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寿”什么意思?


原句: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人应该是知足常乐,还是永不知足,时刻奋斗?

        当把知足常乐放在时刻奋斗的对立面时,大家往往把“知足”当成贬义词了。细细想想什么是知足?如果什么都不干什么都没有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会有所谓的“知足”吗?有的只能叫无奈吧。真正“知足”的含义是“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所以知足是以有一定的建树或一定的财富为前提的。绝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老子说——知足者富。这个富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物质上面的富有,另一种是精神的富有。是否“富”,既有客观标准,又有自身感受,“富有”都有相对性。如果自己不知足,永远也不会感到富,所以“知足者富”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味的永不知足就不能感受到富有的状态。

        上海街头的一个流浪汉沈巍在网上火了,可是细究后大家发现他不像一般的流浪汉,他有工资有存款,是出于喜欢“捡垃圾”喜欢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看书,所以才过上流浪汉的日子。沈巍心态很平和,他是由衷地喜欢这种平静的生活,喜欢读书——这就是知足。

        知足常乐、知足者富。

by姜慧平2019.3.23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者智。 注:只知他人之是非黑白而不知自己,这是凡人的普通知识。。。。。。。。。。。。。。。。。。 自知者明。 注:能知道到自己所行之缺点才是真正明理之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胜人者有力。 注:能够胜过他人的人就是有智力的人。 胜己者强。 注:能克复其私谓胜己,故能克复其私之人者才是真正自强的人。 知足者富。 注:能明白真理,满足不贪的人即算富有了。 强行者有志。 注:能够自强向大道去推行的人,就是真正有志气的人。 不失其所者久。 注:没有失去那个地方的(本来面目止善之地)这种人就可长久了。 死而不亡者寿。 注:人之假体色身没有了,但是他的名誉永留人间,性灵归根,超 生了死,此谓之寿。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30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