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注重雕塑艺术本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穴造像向摩崖造像发展的很好的例子。在立体造型的手法上,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临摹难懂的造型,传达难懂的感情,赋予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做到生动传神。
强调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表现的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简练,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很大的社会教化功能。在选材上,既源于经典,又不拘泥于经典。它极具包容性和创造性,处处体现了世俗信仰惩恶扬善、平复心灵、规范行为的正义要求。在布局上,它是艺术、宗教、科学和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审美上,神秘、自然、典雅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
在表现上,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旧程序,有了创造性的发展。神仙人性化,人神合一,非常富有中国特色。总之,大足石刻在许多方面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典范。同时,作为中国石窟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大足石刻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早期的新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大足石刻以其强烈的世俗信仰和淳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并在空之前将石窟艺术推向生活。在内容选择和表现手法上,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和审美趣味紧密结合。造像中,无论佛、菩萨、罗汉、金刚、普通人,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颇似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石雕以佛教造像为主,儒家和道家造像都有。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属于石窟艺术的范畴,早期的“殿宇”结构完全是摩崖造像。比如大佛湾的雕像全部裸露出来,与悬崖相连,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突破一些宗教的束缚,让雕像更人性化。雕刻形式有圆雕、高浮雕、低浮雕、凸浮雕、凹雕五种,但以高浮雕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这里不仅有无数的各行各业的人物,还有无数的社会生活场景,还有大量的文字记录,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