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是康熙的英明决策么?

什么是isp2023-02-17  34

康熙,少年天子,八岁登基,十六岁在南书房设计擒拿权臣鳌拜。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清朝盛世局面。平定"三蕃"叛乱是他文治武功中其中的一大闪光点,能够胜利平叛离不开他的运筹帷幄和英明决策。理由如下:

(一)、三蕃对清朝中央政府有效统治的威胁日益凸显,这是康熙要平定三蕃的根本原因。

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他死后由儿子耿继茂继承爵位,耿继茂死后由耿精忠继承爵位),这三位藩王曾为清军入关以及清朝廷统一全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他们势力的扩大,权力的增大,个人的野心也逐渐膨胀。到康熙继位,三蕃的势力已经是清朝廷的祸患,三蕃割据一方,与中央抗衡,其中以吴三桂势力为最强。国家的全部钱粮大半都被三蕃消耗,朝廷对三蕃的支出不堪重负。三蕃还在自己的地盘上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等等,另外三蕃之间相互联姻,彼此之间紧密相连,三蕃的势力完全是清朝廷之外的小朝廷,确实已成为清皇朝统治的一大障碍。我们常说一山难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鼾睡,作为一位少年老成的康熙帝岂会看不到眼前的威胁?平定三蕃的方案逐渐在康熙脑海里形成了。

(二)、康熙在解决三蕃时是很注意策略的,投石问路,引蛇出洞。

1673年3月,平定三蕃的时机开始出现。尚可喜以自己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为由向康熙上书并要求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康熙批准尚可喜告老还乡却不准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一招刺激了吴三桂和耿精忠,他俩也假惺惺地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老家的请求,当然事实上暗地里却筹划着叛乱的准备工作。康熙在收到他们的奏章后就召群臣商议,绝大多数朝臣认为吴三桂等三蕃势力庞大,如此必会引起大乱,主张不要撤蕃,康熙说道:"三桂等蓄谋已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蕃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接着就答复吴三桂。吴三桂果然起兵造反,由于他在西南一带势力很强大,势如破竹,顺顺利利打到湖南境地,他同时约广东尚之信和福建耿精忠一起造发,历史上称之为"三藩之乱"。

(三)、康熙镇定自若,运筹帷幄,在平定三蕃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三蕃叛乱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廷震动,一些大臣为了想让吴三桂等罢兵,竟主张诛杀那些同意撤蕃的大臣作为替罪羊。而康熙深知汉景帝时虽然杀了主张削蕃的晁错,但"七国之乱"依旧,所以他说:"撤蕃出自朕意,他人何罪?"此话可以看出康熙平蕃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另外,康熙也绝对有勇有谋,且看他采取的平叛策略:

(1)先捕杀吴三桂留在北京的长子和孙子,以此断了吴三桂求和的念头和表达自己平叛三蕃的决心;

(2)下令停撤平南、靖南二蕃,以此孤立吴三桂,这是先求稳后再各个击破的战术手段。

(3)调遣八旗精兵驻守湖北荆州,阻止叛军渡江。此举是扼守战略要道。

(4)派兵进入江西,切断吴三桂和耿精忠的联系。此举是让吴三桂断了后援。

(5)稳住西北局势,以精兵击败陕西提督王辅臣,然后又恢复他的官爵。这是恩威并施,敲打王辅臣。

上述五项策略使得吴三桂在军事上陷入彻底孤立。康熙指挥平叛,敌情研究透彻,作战方案细致谨慎。他常常先命前方将领提出意见再命议政大臣们或九卿会议具奏;对一些重大战事,他命前线主帅绘制敌我双方军事形势图进呈,经过反复考证才会决定作战方案,可见他的思路是何其缜密!

经过八年的武力讨伐,终于在1681年,彻底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蕃之乱",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完胜久经沙场的三大藩王,足可以看出康熙的雄才伟略,沉着睿智。

1950年6月25日,中国近邻的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战争!两天后,美国基于争霸世界、遏制苏联等目的,悍然介入朝鲜半岛内战。

10月上旬,联合国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以美国为主的兵力居然越过了三八线。 这时候,美国官员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否出兵朝鲜?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美国人,对于我国政府也是一个重要的抉择。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高层领导都不主张我军介入朝鲜战争。最后,毛主席排除万难,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争。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并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终,美军从鸭绿江畔一路退到三八线以南。

其实,毛主席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当时,美国是刚刚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强国,新中国刚成立不到一年。

即便没有人能够保证我军一定能战胜美国,但毛主席依然决定出兵朝鲜。

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非打不可?如果我国选择不打,结果又会怎样呢?

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 我国在 历史 上一直是朝鲜的“宗主国”。

我国东北地区与朝鲜有8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一直以来,中朝之间唇齿相依,彼此友好往来。 “九·一八”事变之后,朝鲜抗日战士曾经加入过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人民共同抗击日本关东军。

朝鲜很多革命志士还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金日成也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份子,帮助东北军民与日寇展开斗争。

解放战争期间,朝鲜也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大后方”。朝鲜为东北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全面支援,朝鲜更有3个师参与了解放东北的战斗。

我国与朝鲜有着深厚而真挚的革命情谊。 如今朝鲜面临困境,我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苏联方面的请求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苏联方面就对我党进行过大量的帮助。我党在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更加重视与苏联方面维持良好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与苏联签署了友好盟约,并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随后,斯大林更是希望我党能担负起领导亚洲的重任。

不过,斯大林显然不想将苏联拱手相让。 朝鲜是苏联的门户,斯大林自然是希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随后,朝鲜战争爆发,斯大林并未向北京方面作出任何通报。

后来,苏联方面更不想直面美国。 于是,斯大林不得不向我国提出了一个请求:出兵。

苏联是 社会 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对我国更是多次提供帮助。如今,苏联方面提出请求,我国不得不予以重视。

中美之间的关系

抗战结束之后,蒋介石全然不顾从前与我党的协定,公然发动内战、

随后,美国为蒋介石和他的反动政权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后来,蒋介石战败,不得不带着国民党余部溃逃台湾。

1949年,我国解放除西藏和台湾之外的大部分国土。 这时候,美国再也无法将“长手”伸到我国内部。 对此,我国解除了美国对于我国领土安全的威胁。

不过,美国对此采取了更为强烈的外交手段,并与苏联方面结成了同盟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为了保留自己在我国的“特殊利益”,更是一再拖延撤离我国国土的时间。 1950年1月13日,毛主席到苏联访问时明确提出,将美国领事代表全部逐出中国。

美国政府随后宣布,不承认北京政府合法政权。当然,美一切不合理的借口背后,都是躲在蒋介石的台湾政权后,将中美之间的矛盾持续激化。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随即宣布派兵增援南朝鲜李承晚。 随后,又派出第七舰队侵占台湾。

杜鲁门之所以如此行动,是对朝鲜越过三八线举动的反击。他错误以为朝鲜的举动背后是有苏联和我国指使。

不过,这一次杜鲁门的矛头不仅仅指向了朝鲜,还直指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不仅如此,美国还大肆宣称“台湾地位未定论”,彻底破坏了毛主席完成祖国统一的夙愿。

对此,我方对美方的行为也作出回应。基于美国公然干涉我国内政,我方通过印度驻华代表通告美国政府,

“若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必定不会对朝鲜战争坐视不理!”

民心向背 出征朝鲜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选择出兵朝鲜,是因为新中国的安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不仅如此,亚洲、世界的和平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刚满周岁的新中国是否敢于迎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场严峻考验。

毛主席从全球战略高度、中朝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我国人民的根本长远利益考虑,坚决主张出兵支援朝鲜。

1950年8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明确表示,

1950年10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王季范和周世钊。针对周的疑虑,毛主席是这样说的,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置之不理’。”

“如今美帝的矛头将直指东北,如果美帝真把朝鲜搞垮了,就算他们不过鸭绿江,东北地区再也没有好日子了,只能每日活在威胁之中…”

“美国已经在中国身上插了三把尖刀。第一把从朝鲜插在我们头上,第二把从台湾插在我们腰上,第三把通过越南插在我们脚上。 如果美帝从这三个方向进攻,我们的处境就会相当被动。如今我们抗美援朝,不让他们算盘得逞!

最初,毛主席、党中央曾考虑让林彪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统帅。首先,志愿军主力四野原是林彪的老部下;其次,志愿军后方的东北又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老根据地。

最重要的是,当时林彪只有44岁,在所有元帅中年纪最轻。而且,林彪一直以能打仗、花样多而著称,在党内威望也高。

毛主席评价林彪“打仗又狠又刁!”

可是,林彪一再以有病为借口,坚决不去朝鲜。最后,他竟以治病为由躲去了苏联。

后来,党中央、毛主席便改派彭德怀当统帅。 彭总于危难之际欣然受命,在之后的几次会议中,他都明确表示赞成党中央、毛主席的出兵方针。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事实证明,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确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决策。

1950年10月19日晚8时,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在彭总率领下,从安东、长旬河口、辑安跨过鸭绿江,奔向抗美援朝战场。

10月25日,敌机发现我军渡江,美伪军全线推进。此时,我先头部队已经进至鸭绿江边的楚山。25日当晚7时,我40军118师、119师分别与伪6师的先头部队遭遇,并在两水洞丢歼敌伪6师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至此,正式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

我方利用战略上出其不意、灵活机动的战术,向敌人发起猛攻。 经过10天交战,西线敌人全线撤退。

这次交手,志愿军歼敌共15000余人,可谓旗开得胜,收复楚山、熙川、云山等城市。

11月24日,麦克阿瑟飞到朝鲜,发表一条号令,

在麦克阿瑟看来,我军并不敢与之集中较量。实际上,我志愿军早已集中了9个军30余万人的兵力,并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敌人主力诱至云山、熙川、博川、龟城一线,随后发动猛烈反击。

11月7日至25日,我志愿军大举反击。12月6日,平壤被解放。12月24日,东线敌10军被迫从海上撤退。

至此,我志愿军共歼灭敌人36000余人,收复三八线以北地区,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基本上完成了出兵抗美援朝的任务。

在此次战役期间,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

“美国有原子弹,也没什么了不起。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我坚决相信,我们的手榴弹,最后一定可以打败美国的原子弹!”

12月3日,麦克阿瑟还曾提出对我国进行军事报复:封锁我国海岸;动用海军炮火和空军摧毁我国军事工业;派蒋的军队入朝作战;再派蒋的军队对中国大陆进行钳制性进攻。

12月6日,美国参谋长联合会议给美国各地总司令下达紧急战备指示。12月16日,杜鲁门行使总统战时权力,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毛主席接到情报后,反而笑了起来,

美国的恐吓政策吓倒了英国,联合国会上许多国家议论纷纷、闹得不可开交。

如果中国不出兵、不参战

那么,如果当初毛主席决定不出兵朝鲜,之后会怎么样呢?

其实,1950年8月下旬,朝鲜战局已成僵持局面。敌军在洛东江地区负隅反抗,随后又增调大批美军在釜山、大丘登陆。

此时,朝鲜人民已经无法消灭大丘和釜山地区的敌人。此时,美军更以军舰炮轰中国商船、渔船,并用飞机不断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镇、村庄。

如果毛主席决定不参与朝鲜战争,那么,美军和南朝鲜将会占领朝鲜半岛。 北朝鲜或许会按照斯大林的建议,进入我国东北成立流亡政府。

不管我们参不参与,战火已然烧到了我国东北境内。如果美军入侵我国东北边境,苏联方面或许会依照中苏盟约,向我国伸出援助之手。

早在1945年斯大林出兵东北时,就曾通过中苏盟约逼迫蒋介石同意外蒙“维持现状”。后来,旅大港和中长铁路就进了苏联方面的手中。

毛主席去苏联访问时期,同苏联方面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至此,从前进入苏联之手的旅大连港和中长铁路终于被我国收回。

不过,斯大林并没有立即交回。 直到朝鲜战争之后,苏联新任领导人赫鲁晓夫才终于将旅大港交付于我国。

这就意味着,一旦苏联方面进入我国东北地区,那么,旅大港将无法被收回。

朝鲜政府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如果我国以军队装备落后、训练不充分等理由不出兵,那么日后美帝就成了我们最直接的威胁。这样一来,我国国防、边防都会处于不利地位。

不仅如此,我国在 社会 主义阵营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我国的形象也会受到很大冲击。 未来,亚非拉独立运动更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旦让美国占领朝鲜半岛,我国各种事业的进程都会被干扰或影响。除了要在东北部署大量兵力,东南沿海、西南地区也要部署大量兵力。

1953年2月,毛主席对外宣布,

“美帝愿意打多少年,我们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愿意罢手为止。”

抗美援朝的胜利,使新中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敌人的敬畏。

一位曾去过朝鲜战场的美国老兵这样评价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的火力不如我们,却把我们打成了傻子。”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也有一番感慨,

“在这个世界上,解放军没有任何对手!”

最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谈及在朝鲜战场的经验教训时说,

“谁想跟中国打仗,一定有病。”

朝鲜战争胜利之后,我国终于赢得了难得的和平建设时期。如果中国没有出兵参战,或许也会如印度一般,只能成为他国的“附属品”。

朝鲜战争不仅关乎朝鲜的存亡,更是关乎新中国的生死。

历史 进程证明,毛主席的英明正确。作出抗美援朝决断的毛主席,也将被人民铭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724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