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在水的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被侵蚀、搬运、磨蚀和风化而形成的独特地貌类型。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是指红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水蚀而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岩石。它是在厚厚的红砂岩和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峰的总称。
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晚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这种运动使一些红色地层倾斜,褶皱松弛,并使红色盆地上升,形成流出区。流水集中在盆地中部的低洼地带,沿岩层的垂直节理侵蚀,形成两壁垂直的深沟,称为巷谷。当谷崖脚下的崩积层不能被流水完全清除时,就形成了坡度平缓的崩积层锥体。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留的山峰、石墙和石柱也会消失,形成缓坡和丘陵。红色砾石层中含有大量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往往形成一些沟槽、石芽、洞穴,或形成一层薄薄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钟乳石。漏斗也沿着节理发育。
在砂岩中,交错层理形成的壮丽地形称为金石。河流深处的岩层可以形成平顶陡壁的方山,也可以被切割成各种奇峰: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侵蚀形成像龙一样起伏的单斜脊;几个单斜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