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指什么?

辰东新书2023-02-16  38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表示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声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

扩展资料:

隋、唐的切韵,宋代的广韵也都把声调分为“平” 、“上” 、“去” 、“入”四种,叫做“四声”。后来,各地的语音大体上都还保留着这个中古时期的四声系统。但语言不论是语音、语词、语法都会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改变。

以声调来说,到了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以后,北方语音的“平声”就已经分化成两类,就是“阴平”跟“阳平”。

其演变的规律,大体上是:古音属于清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阴平”;古音属于浊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阳平”。

这也就是北平话的“平声”所以分为“阴平”跟“阳平”的原因。至于“上、去、入”三声在其他各地也有些分化为阴阳二类的现象,所以有“阴平”、“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调,如潮州话。

有些地方则“上声”不分阴阳,如闽南语泉漳片、福州话 、客家话等 ,所以这些方言各有七个声调。因此各地方言的声调,多寡不一,有的少到三个(如河北滦县),有的多至十个(如广西博白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调

1. “阴平”、“阳平”、“上声”、“曲声”是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俗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2. 详细的意思如下:

阴平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之一。第一个音音平高,音高不变

阳平是汉语的一种声调,是一种由低到高的升调。它也被称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系统中的第二声调。

上声是普通话的第三种声调,去声是汉语四个声调中的第四个。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675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