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惊蛰才算春天

聚客2022-06-06  18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斯汀,位于第三。蛰伏的季节,春意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生机。自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非常重视“蛰”这个节气,视之为春耕的开始。

唐诗中有云:“一场小雨开出新的花朵,但一个雷声开始刺痛。家里闲了几天,从此开始种地。”此时,华北的冬小麦开始返青,土壤仍是冻融交替。及时耙平土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蛰是指天气转暖,春雷开始响起,唤醒蛰伏在地下过冬的蛇、虫、鼠、蚁。蛰的意思是躲起来。其实昆虫是听不到打雷的。春天回来了,大自然的节奏是什么让各种带刺的昆虫感受到并开始它们的活动。

蛰伏季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升高,万物生机勃勃。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候,这种庄稼可以种。斯汀是耕作的好时机。随着气温升高,日照增加,中国各地自南向北逐渐进入春耕季节。

发臭分为三个阶段:“桃花开时,开始开花;侯苍庚(黄鹂)唱;三只等待的鹰变成了鸽子。”描述是现在是仲春的季节,桃花红,梨花白,黄鹂哭燕。

按照一般的气候规律,蛰伏前后各地天气已经开始回暖,雨水也越来越多,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春耕。当你叫醒在土里冬眠的各种昆虫时,冬虫夏草的卵就开始产卵了。可见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的节气。

“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迅速回升,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分地区逐渐出现春雷;在华北西北,除了个别年份,一般要到清明才会打雷。

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除东北、西北地区冬季仍银装素裹外,北方日平均气温3-6℃;

江南地区气温在8℃以上,而西南、华南地区气温达到10℃以上且已是春天,日照时数明显增多。从我国各地的自然物候和气候过程来看,“蛰后第一雷”只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一致。

农业谚语“到了觉醒节,锄头不停歇。”蛰伏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的繁忙季节。真的:季节不等人,一瞬间值千金。

在大部分地区,上蛰节气的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比雨水节气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明显增加。但由于冷暖空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较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流域地区,大部分年份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的播种。其他地区经常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情况,不允许盲目早播。虽然气温上升很快,但降雨量增加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的总降雨量只有10mm左右。常年的冬旱过后,春旱往往开始显现。此时,小麦的孕穗期和油菜的开花期处于需水量较多的时期,对需水量比较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造林也要考虑这种气候特点。栽后要勤浇水,努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水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就可以开始干旱播种育秧了。播种前,首先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园地或旱地作为苗床,播种前20天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50公斤、氯化钾5公斤、尿素10-15公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3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