月后于单去世。

伊稚斜单于继位后的同年夏天,匈奴数万骑兵入侵杀掉代郡太守恭友,虏掠走一千多人。秋天,匈奴又入侵雁门,杀掠一千多人。第二年,匈奴又再次入侵代郡、定襄、上郡,各自有三万名骑兵,杀掠走数千人。匈奴右贤王怨恨汉军夺取黄河以南的土地后筑起朔方城,多次侵略抢劫边塞,甚至侵入黄河以南,侵扰朔方,杀害掳掠走很多吏民。

公元前124年春天,汉武帝任命卫青为大将军,率领六位将军,军兵十多万人,出朔方、高阙进攻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不可能来到,饮酒大醉,汉军出塞远程奔袭六七百里,夜间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大吃一惊,赶紧脱身逃走,他手下精骑紧随逃走。卫青俘虏右贤王手下的部众男女一万五千人,裨小王十多人。这年秋天,匈奴一万名骑兵入侵代郡,杀掉都尉朱英(《史记》中为“朱英”),掳掠走一千多人。

公元前123年春天,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率领六位将军,军兵十多万骑,出定襄数百里进攻匈奴,前后一共斩首俘虏一万九千多人,汉朝也阵亡了两名将军和军兵三千多骑。右将军苏建得以只身逃脱,前将军翕侯赵信作战失利,投降了匈奴。赵信本来就是匈奴的小王,投降汉朝被封为翕侯,他以前将军的身份和右将军合并前行,又是单独进军,遭遇到单于的军兵后全军覆没。

单于得到赵信后,任命他为次王,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他,一起谋划进攻汉军。赵信教导单于向北迁徙,以便引诱汉军,等到他们极度疲惫时再发起进攻,千万不要靠近边塞。单于采纳了赵信的计策。第二年,匈奴骑兵一万多人入侵上谷,杀掉数百人。

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名骑兵出陇西,越过焉支山奔袭一千多里进攻匈奴,斩首俘虏一万八千多人,击败休屠王,缴获匈奴的祭天金人。这年夏天,霍去病再次与合骑侯公孙敖率领一万名骑兵出陇西、北地,奔袭两千多里进攻匈奴。他们通过居延海后进攻祁连山,斩首俘虏三万多人,裨小王以下十多人。

匈奴这时又侵入代郡、雁门,杀害虏掠走数百人。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和将军李广从右北平出击,进攻左贤王部。左贤王包围了李广,军卒四千人面临战死,李广也杀掉了同等数量的敌军。张骞的救兵赶到,李广这才得以逃脱。汉军此战损失了数千人,并且耽误了和霍去病会合的时间,按照法律张骞应当被处死,最后判处花钱赎罪成为普通百姓。

这年秋天,对于浑邪王和休屠王在西方被汉军斩杀俘虏数万人,单于很愤怒,想要召去诛杀。浑邪王和休屠王害怕了,他们谋划投降汉朝,汉武帝派霍去病前往迎接。两人最后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浑邪王杀掉了休屠王,兼并其部众后投降汉朝,一共四万多人,号称十万。

汉朝收降浑邪王后,陇西、北地、河西等地再也没有了匈奴人,汉武帝下令迁徙关东的贫民前往夺占的匈奴黄河以南和新秦中地区充实人口,同时减少北地郡以西的戍卒一半。第二年,匈奴各有数万骑兵入侵右北平和定襄,杀害掳掠走一千多人。

公元前119年春天,汉朝商议说:“赵信替单于出的计策,他们撤退到漠北后,认为汉军不可能赶到,这是个绝好的机会。”汉武帝下令,征调用粟米喂养的公家马匹十万骑,皇家的和民间的私家战马共计十四万匹,粮草和辎重不计算在其中。汉武帝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头出击,卫青兵出定襄,霍去病兵出代郡,一起在漠北会合后进攻匈奴。

单于听到消息后,把自己的辎重远远躲藏起来,集中精兵在漠北等待汉军决战。汉军本计划是霍去病进攻单于,但卫青和单于遭遇,双方大战一天。到了黄昏时分,天刮起大风,汉兵分开左右翼包围单于。单于估计不能战胜汉军,就单独率领数百名壮骑突破汉军重围,向西北方向逃窜。汉军在夜间追击不上,共斩首俘虏一万九千级,向北进攻到达阗颜山赵信城后退军。

单于在逃跑时,他的军兵和汉军夹杂在一起尾随单于,单于很久不能和自己的大部队汇合。他的右谷蠡王认为单于已死,就自立为单于。单于后来和他的部众会合,右谷蠡王也去掉自己的单于封号,仍然为右谷蠡王。

霍去病离开代郡两千多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军斩杀俘虏共计七万多级,左贤王率领部将逃走。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行封禅之礼,直到瀚海后才退回。

从此以后匈奴远远逃遁,大漠以南再也没有了匈奴王庭的影子。汉军渡过黄河后,从朔方向西直到令居,他们通渠开田,共计有官吏军卒五六万人,然后逐步蚕食,土地接近了原来匈奴以北的地区。

当年的那场大战,汉朝两位将军进攻并包围单于,斩杀俘虏共计八九万人,汉军将士也阵亡了好几万,战马死掉十多万匹。匈奴虽然遭受重创,远远逃遁,但汉朝的战马也因此锐减,不能再继续组织起大规模的战役。匈奴单于采纳了赵信的计策,派出使者到汉朝,用好言好语请求再次和亲。

汉武帝命令群臣商议,有的说可以和亲,有的则说要趁机命令匈奴臣服于汉朝。丞相长史任敞说:“匈奴刚刚被击败,正处在困境当中,应当让匈奴答应作为外臣,每年才都要来边境朝拜陛下。”汉武帝派任敞出使匈奴。

单于听了任敞的建议后大怒,把任敞扣留不放。先前汉朝也有投降的匈奴使者,单于扣留的汉朝使者与之相当。汉朝正在整顿招募军兵,蓄养战马,恰好这时霍去病去世,所以汉朝很久没有出兵向北进攻匈奴。

黄其军

        作于2022年3月17日(古历壬寅年二月十五)

匈奴传(三)

匈奴传(二)

匈奴传(一)

佞幸传(四)

佞幸传(三)

建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40年,由于有了汉文帝以及汉景帝“文景之治”的加持,“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西汉国力亦随之蒸蒸日上,此时初登大宝的汉武帝刘彻,也正是因此而有了解决北方匈奴袭扰之患的资本。——《史记·平淮书》

汉武帝刘彻也确实有意扩张西汉版图,实现他“大一统”的志向。

但就这么贸贸然的出兵肯定是不行的,既然是战争,那就得有战争计划才行,故而,“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汉武帝打算联合同样与“匈奴”有大仇的“月氏”,想要与他们一起内外夹击,共同解决“匈奴隐患”。——《史记·大宛列传》

西汉著名的外交家“张骞”,也就这样踏上了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征程,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现实的局势却并没有那么乐观,匈奴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就是张骞出使西域所必经之路。

结果,也就导致张骞一行人踏入河西走廊地界的时候,固然已经尽可能的小心翼翼,但最终还是被匈奴的骑兵部队给发现了,“匈奴得之,传诣单于,”然后就被送到了匈奴王庭,“单于留之”,被匈奴统治者“军臣单于”给扣了。——《史记·大宛列传》

大家想啊,匈奴作为西汉的敌对势力,能同意让西汉就那么大摇大摆的从自己的领地上经过,然后去联系另外一个敌对势力一起来攻打自己吗?自然是不愿意的呀,否则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军臣单于剧照

军臣单于也说了,“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赫然就是不肯让张骞通行,但也不让张骞反回汉朝,就这样一直拖着,想方设法的拉拢张骞,“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利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甚至还为张骞安排娶妻、生子,但张骞却始终不从,依旧铭记他最初的使命。——《史记·大宛列传》

这还不算完呢。

即便是张骞抓住机会,从匈奴中逃脱,并继续出使西域完成使命,在回来的路上也并未选择原路返回,而是“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可结果却“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又一次被匈奴给扣下了,如若不是后来匈奴王庭内乱,使得张骞又一次有机会逃脱匈奴的软禁,可能张骞连能不能回到汉朝都是一个问题。——《史记·大宛列传》

那么问题来了,张骞作为一个联系“月氏”合击匈奴的使臣,为何却会被匈奴如此重视,从始至终都是留而不杀呢?今天笔者就从“匈奴与西汉的政治联系”、“双方实力对比”、以及“古代战场上的潜规则”等三方面入手,来跟大家详细的说明下“匈奴”对张骞情有独钟,始终都只是“留而不杀”的前因后果。

一、匈奴与西汉的政治联系——“和亲”

汉朝的和亲,最早能够追溯到汉高祖刘邦执政时期,由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紧随其后的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的爆发,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的西汉政权在建立之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国力十分衰弱。——《汉书·食货志》

而西汉初年的“匈奴”却不是这样,在冒顿单于的手上,西汉初年的匈奴实力强劲,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一举成为了当时北方草原上最强大的民族。——《史记·匈奴列传》

故而,建国初期国力衰弱的西汉,自然是不能贸贸然的与“匈奴”硬碰硬的,毕竟实在是不具备发兵讨伐匈奴的条件。

就好比西汉初年刘邦为解决匈奴袭扰而御驾亲征,结果却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大同城东五公里处)长达七天之久,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足以证明西汉初期的国力水平并不算太乐观。

汉高祖刘邦画像

于是,汉高祖刘邦就在西汉建信侯“刘敬”的提议下,抱着“以适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的想法,开了西汉与匈奴和亲的先河,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同时每年还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借以缓和双方的局势。——《汉书·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而后一直到了汉武帝刘彻执政之前,这种借“和亲”缓解西汉与匈奴紧张局势的“政治联姻”制度依旧存在,诸如汉景帝执政时期,“五年春正月, 遣公主嫁匈奴单于”,赫然是依旧存在着与“匈奴”和亲的做法。——《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 》

而匈奴之所以愿意和亲,也并非是就单纯的为了能够娶到汉朝公主,而是为了那“厚奉遗之”的公主嫁妆

匈奴画像插图

由于匈奴所在的漠北大草原物资匮乏,除了马匹、牲畜以及毛皮以外,基本就没有别的什么物产资源了,所以,匈奴如若能和汉朝和亲,无疑就代表有了从物产资源丰富的汉朝获取生活物资的机会。

故而,一直到汉武帝执政初期,在西汉的北方边境上,都一直存在着“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的景象。——《史记·匈奴列传》

因此,对于“军臣单于”而言,这“张骞”无论如何都是杀不得的,毕竟此时的西汉早已不复当年那般国力衰弱,一旦军臣单于公然将这“张骞”给处斩了,也就相当于与“西汉”彻底撕破了脸皮,对于匈奴的发展属实没有任何的好处。

汉武帝雕塑插图

二、双方实力对比——“汉武帝势大”

就像笔者曾在文章开头提到过的“文景之治”景象,汉武帝执政时期的西汉确实已经有了反攻匈奴的资本。

而匈奴自身呢?

汉文、景之世,匈奴军臣单于最为强盛,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令军中,得李广,必生致之”,顾名思义,在汉文帝以及汉景帝执政时期,匈奴也是十分强盛的,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之后到了汉武帝执政时期,匈奴的军事实力还真的就比汉武帝要略差那么一筹。——《史记·李广纪》

就像汉景帝执政时期所发生的“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以及楚王刘戊联合其他五国诸侯王,集结了三十余万兵马,并且,“赵王遂乃阴使人於匈奴”。赫然是还专门派人联系了匈奴,打算里应外合,一起攻入未央宫。——《史记·匈奴列传》

但结果呢?

七国之乱插图

时至同年三月,仅三个月的时间,这场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便以“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的结局而告终。《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

而反观匈奴,“汉围破赵,匈奴亦止”,在汉景帝攻破赵国之时,匈奴也同时鸣金收兵,直接就扭头回去了。且一直“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很明显,在汉景帝执政时期,匈奴就已经对西汉极为忌惮了,毕竟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平定一场三十多万人的内部动乱,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史记·匈奴列传》

之后到了汉武帝执政时期,“文景之治”已成,国泰民安,百姓各个安居乐业,国力愈加昌盛,但匈奴却受到物质资源的限制,发展速度极为缓慢,故而就更加不是对手,否则汉武帝也就不会想着反攻匈奴了不是吗?后面西汉的“武昭宣盛世”也就更加不会出现了。

所以,从这方面上来看的话,军臣单于同样还是不能杀害“张骞”,只能是想方设法的软禁张骞并加以拉拢,毕竟对“军臣单于”而言,唯有如此才能够帮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也就有了匈奴非但不杀张骞,甚至还安排张骞“娶妻生子”的事情发生。

三、古代战场上的潜规则——“两兵交战,不斩来使”

另外,就张骞的个人身份层面而言,只要还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那他就是一个“使者”,虽不是以“匈奴”为目的地,但也不是军臣单于就能随便处置的。

因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因随意斩杀别国使者而导致敌对势力愤怒的案例了。

就好比公元前595年,楚国有意与齐国结盟,借以牵制晋国和宋国,故而“楚庄王使文无畏于齐”,派遣申舟出使齐国,而且还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经过宋国。——《吕氏春秋·行论》

但这件事被宋国大臣“华元”知道后,认为这是对宋国莫大的侮辱,故而建议宋昭公设计诛杀“申舟”,“乃杀文无畏于扬梁之堤”,就这样把“申舟”给暗杀了。——《吕氏春秋·行论》

楚庄王画像插图

如此一来,反而彻底激怒了楚庄王,当即就派出大军,决袂而起,包围了宋国国都整整九个月,即便是宋国向盟友晋国支援,晋国也没派兵前往,反而让宋国自己想办法坚守城池。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围宋商丘之战”。

另外,在《左传·成公九年》中,也有着“兵交,使在其间可也”的说法。

由于古代科技水平落后,所以在通信方面并不会像如今这样打个电话就完事了,也就只能是派遣使者,让使者来替代完成这个斡旋谈判的目的。

也就是说,如果在战争期间,战争一方贸贸然的就把敌对国家派遣出的使者给问罪处斩了,那也就代表着拒绝谈判,顾名思义,就是没得商量,我就是要打,表示绝不妥协的意思,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也不是没有。

王坚钓鱼城之战

就好比南宋晚期,王坚奉命坚守钓鱼城,为了表示绝不向蒙哥大汗妥协,所以就把蒙哥大汗派过来劝降的使者给处斩了,这下可好,愤怒之下的蒙哥大汗派出大军,誓要攻下钓鱼城才算,而后直到后来蒙哥病死,因蒙古各方势力党派争夺那个“大汗”位置造成内乱,钓鱼台才最终解围,前后时间跨度长达36年。

同理,西汉时期的匈奴没理由不明白这个“战场潜规则”,因为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使者”的本质终归也只是为了实现当朝统治者的某些“政治目的”,而匈奴之所以发动战争,也正是为了满足某些“政治目的”或者“利益”,好比如获得匈奴所稀缺的物质资源。

所以,如果军臣单于没有十足的把握攻下西汉的话,那这“张骞”就只能扣留拉拢,而不能杀。

当然,也不能放回去,否则万一军臣单于这边给放回去了,汉武帝那边换条路又走一遭的话,那这功夫岂不是全白费了吗?

就好比后来张骞从西域回来时,虽然换了一条路,但却同样被扣留的那件事,也就说明,就算是张骞逃走了再抓回来,军臣单于也只能是继续扣留软禁,同样杀不得。

但综合起来来看的话,相信大家也不难发现,军臣单于之所以对张骞只是留而不杀,也基本都是基于“汉武帝势大”且能满足“军臣单于”的利益需求上面的,如果当时汉武帝时期国力弱小的话,可能就会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前前后后有十多个汉公主被送往北方,送公主去和亲,这是典型的汉人思维。匈奴人鸟不鸟这样的逻辑另说,但汉人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导致汉人反向思考匈奴公主嫁给皇帝的后果:产子后成为皇太后影响朝政。汉朝自立国就饱受太后之苦。以孝立国的汉代,皇太后若是积极干政,儿子只能忍。武帝刘彻也是深受其害,遭到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两个女人压制,所以后来才有了杀钩戈夫人以绝后患。所以汉朝只向匈奴要质子,不娶公主。

     冒顿单于最喜欢在女人上花心思,东胡见第一步胜利了,就跟这个怂蛋越玩越上瘾,于是再次派使者过来:“听说皇后娘娘貌美如花,长得很漂亮,我们大王想要。”冒顿又问大臣们是给还是不给呢?大臣觉得这分明是一边羞辱我们君王,一边瞧不起我们臣子啊这是敌人给我们莫大的侮辱,众口一词地要跟他们抄家伙。而冒顿反而说:“都说了千金都花出去了,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破坏了邻里关系。”于是将自己的皇后也拱手送人。

      妻子劝说只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匈奴要实现自己利益。胡人南下征伐,是掠夺中原粮食,丝绸布匹,茶叶瓷器,人口等资源。汉帝国与匈奴和亲,关键是有公主丰厚的嫁妆。城下之盟也可以震慑汉朝。汉代和亲,是因为当时汉朝打不过匈奴,刘邦好不容易平定了天下,没想到匈奴出了个震古烁今的人物——冒顿单于,他相当于中国的什么人呢?秦始皇。你就明白当时的匈奴有多强大了,再加上刘邦在白登一顿骚操作,把自己玩进去了,最后靠着陈平去收买冒顿单于的老婆才捡回一条老命,这一事件让刘邦深刻地认识到汉初和匈奴的差距。

     当然,冒顿单于也当是明白,当时匈奴虽是攻势,却也不足以灭亡汉朝,所以两个人精商量了下,就定出了“和亲”这个政策,刚开始确实嫁过去的是大汉公主,后来,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揍了匈奴几十年,随着双方国力的逆转,嫁过去的人身份也就缩水了,汉成帝时王昭君就不是公主,而是宫女,当然,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王昭君这个“四大美女”级别的宫女也实在忒漂亮了些,这时的和亲就有点“施恩”的意思了。

汉文帝刚刚继位,继续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进入黄河以南的土地。

汉文帝下诏令说:“汉朝和匈奴人缔结和约成为兄弟,匈奴承诺不侵犯边境,所以才赠送匈奴丰厚的物资。现在右贤王离开其封国,率军攻占河南之地,属于非常变故。他们往来侵入边塞,捕杀汉朝官吏士卒,驱逐进犯上郡各保卫边塞的蛮夷,让他们不能再居住在原地。匈奴人杀害我汉朝边吏,进入内地抢掠,非常残暴道,不符合条约规定。特征发边境卒吏车骑八万人前往高奴,派遣丞相灌婴率军进击右贤王。”

右贤王逃出塞外,汉文帝临驾太原。这时济北王趁机造反,汉文帝返回,命令灌婴撤军返回。

第二年,冒顿写信给汉朝说:“上天所立的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以前皇帝说起和亲之事,和来信的意思相符,彼此都很高兴。现在汉朝派出边吏欺侮右贤王,右贤王没有请示我,听从了义卢侯难氏等人的计策,和汉朝发生冲突,他背离双方君主的盟约,远离兄弟之间的亲情。皇帝责备我们的书信两次送到,我们也派人送出回信要求双方面谈,但汉朝使者一直未到,导致双方发生不睦,邻国因此也不归附。只是因为一名小吏的原因伤害了双方盟约。我责罚右贤王,让他率军向西出击月氏。全赖上天赐福,我们军卒优良,战马强力,最后夷灭掉月氏,把反抗不降的全部杀掉。随后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以及周围的二十六国,这些地方现在全部归属匈奴。北方那些引弓的百姓,全都合并成为一家人了。我们现在北方已经平定,希望汉匈双方能休养军士,喂养战马,把前面的不愉快一笔勾销,恢复原来的盟约,以便安定边民,顺应自古以来匈奴和汉朝的友好关系,让年少者茁壮成长,让年老者安享晚年,世代平乐。我不知道皇帝的意思,为表达诚意,特派出郎中系雩浅敬送书信,同时献上骆驼一匹,良马二匹,驾车的马八匹。皇帝如果不想让匈奴人靠近边塞,我马上诏命手下的官吏和百姓远离。如果汉朝使者到达,我马上会下达命令。”

这年六月中旬,匈奴使者来到薪望这个地方送信。书信送达后,汉文帝召集大臣商议,讨论决定到底是出击还是与匈奴和亲。公卿们都说:“单于刚刚攻破月氏,正在胜势,不能出击。何况占领了匈奴人的土地,也是沼泽盐卤地带,不适合我们居住。还是和亲好一些。”汉文帝同意了大臣们的意见。

公元前174年,汉朝回复匈奴的书信中说:“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单于派郎中系雩浅送给朕我的书信中说:‘右贤王不经请示,听信义卢侯难氏等人的计策,背绝二位君主的盟约,远离兄弟的亲情,导致匈汉长久的友谊不亲,邻国也不归附。现在因为小吏导致盟约破裂,所以惩罚右贤王率军西击月氏,全部平定。希望汉匈双方能休养军士,喂养战马,把前面的不愉快一笔勾销,恢复原来的盟约,以便安定边民,顺应自古以来匈奴和汉朝的友好关系,让年少者茁壮成长,让年老者安享晚年,世世平乐。’朕我深感觉欣慰。这是自古圣主的意愿。汉朝和匈奴盟约结为兄弟,所以我们才送给单于丰厚的物资。所谓背叛盟约与背离兄弟间亲情的,经常是匈奴一方。但右贤王的事情发生在以前,希望单于就不要再深究了。如果单于像书信中写的那样,明确告诉手下的官吏,让他们不再背叛盟约,诚实守信,我会恭敬地按照单于书信中所希望的那样去做。使者说单于亲自率军征伐他国有功,但也会苦于兵事。特此奉送锦绣衣服、锦绣长杉、锦袍各一件、比余一个、黄金装饰的皮带一条、黄金装饰的披风一件,以及绣十匹、锦三十匹、赤绨和绿缯各四十匹。特派出中大夫意、谒者令肩敬赠给单于。”

以后不久,冒顿去世,他的儿子稽粥继位,号称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稽粥刚刚继位,汉文帝再次送去宗室的公主嫁给单于作为阏氏,派出宦官、燕国人中行说去护送公主。中行说不想前往,汉文帝强行让他去。中行说说:“如果一定要让我前去,我肯定会成为汉朝的大患。”中行说到了匈奴后,马上投降单于,单于对他很宠幸。

开始时,匈奴经常得到汉朝赠送的缯棉和食物等。中行说对单于说:“匈奴的人口加在一起不如汉朝的一个郡。之所以强盛,是因为自己的衣食和汉朝不同,不用仰仗汉朝供应。现在单于改变习俗,喜欢汉朝的物品,如果汉朝送的物品达到了全部所用物资的十分之二,匈奴就会很快被汉化。我们得到的汉朝缯棉,要故意穿上后驰骋于草棘中,衣服马上就会开裂烂掉,这样可以展示汉服不如旃裘完美。得到汉朝的食物后全部扔掉,以展示不如奶酪方便鲜美。”中行说教给单于身边左右分条目记事的方法,以便统计考核部众的人口牲畜物资数量。

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写在一尺一寸的木简上,开头说“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中间写上所赠送的物品及其他言语等等。中行说让单于送给汉朝的木简长达一尺二寸,并且印封都要比汉朝的长而且大,开头很傲慢地写上“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中间写上所赠送的物品以及其他言语等等。

汉朝的使者对匈奴人说:“匈奴的风俗看不起老人。”中行说反问汉朝使者:“汉朝的风俗,屯边戍卫从军和应征的青年,他们的老年双亲难道有不省下自己不舍得穿的温厚衣物,不舍得吃的肥美饮食,送给自己孩子们的吗?”汉朝使者回答:“是这样的。”

中行说说:“匈奴明确把攻战作为主要大事,老弱病残不能参加战斗,所以才把肥美的饮食优先供给壮健的,这是为了自我守卫。这样才能做到父子都能长久相保,怎么能说匈奴看不起老人呢?”汉朝使者说:“匈奴人父子同在一个房中睡觉。父亲去世,儿子娶其母亲;兄弟去世,其他兄弟娶其妻子。匈奴人没有冠带装饰,也没有宫庭之礼。”

中行说说:“匈奴的生活习俗,人吃牲畜之肉,饮其乳汁,穿其皮;牲畜吃草饮水,随着时间转移。所以才在事情紧急时练习骑射,平时则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这样约束很轻,是为了简便易行。君臣简易,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一个人运转。父子兄弟去世后,其他人娶妻子,是为了防止种姓流失。所以匈奴虽然婚姻制度混乱,却能一直保持宗种不变。现在的中国虽然表面上不娶其父兄的妻子,但亲属之间逐渐疏远相杀,以至于改名易姓,就是这类情况。何况礼义的弊端恰恰在于这里,上下之间互相怨恨,室屋修建得太过豪华,民力必将受到影响。百姓努力耕田植桑以求衣食,筑起城郭以便自卫,所以中国百姓有紧急情况时不能出外征战,平时都终年劳作种田十分辛苦。哎呀!居住在土屋中的中国人啊,你先不要多说话,这样成天喋喋不休的让人烦不烦啊?你先讲讲,那些冠带到底有什么实际用处呢?”

从此之后,汉朝使者有想辩论的,中行说马上打断其说道:“汉朝使者不要多说话,只要讲清楚汉朝所输送给匈奴的缯棉米面情况就行了,一定要保质保量,做到尽善尽美,为什么说那么多的废话呢?何况如果送来的物资尽善尽美就一切罢休;如果不是这样,那就等着瞧吧。只要秋天庄稼熟透,我们就会出动骑兵去践踏庄稼的。”中行说时刻教导单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点进攻汉朝。

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侵入朝那、萧关,杀掉北地都尉孙昂,虏掠百姓牲畜物资很多,一直进攻到达彭阳。匈奴派出的骑兵进入烧毁了汉朝中宫,还有部分骑兵袭击到雍城甘泉宫。

汉文帝命令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派出一千乘车兵,十万骑兵,驻守长安旁边以防备匈奴入侵。再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遬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派出大队车骑兵前往攻击匈奴。

单于留在塞内一个多月后退回,汉军把匈奴人驱逐出塞立即还军,没能斩杀敌军。匈奴人更加骄横,每年都侵入边塞,杀掉虏掠的百姓牲畜物资极多,云中和辽东郡最为严重,连同代郡共有一万多人。汉朝为此担忧,就派出使者送给匈奴书信。单于也派出当户来汉朝送信,双方恢复和亲。

公元前162年,汉文帝派使者送给匈奴书信中说:“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单于派当户且居雕渠难、郎中韩辽送给朕马二匹,已经受到,恭敬接受。此朝先帝的制度:长城以北是引弓之国,受命于单于;长城以内是冠带之室,由朕来治理。这样才能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不分离,臣主相安,都没有暴逆侵扰之事。现在朕我听说有恶民贪图掠夺的利益,背义绝约,忘记万民命运,离间两国君主的亲善关系,当然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以前。来信中说:‘两国已经和亲,两主欢悦,可以休息军兵喂养战马,世世昌乐,重新开始安乐祥和的局面。’朕为此感到高兴。圣人者天天都有进步,改作更始,让年老者得到休息,年年幼者茁壮成长,都保护自己的生命颐养天年。朕和单于都遵循这个大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没有人不便利。汉朝和匈奴是实力相当的邻国,匈奴地处北地,气候严寒,杀气早降,所以朕诏命官吏送给单于一定数量的高粱、金帛、丝棉以及其他物资。现在天下大安,万民熙熙,和单于都是天下人的父母。朕追念以前的事情,都是些细小的事情,谋臣失策,这些都不值得离间汉匈之间的兄弟情谊。朕听说天不会不覆盖哪方,地也不会不不承载哪。朕和单于都要抛弃原来的细节,一起遵循大道,消除前恶,以图长久之计,让两国百姓亲如一家人。善良的人间百姓,下及鱼鳖,上及飞鸟,地上爬行蠕动和各种物类,没有不趋利避危的,所以到来的都不要阻止,这是天之大道。对过往的一概不究:朕解除对逃到匈奴汉人的追捕令,单于也不要再提章尼等人的事情。朕听说过古代的帝王,订立盟约后会严格遵守而不食言。单于留心盟约,天下才能大安。和亲之后,汉朝不会首先负约。请单于明察。”

单于和汉朝盟约和亲后,汉文帝下达诏旨给御史说:“匈奴大单于送给朕书信,说和亲的事情已经确定。我们逃亡的人不足以增加扩大我们的土地,匈奴人不再入塞,汉朝也不要出塞,有违犯盟约的斩杀。这样才能长久和亲,今后不再生出事端,对双方都是利好。朕我已经答应下来,特此布告天下,让大家全都明白了解。”

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单于去世,他的儿子军臣立为单于。军臣继位后,汉文帝再次和匈奴和亲,中行说继续侍奉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继位后四年,匈奴再次拒绝和汉朝和亲,派出各三万名骑兵大举入侵上郡、云中,所杀虏掠很多百姓退走。汉朝派出张武等三名将军屯驻北地,代地屯驻勾注,赵国屯驻飞狐口,沿着边缘守卫以防备匈奴入侵。另外设置三位将军,驻军长安以西的细柳、渭北的棘门和霸上以防备匈奴。

匈奴骑兵侵入代地勾注边境,烽火直达甘泉宫和长安。几个月后,汉军赶到边境,匈奴离开边塞远去,汉军也撤回。一年多后,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赵王刘遂暗中派人勾结匈奴。吴楚七国叛乱时,他们想和赵国一起图谋进入边塞汉军包围并击败赵军,匈奴兵也停止了军事行动。

从此之后,汉景帝再次和匈奴和亲,互通关市,和原来一样。赠送物资给匈奴,派遣公主和亲。在汉景帝时代,匈奴人只有小股力量侵扰,没有大的入侵。

黄其军

      作于2022年3月16日(古历壬寅年二月十四)

匈奴传(二)

匈奴传(一)

佞幸传(四)

佞幸传(三)

佞幸传(二)

以上就是关于“马邑之谋”为何注定失败全部的内容,包括:“马邑之谋”为何注定失败、匈奴历代单于都有哪些人、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56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