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灭唐,李自成灭明,这是历史的巧合吗

高德打车2023-04-26  22

历史绝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马克吐温

朱温结束了李唐王朝,而李自成结束了明王朝。只是单纯的姓氏巧合。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如果说李自成是李唐王朝的后人,这才是历史的巧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报仇雪恨。

路人偶遇而已,算不上巧合。朱温灭唐时,各地的军阀早已各自为王,不听朝廷的号令。唐昭宗无兵无权无地盘,就是光杆司令,任凭节度使们欺负,大唐已名存实亡。军阀们早已不把皇帝放在眼中,只不过朱温脸皮厚,把那张遮羞布撕了下来而已。

李自成向北京进发时,崇祯还能调动吴三桂的兵马,南方人民还是心向大明。如果崇祯能及时南迁,让李自成和满清在北方厮杀,历史可能是另一种结局。

唐昭宗面对的是死局,怎么弄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崇祯面对的是活局,走对棋子还有存活的希望。

既是巧合,也是必然,就像买**一样,概率再低也同样可能命中,一个姓氏推翻另一个姓氏,若干年后两者遭遇又对换了一下,只要姓氏够少,年代够久,发生的概率便越大,姓氏越多,年代间隔越短,则概率越低,但就像中彩一般,即使概率很低,但照样有概率

用辩证唯物史观而不是唯心、宿命史观看待就不会如此认为。所有的人事物发展都有其必然性,这好比生老病死是必然的,不论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封建皇朝往复循环两千多年,它也摆脱不了灭亡的客观规律:兴起,治理,灭亡。灭亡途径无非就是遇上遭糕皇帝,从上到下都病了,可治愈的或苟延残喘一段时间,放弃治疗的便灭亡了。

朱温虽然是草根出身,但是由于当时唐朝的统治是比较德腐败的,加上唐朝的统治者对于他是比较的信任的,朱温的权势在唐朝内部变得越来越大,本就有狼子野心的他自然的就夺取了唐朝的政权,自己成为了后梁的开朝君王。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在当上君王的之后享乐主义的也呈现出来,最后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给杀害了。

朱温的出身是比较的贫寒,自小的力气就是比较大,黄巢起义的时候就跟随着他开始反抗唐朝的统治,在黄巢起义的内部因为他力气比较大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将领的,不过在黄巢起义正势如破竹的时候朱温就转身投靠了唐朝,帮助唐朝消灭了黄巢起义,唐朝的统治者对于朱温投靠于自己是比较的信任的,但是朱温却没有把唐朝当成自己感激的对象的。

因为朱温是黄巢起义的关键人物在投靠唐朝之后,就被唐朝重用,朱温并不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由于后期的唐朝有能力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朱温又深得君王的信任所以在朝堂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大,在地方有了对抗的势力之后就很顺利的夺取了唐朝的皇位,可以说朱温夺取唐朝的政权并没有费很大的心思的,取代唐朝之后自己就另外开辟了一个朝代。

出身不高的朱温只是因为自己对于皇位有着不轨之心,加上当时的唐朝内部腐败不堪才让朱温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大的,最后朱温可以取代唐朝也是不足为奇的。如果朱温是一个有能力或者有抱负的君王他开辟的朝代还是可以有一个辉煌的历史,不过朱温并不是一个当君王的身份,当上君王的他相反变得更加的暴躁和凶狠,朝堂上下对于他也经常是避而远之的。

朱温是后梁的皇帝,其一手创立了后梁,结束了唐朝2百多年的统治,将历史的镜头推到了五代十国。朱温本是一个市井流氓,后参与黄巢起义,最终独揽大权,成为一方霸主。朱温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位5年,做的利民事情就是鼓励农业发展,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朱温故事。

后梁朱温是好皇帝吗

总结朱温的一生,其当政5年所做的对内政策是重视农业发展,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外方面,朱温制定并实施一套措施,意在阿邦定国之用,来巩固大梁的江山社稷。朱温意识到土地稳固权的重要性,所以大兴生产,奖励农耕,并且采取宽容措施。

窃国枭雄朱温剧照

二则严格控制大权,严格监管手下大将,出现异心或者骄横现象则被以绝后患。朱温杀人无数,其手下部队死的死,被关的关,跑的跑,溃不成军。还在军人的脸上刻字,让士兵没有当逃兵的机会。朱温滥杀无辜,而且喜怒无常,别人的命在朱温眼里都是不值钱的。

不仅如此,朱温奸*无道,好色连自己的儿媳妇都不放过,在朱温身上根本没有伦理道德之说。朱温被人称之为流氓皇帝,其最大的罪名就是荒*,荒到自己的儿媳妇都霸占,最终死在自己的儿子手里。

朱温是怎么灭唐的

朱温本是一个市井流氓,凭借其勇猛横行乡里,臭名远昭。后来黄巢起义爆发,以黄巢为首的起义军开始推翻皇帝的统治,朱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并且在起义军中屡建奇功,但是朱温深知起义军起不了大气候,于是就叛归唐朝,并且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攻打起义军。起义军打不过朱温只能节节败退,朱温乘胜追击,并在汴州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朱温与起义军前前后后进行了40多次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皇帝大战成功将朱温封为郡王,声名显赫。

朱温画像

此后朱温开始铲除对手,首先就是剿匪功臣李克用,之后又击败朱瑾。朱温将劲敌一个一个瓦解,朱温当上东平王,此后挟持唐昭宗作为自己的傀儡,借用皇帝之手杀了近700多人,最后杀了唐昭君,拥立13岁的李当上皇帝,最后开始了夺权大计,于907年自立为帝,建立了大梁。

关于后梁朱温是好皇帝吗?朱温是怎么灭唐的?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朱温在历史上臭名昭著,被人称之为流氓皇帝,他从一个市井流氓成为一个皇帝,本该是励志的,但是其当政期间荒*无道而被人臭骂。

朱温,宋州砀山人(今安徽砀山),原是黄巢部下一位大将,后投降官兵,被朝廷任命为汴州(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僖宗皇帝给他改名为朱全忠。他从加入义军到半反变归唐,最后废唐自立,成为后来五代中后梁的开国之君梁太祖。

黄巢起义,虽然没有直接使唐朝灭亡,这场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门阀势力和唐末藩镇势力,动摇了大唐的根基。晚期的大唐,已经岌岌可危了。883年4月,僖宗召集诸路大军围攻长安,朱全忠立了战功,被提升为宣武节度使。僖宗诏令他攻下长安后,立即率部队赶赴汴州(今河南开封),堵截黄巢东退的去路。第二年,黄巢久攻陈州不下,撤围向东,转攻汴州。朱全忠自知抵挡不住,就乞求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援助。李克用早有扩张地盘的野心,便亲率大军赶赴汴州。在李克用的援助下,朱全忠击败黄巢。但朱全忠并不感谢李克用,相反,还嫉妒李克用的强盛。他表面上卑躬屈膝,背地里却暗藏杀机。

李克用夫人女将刘氏有勇有谋,是李克用的好参谋。李克用追击黄巢义军,追到黄巢的家乡冤句时,截获一万多名老百姓,黄巢的小儿子也在逃难的人群当中,天正下着雨,黄巢的小儿子湿淋淋的又冷又怕直发抖,刘夫人见状,大概想起自己的儿子,动了恻隐之心,劝说丈夫,把这些老百姓全释放了,李克用夫妻做了一件好事。

李克用放了百姓之后,因为军中缺粮,去向朱全忠借粮。朱全忠大摆酒宴,款待李克用,李克用多喝了几碗,不禁有了醉意,说话也就不注意了,他说:“人生一世许多事情难以预料,一年前你在义军时,我们在战场上厮杀,而现在我们又在一起亲热地饮酒,谁能想到呢?”李克用变相地说朱全忠是一位投降者,朱全忠很恼怒,想发作又忍住。可李克用没注意朱全忠的脸色,借着酒劲又说:“朱公不是名‘温’吗,怎么又改了名字?”朱全忠听了这话,面露得意之色,说:“全忠之名乃当今皇上赏赐。”

不料,李克用却说:“‘全忠,全忠’,好名字,好名字,只是不晓得黄巢听了,有什么想法?”李克用这话挖苦得太厉害了,在场的监军陈景思见状不妙,忙打圆场说:“李大帅醉了,李大帅醉了……”说完把他扶出去。

朱全忠气得脸像猪肝,大将杨彦洪提议说:“李克用太目中无人了,干脆把他杀了算了!”朱全忠正在气头上,自然同意,半夜时率兵将李克用住的驿馆包围,并放火焚烧。

李克用酒喝得太多,侍卫郭景铢摇晃不醒,急中生智,找来盆凉水浇到他头上,这才睁眼,看见窗户被火光照红了,慌忙爬起来,想拿兵器,心有余而力不足,郭景铢只好背着他往外冲。亲兵李嗣源、薛志勤等奋不顾身与朱全忠的汴军搏杀,保护李克用往外逃。正在这时,天气骤变,惊雷暴雨,浇灭了大火,火灭后,冒出浓烟,李克用趁此及时逃走。

在追击李克用的战斗中,杨彦洪骑着马跑来跑去指挥,朱全忠在黑暗中看见一人骑马乱窜,想起杨彦洪刚刚说过,李克用他们善骑马,晚上看不清面目,见骑马者就射箭,于是拉弓搭箭瞄这位骑马者射去,一箭射中,骑马者翻身落马,朱全忠跑过去细看,被射死者不是别人,正是给他出主意“见骑马者就放箭”的杨彦洪!

李克用绝路逢生,幸亏天降大雨,被手下亲兵“义儿军”救出重围,平安逃回大营。事后他感谢刘夫人建议他释放了一万名老百姓,也算积德,得到好报。不然,天为什么在火烧驿馆时突然下雨?他这样想。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春,僖宗皇帝病故,他的弟弟李晔继位,即昭宗。改元为龙纪。这个时期,军阀混战更加激烈,最后有三支军阀力量较强,一个是山西李克用,一个是陕西李茂贞,再就是河南朱全忠。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宦官给皇帝出主意,封李茂贞为岐王,进京辅政,把宰相崔胤贬谪出京都。崔胤原来依附于朱全忠,此时便鼓动朱全忠发兵将皇帝从李茂贞手中夺过来。李茂贞的大本营在凤翔,太监韩全海逼迫昭宗到凤翔。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朱全忠率7万兵力攻打凤翔,因城内断粮,李茂贞只好打开城门,把皇帝交给朱全忠。

朱全忠进入凤翔,杀了韩全海为首的宦官,又劫持皇帝回到长安城。第二年,即天复三年,朱全忠采纳崔胤的意见,把宫中的太监一次杀死800余人,所剩无几,虽然结束了宦官之祸,却也冤枉了许多老实忠厚的太监。

公元904年,朱全忠基本统一了黄河流域,并逼迫昭宗皇帝迁都洛阳。昭宗来到洛阳,一切行动均在朱全忠的控制和监视之下,不久,又被杀害,他的九儿子李继位,才13岁,即“哀帝”。随后,朱全忠又大肆杀戮李室宗亲和唐朝官员,将他们的尸体丢进黄河之中。

朱全忠在与李克用争斗时,连续三次破开黄河堤坝,淹没上万户百姓,毁坏良田无数。

公元907年三月,朱全忠让小皇帝禅位,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年号为开平。朱全忠给自己重新起了名字“晃”。

朱全忠在政治上极其残暴,特别是到了晚年,为了发泄心中的积郁,他恣意虐杀,纵情*乱;其荒暴程度,即便在封建帝王中,也是罕见的。

公元912年6月,朱全忠病势垂危,准备把皇位传给受宠的养子朱友文,并想把亲生儿子朱友贵贬为刺史。朱友贵从妻子张氏口中得到消息,恼恨万分,于是,便买通禁军将校,在夜深人静时,带兵入宫,杀死了朱全忠。从公元618年李渊开国,到公元907年李禅位,整整290年,共有23位皇帝,公元908年,唐朝最后一位小皇帝被朱全忠派人杀害。

此后,中国变成五代十国纷争的复杂局面。

和朱温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有精兵数万,他投降过起义军,在唐僖宗逃到蜀地后号召各地将领围攻起义军时又重新叛归唐朝。由于兵少,朱温几次战败,只得向黄巢求救,但书信总是被负责军务的孟楷拦阻扣压,再加上起义军内部混乱腐败,朱温一筹莫展。谋士谢瞳趁机进言献策道:“黄巢起家于草莽之中,只是趁唐朝衰乱之时才得以占领长安,并不是凭借功业才德建立的王业,不值得您和他长期共事。现在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马又逐渐逼近长安,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还没被众人厌弃。将军您在外苦战立功,政权内部却为庸人所制约,这就是先前章邯背叛秦国而归楚的原因。”

朱温看谢瞳说的句句在理,正合自己的心意,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前途,便杀掉监军使严实,率部投降了对面的王重荣。唐僖宗在得到朱温归降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兴奋地说:“这真是天赐我也!”他似乎看到了复兴祖业的希望之光。但万万没有想到,引进来的却是一只真正的“狼”。唐僖宗喜过之后,立即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给朱温一个名字:全忠。但朱温并没有完全忠于他,忠于唐朝,就像原来没有忠于黄巢、忠于大齐一样,而是完完全全地叛了唐朝、灭了唐朝。

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人世间因果报应,屡试不爽。这句话放在古代王朝更替也说得通,比如:朱温灭亡了唐朝,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他们的结果都不好,朱温被亲生儿子弑杀,李自成被村民误杀。

朱温出身草莽,从小父亲早亡,家中一贫如洗,连吃饭都是问题。唐朝末年,关东地区连年饥荒,黄巢趁机发动起义,饥民们自愿追随他的有数万人之多,此时,朱温和他二哥朱存一同投入黄巢军中。朱温屡立战功,很快升为大将。之后,朱温战事不利,被逼无奈转投李唐,唐僖宗知悉后大喜,授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之职,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

朱温反攻黄巢,所过之处,无不披靡,最后大败黄巢军,收复长安。黄巢覆亡后,李唐王朝已名存实亡,各藩镇拥兵自重,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此成了他的傀儡。不久将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最后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至此,李氏唐朝被朱温终结。

朱温虽然当上皇帝,但是结局却非常惨,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被亲生儿子朱友珪弑杀,朱友珪也好不到哪去,走投无路之际命令自己的马夫把自己杀死。朱温建立的后梁经历三代便被李存勖终结,前后仅仅16年,后梁就被后唐灭掉了,正所谓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这种因果报应几百年后又一次出现,李自成把朱氏明朝终结了。李自成童年时给地主牧羊,父母死后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后来惹上官司,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后来,李岩和李自成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受到广大劳苦民众的欢迎,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

李自成很有谋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被推举为闯王。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随后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朱氏王朝被终结。

李自成把朱氏明朝终结了,可是说替李氏报仇了,或许是因果报应,多尔衮率八旗军与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最终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农民起义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就这样陨落了。

朱温终结李氏唐朝,李存勖终结朱氏后梁,李自成终结朱氏明朝,朱温被亲生儿子弑杀,朱友珪走投无路命令自己的马夫把自己杀死,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村民误杀,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说是因果循环,或许这就是所谓:因果报应,屡试不爽。大家怎么看?

以上就是关于朱温灭唐,李自成灭明,这是历史的巧合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朱温灭唐,李自成灭明,这是历史的巧合吗、草根出身的朱温,为何能凭借一己之力灭掉唐朝、后梁朱温是好皇帝吗朱温是怎么灭掉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12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