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什么意思

四姑娘山在哪里2023-02-12  25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

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我从一本哲理书上看到的一段话,

细细品味,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段话。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对他们

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来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你告诉

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说2是2,看山是山,看

水是水。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出了“6+9等

于几”的题目,大家都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

抢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个几岁的孩子说等于15,人们都向他投去异样的目

光,直到主持人宣布他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怪自己的思想太复杂

了,错过了抢答的机会。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

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尔虞我诈,

互不信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

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

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以致出现了许许多多现代版的“指鹿为马”

的故事。有些人站在这山,发现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

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一天。有些人为名、为利、为美色绞尽脑汁,活得很累。其实,人

生苦短,只要活得快乐便行,何必追求过高甚至不着边际的标准呢!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步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了下

来,许多人都能认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后得到了什么?有些人实现了

理想,却牺牲了健康;有些人积累了财富,却失去了诚信。

善于反省的人才会最终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认识到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

带去,钱财再多,也是免不了要回归自然的。因而千方百计发挥余热,为群众办好事

实事,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再建新功,达到这种思想境

界的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这句话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的三重境界。

宋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道出了禅宗的三种境界。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执迷于尘世外物界。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对世俗的否定。

第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是放下一切,万法随缘。

扩展资料

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宋代禅宗将参禅分为三个境界,是对佛教“空”这一概念的三种不同理解。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不知道禅为何物,即使就在你身边,也无从下手。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初窥门路,能以平常心修行,但身边有草叶。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大师境界,无相,世界为“一”。

第一境是苦苦寻觅,第二境是似有所悟,第三境是顿悟永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生境界

这话是告诉我们每个人每件事都要经历的三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表示一件事物,刚开始接触我们只看到表面,不懂里面的弯弯绕绕,就像我们看到远方有一座山,那就是山,此时还未入局,此时可以理解成局外人;接下来我们身在局中,去理解,去探索,发现这“山”里面原来还有那么多“路”啊,哪一条是到达山顶的,另外那些事去哪里,还有这么多景色,野兽啊啥的,脑门儿里全是问号,因为视野变窄了,焦点拉近, 更深入了,这是必然的,目之所处,皆为认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阶段可以说这个人已经达到了这个领域的精英以上级别了,内心颇有疑问,也能经常收获成就,此为第二境,局中人。第三境,是表示随着不断的探索,研究,把这“山”摸索个遍,闭着眼睛就能勾勒出整座山的各种细节轮廓,此时真正的达到了上帝视角,能够掌握全局,熟悉每条路的通向,每种景物虫兽的寄居特性场所,就跟我们的家一样,这时候才是真正从局中走出来了,不在为当前旁支细节所动,目之所见,皆为常态,超脱事外,纵览全局,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他的本来面目。此为掌局人。

我们经常带着好奇去外地旅游,到点后也会看到很多当地特色,当时满心欢喜,内心皆是好奇与满足,事后离开时,发现也就那样,跟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人生三境大概就是这样一过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64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