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是啥意思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大家弄不到供给侧是什么意思的就阅读下文吧!
供给侧是什么意思?
供给侧全称为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是当下中国经济领域最热的词汇。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拿矿泉水举例说明什么叫供给侧。生产矿泉水的企业发现矿泉水卖不掉了,说明市场可能需求不足或者产能过剩。为了刺激需求,比如号召大家多喝矿泉水、多买矿泉水,然后把矿泉水卖到国外去,最后发现国外也卖不掉了,即外需也不足。这就说明,矿泉水的问题不是出在需求侧,而是出现在供给侧。
水为什么会卖不掉呢?如果是因为矿泉水不好喝,就需要改进矿泉水的生产工艺,改善矿泉水的水质和水里的微量元素等,这实际上就是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与效益,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要点在哪?
1、消化产能过剩
过剩产能占据了大量社会资源,使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可以预计,中央可能会出台重磅措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2、大力发展服务业
在 “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为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当前服务业发展的根本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
3、经济结构性改革
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四个要点在于: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供给侧有那么难懂吗?
以前上政治经济学课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倒牛奶的例子。说的是张三的乳品企业铆足了劲生产着牛奶,却发现牛奶的库存一天天增多了。直到有一天,张三悲剧地发现,自己的牛奶已经无处堆放,只能倒在边上的小河沟里。
那么是张三的牛奶品质不好?抑或是居民都不喜欢喝牛奶?都不是。张三的牛奶品质很好,并且居民也都很喜欢喝牛奶。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会发生倒牛奶事件?马克思他老人家说了,张三倒牛奶不是因为牛奶真的多了,而是相对于居民的需求来说多了,是一种相对过剩。居民既然喜欢喝牛奶,为何需求会少?因为居民没有钱。居民为何贫穷?因为居民生产的剩余价值都被作为资本家的张三给剥削了。也就是说,倒牛奶的果其实是张三自己种下的因,这看似有点因果报应的味道。
但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张三这样做,不可能赚到更多的钱,对吧。居民需求不够,张三可以刺激需求,比如牛奶赔本销售,或者免费赠送。等库存清零了,张三再重新规划产出水平。这岂不是一个好办法?张三是不是这么做过,马克思他老人家没有记载,经济史上也鲜有记载。似乎张三就知道倒牛奶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倒牛奶是一种比赠予或者赔本销售更好的选择吗?这不太符合资本家的个性。资本家本性贪婪,这点大家都承认。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贪婪,资本家会精心计算损益。牛奶已经生产出来了,变成了沉没成本。经济学上说,沉没成本在短期内不影响个体决策。那么好,不管你倒不倒,牛奶都已经在那。倒了就完全没有任何回报。而赔本销售好歹还能回一点现金,赠予也能赚点人情和社会形象,而且还能培育市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倒总归是不划算的。那么为何还要倒掉?
一种可能性是如果赔本销售,会破坏牛奶的价格预期,促使居民在未来以一个更低的价格预期来调整需求,这样一来,赔本销售从长远看是不划算的,所以硬撑着也不降价太多。这种做法是有可能的。消费者的价格预期非常重要,奢侈品之所以会一直保持一个刚性价格,就是为了稳定价格预期。如果张三原本卖50元一箱,现在卖25元一箱,消费者就会把牛奶的价格预期调整到25元,以后张三要想回到50元一箱就很难了。但张三这么做风险很大,原因在于,生产牛奶的可能并不是张三一家,李四也生产牛奶,并且品质和张三差不多。除非张三和李四说好,都不赔本销售,死扛着。李四愿意吗?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小偷被警察抓住后,最后都选择了坦白。因为坦白对小偷个人来说是最优的,即便事后看两个人都不坦白是最优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各自盘算自己的'小利益,自然就不会顾全大局了。当张三死扛时,李四未必会和张三一样死扛,因为李四想,自己只要比张三便宜一点点,就可能赢得全部消费者。这样的好事为何不做?所以李四很可能选择降价。当李四这么想的时候,张三也会这么想。结果就是张三和李四很可能打起价格战。
张三倒牛奶,要么预期牛奶需求短期内很快复苏要么可以垄断这个市场要么心存恶念,宁可倒掉也不便宜周边的居民要么非理性,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是最优决策。哪一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但假如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存在,张三会不会选择倒牛奶?还是有可能的。那就是张三可以获得某种补偿,可以弥补一定的成本损失,从而有死扛的本钱。这种情形什么时候会发生呢?即便张三有一个超级富有的爹,恐怕他爹也不会傻到往里面烧钱吧。但这种情形还真有可能发生。因为张三有杀手锏,那就是关闭工厂。关闭工厂原本是在市场竞争中常出现的情形,企业优胜劣汰,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部分工厂的倒闭,何来其他工厂的新生?企业在市场中的生态如同动植物在大自然中的生态一样,彼此竞争,强者吃肉,弱者退出,连汤都没有的喝。如果是纯粹的市场状态,张三关闭工厂的决策是张三自己的事情,和是否倒牛奶没有关系。
可现实中偏偏有个奇怪的群体害怕企业倒闭。只要企业建立起来了,就恨不能力保其长寿,摔一跤赶紧安抚,路不顺赶紧铺路,没钱了给钱,反正只要工厂一直开着,就很开心。对了,我这么说是指工厂的员工?还真未必。工厂半死不活,员工收入也好不到哪去。再说了,如果有这么温馨的环境,能整出个有前途的企业才叫怪事。好企业从来都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你看到过温室的花朵开得鲜活?然而有个群体偏偏就相信自己可以在温室里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于是我们看到,即便张三的牛奶供给大于需求了,还能继续生产,还可以不降价,还可以不处理,为什么?背后有支撑啊。也许你看到这会立马想到,这不是亲爹也是干爹,不然谁这么卖力地支撑?那就错了,非爹非妈,照样支撑。因为支持对其有好处。好处在哪里呢?只要有个企业在那,还有一口气,就能做出产出,做出就业,做出各种增长率,做出繁荣,从而做出一条宽广的升迁道路来。
看到这,有缘的读者开始会心地点头了。是的,供给侧原本不是问题,现在之所以出问题了,是因为供给侧有条有形之手。假如把这有形之手缩回去了,供给侧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我就是搞不懂为何那么多做宏观的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供给侧有那么难懂吗?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
扩展资料:
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补短板是优化供给结构和扩大有效需求的结合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也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
要加强既有针对性又有力度的政策支持,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补短板,在现代服务业和民生急需领域补短板,在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领域补短板,在精准脱贫方面补短板,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补短板,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方面补短板。
补短板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补短板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需要补短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同时稳中有变。从主要经济指标看,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供给强、需求弱,宏观强、微观弱的反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补短板,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
“侧”字,跟“ 正 ” 相对。
如果把需求作为正面,供给就为侧面,但需求和供给并无特定先后关系,是平等的相对概念,所以都加上一个“侧”,指的是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
若是要比较清晰地弄清供给侧应先了解供给。供给,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2003年后,中国央企生产力变革变得很缓慢,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产能过剩很严重。
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扩展资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
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
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
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
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2018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