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马大定理
费马大定理,又被称为“费马最后的定理”,由17世纪法国数学家皮耶·德·费玛提出。
内容: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ⁿ + yⁿ = zⁿ没有正整数解。
2、四色问题
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四色定理,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地图四色定理最先是由一位叫古德里的英国大学生提出来的。
四色问题的内容: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一张地图只需四种颜色来标记就行。
用数学语言表示: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3、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内容: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即77=53+17+7;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可以表示成461=449+7+5,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例子多了,即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扩展资料
1、费马大定理
史上最精彩的一个数学谜题。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过程是一部数学史。费马大定理起源于三百多年前,挑战人类3个世纪,多次震惊全世界,耗尽人类众多最杰出大脑的精力,也让千千万万业余者痴迷。
2、四色定理的本质正是二维平面的固有属性,即平面内不可出现交叉而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很多人证明了二维平面内无法构造五个或五个以上两两相连区域,但却没有将其上升到逻辑关系和二维固有属性的层面,以致出现了很多伪反例。不过这些恰恰是对图论严密性的考证和发展推动。
计算机证明虽然做了百亿次判断,终究只是在庞大的数量优势上取得成功,这并不符合数学严密的逻辑体系,至今仍有无数数学爱好者投身其中研究。
3、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一大于7的奇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的猜想。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马大定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色定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德巴赫猜想
N-S方程,全称: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 ,2000年5月24日,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把NS方程列为七个“千禧难题”(又称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这七道问题被研究所认为是“重要的经典问题,经许多年仍未解决”克雷数学研究所的董事会决定建立七百万美元的大奖基金,每个“千年大奖问题”的解决都可获得百万美元的奖励
我会庞加莱猜想。言: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一位数学史家曾经如此形容1854年出生的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e):“有些人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证明天才的存在似的,每次看到亨利,我就会听见这个恼人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庞加莱作为数学家的伟大,并不完全在于他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他曾经提出过许多具有开创意义、奠基性的大问题庞加莱猜想,就是其中的一个
1904年,庞加莱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拓扑学的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到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但1905年发现提法中有错误,并对之进行了修改,被推广为:“任何与n维球面同伦的n维封闭流形必定同胚于n维球面”后来,这个猜想被推广至三维以上空间,被称为“高维庞加莱猜想”
如果你认为这个说法太抽象的话,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想象:
我们想象这样一个房子,这个空间是一个球或者,想象一只巨大的足球,里面充满了气,我们钻到里面看,这就是一个球形的房子
我们不妨假设这个球形的房子墙壁是用钢做的,非常结实,没有窗户没有门,我们现在在这样的球形房子里现在拿一个气球来,带到这个球形的房子里随便什么气球都可以(其实对这个气球是有要求的)这个气球并不是瘪的,而是已经吹成某一个形状,什么形状都可以(对形状也有一定要求)但是这个气球,我们还可以继续吹大它,而且假设气球的皮特别结实,肯定不会被吹破还要假设,这个气球的皮是无限薄的
好,现在我们继续吹大这个汽球,一直吹吹到最后会怎么样呢庞加莱先生猜想,吹到最后,一定是汽球表面和整个球形房子的墙壁表面紧紧地贴住,中间没有缝隙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法想想: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
为什么因为,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
看起来这是不是很容易想清楚但数学可不是“随便想想”就能证明一个猜想的,这需要严密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推理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的科学家为了证明它,绞尽脑汁甚至倾其一生还是无果而终
艰难的证明之路
[编辑本段]
2000年5月24日,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把庞加莱猜想列为七个“千禧难题”(又称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这七道问题被研究所认为是“重要的经典问题,经许多年仍未解决”克雷数学研究所的董事会决定建立七百万美元的大奖基金,每个“千年大奖问题”的解决都可获得百万美元的奖励另外六个“千年大奖问题”分别是: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Hodge),黎曼假设(Riemann),杨-米尔斯理论(Yang-Mills),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简称NS方程),BSD猜想(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提出这个猜想后,庞加莱一度认为自己已经证明了它但没过多久,证明中的错误就被暴露了出来于是,拓扑学家们开始了证明它的努力
一、早期的证明
[编辑本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庞加莱猜想的研究只有零星几项但突然,英国数学家怀特海(Whitehead)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一度声称自己完成了证明,但不久就撤回了论文,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三维流形的一些有趣的特例,而这些特例,现在被统称为怀特海流形
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又有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宣称自己解决了庞加莱猜想,著名的宾(RBing)、哈肯(Haken)、莫伊泽(Moise)和帕帕奇拉克普罗斯(Papa-kyriakopoulos)均在其中
帕帕奇拉克普罗斯是1964年的维布伦奖得主,一名希腊数学家因为他的名字超长超难念,大家都称呼他“帕帕”(Papa)在1948年以前,帕帕一直与数学圈保持一定的距离,直到被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做客帕帕以证明了著名的“迪恩引理”(Dehn's Lemma)而闻名于世,喜好舞文弄墨的数学家约翰米尔诺(John Milnor)曾经为此写下一段打油诗:“无情无义的迪恩引理/每一个拓扑学家的天敌/直到帕帕奇拉克普罗斯/居然证明得毫不费力”
然而,这位聪明的希腊拓扑学家,却最终倒在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上在普林斯顿大学流传着一个故事直到1976年去世前,帕帕仍在试图证明庞加莱猜想,临终之时,他把一叠厚厚的手稿交给了一位数学家朋友,然而,只是翻了几页,那位数学家就发现了错误,但为了让帕帕安静地离去,最后选择了隐忍不言
主条目:黎曼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整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它们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数中,这种素数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zeta函数ζ(s)的性态。著名的黎曼假设断言,方程ζ(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z=1/2+ib上,其中b为实数,这条直线通常称为临界线。这点已经对于开始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数学世纪-过去100年间30个重大问题》的前言里写道他钟爱的培根式的梦想,寻找一维拟晶理论以及黎曼ζ函数之间的可能联系。如果黎曼假设成立,则在临界线上的ζ函数的零点按照定义是一个拟晶。假如假设成立,ζ函数的零点具有一个傅里叶变换,它由在所有素数幂的对数处的质点构成,而不含别处的质点。这就提供了证明黎曼假设的一个可能方法。
法国数学家孔涅从美国数学家蒙哥马利(Montgomery)描述临界线上ζ函数零点之间间距的公式中得到启发,用量子物理学的思想证明黎曼假设。他写出一组方程,规定一个假设的量子混沌系统,把所有的素数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他还证明,这个系统有着对应于临界线上所有ζ函数零点的能级。如果能证明这些与能级对应的零点外没有其他零点,也就证明了黎曼假设。
二、霍奇猜想
霍奇猜想是代数几何的一个重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它是关于非奇异复代数簇的代数拓扑和它由定义子簇的多项式方程所表述的几何的关联的猜想。它在霍奇的著述的一个结果中出现,他在1930至1940年间通过包含额外的结构丰富了德拉姆上同调的表述,这种结构出现于代数簇的情况(但不仅限于这种情况)。
三、庞加莱猜想庞加莱猜想最早是由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一个猜想,是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数学方面七大千禧年难题之一。2006年确认由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完成最终证明,他也因此在同年获得菲尔兹奖,但并未现身领奖。
基本描述
在1900年,庞加莱曾声称,用他基于恩里科·贝蒂的工作而发展出的同调论,可以判定一个三维流形是否三维球面。不过,他在190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举出了一个反例,现在称为庞加莱同调球面,与三维球面有相同的同调群。他引进了一个新的拓扑不变量,称为基本群,并且证明他的反例与三维球面的基本群不同。三维球面有平凡基本群,也就是说是单连通的。他提出以下猜想: 任一单连通的、封闭的三维流形与三维球面同胚。 上述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没有破洞的封闭三维物体,都拓扑等价于三维的球面。粗浅的比喻即为: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柳橙表面的橡皮筋,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筋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甜甜圈表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筋或者甜甜圈,是没有办法把它不离开表面而又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柳橙表面是“单连通的”,而甜甜圈表面则不是。 该猜想是一个属于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具有基本意义的命题,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及其带来的后果将会加深数学家对流形性质的认识,甚至会对人们用数学语言描述宇宙空间产生影响,对于一维与二维的情形,此猜想是对的,现在已经知道,它对于任何维数都是对的。
证明历史
20世纪 这个问题曾经被搁置了很长时间,直到1930年怀特海首先宣布已经证明然而又收回,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怀特海提出了一些有趣的三流形实例,其原型现在称为怀特海流形。1950和1960年代,又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包括R·H·宾、沃夫冈·哈肯、爱德华·摩斯声称得到了证明,但最终都发现证明存在致命缺陷。1961年,美国数学家史提芬·斯梅尔采用十分巧妙的方法绕过三、四维的困难情况,证明了五维以上的庞加莱猜想。这段时间对于低维拓扑的发展非常重要。这个猜想逐渐以证明极难而知名,但是证明此猜想的工作增进了对三流形的理解。1981年美国数学家麦克·傅利曼证明了四维猜想,至此广义庞加莱猜想得到了证明。 1982年,理查德·哈密顿引入了“里奇流”的概念,并以此证明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庞加莱猜想。在此后的几年中,他进一步地发展了此方法,后来被佩雷尔曼的证明所使用。
21世纪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7月之间,俄罗斯的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发表了三篇论文预印本,并声称证明了几何化猜想。在佩雷尔曼之后,先后有3组研究者发表论文补全佩雷尔曼给出的证明中缺少的细节。这包括密歇根大学的布鲁斯·克莱纳和约翰·洛特;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翰·摩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田刚;以及理海大学的曹怀东和中山大学的朱熹平。 2006年8月,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授予佩雷尔曼菲尔兹奖,但佩雷尔曼拒绝接受该奖。数学界最终确认佩雷尔曼的证明解决了庞加莱猜想。
上一页 1 /4 下一页以上就是关于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各是什么,内容全部的内容,包括: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各是什么,内容、什么叫n-s方程、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庞加莱猜想、黎曼假设、杨-米尔斯理论、纳卫尔-斯托可方程、BSD猜想 谁会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