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

羊入虎口2023-04-23  26

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自北宋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注释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漫漫:水势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午盏: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的表现,精神境界的高人之处。

“入淮清洛渐漫漫。”第三句是说,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上片结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么词中为什么提到清洛呢?这是一种虚摹的笔法。作者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在这里显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归隐林泉的寓意在内。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中的“蓼”读liǎo,蓼茸意思为蓼菜嫩芽。

一、蓼的拼音:liǎo,lù

二、蓼的释义: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

2、形容植物高大。

三、蓼的部首:艹

四、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

六、相关词组:

蓼莪、蓼扰、_蓼、荼蓼、香蓼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横、竖、竖、横折、点、提、横折、点、提、撇、捺、撇、撇、撇

二、词组释义:

1、蓼花[ liǎo huā ]

节常膨大。

2、蓼江[ liǎo jiāng ]

湘江支流。

3、蓼扰[ liǎo rǎo ]

纷乱貌。

4、蓼蓼[ liǎo liǎo ]

长大貌。

5、蓼虫[ liǎo chóng ]

寄生于蓼间的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蓼

何以渡清欢,池鱼思故渊的意思是:怎么样才能在平淡日子里找到欢乐呢?池塘里的鱼想念着以前生活着的渊潭。

1、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人跟鱼一样,想要在过往习惯了的地方生活,如果日子平淡也过得心甘情愿。

2、在古代诗词中,并没有这个句子,其中“清欢”一词,最出名的是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池鱼思故渊”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作者: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4、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扩展资料:

相关诗词创作背景及名家点评

1、《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石的评价:这首词,雨细,风斜,寒小,烟淡,柳疏,欢清,正体现婉约词文小、质轻、境隐的特点,可知被作为豪放代表的东坡词原有多样的面目。不过此词较之于其他婉约词还是有区别的,它写野外的景色,野外的午餐,野外的心情,在婉约的基调中更掺进了几分晴朗、明媚的色彩。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时节虽属寒冬,作者心里已充盈着灿烂的春天。

2、《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此五诗衣被后来,各大家无不受其孕育者,当与尔哉!”

近代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品格》:“《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

“蓼茸蒿笋试春盘”的读音是:liǎo róng hāo sǔn shì chūn pán 

“蓼茸蒿笋试春盘”共有七个汉字,它们的拼音分别是:

蓼,的拼音是:liǎo 

茸,的拼音是:róng 

蒿,的拼音是:hāo 

笋,的拼音是:sǔn 

试,的拼音是:shì 

春,的拼音是:chūn 

盘,的拼音是:pán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翻译如下:

1、翻译

风斜细雨,瑟瑟寒侵,天气好似小寒时节。南山附近的十里滩,雨过天晴,柳树装饰着河滩,风光宜人。洛水注入淮河,水势盛大,畅通无阻。

在野外饮茶进餐,乳白色的香茶配上翡翠般的春蔬,十分爽口。这清新欢娱的生活,真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啊。

2、原文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3、注释

媚晴滩:装饰晴滩。晴滩指南山附近的十里滩。

清洛:清澈的洛河。

雪沫乳花:煎茶的水面浮现的泡沫。

蓼茸:蓼菜的嫩芽。

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4、赏析

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无可否认,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然而,苏轼的“清欢”论仍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难得“清欢”。不要说官场上的送往迎来、生意场上的接洽交易,大都在灯红酒绿的“狂欢”中完成;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婚嫁喜庆、亲友聚会,有哪一个不追逐时髦,讲究热闹排场?连中小学生在节假日都躲进游戏机室去潇洒“狂欢”。似乎缺少了大欢、狂欢,就淡薄了人情、世情,跟不上潮流!更有甚者,有一些人就在这种追求世俗的“狂欢”中迷失方向:鲸吞的贪官在“狂欢”中倒下,无餍的奸商在“狂欢”中落网,纸醉金迷的暴发户在“狂欢”中破产,贪欢之士在“狂欢”中堕为阶下囚……

“清欢”有味。当然,今天,我们赞赏“清欢”,未必要一定远离城市走进山林、拒食人间烟火。而是要面对社会人生,少一些抄作的热闹,多做一些尽心的实事;少一些虚伪的笑脸,多一些坦然的真诚。得意时不“尽欢”,想到成功只是预告新一轮的开始;失意时不丧气,感受挫折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进则能廉洁自律,知足常乐;退则能不忘忧国,与民同乐。即使是“清欢”的倡导者苏轼,在当年,也不能完全走进山林忘却人间。他虽遭受打击排挤,然而为官一任,仍造福一方:任徐州太守,黄河缺堤,他身先士卒与民共战抗洪涛;在任杭州太守,带领民众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晚年贬谪荒蛮澹州,仍将先进耕作技术与文化传播给黎族同胞,以造福于民为乐。“清欢”,确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

以上就是关于苏轼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全部的内容,包括:苏轼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中的“蓼”读什么、何以渡清欢,池鱼思故渊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394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