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驱力

雾岛董香2023-02-20  20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促进生物体活动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关于内驱力,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将其与集体无意识联系起来。

他始终强调集体无意识是以集体观念为基础,以“生命驱力”为前提的。驱动生物体产生某些行为的内力。其相应的概念是诱导。内在驱动力存在于机体内部,诱导力存在于机体外部。内在动力和动机通常被视为同义词。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促进生物体活动以满足需要的内驱力。

内部驱动和需求基本上是同义词,通常可以互换使用。但严格地说,需要是主体的感受,内在驱动是作用于行为的一种驱动力。内驱力与内稳态及需要有密切关系。为了维持生命,动物必须保持生物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例如,细胞内外的水渗透压应保持平衡,血液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各种激素应保持在一定水平。机体内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稳态。

一、内驱力什么意思?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二、内驱力理论是谁提出的?

奥苏贝尔把学习动机分为三种:认知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三、内驱力分为哪几种分别是什么?

认知驱力(cognitive drive)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这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它发端于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由于在社会中,一定的成就总能够赢得一定的地位,成就的大小决定着他所赢得的地位的高低。所以,取得成就成了赢得地位的前提。又因为成就的取得与能力水平是相称的。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43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