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也和常人一样,是有七情六欲,有情意识可以的,但是要合乎礼仪, 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
这句话应该是来自于《论语》里面:“发乎情,止乎礼”。
是孔子对男女交往方面的要求提出的学说与主张。
资料补充: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理解“君子有情,止乎于礼”解读“发乎情,止乎礼”后就知晓其意了.“乎”是介词,意思同“于”“发乎情,止乎礼”就是“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
传说由孔子删定的《诗经》首篇“关雎”,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觉的情状,孔子的学生子复作传曰“发乎情止乎礼义”,也就是孔子主张的“乐而不淫”.
意思是说谈谈情说说爱是可以的 但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就是不能苟合,这里的止并不是停止感情,而是说到了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就要停下来,不能因为情爱就做出逾越礼法的事情.
现实中我们都是在寻找一种感觉,一种美妙无限的感觉,一种启迪灵魂的感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神采奕奕的感觉,大家都在不断努力的寻找,因为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人生的无限延伸!世间男女,又有几人能经的起红尘中的诱惑呢,相对于“情人”,我更欣赏“知己”.
一生可以有一个对你知冷知暖,可以和你进行精神交流的人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其实所谓的红颜或蓝颜知己,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暧昧的成分.
但有些感情注定是要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
因为懂得,所以执着,所以慈悲,所以会有刻骨铭心.就这样,让一切淡淡的,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距离,不远也不近,相互的欣赏,相互的关怀,一辈子!
“止乎于礼,发乎于情”应为“发乎情,止乎礼”,意思是: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间产生,但要受礼节的约束,是古代形容男女关系的,出自《诗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止乎礼”例句:
1、“发乎情,止乎礼”是孔子的主张,谈情说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因为情爱就做出逾越礼法的事情。
2、自古以来,中国的“美”基于儒家思想的“发乎情,止乎礼义”,追求感情与理性调和。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前人皆认为是由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礼教原则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