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是生活中一项优雅的活动。中国人一直很喜欢,花节就是最好的见证。相传,这个节日起源于北魏。从那以后,人们慢慢地庆祝了花节。那么,花节的起源传说是怎样的呢?
中国是一个花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这是一个花节。学者称之为花节,普通人则称之为花神节或花生日。
相传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娲擅长种花,因此被尊为花神,并举行节日纪念。这个节日是在夏历的2月15日(今年是公历的4月2日)。
花节的名称起源于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天后宫嗜花。每年2月15日,她总要宫女采花,用米捣烂,蒸成饼,用花饼赏赐朝臣,称为花朝。也有学者从《春秋陶朱公》一书中考证,春秋时期就有花节。此后,因为武则天的倡导,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能民间觉得花朝这个名字太雅观,或者叫百花生日。
除了2月15日,花节的日期和2月12日、2月2日都不一样。据《广方群浦石天浦二》和《翟成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日庆花朝,乃蝴蝶扑党。”又引自《翰墨集》:“洛阳风俗,二月二是花节。也是摘菜节。”在清朝,2月15日是北方的花节,而2月12日是南方的节日。阳历中花节的日期是三月,大致在节气“上丁”到“春分”期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葱茏,百花含苞待放或怒放,将其中一个指定为花节是非常合适的。
在古代,每逢花朝节,各地都以传统习俗庆祝“花的生日”:或用红绸带挂在花的枝头,祝其“生日快乐”;或把“花神灯”挂在花树上,夜晚灯火通明,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或青年男女漫步花丛,赏花谈情;还是文人,诗画...对于世界各地的园丁或花卉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展示他们技能的好时机。如今,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种花、养花、赏花已经蔚然成风。
大多数人把花节定在农历二月十二日。这虽然没有错,但是太死板了。
比如有人认为“二月、八月为春秋之半”,最能代表四季的四样东西是“风、花、雪、月”(春有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于是就有了对应秋夕(中秋)的“花势”。精确到天,“春序中”是2月15日。因此,据说花节的日期是2月15日。
但“花节”又称“花的生日”,与花期密切相关。由于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花期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各地花节的日期可以不一样,只要大致匹配花期,都是合理的。这次。大致在“蛰”和“春分”之间。因为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葱茏,花朵含苞待放或绽开或盛开。
关于花节的起源,有两个传说。据说武则天嗜花如命。她上台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总要宫里的宫女们采集花瓣,用米捣烂,蒸成饼,赏大臣们花饼。从此,花节吃花糕的民俗开始流行。在当时,1月15日的元宵节、2月15日的花会和8月15日的中秋节都被视为极其重要的节日。
还有一个传说,比较神话。 lt《》: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天宝年间,崔在花园里品茶赏花。突然,一群华丽的女人来参观,其中包括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孩叫醋醋。女人们说她们想见见冯阿姨。然后,来了一个白牙少妇,大家都叫她冯阿姨。在此期间,过程并不明显。总之,结果是双方的会议不欢而散。
第二天晚上,那个姑娘又找上门来——原来昨晚那些女人都是花精,要来人间花园迎接盛开的春天,却被那个叫冯阿姨的风神挡住了去路。花儿想借机向冯阿姨求情,结果不欢而散。现在她不得不向崔慧远求助。她想让崔准备一些红色的丝绸,画出太阳、月亮和星星,在花节的五点钟挂在花园的花枝上。崔慧远说到做到。果然那天风很大,但是枝头的花有彩色的丝,所以没有被吹倒。
那天晚上,所有的花儿都变成了大人,感谢崔。他还用袖子拿了一些花瓣劝他当场用水吞下,于是崔慧远活到一百岁,每年都挂彩护花,终于成仙。后来就成了风俗。因挂彩时间安排在五更,故名“花朝”。这大概就是花节赏红花的由来吧。