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糍是什么

函数信号发生器2023-03-21  22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麻糍在金华永康是别具一格的一种糯米食品,民间建房、种田和农历七月半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食用。市场上也常有出售,但唯独城郊的田宅麻糍最负盛名。它种类很多,有麻糍泻、麻糍滑、米筛花、麻糍食果等等,成品洁白如雪,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老小皆宜,食者无所禁忌,倍受人们欢迎。

福建南安的特产是什么

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南安历史上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境内丰州金鸡古港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下是我整理的福建南安的特产是什么,欢迎阅读。

英都麻糍

英都麻糍,南安特产英都麻糍是闽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制法

1、将糯米浸于水中24小时,淘洗干净,捞起,放入石磨,带水磨成米浆,灌入布袋,沥干水分取出。

2、把水烧沸,糯米团摘成粉剂子下锅,氽熟捞起。

3、在大瓷碗内抹上一层熟油(以防粘连),把煮熟的粉剂子倒入瓷碗中,用长竹片反复油搅,越有粘性、韧性越佳。在案板上抹些熟猪油,把糯米团倒在案板上,用手搓成长条,碾成薄片,切成4厘米左右的糯米小方块坯,排在竹匾内。

4、用小火炒熟芝麻,碾成芝麻粉;花生仁炒熟去膜,碾成花生粉;冰糖碾成冰糖粉,把上述三种材料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盛于盘中。

5、吃时,将糯米坯放入盘中,使其沾上一层芝麻、花生、冰糖粉。

蓬华芥菜

蓬华芥菜

不是所有的芥菜都能称为蓬华芥菜,只有土生土长的蓬华黑芥菜才能称为蓬华芥菜。对于蓬华芥菜,蓬华人都有着这份自信和感情。

说起蓬华芥菜,大家可能都知道“蓬华芥菜胜解元”这一传说。

话说清朝光绪九年冬,丰州解元黄贻楫到蓬华华美村华美桥题字后,吃了一顿芥菜宴,便赞不绝口,回去时带了10多棵鲜芥菜一同乘轿子回丰州。

轿子增加了100多斤重,行至半路,轿夫们就开始叫苦连天,觉得芥菜只是“寻常之物”,建议丢弃一些以减轻重量。当时黄解元坚持要留下,自己下轿步行,让芥菜坐轿。

当时能坐轿子的都是有身份有功名的人,黄解元这一做法,让沿途的百姓称奇,纷纷笑称“蓬华芥菜胜解元”,于是就有了蓬华芥菜的美名。

直到现在,芥菜都是蓬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或制成烫菜干、“磕瓮菜”,或鲜吃。

蓬华芥菜腌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加工方法,特别是经过精制而成“盍缸菜”,能保存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其味道、质地保持不变,同时还有药用营养价值,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土特产而受人们喜爱。

石亭绿茶

南安石亭绿,又名石亭茶,系炒青石亭绿茶,以具有“三绿三香”的品质风格而著称。它外形紧结,身骨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是为集“三绿”之美;滋味醇爽,香气浓郁,似兰花香,又似绿豆及杏仁等香气,誉为“三香”。

石亭绿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乡的九日山和莲花峰一带。“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是唐代诗人韩偓咏九日山的诗句,确为这里自然气候的真实写照。这里地处闽南沿海,气候温和,罕见霜雪。同时受沿海季风的影响,阴晴相间,光照适当,土质肥沃疏松,给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据《泉州府志》所载,九日山,因“邑人以重九日登高于此”而得名。山高百米,东西北三峰环拱,山上存有摩崖石刻七十四方,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莲花峰,古称莲花岩,因裂石八瓣、状似莲花而得名,“孤帆远影生云际,双刹高悬捧日来”。登莲花峰,前看,有金鸡断桥,锁尽东西溪水,碧波荡漾,水光映天;平视,清源、双阳两山列于东北,气象万千;远眺,东西双塔,阳光闪耀,威镇鲤城;近看,丛丛茶树郁郁葱葱,这里盛产着名茶石亭绿。

莲花峰上有一个石亭,又称不老亭,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相传,宋末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两人在莲花峰岩石间发现茶树,便加以精心培育,细加采制,制成的茶为僧家供佛之珍品。至石亭建成后,香客日多,游人渐增,茶叶成为招待和馈赠之佳品。

历史溯源

由于茶叶质量优异,又出自佛门,求茗者日众。石亭因茶而增荣,茶也因石亭而出名,石亭绿名声更盛。

这里有一处记述茶事的摩崖石刻,上写道:“嘉泰辛酉(1201)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谒唐相姜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可见九日山、莲花峰产的石亭绿名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到了清道光年间,莲花峰已从少数僧人种茶,发展到众多农民普遍种茶,并以莲花峰为中心,乌石山、西坑、石马山、法华山、五华山等数十座山间均发展了石亭茶的生产。

新鲜石亭绿茶和石亭绿茶区别

陈旧石亭绿茶:新鲜石亭绿茶的外观色泽鲜绿、有光泽,闻有浓味茶香;泡出的茶汤色泽碧绿,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鲜绿明亮。

陈旧石亭绿茶的外观色黄暗晦、无光泽,香气低沉,如对茶叶用口吹热气,湿润的地方叶色黄且干涩,闻有冷感;泡出的茶汤色泽深黄,味虽醇厚但不爽口,叶底陈黄欠明亮。

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外形芽叶硕壮饱满、色墨绿、润泽,条索紧结、厚重;泡出的茶汤味浓、甘醇爽口,香气浓,叶底柔软明亮。夏茶外形条索较粗松,色杂,叶芽木质分明;泡出的茶汤味涩,叶底质硬,叶脉显露,夹杂铜绿色叶子。

秋茶外形条索紧细、丝筋多、轻薄、色绿;泡出的.茶汤色淡,汤味平和、微甜,香气淡,叶底质柔软,多铜色单片。

高山石亭绿茶和平地石亭绿茶:高山石亭绿茶外形条索厚重,色绿、富光泽;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叶底明亮,叶质柔软。

平地石亭绿茶外形条索细瘦、露筋、轻薄,色黄绿;泡出的茶汤色清淡,香气平淡,滋味醇和,叶质较硬,叶脉显露

日腾手工面线

说起面线,南安人并不陌生,每天早晨,桌上那一碗浓浓的面线糊,无疑是打开一天新生活最重要的美味。切入大肠或是醋肉,再撒上些葱花,一碗氤氲香气的美味蒸腾而出。

闽南人的制作手艺与众不同,千万缕细长的面线,便可成为餐桌上最动人的美味和记忆。

乐峰镇制作面线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潘招扬并不清楚,只是闽南一带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一个闽南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落了轿。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刺,洗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从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木薯粉,和着做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感觉味道极为鲜美,询问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子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加工而成。美味的面线糊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961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