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的意思是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
豆蔻年华,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代指少女青春年华刚好。少女被称为豆蔻年华,还有一种解释是说,豆蔻在花朵含苞待放的时期,非常的饱满俏丽,就像是十二三岁的少女。古人常用各种物体表示年纪。
比如十六岁的少女称为碧玉,十二岁的少女称为金钗,除了表示女性的年纪外,男性各年龄段的称呼也不相同,十五岁的青少年被称为束发,二十岁的青少年则为弱冠。少女之所以叫做豆蔻年华,起源于诗人杜牧一句诗,在诗句中杜牧用豆蔻比喻十三岁的女性,赞美对方的举止优雅、姿态轻盈。
古时年龄介绍。
垂髫:3、4岁至8、9的儿童,束发:指15岁,弱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半百):指50岁,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80-90岁,期颐:百岁。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
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意思是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举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同义词:及笄年华 黄金时代 金色年华 黄花少年
反义词: 风烛残年 桑榆暮景 人老珠黄
扩展资料
豆蔻年华用来形容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
《赠别二首》 杜牧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除。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豆蔻年华
百度百科赠别二首
豆蔻年华的意思是: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例子】这姑娘正值豆蔻年华,看起来颇有几分动人。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含苞欲放、含苞待放、金色年华、黄花少年、二八年华、及笄年华、锦瑟年华
【反义词】桑榆暮景、人老珠黄、风烛残年
扩展资料
1、豆蔻年华的近义词
含苞待放
【解释】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出处】高阳《玉座珠帘》上册:这样的挑选,有名无实,纵使貌艳如花,但含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
【例子】它含苞待放时,上面露出一点小花苞,像一个小樱桃。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豆蔻年华的反义词
桑榆暮景
【解释】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
【例子】尽管她自称已是桑榆暮景,但是她对男人仍然很有吸引力。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