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玫瑰》:私募大佬但斌从23元开始不断买入茅台,躺着就富了

burberry手表2023-04-24  129

一,时间恰恰是价值的玫瑰,而不是催熟的草莓

”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中老去的是时间的玫瑰。”这是北岛的诗句。

但斌先生深知投资的风险与回报,用价值投资比喻时间的玫瑰,写了一本投资心得,叫《时间的玫瑰》。

他提倡投资走正道,坚持价值投资,和时间做朋友,金钱这朵玫瑰自会随时间而盛开。

“中国巴菲特”张磊先生也是价值投资者。他是高瓴资本的创始人,从0到5000亿,从0到800家公司,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私募到亚洲最大的私募,从只投二级市场,到覆盖VC、PE、二级市场全链条投资的机构,只用了15年的时间,成绩斐然。

《时间的玫瑰》说时间恰恰是价值的玫瑰,而不是催熟的草莓。“穿越历史的长河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才是一个长期主义者的复利。

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描述长期持有茅台的价值,他从23元开始不断买入茅台,历经塑化剂、八项规定、2015年股灾等至暗时刻,并一直坚守到现在,收益惊人。

然,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讯)有媒体报道称,私募大佬但斌旗下合计超50只私募产品的单位净值已跌破了08元的传统警戒线,另外还有6只产品净值跌破了07元的传统止损线。

对此,但斌在其实名微博中回应称:“目前我们产品都有做好相应风控,净值相对维稳,我和交易部始终保持谨慎应对,目前震荡行情下市场恐慌情绪较多……东方港湾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白酒危机、2015年等等股市不好的时期,每次之后公司发展得都更好。”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只会吓到不懂投资之道的人,真正的投资人还是会在里面不停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投资不仅仅是让钱滚雪球那么简单,还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很多投资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

巴菲特经常强调投资的安全边际:第一条是保住本金,第二条是保住本金,第三条是记住前两条。

张磊坚守三个投资哲学: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结合当下来看这本书,我又翻了张磊的《价值》和李笑来的《慢慢变富》,跌宕的心有一些佛系,因为他们一直在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做正确的事,一定会从中积极突围,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诠释好的。

尽管我在基金上小试牛刀,有一支医疗基金跌得很惨,但我并没有因此感觉很惨,因为《时间的玫瑰》给了我很多力量。

二,控制好思考方式,调整好投资策略,专心致志的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在2000年的一个早上,杰夫·贝佐斯给巴菲特打电话,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却不和你做一样的事情?”

我们把投资比喻成龟兔赛跑,80%的人想像兔子一样快速拿结果,不想像乌龟一样慢吞吞的等待时间的玫瑰。却没有想到兔子跑得快死得快,乌龟走得慢活得久。时间是会产生复利的,两者一较,自然有高下。

我们不妨逆向思考,逆着人性,逆着基因锁,用时间的玫瑰慢慢的去实现自己的终极欲望。巴菲特之所以是一个长胜将军,因为他一直遵循乌龟法则,坚守安全边际,一直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复利。

但斌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是重仓对茅台的长期坚守。他说,人生就得有所坚守。你不能总是流浪。

至于另一个特质——耐心,能跋涉到此处的,基本就已经把这个市场上99%的“价值”投资者过滤掉了。

每一个登峰造极的人背后,一定是有终极欲望的。为了达到至高点,他们克服了人性的弱点,在煎熬中获得了时间的玫瑰,在“复利的微笑”上,给后来者提供了更多的价值。

人不仅仅需要正确的投资理论和方向,更需要百折不饶的精神支柱与灵魂指引,尤其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但斌先生做到了,他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复盘,才有了今天的《时间的玫瑰》。

每个人的财富都是自己认知的变现。但斌先生说:没有正确的理念做支撑,对消息与内幕形成依赖,天天想着送来的“鱼”,而丧失自己“渔”的能力,这个是投资的大忌。依靠命运来赚钱,必须做好命运把你的钱拿走的准备。

作为普通人,过怕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生活,想着一夜暴富,却始终像蜗牛一样慢慢的挪呀挪呀……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慢慢的学习,实践,给自己的智识补仓,然后等待时机,让时间的玫瑰变成发财树。

一个人要想挑战人生的巅峰,自然需要煎熬。你必须要独自穿过一段黑暗森林。如同种子在土里独自扎根时一样,在这段黑暗的时间,你要忍得住各种落寞和风浪,专心致志的用时间这条长线去钓大鱼。

三,投资其实很简单,但是坚守时间的玫瑰,最难

投资其实很简单,考量好公司,做好规划,拿着就行。

多数投资者没有这个定盘心,一见公司有风吹草动,就急忙撤退,等到价值大幅回升,又追悔不迭。于是又在高位买进,等一段时间,遇见震荡,又急着抛售。如此折腾,再好的鱼也长不大。

“投资心理倒错”会扼杀长期投资:亏损的痛苦=25倍赢利的快乐,盈利减少的痛苦=15倍持续赢利的快乐。

谁能够战胜心理弱点就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投资就是比谁看得远、看得准,谁敢重仓、能坚持。

那么投资,最难的事是什么?作者用阅历告诉我们,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

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美元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他也经历过人生至暗时刻,但他直面困难,没有当逃兵,迎来高光时刻,也是老天给他的厚礼。

但斌说:真正的坚守,是没有人给予你任何承诺的,就如同价值投资,它极可能是一种苍凉中的无望守候,维系意志的只有一往无前的心。

坚守和守寡一样难。我们只要做正确的事,其他的交给时间。

这种极度的专注使但斌成为了一个极智的人,这在很多投资人的身上都能看到,比如说张磊坚守蓝月亮10年,朱少醒用26年的坚守一支基金,但斌从23元不断买入茅台……

如果没有坚守,哪里有这些投资的奇迹。我相信当下的危难,但斌也能积极的处理。

为普通投资者,谁都不甘心当韭菜,但至少有八成的人无意之中当了韭菜。为了提高韭菜的修养,我们要不断的向聪明的投资人学习,积极实践,高维复盘,努力破圈,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获取财富的路径是可以复制的,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复制投资者的思维路径和行为准则。

投资的路上,每个人都是修行者,都想“行者无疆”,可是“短期主义者”偏偏搅了局,退了场。不是说他们不相信相信的力量,很多时候,是经济的压力,市场的动荡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投资就是心理的博弈,谁看准了,甘心当乌龟,谁就能赢得最终的比赛。

我去年拿的光伏,刚开始见涨一点,后来跌跌不休,每次看见收益,心里就想:你怎么给我跌回去的,就怎么给我涨回来。一来是我拿的少,二来是我坚信时间的玫瑰,三来我看着公司的业绩蹭蹭的往上涨……渐渐的,我就变成了佛系小投资者了。

如果你在投资路上有磕磕绊绊,那是正常的,只要你能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做正确的事,坚信时间的玫瑰,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你可能不认识他。

但你应该知道马和刘。

你可能没听说过他。

但你应该听说过腾讯、JDCOM、滴滴、美团、美的、格力和蓝月亮。

品牌如孩子王和江

可以说,没有这个人,就没有后来的马和刘。

没有这样的品牌。

这个人就是章雷。

章雷出生于河南驻马店。

他的父亲是公务员。

我妈妈是律师。

工作繁忙的两个人

没有时间去管教章雷了。

这也造就了他独立的性格。

七岁的时候

住在火车站的章雷展示了他的商业才华。

看火车站来来往往的行人。

章雷萌生了一个赚钱的想法。

把自己的漫画书租给等火车的人。

通过这种方法

章雷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

当具有商业头脑的章雷在小学升到初中时。

只比额定分高一分。

多亏了这一点。

否则,我们将很少看到许多著名的品牌。

加奥纳年

当别人在讨论选哪个工科的时候。

章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

看了一本书《资本论》

开始迷上了金融。

周围的同伴看到后,都觉得很不屑。

连老师都不明白这个孩子在想什么。

章雷遭受寒冷和孤立。

大概是受史(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的影响

而不想看到同行的冷漠。

章雷工作非常努力。

那一年,章雷证明了自己。

成为河南文科状元。

那个暑假,大家都在想怎么放松,去哪里玩的时候。

章雷正在考虑如何赚钱。

当然是为了继续扩大他的“书业”

所以他买了一些杂志。

再次转手

通过这种方式,章雷获得了大量收入。

大学时代的章雷

看了很多金融方面的书。

我见过很多校友。

这也为他后来的投资建立了良好的人脉。

毕业后,章雷如愿以偿地在一家央企——五矿集团工作。

在这家公司

章雷需要走遍全国收集矿产资源。

整天跑来跑去的章雷已经形成了非常敏锐的洞察力。

我也见过很多外国客户。

随着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谈论

章雷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他有出国留学的想法。

对金融的痴迷

章雷选择在耶鲁大学学习。

当时的耶鲁是一所拥有300年历史的顶尖学校。

前后诞生了五位美国总统。

这也是因为章雷当时很害羞。

耶鲁可以提供奖学金。

就是这样。

章雷来到耶鲁。

我了解到耶鲁只提供一年的奖学金。

当你要自己承担以下费用的时候。

章雷又开始了他的赚钱之旅。

期间面试了很多工作。

然后偶然发生了。

在耶鲁投资办公室找了份实习生的工作。

当时的首席投资官是大卫·斯文森。

当时可以和巴菲特相提并论的人

章雷成了斯文森的学生。

在以后的时间里。

斯文森发现他的很多观点与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不谋而合。

开始互相付出一切。

章雷也没有让他的导师失望。

毕业后

章雷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

他有很多资源。

同样面临打工和创业的选择。

章雷选择了后者。

从哪里开始创业?

心中的声音为他指明了方向。

回家吧!

20 05

回到中国的章雷今年33岁。

这应该是成家立业的年龄。

他选择了创业。

章雷从他的导师那里拿了2000美元。

建立了高轩首都。

又加了1,000 W美元。

对于大多数私募基金来说

这个比较小。

同时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就是章雷想要表达的。

今年是神奇的一年。

对章雷来说,它也是多姿多彩的。

今年涌现了许多互联网公司。

比如58同城和汽车之家等。

资深投资者都知道当年的8月5日意味着什么。

是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日子。

其股价当天从27美元飙升至120美元。

马花藤喜极而泣。

相同的

也是在那一年。

章雷找到了马花藤。

他看中了腾讯的潜力。

当时QQ已经覆盖了,预测以后会更全面。

随着腾讯股价不断上涨

章雷用多年敏锐的洞察力证明了自己。

你可能会感叹他的运气。

还是佩服他的勇气。

这是他远见卓识的亮点。

2010年

刘进退两难。

公司利润堪忧。

想建立一个物流系统

刘提高网上购物效率

我在一个论坛上找到了章雷。

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章雷能参与并投资。

刘的,原来需要7500万美元

章雷突然增加到3亿美元

因为在章雷看来

700 W根本不足以支撑和建立完整的物流体系。

“要么投资3亿,要么一分钱都不投”

就是这样。

在章雷的预见下

三年后,JDCOM成功上市。

当时的3亿美元飙升到今天的39亿美元。

后来,在章雷的建议下

让JDCOM和腾讯合作。

让微信打开一个通往JDCOM的一级入口

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

此外,美团、格力、江、、蓝月亮等。

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

它们后面有章雷的笔迹。

高轩投资了16年。

完成了从一开始的2000万美元到现在的600亿美元的飞跃。

成为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领导者

如今,高轩投资于科技创新、生命健康和企业服务等各个领域。

他们特别关注那些具有潜在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

章雷还写了《价值》一书。

商务人士强烈推荐

在这本书中,章雷引用了古籍中的名言来阐述他的投资观点。

如“守正用奇”、“桃李不动声色,各行其道”、“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等。

告诉投资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选择投资。

无疑的

章雷是成功的。

也是低调。

他在商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马和刘。

他有惊人的精力。

敢于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敢于让时间证明企业的价值。

在将来

章雷和他在高轩的投资仍将继续。

继续践行价值投资

一、葛卫东

葛卫东,江湖人称“葛老大”,2000年做期货,数次爆仓,一度轻生。2004年阅读大量巴菲特书籍,使其领悟投资真谛,操盘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华尔街称之“东条英机”。如今坐拥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榜第216名。

二、王亚伟

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率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出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神话。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犀利,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操作风格过于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表现令人唏嘘,王亚伟掉下神坛,但如今他涅槃重生,携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巅峰。

三、傅海棠

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货投资,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独创“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四、蒋菲

蒋菲,史上“最牛散户”,25岁就通过炒股赚到4亿,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为人低调,所以其财富来源颇具争议,然而,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手法中,我们能看出她是一个典型的“浙江派”短线游资,出手及其果断,资产管理非常严格,交易体系自成一派。

五、赵丹阳

赵丹阳,人称“私募教父”,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2007年、2014年两度狙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做出精准的判断,李大霄曾将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提并论。

六、林广袤

“浓汤野人”林广袤,2010年600万元多棉持仓3万手赚220倍到13亿,2011年1亿元空棉1万手赚7亿,被称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场,亏损7亿,此后,暂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七、张磊

张磊,一级市场“投资狂魔”,是高瓴资本的创建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00亿美元。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优秀股权管理基金。

八、裘国根

裘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成为掌舵人。无论股票、期货、债券市场,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旗下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九、曹仁超

曹仁超,内地股民将他奉为"香港股神"。1969年开始投资生涯,用5000港元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

元的资产,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主张“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可惜的是2014年患上淋巴癌,于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

徐翔,曾经的“私募一哥”,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17岁带3万入市炒到40亿,曾经管理数百亿元资产“傲视群雄”。可惜的是,2015年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抓,一代投资神话就此落幕。

每一位股神都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用自己的系统思考,希望你能早日组建你自己的系统,如果你还有不懂的,建议你可以去盈亏同圆的官网重新开始!

究竟谁是格力的新主人?混改方案给出的答案是“无实际控制人”,这一点连深交所都看不懂了。1月18日,格力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就格力电器自身以及第一大股东的决策权分配问题,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二次说明。

格力称珠海毓秀的决策权分配是三足鼎立,但混改方案还有个附加规定:“珠海明骏对上市公司提名的三名董事候选人中应保持至少两名董事候选人为格臻投资认可的人士”。

深交所对此也非常疑惑:“是否可以认为格臻投资实际拥有珠海毓秀 2/3 的表决权?”格力的回答是一句车轱辘话:“(以上条款)系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席位的安排,与珠海毓秀三方股东各有一个珠海毓秀董事提名权的基本权利并无关联。”

众所周知珠海毓秀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就是提名格力电器董事的权利。如果在这一权利上做不到“三足鼎立”,那么珠海毓秀的所谓三足鼎立只是虚有其表而已。

也就是说,高瓴只得了“三足鼎立”的面子,却失去了“里子”。高瓴的这一“足”,要明显的弱于董明珠。

根据这份说明我们还知道了,珠海毓秀的三个董事席位中,高瓴原本占有两席,但为了董明珠放弃了一席,从而失去了多数席位。从多数席位,到“三足鼎立”,再到最后一足也不完整,高瓴面对董明珠是一让到底。这真是Buyout 历史 上最弱势的PE了。

格力一案,媒体已经冠以“ 历史 性的”、“里程碑式的”等大词,这些评价均不为过。Buyout从未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而在中国做杠杆并购的PE,高瓴不仅是“最牛的那一个”,几乎也是“唯一的那一个”。从百丽到格力,高瓴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的杠杆并购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格力一案,并不是一例典型的Buyout。围绕持有格力电器15%股份的珠海明骏,高瓴要向两位合作伙伴——董明珠、曹俊生——分蛋糕。格力混改详细方案的不多赘述,简单罗列一下高瓴最终保有的权利。

1珠海明骏当中,董明珠的格臻投资享有11%的份额,曹俊生的珠海熠辉享有36%的份额,高瓴则需募集其余的85%。据报道,董明珠的份额豁免基金管理费。

2珠海明骏的GP是珠海贤盈,也是有限合伙结构。高瓴享有24%LP份额,格臻投资享有20%的LP份额,曹俊生享有5%。其余51%由GP珠海毓秀持有。

3珠海毓秀当中,高瓴的份额是49%,格臻投资41%,曹俊生10%。

这是一条线主要是珠海明骏的收益权分配。最终,高瓴在募集了珠海明骏85%资金的情况下,只分到了约一半的GP收益权。

另外是决策权的分配。交易方案宣称格力无实际控制人,针对这一点交易所刚刚发了问询函,格力1月17日给出了回复。根据格力的回复,决策权的分配已经非常清晰了。

1珠海毓秀董事会3席,高瓴、曹俊生、格臻投资各提名一席。

2珠海明骏可以提名格力董事会三席,这一提名权在高瓴、曹俊生、格臻投资三方间平均分配,各得一席。但是,高瓴和曹俊生的提名中,至少有一个要得到格臻投资的认可。

根据这一架构,高瓴扮演在格力扮演的角色基本上就是一位只出钱的大股东,决策权微乎其微。并且这一架构还被严格固化下来,高瓴书面承诺将维护格力无实控人的状态,未来也不谋求控制权。

纵览中外的Buyout,如此弱势的PE也不多见。对PE来说,格力混改最终的方案,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不平等条约”。方案一出就有PE人士评论道:如果以后企业家都要求像这样谈,那就麻烦了。

高瓴的开放和慷慨,在对曹俊生的权利安排上也可见一斑。曹俊生在珠海明骏中出资比例仅为 36%,却分到了10%的GP收益权,在决策权上更是与高瓴完全平等。

高瓴早期的成名战是投资腾讯,与马化腾交情深厚。腾讯用投资开道,从封闭走向开放,马化腾自称腾讯只保留了半条命,“把另外半条命给合作伙伴了”。

反观PE投资,实际上“半条命”是常态,另外半条命永远在对方手里,这是少数股权投资的永恒难题。但在格力一案中,200亿元的投资,都当上大股东了,高瓴仍然要交出半条命,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虽然无论是资金还是名望上,高瓴已经是中国最具实力的PE。张磊却一贯以低调的姿态面对企业家,反复说“我们是锦上添花的,而不去颠覆的”、“让企业家坐在C位上”、“企业家几十年的积累我们比不了的”。

“让企业家坐在C位上,这是高瓴资本坚守的第一原则。”2019年10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张磊在台上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当时高瓴正在与董明珠进行最后的谈判,张磊没有在演讲中提格力,但他的这句话很快被媒体解读为对董明珠的表态。

张磊说完“C位”论后不久,格力混改案尘埃落定。董明珠果然如愿坐上了“C位”。

高瓴要让董明珠坐C位,保证董明珠团队的稳定、捆绑管理层、送上股权激励大礼包,这都是意料之中事。但高瓴举起双手彻底交出主导权,这远远超出了外界预期。毕竟百丽一案中,张磊也说了要让企业家坐C位,但主导权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高瓴2017年总规模达150亿元的高瓴二期人民币基金,接近20%投向了格力。这还远远不够,剩下的172亿元来自境外,对高瓴而言这也是一笔大钱了——2018年高瓴募集了创亚洲纪录的106亿美元新基金,172亿元大约是它的23%。

单单是这些数字,就已足够看出这个案子对高瓴有多重要,还不用提这一案的强烈示范效应。而这样一个不容有失的案子,高瓴完全交到了董明珠手上。

中标结果公布后,舆论先是羡慕,而最终方案出炉后,却又多了些揶揄:原来高瓴是给董明珠打工的。这个先例可不是PE同行们想要的。高瓴为了拿下格力,付出的代价是不是有点大了?

高瓴多年来一直很“擅长”引起争议,从京东到百丽都如此。张磊对此也心知肚明,收购百丽后,张磊自己还开玩笑:“别人都说这会不会是高瓴的滑铁卢。”

张磊喜欢说“守正用奇”四个字,也不讳言赌,公开说过当年重仓腾讯“有赌的成分”。投资是风险的艺术,本就不存在100%的确定。对高瓴而言,格力一案不但值得一“赌”,甚至是不得不“赌”。

在格力一案一年之前,高瓴募集到106亿美元的最新一期基金,创下了整个亚洲PE业内单只基金的募资规模记录,让高瓴的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600亿美元。

高瓴已经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PE机构的事实,解释了高瓴为何必须要拿下格力,即便是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因为规模即是压力,超级基金要投出超级案子。而中国能有多少个格力?过了这个村,高瓴几乎不可能找到类似的店了。

类似的话,不久前是用来形容孙正义和他的愿景基金的。2019年Wework的IPO失利、估值崩塌给整个风险投资业带来了一场地震,甚至在隔了一道太平洋的中国震感依然强烈。若问2019年最震撼的事件是什么,估计大部分投资人都会脱口而出Wework。

自2017年之后,孙正义就基本上包揽了Wework的融资,投入60亿美元以上。在Wework IPO失利之后,孙正义依然选择投入大笔资金输血,把软银的持股比例提升到了80%。这也直接导致软银在2019年出现了数十亿美元的 历史 性巨亏。

回到2017年,软银愿景基金为什么会选择重仓Wework?这个问题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如果不投全球最大的独角兽,那么全球最大的VC基金要投什么呢?

以基金规模而论,软银愿景基金是全球第一,高瓴则已经做到了亚洲第一,张磊当仁不让是中国最接近孙正义的人,规模是超级基金不得不面对的“诅咒”。当然,除了规模这个点之外,高瓴和软银并没其他共同点。把高瓴称作中国的软银,或称张磊为中国的孙正义,过于牵强附会。

考察高瓴,除了106亿美元的超级大基金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它翻倍式的规模增速。众所周知,张磊是在2005年拿着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2000万美元创立高瓴的,而到2010年高瓴的管理规模已经增长至25亿美元。2014年这一数字是160亿美元,2017年300亿美元,2019年600亿美元。

驱动高瓴管理规模增长的,是一个个超级大案子。2017年531亿港元的百丽并购案,直接让高瓴能够在2018年募集106亿美元的超级基金,紧接着,2019年高瓴成为了市值4000亿人民币的格力的大股东。

这一“更大的案子-更大的基金”的螺旋,在国内成长期投资主导的私募股权市场上显得有些突兀。虽然一个明星项目成就一只基金的现象并不鲜见,但总体而言VC基金是以投资数量和命中率取胜的,而不依赖个案驱动。

但在杠杆并购当中,这是一个常见螺旋。典型例子就是杠杆并购模式的开创者、上世纪80年代的KKR。从1976年的1000万美元起步,到1987年募集了56亿美元的基金。

但这个螺旋却戛然而止,雷诺兹-纳贝斯克没有让KKR赚到钱,这一案之后KKR进入了痛苦的收缩期,比雷诺兹-纳贝斯克更大的案子要到二十年后才会出现。

格力一案,让张磊的名字“出圈”了,就像当年的亨利·克拉维斯,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PE不是国王,就像KKR一样,高瓴资本的“更大的案子-更大的基金”螺旋也会有停下来的一天。

当然,简单的类比总是会损失大量细节而严重失真。三十年过去了,杠杆并购早已沧海桑田,高瓴没碰过几十倍的杠杆,中国也没有垃圾债券。高瓴的管理规模总有一天会停止翻倍式扩张,但不会是以KKR的方式。

中国的杠杆并购,有自己的制约因素。

与收购百丽时的兴奋不同,高瓴在格力一案上格外低调。

包括张磊在内,高瓴在百丽一案上的发声相当积极。投资逻辑、理念,并购后的运营,包括分拆滔搏上市,都被高瓴反复对外谈论。

但到目前为止,尽管外界已经沸反盈天,格力股价大涨,对高瓴意图的解读已经摞起来三米高了,高瓴却依然没有只言片语。

对面的董明珠倒没有那么多顾忌。在2019年底的一次公开论坛上,董明珠毫不意外的被问到,格力未来会与新股东高瓴资本有哪些合作和协同。这是一个必问的例行问题,董明珠的回答听起来却平白有了一丝火药味。她说:“最起码现在我没有看到(合作和协同)。”然后她又补充道:“如果一个资本就能解决企业的问题,那我们怎么看今天那么多搞资本的都爆雷了。”

关于高瓴资本的问题看起来激起了董明珠的倒刺,原因可能是这个问题隐含着格力现管理层做得还不够好的意味。董明珠是一位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财富》杂志说她是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确实没理由像外界那样对高瓴资本高看一眼。

况且董明珠不喜欢资本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在董明珠的言论中,与资本联系在一起的总是“野蛮人”、“搞乱实业”一类的词汇,放过狠话将会不惜动用一切资源反对“野蛮人”。在格力混改案进行中,董明珠就多次公开怒批野蛮人,尽管投标的是高瓴、厚朴这样的PE机构,当年瞄上万科、格力的野蛮人早已销声匿迹。

最终董明珠如愿驯服了资本,在与高瓴资本的谈判中大获全胜。资本不但没有威胁到董明珠,反而被董明珠牢牢控制。

那么格力最终的权力架构能令高瓴满意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是必须做出的妥协。客观上,在中国还没有可以与董明珠“平等”的PE机构,高瓴也不行,这是大环境决定的。更何况高瓴一直在试图打造“企业家朋友”的形象,小心翼翼的避免像当年的KKR一样被打上“贪婪”、“傲慢”的标签。这是宛如走钢丝的平衡艺术,高瓴需要重新适应。

在百丽一案中,百丽管理层看高瓴的眼光是向上的:当时百丽陷入困境,高瓴被视为拯救者。并购之后,百丽80岁的创始人邓耀套现离场,张磊亲自出任百丽董事长,过了一把“资本企业家”的瘾。张磊说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鞋子,思考数字化转型,甚至还爱上了逛街,只为观察女性如何买鞋。最重要的一步棋分拆滔搏独立上市,是高瓴早就定下的策略,并得到了迅速的执行,效果也令人满意。滔搏目前市值达690亿港元,已经远远超过了百丽退市前的总市值,保证了百丽并购案的收益下限。

但格力的情况完全不同。一方面格力一案的重要性比百丽更大,高瓴的投入更多。格力是高瓴通向更大基金、更大案子的踏脚石?还是像雷诺兹-纳贝斯克之于KKR一样,成为这一螺旋的重点?

另一方面,高瓴的这半条命却并不在自己掌握之中,而是交到了董明珠的手上。好处是,高瓴得到了一位已经经过证明的优秀企业家,而无需为格力的经营操心;坏处是,这位企业家对高瓴虽谈不上怀有敌意,却也更谈不上仰慕。无论是产业赋能也好、数字化转型也好,这些高瓴自豪的核心能力,并没有被保障足够的施展空间。(文/陶辉东 来源/投中网)

你可能不知道他

但是你应该知道马化腾、刘强东

你可能没听说过他

但是你应该听说过腾讯、京东、滴滴、美团、美的、格力、蓝月亮

孩子王、江小白这些品牌

可以说没有这个人就没有后来的马化腾、刘强东

也没有这些品牌的出现

这个人就是张磊

张磊出生于河南市驻马店

其父亲是一名公务员

母亲是一名律师

工作繁忙的二人

根本没有时间管教张磊

这也造就了他独立自主的性格

七岁那年

家住火车站的张磊便展露出他的商业天赋

看着火车站那些来往的行人

张磊就生出了一个挣钱的点子

将他自己的连环画租给那些等候列车的人看

通过这种方法

张磊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

有着经商头脑的张磊在小学升初中时

仅仅比额定分数线高了一分

也多亏这一分

不然我们就要少见很多知名的品牌了

高二那年

当别人都在讨论选择什么工科的时候

张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

看到了一本书《资本论》

开始对金融十分着迷

身边的同伴看到后对此感到不屑

就连老师也搞不懂这个孩子在想什么

张磊遭受到了冷眼和孤立

大概是受到了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的影响

以及不想看到同伴的冷眼

张磊变得十分努力

那一年张磊证明的自己

他成为了河南市的文科状元

在那个暑假大家都在考虑怎么放松、去哪游玩的时候

张磊却想着如何挣钱

当然是继续扩大他的“书业”

于是他购买了一些杂志

再经转手

就这样张磊又挣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在大学期间的张磊

阅读了很多金融的书籍

认识了很多的校友

这也为他后来的投资建立良好的关系网

毕业后,张磊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一家央企工作---五矿集团

在这家公司

张磊需要跑到全国各地收集矿山资源

整日来回奔跑的张磊练就了非常敏锐的洞察力

也结识了很多外国的客户

随着交谈的客户越来越多

张磊愈发觉得自己发展有限

他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对于金融的执着

张磊选择了去耶鲁进修

当时的耶鲁是有着300年 历史 的顶尖名校

前后诞生出5位美国总统

后面也是因为当时的张磊囊中羞涩

耶鲁可以提供奖学金

就这样

张磊来到了耶鲁

得知耶鲁只提供一年的奖学金

后面的费用需自己承担时

张磊又开始了他的挣钱之旅

期间面试过很多工作

后来机缘巧合的

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得到了一份实习生的工作

那时候的首席投资官是大卫史文森

能与当时巴菲特相提并论的人

张磊成为了史文森的学生

后来的时间里

史文森发现自己许多观点与这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不谋而合

就开始倾囊相授

张磊也没让自己的导师失望

毕业后

张磊就职于一家金融公司

有着颇多资源的他

同样面临着打工和创业的选择

张磊选择了后者

去哪里创业?

心中的声音给他指明了方向

回国!

2005

回国的张磊已然33岁

这个本来应该成家的年纪

他选择了创业

张磊拿着导师给的2000w美元

成立了高瓴资本

后续又追加了1000w美元

对于大多数私人基金来说

这是比较少的

将所有鸡蛋同时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是张磊所要表达的

这一年是魔幻的

对于张磊也是多姿多彩的

这一年兴起了很多互联网公司

如58同城、 汽车 之家等

资深股民都知道那年的8月5号意味着什么

是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日子

当天的股价由27美元直飙到120美元

马化腾喜极而泣

同样

也就在那一年

张磊找到了马化腾

他看中了腾讯的潜力

当时QQ已经覆盖预测未来还会更加全面

随着腾讯股价不断地上涨

张磊凭着多年敏锐的洞察力证明了自己

你可能会感叹他的运气

又或者敬佩他的胆量

那么下面就是他有着先见之明的高光时刻

2010年

刘强东陷入困局

公司盈利堪忧

想要建立物流体系

提高网购效率的刘强东

在一次论坛上找到了张磊

并提出了自身想法

希望张磊参与并投资

本来需要7500万美元的刘强东

张磊硬生生追加到3亿美元

因为在张磊看来

7500w根本不足以支撑并建立完整的物流体系

“要么投3亿,要么一分不投”

就这样

在张磊的先见之明下

3年后京东成功上市

而当时的3亿美元飙升至如今的39亿美元

后来在张磊的建议下

选择让京东和腾讯进行合作

让微信给京东开放一个一级入口

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

此外美团、格力、江小白、蓝月亮等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

背后都有着张磊的手笔

而高瓴投资通过16年的时间

完成了从当初2000万美元到如今600亿美元的飞跃

成为私募基金行业的领头羊

如今的高瓴投资涉猎与 科技 创新、生命 健康 、企业服务等各种领域

它们特别关注那些潜在的长期性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张磊也同时著作《价值》一书

深受商界人员推荐

在该书中张磊引用古籍名言来阐述自身的投资观点

如“守正用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等

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告知投资者如何选择投资

无疑

张磊是成功的

也是低调的

他成就了马化腾、刘强东等一个个商界大佬

他有着惊人的魄力

敢于将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里

也敢于让时间证明企业的价值

在未来

张磊和他的高瓴投资仍会向前

继续践行价值投资

最近,大佬张磊的新书《价值》比较火,一来早有耳闻张磊师从著名投资家大卫·史文森得其真传,二来张总在国内的投资战绩也卓尔不凡。

比如互联网巨头腾讯、京东都有参与,特别是腾讯和京东都是在其局势不明朗时的重仓。

艺高人胆大,上来的首次投资就All in腾讯,初出江湖,即一战成名。

投资这件事,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是赌博还是独具慧眼,唯有结果才能区分豪赌与眼光独到。

毋庸置疑,反复的“豪赌”成功,谁也无法否认张磊确实是眼光独到,毕竟不是每一次投资都能碰上好运。

《价值》整本书的精华在于

一、长期主义的投资哲学

1、守正用奇

要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激发创新。

何谓正道,正道就是为 社会 创造价值的事业,而非损人利己的零和博弈。

坚守“正道”要求,个人的事业追求不把财富追求作为最高目标,而是把为 社会 创造价值作为终极目标,财富只是价值创造的副产物。

2、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一个人要在有限的天赋里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

知识大爆炸时代,各个领域内的知识高度细分、高度专业化,一个人再也无法像古希腊哲学家那样,全知全能。

要不断寻找,直至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在此深耕细作,唯有在优势领域坚持专注,才能贯彻个人发展战略上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才能一骑绝尘、脱颖而出。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只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成功自会找上门来。

在“正道”上,坚持专注于价值创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做时间的朋友,让时间的复利来帮助我们放大价值,收获商业价值。

二、对传统价值投资的创新与发展

1、传统价值投资的4大要素

(1)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

股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还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投资股票,实际上是投资一个公司,公司随GDP增长而增长,在GDP不断增长中,价值本身会不断被创造,作为公司部分所有权的持有者,我们持有部分的价值也会随公司价值的增长而增长。

股票投资是靠持有股份的价值增长推动价格上涨而收益,而非短期内股票价格的浮动盈亏来获利。投资股票,就是做公司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就是以股票投资的形式来支持公司的价值创造,从而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

(2)市场先生

股票一方面是部分所有权,另一方面它确确实实也是一个可以交换的证券。市场的存在只是为你服务的,能够提供机会,让你去购买所有权,也会给你机会,在你很多年之后需要钱的时候,能够把它出让,变成现金。

但市场并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3)安全边际

但凡投资都涉及对未来的预测,而只要是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

因此,我们在做判断时,就必须预留一定的容错空间,以确保预测错误时,不会亏损太多。

安全边际要求在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再买入,在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它的价值时再卖出。

(4)能力圈

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比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

而这个理解范围就是能力圈。

没有边界的能力不是真的能力,只有通晓逻辑成立的前提,才能反观结论失效的场景,从而,建立起逆向思维对结论的检视镜。

2、张磊对能力圈的理解与升华

能力圈的与时俱进——动态能力圈、持续创新、持续打造增长引擎

传统能力圈(品牌、商标、专利、特许经营权、成本优势、转换成本及网络效应等)是有一定生命周期的,只有持续不断打造价值增长引擎的能力才是真正永恒的动态护城河。

三、创业与投资并重的融会贯通

1、高瓴是创业者,恰巧又是投资人

2、以投后管理帮助企业放大价值创造

与其说这是一本主张价值投资且长期主义的投资类书籍,比如说,它其实是在价值投资的经济浪潮中教会我如何坚持长期主义,保持第一性原理看待事物,如何“守正用奇”、“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见证了一位伟大局观者的成功并非奇迹,是长期主义路上的步步为营,是持续扩大挖深的大数法则。

我多次深深撼动,如白岩松说的,你当找一本比你高的书,你才能顺着这位高人的思路一步步往上爬,看到更高的风景,更深的见解和更广的视界。

保持“理性的好奇、诚实、独立”

所谓的好奇、诚实、独立,都必须把严格的理性作为前提。好奇心的本质是自我驱动力,诚实是投资人的一种勇气,保证自己不为所动、坚持内心的诚实,考验的是一个人的长期眼光,亦能够克服很多心理障碍。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客观地拷问自己是否尊重了事实和常识,形成的见识才是自己的。而且,这样的见识会转化成智慧,并会随着时间复合式增长。

这世界不变的就只有变化本身。只有看到变化,才能知道哪些东西不变;只有看到不变,才能意识到哪些东西在变化。

“静态护城河”时代俨然已去,“动态护城河”才是长期主义的王道。

把学习和研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

张磊说: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是一个人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

我曾说过:这世上分两种人,一种是想赚钱,改善自己生活的人;另一种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搭建平台,创造社会价值,影响一方水土的人。往往后者更容易变成真正的能人志士,这就好比张磊所言的伟大局观者。做“正和游戏”,一起把蛋糕做大。不为积累个人财富或无益于社会的事情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有真正“延迟满足”的宁静心灵。如公牛集团创始人阮立平说的“慢慢来,比较快,因为我们要走很远,所以一点都不着急。”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处境、金钱、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东西成为你的负担,让你与现实和他人产生隔阂。”要自知且自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并加以迭代。

从书中无法真正完全了解透一个人,但对张磊的各种多元化的知识广角,他推崇用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民族文化与西方投资工具的结合,书中他的谈吐优雅,多次引用庄子,老子思想,古代诗人陶渊明的诗句,民国作家汪曾祺及国外心理学、医学、天文学家的语录,本着哲学的原则探索,从文学中静心,在投资中研究,从生活中回归宁静,他在书中提及,到了某种高度后,人是孤独的,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聊天的人。我知道,这本书只是他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深藏的是内心的强大。我常常说,一个人为什么才可以处事不惊,是因为他真的有大局观,而这种大局观从何而来?有些人是经历后的反思,有些人是从读书中受教的。成功者绝非偶然,他们身上都有雷同的习惯:一、主动思考(书中讲好奇心),二、持续学习(宽和深都须去研究)去想一下马斯克不也是这类人吗?

张磊说“教育是永不退出的投资,是最具幸福感的投资”最好的投资是人,最有价值的投资亦是人。运用第一性原理理解:人就是这社会上最重要的资源。

“最好的技术不是颠覆,而是激发实体产业的巨大潜能”未来的“科技+”时代,是令人向往和期待的。

我写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我没有把我掌握的东西完全写出来,一气呵成的感慨,不是植入骨髓的智慧,但我已深信其影响我至深且终身!

用本书的开头写下我即将行驶的路:在长期主义之路上,与伟大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

以上就是关于《时间的玫瑰》:私募大佬但斌从23元开始不断买入茅台,躺着就富了全部的内容,包括:《时间的玫瑰》:私募大佬但斌从23元开始不断买入茅台,躺着就富了、张磊的父亲在驻马店干什么工作、中国十大民间股神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515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