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原籍和寄籍分别是哪里?

洋蒲桃2023-04-01  15

明朝宦官、航海家郑和,生于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本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一个回族家庭。云南回族的马、纳、赛、哈、沙等姓都是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赛典赤?赡思丁是元朝初年的大政治家,元世祖忽必烈时,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任平章政事,遂定居于此,到郑和已是六世。所以,郑和的原籍应是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入滇,11岁的郑和被掳入军中,从此,他离开原籍,一直在明军中服役。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35岁,即开始航海生涯。从此,南京便是他的第二故乡。

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当他六下西洋归国后,已54岁。这年,仁宗朱高炽即位,任命郑和为南京守备。

郑和从六下西洋归来(1425年)到七下西洋(1435年)的10年间,一直居住在南京马府街,相传有77间房屋。郑和无后代,长兄马文铭的一个儿子给他立嗣。从此,南京有了他的后人。

郑和死后,葬于南京牛首山麓。所以,后人认为郑和的寄籍是南京。

郑和原名是马和,祖籍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清朝太平天国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 。郑和后裔至今已传至第21代。

郑和(1371年? [1] - 1433年? [2] ),回族, [3-6] 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 [7-9] (又作“三宝太监” [10] ),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 [11-12] )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3341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