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烧饼是清河县小吃。清河是武松、武大郎的故乡,武大郎烧饼在清河县有悠久的历史。烧饼是把小麦粉和面发酵后,擀成碗口状面饼,贴在铁板、鏊子(或锅)上直接用火烧熟。颜色较黄而不糊,味道香甜而不腻,口感外酥内软。过去,人们在打好烧饼后,装在用麦秸编成的篓或柳条编成的篮内,盖上棉被,用小车推着或肩背着,走街串巷去叫卖。现在多为店铺经营,成为人们的日常主食。
1、武大郎卖烧饼——人熊货囊(武大郎从小受人欺负因此得名熊,他的烧饼是叫炊饼,是加热吹起来的,中间空的,所以叫囊)。
2、武大郎卖烧饼是晚出早归的意思,形容偷懒的人偷懒。
3、指有意逃避、耍弄手段使自己少出力或不担责任。
4、贪图安逸、省事,逃避应干的事:辛勤做活,从不偷懒。
武大郎卖的炊饼是馒头。
蒸饼这一食物很早就有了,在汉代刘熙的《释名》中便有关于蒸饼的记载,在《辞源》中对蒸饼的解释是“即馒头,亦曰笼饼”,也就是说蒸饼实际上即使我们常吃的馒头。在宋朝词人周密所著的《齐东野语》中有记载:“昔仁宗时,宫嫔谓正月为初月,饼之蒸者为炊”。
说的就是在宋仁宗的时候,由于仁宗的名字叫赵祯,祯与正、蒸同音,为了避仁宗的讳,将正月改为了初月,将蒸饼改为了炊饼,可见炊饼的名字就是这个时期开始有的,而它原本的名字应该叫“蒸饼”。
古代把面食统称为“饼”
在古代并没有“面食”这个词,人们把面食统称为“饼”。对此,宋代文人黄朝英在所著的《缃素杂记》中有明确说明:用火烧烤制作的面食叫作“烧饼”;加水煮制的面食叫作“汤饼”,在笼屉上蒸制的面食叫作“蒸饼”。
宋代的馒头是圆形、带有肉馅的面食;宋代的炊饼是扁圆形(接近于现代烧饼形状)、没有任何馅料的纯面食。只是到了元代以后,炊饼在北方才被叫做“馒头”,有肉馅的馒头则被称为“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