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蔡康永:这是你的人生,本该由你主宰

蛋生2023-02-20  27

文/爱吃土豆的佩奇

有时候回头看,很多人会发现我们的人生其实是很可悲的,中学时的择校是父母找的,高考时的志愿是父母填的,工作的城市是父母选的,甚至很多人的婚姻伴侣,都谈不上自己喜不喜欢,父母、亲戚觉得门当户对、郎才女貌,那便就可以了。

可是这种顺其自然真的好吗?不,它会让我们一步步失去自己,最后活成父母的延续人生。

蔡康永说,如果爸妈的愿望刚好就是你的愿望,那真是恭喜你们全家,如果他们有五亿财产要你继承,你也乐意继承,皆大欢喜;他们有五亿债务要你继承,你也乐意继承,皆大欢喜;他们要你嫁给英国王子,你也乐意嫁,皆大欢喜;他们要你嫁给英国青蛙,你也乐意嫁,皆大欢喜。但当然有可能,爸妈的愿望跟你的愿望不一样,他们要你嫁给英国青蛙,而你偏偏想要嫁给澳洲袋鼠,这时候就一定不能皆大欢喜了吗?

蔡康永在他的新书《因为这是你的人生》告诉你:当你的愿望与父母的愿望相悖时,仍然能皆大欢喜。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是蔡康永在2019年12月出版的新书,这本书如康永哥自己所传达的那样,读完真的是令人 “如沐春风” ,在帮助我们找到一个令自己如沐春风的人的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人。

这本书主要描述在一个酒吧、一个好看的酒保与一个过气主持人在邂逅形形色色买醉的人之后,通过与他们交谈,引出不同人际关系下的解决之道。有趣可爱的猫猫插画加上26个幽默有趣的小故事,教会你用不伤害人的温柔手法化解人际冲突,疗愈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回忆,学会在亲密关系里如何爱人。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委屈,在于我们的选择从来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蔡康永的这本书将会告诉你,如何把我们的选择变成我们自己的选择,活得舒服自在,又令人如沐春风。

在被问到想吃面包还是油条时,可以回答不饿,暂时都不想吃,被问到喜欢的伴侣比自己高还是矮时,可以回答高矮没关系,谈得来比较重要。这样子的回答就表示我们有选择,答案不只有二选一。 能够自由地选择要或者是不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拥有选择所带来的幸福。

当很多家庭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徘徊于生一个还是生二胎的时候,作为央视著名主持人的康辉却选择了丁克。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教育总是告诉我们非此即彼,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生活的答案还有第三个选择,也许那第三个选择,才是你自己想要的选择。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时刻,想翘课不能翘课,想辞职不能辞职,想离婚不能离婚,只要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就会感到身不由己的痛苦。

而这种痛苦本身就是一种折磨,但是当你遵从自己的内心,作出自己想要的选择的时候,你会因此感到快乐与幸福。

在著名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男主角1900是出生在在大海上被遗弃的孩子,他一生都生活在海上。小的时候收养他的继父丹尼告诉他“陆地上没有孩子的大人会被关进孤儿院”,当他第一次遇见朋友马克斯的时候他就很单纯地说出了这句话。马克斯和1900这位钢琴天才成为好朋友以后,不只一次劝过他下船,他向他描绘外面世界的美好与开阔,描述他可以通过钢琴挣很多钱,然后买大房子和娶妻生子。

也许对于马克斯这样的人来说,那才是人应该向往的生活,可是1900用拒绝下船与献出生命来告诉他,钢琴与音乐才是他的选择,而一旦离开这艘纯粹的轮船,他的心也就不纯粹了,就无法再弹奏出随心所欲的天籁之音。这位海上钢琴师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音乐最后的灵魂。这是他的选择。

蔡康永在《因为这是你的人生》里说,我们被生出来是没有选择的,我们最后会死也是没有选择的,在这生与死的两端,我们渴望给自己多一些选择。

而这些选择,都应该是你自己的选择。

蔡康永曾经在《奇葩说》上说道: “拿笔想要画一个圆,在圆画成的那一瞬间,就势必会同时出现圆形的里面跟外面。没有外面,就没办法有里面,也就没办法形成那个圆。”

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别人,就没办法形成所谓的自己。

如果真心想要“做自己”,我们一定是在别人的环绕下做自己。

书中把做自己的人描述成这样:

而蔡康永本人,就是把这种真正 “做自己” 诠释得非常到位的人。

李诞曾经评价过蔡康永:说话聊天像沙发一样舒服,而且没有一丝压抑自己的情绪,他就是活得这么舒服。

蔡康永不管是做节目主持人还是参加访谈,或者是在《奇葩说》做导师,他多数时候都是表情淡淡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有人会说这样会显得冷淡,可是他自己说过他在做自己。从前看《奇葩说》,有人会觉得他看起来很冷漠,但后来我发现,只要辩手的表达足够打动他,他也有笑有哭的时候。

蔡康永一直都在做自己,做最舒服的自己,不去迎合谄媚,自己舒服就好。

有时候听他表达观点,真的是如沐春风般的感觉。就像在这本《因为这是你的人生》里,他用的文字表达与我们以往接触到的心灵鸡汤都不同,每翻开一个小故事,都会好奇这位“过气主持人”又会邂逅谁,又会教会我们点什么。

不只是在节目里,在生活中乃至于在书里,蔡康永都在用“做自己”向我们诠释,拥有自己的选择,拥有做自己的选择,才能引导别人如何看你,也才能让自己舒服,让别人也舒服。能够自己做选择,本身就是在做自己。

没有所谓的别人,就形不成所谓的自己。

在我们的人生选择里,父母和朋友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别人”存在。

我们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父母对我们的选择横加干涉要怎么办?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动用情商的魔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彼此“如沐春风”,才是自我选择的最高境界。

01 关于朋友

蔡康永在《因为这是你的人生》告诉我们:

第一,交朋友跟买东西不一样,你会精挑细选一个感觉无瑕疵的洗衣机或钻戒,但你不太会想要跟一个感觉无瑕疵的人做朋友;

第二,如果你想要认识陌生人,可以怀抱这样的小信念:“我们之间一定有关联,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

第三,只有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友谊才可能延续;

第四,称赞一个有趣的人,想要让他对你留下印象,乐于跟你多交流,那就要称赞在刀口上;

第五,找别人帮忙时,要让对方觉得,他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最佳人选;

第六,在寻找朋友的时候,我们是有选择的。

因为我们有选择,所以要学会做自己,不必害怕认识陌生人,也不必害怕麻烦朋友,也不需要为朋友两勒插刀,我们交到一个好朋友,是为了陪伴彼此走人生的路时彼此都不孤单。所以相互关心、互相麻烦、分享彼此的小秘密,成为彼此的参照物就很好了。

02 关于父母

父母是人生选择里最特别的存在,因为我们根本无法选择父母。

有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 这时候父母的期望与我们的愿望常常是互相违背的。

第一,当父母的期望和我们的期望不一样怎么办?我们的人生是拿来活的,不是拿来逗别人开心的,父母要欢喜就要自己想办法,而我们自己,要学会把别人的期望与自己的愿望区分开来,这是对我们的人生负责。

第二,自己过得越幸福,是不是就越觉得对不起父母?当别人得到了好东西,而我们自己没有的时候,很难单纯地为对方感到高兴,这是我们体内动物的本能。这时候我们要让人生的副驾驶们与有荣焉,让父母知道我们的美好也有他们的功劳。

第三,当父母尝试对你进行威胁或利诱时怎么办?亲子之间冷战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往往要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才发现这场战争是多么地不必要,如果父母真的宣战,你只需要让父母意识到这场想象中的战争,根本没有任何战果可言。

如果我们的愿望与父母的期望不一样,我们要懂得迂回,在小期望上满足他们,大愿望上让他们尊重我们,如果父母因为愿望的互相违背对我们威逼利诱,我们也不能轻易妥协,要学会讨价还价。总而言之,要高情商的处理这些问题,不要僵化矛盾。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本该由你主宰。除了做自己,没有其他可做的。不要让你生命中的人白来一场,让他们带你去原本不知道的远方,让他们陪伴你成为比你原本想象中更好的自己。

(完)

《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 作者蔡康永,台湾知名主持人。这本书发行时还是一本“名人效应”的书,很多明星极力推荐,客观的说,这种推荐还是有人情的成分的,个人感受是台式口语让我觉得读着不是很通顺,推荐是因为书中的一些观点还是有意义的。书中颠覆了我们以往对“高情商”的认知,破除我们对“高情商”的误解。我们传统意义上定义的“高情商”就是八面玲珑、会说话、会办事,不轻易得罪人,也不轻易展露自己的情绪,也有一部分人即使心里不高兴也压抑着不表现出来,仍然面带微笑的对别人。不否认有一部分的描述确是高情商人的表现,但是一味委屈自己,阉割掉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情绪都绑住就是高情商的话,真的会有人追求这样的高情商吗?人类被赋予了各种情绪,最后却把没有情绪当成最高的境界,这不是也很矛盾。蔡康永想表达的观点是我们需要在做自己与跟别人共处中找到平衡,让自己舒服同时也让别人舒服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为自己活一次”,我想高情商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到底为谁而活。很多人都说“我要做自己”,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他们也不了解自己,最后都活成了为了满足别人期待的样子。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做自己必须先要认识自己,那么如何认识自己,独处大概就是最佳方式了。书中告诉我们独处的时候,努力培养出自己一个分身,让分身陪我们聊天,多问问我们“为什么?”“怎么办?”当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我可以找分身倾诉,虽然这种行为在别人眼里更像是一种人格分裂,但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问自答的方式确实是一种最好的方式。有空的时候,让分身穿越到三年后,十年后或是三十年后的自己,看看那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如果不想成为失败的自己,我们会时时鞭策自己要朝着好的方向努力。通过这个训练,我发现把珍贵的时间放在了解自己身上远比八卦别人的家长里短有意思多了,探索自己每一个悲伤或愤怒情绪的来源,多问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因为有什么需求,怎么做才能满足这种需求,通过带着各种疑问问自己,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像从前一样逃避。这种训练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注意力更集中,看清了原来把时间浪费在八卦别人的身上有多么不值,尽管我承认人类有吃瓜的好奇心,但是瓜吃多了真的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因为人一天的精力有限,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那么做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便会相应减少,成功的几率也会变低。所以,多去了解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的改变自己。

谈情商不免提到情绪,情绪很重要,情绪就是当下的自己。我们天生就对“情绪”二字就有误解,一说某人“有情绪”了,第一个反应的就是这个人生气了,其实一个人高兴也是一种情绪表达,但我们却不会说一个高兴的人“有情绪”。我们天然会觉得不好的情绪就是负面情绪,一旦所谓的负面情绪降临我们就只会说“不喜欢你,你要离我远一点”,这是不正确的。心理学家说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把它们妖魔化了。情绪就像演员,只是扮演的不同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在人生的这座舞台上,需要表演时它上台,表演过后它下台休息,等待下一次上场。如果把所谓的负面情绪比作不讨喜的角色,正面情绪比作讨喜的角色,其实很难说出哪个角色不重要,如果没有不讨喜的角色衬托,那些讨喜的角色又怎么会让我们喜欢,所以对于负面情绪的排斥也是大可不必的。如果情绪来了该怎么控制?书中让我学会了这样一个方法,叫做“摸一摸”。这种方法起源于作者的一个朋友,她在逛街的时候,无论看见什么心仪的东西后都会上前去摸一摸,她解释摸一摸是在拖延时间,让自己火热的心冷却一下,盘算自己到底要不要买,如果要买又要如何杀价。这样的方法换算成控制情绪的方法大概就是:对所有的情绪都一视同仁,只要起了动心的念头,先上去摸一摸,养成摸一摸的习惯,拖个几秒让火热的东西冷一下,再以比较恰当的方式去处理它。这样的方法会让你感到内心的愉悦,原因是你在摸一摸的同时清楚了它的来龙去脉,也更好的掌控了它。当然最后呈现出的结局也是好的,恰如其分的展露自己的情绪,让别人舒服的同时也展示自己不被侵犯的底线。

“我变了”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常听别人说:“你变了”,听着好像不是很好的语气,但是我认为“你变了”确实是一件好事。大多数人反感“你变了”的事实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接受未知的东西,好不容易摸熟了一条安全的路,你的变化反而让他进入了一条迷雾森林,又要花很长时间去摸索。大家都会希望身边的人不要变,自己也不要变,世界更不要变,一如既往就好。可惜世界每秒都在变,如果只希望自己不变,可是别人也在变。哲学上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所以我大可以接受周围人说我变了的言论,只要我内心认定我是变好的,不必活在别人的非议之中。同理,即使发现别人变了也不用惊讶,如果你觉得可以继续交往,你还可以继续深交,如果发现不值,立刻止损就好,也不用为难自己,这样的远离也是在减轻自己和别人不快乐的负担。

情商,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一件自己对自己的事,自己经历、自己得失,自己成长,读过这本书后其实你不会马上就提高了情商,而是学会如何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不跟自己较劲,我想只有为你自己活一次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的“高情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49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