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要想认识世界,认识别人,首先要认识自己。你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懂就不要装懂;如果你不能控制,就不要干涉。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怨者穷。”有自知之明的人,一有事情发生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责怪别人。做错事的人明明是自己,却反过来责怪别人,让自己灰心丧气,陷入困境。这样的人在行动中能扬长避短,所向披靡。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可能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很容易被别人礼貌的赞美所迷惑,越赞美越膨胀。俗话说“听声,听锣鼓声。”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喜欢听甜言蜜语和美式英语。如果只听甜言蜜语和阿谀奉承,很容易头脑发热,忘乎所以,甚至上当受骗。
《史记》有云:“听后面的叫听,看里面的叫知。”意思是,能够倾听别人的话并加以考虑,这叫聪明;能够反省自己,叫做智慧。聪明的人不仅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还能对不同的意见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同步倾听的效果。
02
《道德经》说,“胜者强,败者强。”
能打败别人的,只是更厉害而已;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曾国藩说,“所以,我们可以自强于自学,而不可以强于夺地。”时刻敬畏他人。不要总想着用自己的优点去克服别人的缺点。
古人云:“志气之难,不在于胜人,而在于胜己。”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把与人攀比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提高自身修养上来。
也许你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也许你打不过周围的环境,但是你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你变得强大,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遇到更好的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比如早起工作。只要是正确的,就要强迫自己去尝试,去突破,哪怕不习惯,不愿意去做。通过一次次的挑战和超越,成就更好的自己。
[S2/]03
《道德经》说:“自爱不贵,去别处得之。”
一个人必须先学会爱自己,然后才能爱别人。如果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江洋曾说,“我们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终于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内心的平静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最终意识到世界是我们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爱是对生活的最高态度。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善待自己,你就会善待自己的生活。生命的尊严来自内心的富足,而不是欲望的满足。观察自己的内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说:“有大委屈,必有更大委屈。你能认为你是好的吗?”怨恨可以化解,但无法消散。总是强迫自己去包容别人;哪里还有心情做个好人?
不管遇到什么事,总有人劝你: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空。但是,很少有人告诉你:怨气积少成多,很可能伤害身体!鄙视你的人会教你成长;背叛你的人教会你坚强。你应该感谢的不是伤害你的人,而是强大的自己。心里苦,就不要装大度。不要委屈,原谅不该原谅的人。
04
道德经曰:“圣人方而不削,诚而不削,直而不展,光而不致窘。”
一个人可以拥有卓越的力量和高尚的美德。但不能到处吹嘘,给自己树敌。一枪爆头,大树容易招风。用足够的努力对待自己的事情;谦虚地对待他人。
告诉自己要低调做人:品行端正,但不疏远他人;有棱角,但不要顶撞人;说话坦白,但不要捅人;耀眼,但不眩目。站在高处而生活在低处的人是聪明人。
[S2/]05
《道德经》说:“企业不立,不行。”
踮起脚尖的人,也许站得很高,但注定站不稳;一个漫步者可能走得很快,但他注定要走得很远。
子曰:“欲速则不达。”生活是一场马拉松。走得稳不如走得快。在对成功的研究中,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你需要坚持每天三小时,十年不中断。需要一万个小时的努力才有成就。
想做大事,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投机取巧,到最后只能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S2/]06
《道德经》有云:“天道,有余损而不足补。”
看花半开,酒微醉;盈余就是赤字,水溢出来了。这是人间正道,也是人生真理。
人生的最高点就是保持一种“吃饱了却不饱”的状态。与其苛求完美,不如懂得“保持简短”,可以聚集很多祝福。人在受福的时候,要感受天地,回馈他人。如果你把天堂的贪婪据为己有,你必然会遭受愤怒和怨恨。
2007年
《道德经》说,“强兵必摧,强木必断。”
太强势,自我感觉良好,什么都要自己主导的人。他们与天空、大地和人类战斗。在争强好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丧失精神。
其实做人是有韧性的,也是有弹性的,柔中带刚不是大智慧。顺应天意的人,懂得“示弱”。性格软弱的人往往愿意与人为善,结交良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到之处,一切顺利。身体虚弱的人往往重视保健,坚持锻炼。打太极拳,做五禽戏,不要暴饮暴食,但是要过劳。日积月累,一定会收获健康和快乐。
08
《道德经》有云:“祸兮,福之所依;Xi,这个诅咒”。
福祸从来没有明确的区分,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反转。在这里,你可以重温一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塞翁的老人,他养了许多马。有一天,丢了一匹马,邻居们来安慰塞翁。没想到,塞翁笑着说:“虽然丢了一匹马,却可能带来好运。”果然,没过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匈奴的好马。
邻居们又来祝贺老人了。翁急道:“不劳而获马,未必是好事。”结果有一天,他的儿子骑着这匹好马去旅行,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们再次前来表示哀悼。塞翁说:“没什么。虽然我的腿断了,但我救了我的命。也许这是一种祝福。”果然,没过多久,匈奴大规模入侵,当地青年全部被征入伍。只有塞翁的儿子不能当兵,因为他摔断了腿。后来所有参军的年轻人都战死沙场,只有塞翁的儿子保住了性命。
所以古人说“居安思危”。因为幸福中有危机,危机中有侥幸。知道了这个道理,遵守了这个天理,就可以“自抹”。得与失,好与坏,都可以淡然处之,无需喜与悲。
2009年
《道德经》有云:“观无明为善,观其所能而不观之为智。”
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是能看透,有中庸之心。正所谓“智者远见于未来,智者避危于无形”。看透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远见。然而,仅仅看透是不够的。只有清除心中的欲望,才能保持内心的淡然和轻松。
老子说:“我是傻子!外行人清楚,我一个人;俗人观察我就烦。”世俗的人看起来都很精明世故,我却忽略了世俗的东西;世俗的人整天瞪大眼睛,信誓旦旦要把世界看清楚,我却迷迷糊糊。
老子自嘲是傻子。这种“傻”不是真的傻,而是无所谓,无忧无虑。人生有起有落,总会有高峰和低谷。别人清醒的时候你可能很迷茫,但别人迷茫的时候你是清醒的。此刻何必在意实力?最好抛开一切情绪。脑中清明,心中淡泊,其余顺其自然。
十
《道德经》有云:“知你男,守你女;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耻。”
知道什么是光明,就再也不怕黑暗了;知道什么是荣耀,却依然愿意忍辱负重;知道什么是坚强,依然坚守心中的温柔。平庸的人勉强能看懂,聪明的人却很容易看懂。
《道德经》说,“万物齐作,故我能重见”。天堂有路,世间万物自有运行规律。它们继续生长和死亡,不顾人的意志。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段。
人生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不必执着于自己,更不必执着于永恒。心平气和,淡泊失落,好事坏事终将成为过去。所谓“观复辟”,就是用一颗空寂的心去看世界的轮回。你可以看在眼里,也可以憋在心里,但不必因为自己而强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