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
①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②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
③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
④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绩动机呈正相关。
⑤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绩动机。
⑥ 个性因素影响成绩动机。
⑦群体的成绩动机的强弱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有关。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奥苏伯尔将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以上就是关于成就动机理论三种类型全部的内容,包括:成就动机理论三种类型、学业成就动机的类型有哪些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