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族与人民,谁的利益第一

温度换算2023-04-24  24

作者:中国庚友谁都不能否认,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是个大范畴。在阶级社会,人民利益总是包括很多层面,总要与国家利益、阶级阶层利益、民族利益等交杂在一起。人民利益不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它的内容比较复杂,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现。千百年来,人们对人民利益问题的认识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有时候表现为尖锐的对立状态。最大、最主要的对立,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在对人民利益认识和把握上的对立。现在中国社会有两种声音叫得很响。一种声音是指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呼吁捍卫民族利益必须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另一种声音是指国家遭遇外敌入侵的战争危险时,呼吁保卫国家利益必须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两种声音千呼万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唯独不呼唤人民利益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利益,俨然已把神圣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凌驾于人民大众利益之上。但是,竭力鼓吹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两种观点的先生们,恰恰忽略了或者说有意掩盖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理想中的神圣化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如何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实?你们誓死捍卫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总不是空中楼阁吧,总要立个基脚吧?基脚是什么?基脚无非就是现实中国社会分属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民大众,基础则是目前仍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工农群众。你们围绕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画了一个天大的烧饼,划了一块天大的蛋糕,一旦面对现实、回归具体,分属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民大众尤其是底层工农群众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呢?倘若人民群众丝毫品尝不到国家利益烧饼和民族利益蛋糕的香甜,那么你们津津乐道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除了少数人坐享其成以外,相对于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们费尽心机建构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辉煌大厦,在分属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民大众基础上,还能立得起来吗?因此,竭力鼓吹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两种观点的先生们,你们恰恰是颠倒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主从关系。人民利益不是毛、而是皮,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不是皮、而是毛,在此前提下,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才是对的,否则就是谬论。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先生们有意混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区别,把它们调和为一个东西,以便更好地蒙蔽人民大众,维护和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如此说来,鼓吹以上两种观点的人,完全是屁股管着脑袋,为他们的阶级立场所决定。他们要么是资改派官僚,要么是右翼反动精英,要么是汉奸、卖国贼,要么是从以上几种人中分得一杯羹的既得利益者。当然,也有一部分被洗脑的糊涂人们。颠倒或混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人民利益的本质关系,鼓吹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竭力淡化人民大众利益、阶级阶层利益,是新国家主义、新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拿手好戏。他们错误的思想根源,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和人民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来都是主张,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利益也只有人民利益才是压倒一切的利益所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利益是阶级利益的最高体现。国家利益基本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在外敌入侵等特定条件下附带体现出民族利益,却不一定体现出人民利益。只有在社会主义和比之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国家利益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民大众的利益。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有时候是基本统一的,有时候则是根本对立的。决定它们是对立还是统一关系的关键,则是国家的性质。如果国家是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是多数人阶级统治少数人阶级的国家,那么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就是基本统一的,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也就是维护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国家是一小撮剥削分子当家作主的国家,是少数人阶级统治和压迫多数人阶级的国家,那么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就是根本对立的,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实际就是维护一小撮寄生虫的利益。试问,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什么会被推翻?从根本上来说,不就是因为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与作为国家被统治阶级的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城乡小资产阶级,在实际利益上是根本对立的吗?如此国家,不管有无外敌入侵,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自然要起来推翻它。有了外敌入侵,人民则更要加速推翻腐朽国家,同时打翻入侵之敌。遗憾的是,经过三十多年来私有化、自由化资改实践的中国,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国家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一,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尽管我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有不同的利益需求,有的侧重于经济利益,有的侧重于文化利益,有的侧重于政治利益,并且对各种利益需求的紧迫程度和利益组合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从根本和长远来看,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这就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这一目标的实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各阶级、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实现。

第二,是利益主体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具体表现为作为人民整体利益的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行业利益、部门利益、集团利益、阶级阶层利益、小团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等,各有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转变,形成一种错综复杂局面,对任何一个利益主体的忽视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

第三,是利益构成的复杂性。概括地讲,人民利益主要由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三个方面构成。但我国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每个阶级、阶层在三大利益中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存在着各种利益主体,每一主体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这就是当代我国人民的利益构成十分复杂,很难用一个或几个模式来概括,表现出极端的复杂性。

第四,是利益关系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是由利益客体的有限性和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利益构成的复杂性决定的。改革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次利益的大调整。虽然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利益客体是有限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其自身的条件,所处的环境、地位等的不同,获利情况自然就有很大差别,很难使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获得大致相同的利益,甚至不得不损害部分群体和个人的利益。这种获利情况的不平衡必然造成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有些矛盾甚至十分尖锐,个别的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对抗性。

最后,是利益需求的发展性。任何个人、任何团体的利益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利益需求可能变得更强烈,有的则有可能淡化,变得不那么重要,并且可能产生新的利益需求。

总的看来,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即便是同一利益需求,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满足需求。所以研究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必须以特定的发展时代为背景。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有些利益需求和利益矛盾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自行解决,而有些不很强烈的需求和矛盾可能随着发展更加突出。必须结合实际,具体分析,绝不可静止地、孤立地看待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关系。

在上述有关新时期人民利益的五大特点中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利益关系的矛盾性和利益需求的发展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一个社会赖以产生、维系、发展的根本;利益关系的矛盾性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社会不稳定性的根源;利益需求的发展性是解决利益关系的矛盾性,实现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的主要途径。正确把握这三个特点,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代表、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基础。

人民利益”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利益,是指整体的利益。你在人民这一概念中的利益指广泛性的权利,比如人格上的生存权、自由权,还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共赏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等等。您之所感受不到是因为你本来已经享有这些权利。从狭义上讲,你确实是人民中的个体,但你所讲的权利只是你从个人角度的理解,不具备代表性和全面性。这些必须通过自己的坚强和奋斗所争取的尊重和权利。

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工业化。

出处: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就是从贫困、愚昧、受剥削等等异化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的,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社会条件或者说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需要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服务于最大范围的人群,为此就必须遏制两极分化的水平,将公平置于优先的地位,通过提高效率来提升公平的水平。可以说,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不把公平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否则,利益分配向少数人的集中本身就已经背离了多数人的要求。

以上就是关于国家、民族与人民,谁的利益第一全部的内容,包括:国家、民族与人民,谁的利益第一、新时期人民利益有哪些特点、在《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的利益指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495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