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显微镜要经过凸透镜两次成像,第一次物体介于物镜的一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实像位于目镜焦点或者焦点之内,被再次放大,形成了倒立放大的虚像。
1、显微镜的原理为: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标本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指面积或体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所用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
2、显微镜视野观察的特点:低倍镜下细胞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高倍镜下细胞数目少,体积大,视野暗。
3、显微镜下实物与物象的关系: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如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其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成像原理是:
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外,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显微镜成像原理是:
细微物体在物镜焦距之外十分靠近物镜焦点的位置,生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点:
1、显微镜的目镜组一般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目镜组有的含有凹透镜。
2、显微镜物镜是短焦距,目镜是长焦距,望远镜是相反的。
3、当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时候,都叫做物镜和目镜,但彼此具有不同的地方。
4、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作用是对物体进行一次放大。
5、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而两者的目镜作用都一样,起着放大镜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全部的内容,包括: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显微镜成像的原理介绍、显微镜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像特点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