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素是何物?对人身体有何好处?


1986年,日本生理学教授发现纳豆中含有天然的血栓溶解酵素,并命名为纳豆激酶,提取后就是纳豆素。

纳豆作为一种发酵食物,其中有益生菌、大豆激酶、大豆异黄酮、维生素、矿物质,而且保留了大豆中的绝大多数营养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

用纳豆激酶等有效成分提取、加工而成的是保健食品,不可以替代药物,不能声称具有治疗功效,这是我国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的。

/iknow-pic.cdn.bcebos.com/0b46f21fbe096b6349be133603338744ebf8ac35"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b46f21fbe096b6349be133603338744ebf8ac3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b46f21fbe096b6349be133603338744ebf8ac35"/>

扩展资料

纳豆是来自日本的一种传统食品,在日本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纳豆最初是利用稻草上自然的枯草菌发酵,在寺庙的厨房制造,因为寺庙的厨房叫“纳所”,所以叫纳豆。纳豆当时是素食的僧侣们重要的营养来源,也是日本皇室、僧侣、贵族、武士经常食用的食物。

纳豆是以黄豆为原料,以纳豆枯草芽苞杆菌发酵而成的一种食品。纳豆对于日本人,犹如腐乳对中国人。同样是豆制品,同样散发强烈的味道,同样需要微生物的发酵,同样是有人很喜欢,有人碰都不碰。

纳豆在日本很流行,千年来,日本家庭从上到下口耳相传纳豆的好处:不会感染肺结核、喝酒时吃它就不醉、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有好处、能治痢疾等。

1905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池村博士,从土壤中分离出纳豆菌种。试验后发现其品质大大优于用稻草上的菌种生产的纳豆,摆脱了使用稻草上的菌种生产纳豆的历史。

以后,随着专用纳豆菌种的使用,纳豆的品质越来越好,纳豆的功效和保健作用才越来越显现,从此开创了纳豆从营养食品到具有药效和功效的微生态、健康食品的新时代。上个世纪80年代,纳豆热潮席卷全球。

参考资料来源:/www.chinanews.com/life/news/2010/06-28/2366088.shtml"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中国新闻网--日本人因为吃纳豆长寿?纳豆并非灵丹妙药

1. 古文中,"何乃"是什么意思

何乃的意思:1.怎能,何能。2.何况。3.何故,为何。

何乃太区区的意思: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

【词目】:何乃

【拼音】hé nǎi

【解释】:

1.怎能,何能。《史记·蒙恬列传论》:“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后汉书·列女传·袁隗妻》:“乃初成礼, 隗 问之曰:‘妇奉箕箒而已,何乃过珍丽乎?’”

2.何况。《史记·田叔列传》:“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史记·东越列传》:“且 秦 举 咸阳 而弃之,何乃 越 也!” 明 李东阳 《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雠!”

3.何故,为何。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 辟阳侯 曰:‘ 平原君 母死,何乃贺我?’”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余乙巳春……作诗纪事,中有云:‘窃思 河 出 昆仑 墟,其势定可吞埏垓;何乃千里一曲直,如汞泻地往复回?’”

2. 高中文言文常用词的意思.然、者、所、何、乃.分别举出各种用法极其

然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康肃忿然曰.③杂然相许,其妻疑曰.④夫子喟然叹曰.⑤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职分难明.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⑥然是说也,余尤疑之.⑦然睹促织,隐中胸怀.⑧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⑨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 ⑶是的,对的.例:①然之.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然之:以之为然)②植然其言及圣门,门吏阻住.③吴广以为然.乃行卜.④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⑤然,诚有百姓者. ⑷如此,这样.例:①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②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③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④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⑤惟博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之信然.⑥后这为人君者不然.⑦ 使之然也.⑧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⑨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⑩此亦不然矣. ⑸用在句末,“像.一样”.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例: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⑶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⑷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⑸然后得一夕安寝.⑹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⑺然后以六合为家.⑻然后渡扬子江.⑼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⑽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11)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例:⑴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⑵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⑶然则成于下之得.⑷然则诸侯之地有限.⑸然则废衅钟与?⑹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⑺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⑻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例:⑴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⑵然而隐忍以行.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汀?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所 ⑴处所,地方.例:①持童抵主人所.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④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⑤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⑥某所,而母立于兹.⑦此何所也?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例: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荆柯有所待,欲与俱.⑤此疾之所由生也.(所由生:产生的缘由.) 「所以」 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②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谓」所说的.例:⑴郦道元所谓环水也.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⑶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⑷汉高祖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所在」 ⑴到处.例: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处,处所.例: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③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何 ⑴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⑵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②却看妻子悉何在.③。

3. 何 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啊

何字在古文中是虚词,意思很多,不同的意境有不同的意思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4. 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是,就是;刚刚,才;只,仅仅;竟,竟然;却;于是,就;可是,然这7种意思。

1、是,就是;

例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翻译:是因它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

2、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翻译: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诱敌之计。

3、只,仅仅 。

4、竟,竟然;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唐· 韩愈《师说》。

翻译: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不能及。

5、却;

例句。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汉· 刘向《列女传》。

翻译:却每天寻找可以买合适的土地房屋。

6、于是,就;

例句: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翻译: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草堆下面。

7、可是,然而;

例句: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翻译:然而这一路奇特的风景,诱惑着我不知不觉地独自向上攀登。

扩展资料:

乃的相关组词:

乃至;乃尔;无乃;至乃;既乃;遂乃;到乃;亦乃;已乃;何乃乃者;乃今;尔乃;此乃。

乃在英文中的翻译:

as it turned outafter allnamelyreallyindeedthen。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乃

5. 乃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

6. 文言文“也”“乎”“矣”“者”“何”“乃”字的解释

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例:曹公,豺虎也。

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例: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5.同“于”。 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矣: 1. 表示完成 例:骨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聊斋志异·狼三则》 2. 表示坚决、肯定 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系辞下》 3. 确实 例:吾老矣 4. 表示感叹 例:毒矣哉;大矣哉 者: 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

的”或“。

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者:指人)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

似的”。 例: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4.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6.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8.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9. 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10.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何: 1.什么 例: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怎么样 例: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3.谁 例:何事非君,何使非民。

——《孟子·万章下》 4.哪样,哪点 例: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论语》 乃: 代词 1.你,你的 例: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2.他的 例:乃心在咸阳。

—— 曹操《蒿里行》 3.此,这个 例: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4.这样,如此 例: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动词 是,就是 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副词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2.竟,竟然 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3.却 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汉· 刘向《列女传》 4.于是;就 例: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连词 可是,然而 例: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2228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